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呼伦贝尔市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时间:2020-07-21 08:15: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呼伦贝尔市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呼伦贝尔市委党校课题组

     随着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复杂、多变的特点。多元价值取向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普遍存在,并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在全市十二个旗市区机关事业、国企和城市社区等部门单位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单选和多选题共计40个问题,围绕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工作态度、生活方式和社会舆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2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形成此调查报告。

     一、呼伦贝尔市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基本分析

     (一)关于信仰问题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信仰是主流社会意识的核心,是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党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信仰。调查问卷显示,在“一个人该不该有信仰”的选择上,785人认为“当然应该有”占90.2%;20人认为“不该有信仰”,占2.2%;62人选择“无所谓”占7.1%。而且,有368人的信仰选择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占42.2%;303人选择“马克思主义”占34.8%,两者总计占比为77%。此结果表明,在我市基层党员干部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比较稳定,经过市场经济各种社会思潮的洗礼,对社会主义信念仍十分坚定,也说明了党的理论学习和宣传成效显著。

     (二)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

     1、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看法

     我们设计两个问题,分别是“您的人生追求中居于首位的是什么?”和“您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问卷显示,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居于首位的分别是“健康”和“健康平安”,前者有483人,占55.4%,后者有607人,占69.6%;其次是“事业”和“奉献社会”,分别占23.6%和13.6%;第三是“婚姻家庭”和“家庭幸福”,占13.2%和10.7%。此调查说明在当今竞争激烈和生存压力增大的条件下,人们对人生目标的理解和追求更趋理性和成熟,能够遵循人的基本需求规律,在保证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前提下,追求事业发展,努力奉献社会。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普遍人生追求。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即幸福的理解虽然因人而异,但问卷的结果说明,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仍是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最高追求,这与我们调查的关于对人性的理解正好吻合,即当我们例举人的本性的一些说法时,有71%的人认为“人是社会的”,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

     2、对人生中成功的理解

     成功,是现代最引人注目的话题。然而,对“成功”在这个时代的特殊面貌,我们是否有更清醒的认知?在“认为决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的回答上,依次为,选择开拓创新能力的有529人,占60.7%,选择文化水平,353人,占40.5%;选择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的有345人,占39.6%,选择个人不懈奋斗的269人,占30.8%;选择诚实守信的203人,占23.3%;选择机遇的179人,占20.5%;选择领导重视和使用的有129人,占14.8%;选择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107人,占12.3%;有73人选择家庭背景,占8.4%。从上述众多选项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已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对未来前途和理想实现的第一期待与渴望,无论是国家的建设,还是个人的事业发展与进步,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别无选择,而且问卷显示有46.3%的人在理解人性时强调人是创造的;其次是对知识的需求。在马斯洛看来,知识需求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的成长性需求。正是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知识爆炸给人们内心造成的知识恐慌,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在理解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上,人际关系或社会背景已位居第三位。做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的关系本位思想已逐渐褪色,正在被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所取代。对个人不懈奋斗在成功中的作用仍然有近1/3的人认为很重要,这一点与有65.7%的人强调人是勤奋的人性特点相一致。

     (三)关于党性意识及修养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中共党员704名,占被调查人数的80.7%。我们知道,党员身份意识是党性意识的基本前提,更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目标指向。在回答如何理解身为党员的感受时,有443人,占62.9%的人认为光荣,与人交往时愿意让别人知道,但是也有38.2%的人觉得与群众一样,没有光荣或不光荣的感觉,有6.8%的人选择说不清楚,有1.7%的人认为觉得不太光荣,不愿让人知道。此调查表明,虽然绝大多数党员的党员身份意识还存在,但后两者的结果说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面临挑战。对当前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的原因,问卷显示,有41.1%的人认为是放松理论学习,思想蜕化变质;32.6%的人认为是思想上出现庸俗化,沉湎于实用主义和所谓的关系学;21.2%的人认为是缺乏政治辨别力,对消极落后甚至错误的东西不抵制造成的。

     在回答哪些原因最可能导致党员的模范带头意识减弱的选项中,

     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的占54.6%;认为是党员的自我要求降低的占52.8%;认为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占 43.3%。上述结果说明由于组织建设的薄弱,致使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很少开展党员意识教育,才使党员的党性意识减弱。

     (四)关于工作态度与作风

     此次调查对象是以各旗市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的党员干部为主体。

     在对工作岗位和职位的理解上,我们设计一道多选题,有55.2%的人认为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有44%的人认为是获得收入的地方;43%认为是做一番事业的地方;34.4%的认为是为人民做贡献的地方。此调查表明,对所从事的工作还是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为第一目的,而且,有79.3%的人认为“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是“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其次才是谋生的手段;只有13.4%的人“为了经济利益,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工作。调查还显示,26.7%的人认为工作岗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地方;有21%的人认为是获得社会地位的地方。此项调查结果说明,通过确立良好的社会地位,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来寻求社会尊重而获得荣誉感,仍是许多人的迫切愿望。

