•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教育专区 > 正文

    新形势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不变”与“变”

    时间:2024-01-02 14:50: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新形势下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不变”与“变”

     课标中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现在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立德树人。以下是达达文档网分享的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一年多来,老师们走过了学习“新课标”、对接统编教材、改进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当下要进行反思,甚至进行一些调整,把改革引向深入。要辩证地看待语文课程与教学,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对的,做得好的,要肯定,要坚持;不足的,要认识,要改进;仍然是短板的,要在理念上更新,在实践上寻求突破。

      一些常识性、规律性的理论和实践是不变的,要坚持,要弘扬

      语文课程的性质没有变,要坚守

      2022年版课标在阐述语文课程性质时,仍然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样的表述,不同的是增加了“国家通用”这个短语,意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回答了语文这门课程是做什么的问题,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回答了这门课程应怎样学习,即在长期的听、说、读、写、思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三任”。这一点,必须坚持。

      语文课程的特点没有变,要体现

      课标中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过去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现在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立德树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语文在育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审美等方面得到熏陶,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发挥好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这一点,必须得到准确的体现。

      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没有变,要继承

      我国母语教育有许多优良传统,如打好识字基础。古人用大约一年的时间熟读“三百千”,认识两千多字。如今仍强调“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又如,把读书作为第一要务。读什么?读经典。怎样读?读思结合。孔子提倡“思问习”读书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

      精读与博览结合:“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

      再如,重视读写结合。“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统编教科书强调“读书为要”“语用为本”,就是对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针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问题,作出重要改变

      课程目标有提升,要树立核心素养观

      2001年课程改革,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语文课程目标。新课标又进一步,聚焦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明确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素养内涵。这四个方面是什么关系呢?

      语言运用集中体现语文课程性质,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目标。思维能力支配语言,二者互为表里,同步发展。而审美创造、文化自信,则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可见,语言运用是基础。语言运用学扎实了,就能带动其他三个方面。反之,语言运用被虚化、被掏空,其他三个方面势必被削弱。最近,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以一(语言运用)带三”,值得我们认真领会。

      课程内容以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纠正内容“少、窄、散”的弊端

      提出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改变,来推动语文课程、教材、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新理念,是一种思想指导,是“道”,不是“技”。如果一头扎进教学形式的改变中,就走进了误区,有违初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语文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没停止过。有一些东西是基本的、不变的,如以文章为例子,以语文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为血肉,以学习方法策略为骨架来设计课程内容,但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努力纠正语文课程内容少、内容窄、结构散等弊端,是语文课程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语文课程六大学习任务群,既强化了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点,设置“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拓宽了学习内容和领域,增加了“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性的学习任务群。积累,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内容,更是学习的手段与方法。梳理,重在将管用的语言文字知识不断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逐渐实现语言文字知识的自我建构。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语言学习内容的大头,重在培养理解、鉴赏力,进行文学启蒙,读中悟写,迁移表达,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提升文字表达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指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面广量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将其放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之前,意在强调其重要性,强调其服务于当下及未来生活的实用价值。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审辨思维、创新思维和理性精神的需要。

      “整本书阅读”,是拓宽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积累、培养自读兴趣与读书习惯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非读整本书不可。它不仅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促进精神成长,而且能有效地提升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跨学科学习”,体现了大语文、生活语文、开放语文理念,重在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整合,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需要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小学语文应为此作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把学习任务群仅仅看作是课程内容的变革,更不能仅仅看作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要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其背后的意图,是用学习任务群撬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变革,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积弊,实现语文教学的转型,让学生越学越聪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任务群教学要灵活多样,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转型

      任务群教学设计要转变角度

      学习任务、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群的三要素,都是从“学”的角度提出的。要从研究“怎样教”转变为研究“怎样促进学生有效地学”。

      怎样设计呢?第一步,以课标为指导,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将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要素是重要参照)转化为群任务;第二步,把任务群分解、细化,设计出若干子任务;第三步,围绕子任务,设计在真实情境(主要是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第四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任务群学习组织形式要丰富、灵活、多样

      总的原则是,突破单篇教学的固有模式,因学习任务之需,组成结构化的教学板块,可大可小,可多可少,体现任务驱动、活动贯穿、落实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式的探究学习。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但组织实施可以灵活多样。

      (1) 可以采用“1+X”的方式,进行微型群学习。

      比如薛法根老师《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探究、还原孙膑思维过程,学习像孙膑那样思考为主要任务。

      子任务一:讲故事。用读、讲演故事取代内容分析。

      子化务二:学思维。引导学生像孙膑那样思考问题,还原孙膑的思维过程。

      借助“思维帽”这一助学工具,帮助学生找准问题;发现田忌赛马的优势,想出对策,并用上关联词语“虽然……但是……”讲清楚孙膑马的优势,用上“如果……就……”讲清楚孙膑是怎么提出对策的,训练学生表达的逻辑性;进一步提出孙膑的对策有无漏洞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审辨性思考,凸显思辨性阅读的价值。

      子任务三:做军师。拓展阅读《围魏救赵》故事,用“一读二说(鼓励用上关联词语)三写”的活动,做语文的事,还原人物思维过程。

      (2) 可以将教材单元内容加以调整,转化为任务群学习。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语文要素包括: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课文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

      整合本单元内容,可以确定如下学习任务: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个人与群体结合写人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子任务一:在预习、查资料的基础上,梳理时间轴(长征、抗战、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体现语文与历史的结合。

      子任务二:精读《开国大典》,略读《灯光》,体会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感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子任务三:精读《狼牙山五壮士》,略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体会个人与群体描写相结合的写人方法,学习英雄的精神气概。

      子任务四:诵读毛主席《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感受诗词的磅礴气势和伟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子任务五:以“继承革命传统,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为主题组织演讲。

      子任务六:习作“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用上写场面或写人的方法。

      子任务七:启动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长篇小说《红岩》。

      (3) 可以补教材之缺,创新设计学习任务群。

      比如以“关注,可以促进改变”为主题,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总任务: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用语文的方式建言献策。

      子任务一:读非连续性文本《北京PM2.5的构成》《雾霾会导致哪些疾病》《1961—2011年北京雾霾天数的变化》,认识雾霾的严重性,提出问题。

      子任务二:读非连续性文本《钢产量越高对GDP的贡献越大》《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利用比》《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引导讨论,在联结、比较中分析问题。

      子任务三: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塑料污染、垃圾分类等,搜集资料,开展阅读、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语文的方式(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建议书等)呈现学习成果。

      任务群教学要转变教学思想,实现教学转型

      首先,转变教学思想是关键。教学不是师教、生学,是师生同学,是老师带领、帮助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仅仅“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推动者、激励者,关键是点燃学习热情,唤醒学习的内生力。

      其次,是实现教学的转型。由内容分析型转向有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型、智慧学习型、素养成长型。这就需要教师用教的样子(好的设计、好的问题、好的方法)给学生作“怎样学”的示范,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智慧地引领,不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再者,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核是提升语文关键能力。

      一要坚持做好四件事: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无论哪个任务群的学习,都要抓住“语言文字运用”,做语文课程该做的事。

      二要着眼于“群”而不能丢“篇”。任务群学习中既要有“群读”,又要有“精读引领”,让学生理解得深一点,形式上抓一点(写法特点、语言特色),方法上课课相连,促进知识的自我建构,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要读写结合,阅读与表达协同训练。当前的语文教学读、说、写分离,没有形成合力。读、说、写是三件事,又是一件事。单设“口语交际”“习作”有必要,设计一些和课文关联的小练笔也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阅读、表达一体化的意识,在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如,读中的圈点批注,写中的查询资料,进行相关阅读等。阅读促成动笔,动笔因阅读而为,服务于生活所需,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语文课程性质没有变,但目标有变化。要树立核心素养观,纠正内容“少、窄、散”的弊端,积极探索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新课标”对教学质量有标准,学生素养成长要看得见。落实“新课标”要有重点,转变教学思想是关键。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