     对实际工作状态的选择,调查显示,51.6%的人选择不管报酬如何,都尽全力工作;选择凡事都十分认真,尽善尽美的占49%;积极主动地争取任务的占42.3%;处于等待和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的占31.7%;希望做复杂、挑战性的事情的有21.6%,工作状态处于力求一份劳动一份报酬的占12.6%;愿意做简单、容易的事情和该认真时认真,该凑合时凑合的分别是8.5%和7.3%。调查发现,积极主动争取任务、希望做复杂挑战性事情以40岁以下年轻人为主; 而45岁以上的受访者处于等待和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和愿意做简单、容易的事情。以上反映的都是行为意向,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年龄大小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不管报酬如何,都尽全力工作和凡事都十分认真,尽善尽美。

     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作情绪”的回答中,排在首位的是工作环境,占58.7%,以下依次为收入高低,占40.3%;福利待遇和与领导的关系均为31.4%;工作任务的强度占30.6%;同事关系占29.4%。

     当问到“工作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个人利益时,您会怎么对待”时,有58.1%的人选择继续努力,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回报;选择本来就没求回报,所以仍一如既往地工作的占36%;此结果与对工作岗位的理解的调查结果相一致,表明工作就是“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另外,对此项调查,只有5.2%选择觉得不公平,不会再那么努力付出。表明这些人对同劳同酬的公平意识强烈。

     关于哪一种情况,最能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回答上,依次是27.1%的人选择工作富有创造性时;16.4%是领导非常关心时;15.6%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时;15.1%选择获得很高报酬时;认为同事高度评价时能提高工作积极性的有13.4%;只有3.3%的人选择干好干坏差别很大时能提高积极性。调查显示,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主要源自客观条件,其中,重要的是人际关系(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状态,其次是工作本身性质,再次是个人兴趣。调查中发现,对工作有较大难度的态度上,选择积极接受,尽力而为的占88.1%;只有1.4%的人持能不做就不做的态度。说明多数人们还是能够接受逆境考验,勇于挑战困难的。

     上述关于工作态度的调查表明,受调查对象在本职工中,总体上都能够尽心尽力和尽职尽责,并且将工作中的付出看做是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本单位事业发展应做出的贡献。

     (五)关于学习兴趣和需求

      以终身学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已成为客观要求。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平均每天用在学习(读书看报)上的时间,59.6%的人是在半小时和2小时之间,能够达到3小时的只占8%。说明学习还没有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对于学习政治理论的态度,有75%的人认为有必要应主动学,这样可以坚信党的正确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思想得到提高和武装,而且有利于做好本职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只有30人认为不感兴趣,很少学,占3.4% 。

     对学习中面临的阻力上,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的占56.3%;因生活锁事太多,集中不了注意力的占48.9%;因没有毅力坚持的占40.9%;因没有学习的氛围和压力的占29.6%。只有7.9%的人是由于基础差,学起来费劲而有困难。上述调查显示,多数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但实际中存在认识与行动脱节现象。其问题或阻力多数是主观因素(只要努力是能够克服的),说明政治理论的学习还没有成为基层党员干部内在的真正需求,而只是一种外在的客观要求。

     在感兴趣的图书类别中,排序依次是文学类占50.1%;历史类占44%;政治、新闻类占28.3%;人物传记类占24.5%;成功励志类 占23.4%;科普类占22%;时尚娱乐类占17.5%。此调查表明,人文历史类图书是人们的业余偏好。

     (六)一般生活习惯的选择

     伴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的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主要娱乐方式上,排在前三位的是,70.4%的人选择看电视和上网;有60.1%是看书、读报、写东西;有46.3%是以陪父母、带孩子、做家务为主要生活方式。在选择每天习惯看的电视栏目上:有712人首选《新闻联播》占81.7%;其次有505人选择看《焦点访谈》占57.9%;《今日说法》占55.6%;《社会与法》是31.8%。调查显示,党员干部对国内外大事和时政要闻高度关注,而且法律意识和观念大幅增强。

     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82.5%的人选择广播电视;78.1%的人选择网络;56.3%的人选择报纸,其中有677人选择《呼伦贝尔日报》占比为77.6%、 有409人选择《人民日报》占比为46.9%、选择《法制日报》和《参考消息》占比分别是28.3%和26.3%;从书本杂志中获取信息的只有213人占总人数的24.4%,不及电视的1/3,报纸的1/2。表明电视、网络和报纸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在看电视或上网时,关注的主要信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时政要闻,有782人选择占调查总人数的89.7%;有423人选择体育和娱乐,占总数的48.5%;军事和科技有404人选择占比46.3%。

     在调查基层党员干部生活消费支出情况时,问卷显示,解决住房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头等消费支出;其次是子女教育和人情交际。而且,人情交往的支出已经成为整个家庭的极其重要负担。

     (七)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呼伦贝尔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内容之一。在回答对呼伦贝尔“美丽发展 科学崛起 共享繁荣”的发展理念的态度时,非常认可的人占56.2%;很期待占34.7%C;同意的人占5.4%;怀疑的人占1.7%;说不清的占1.4%。对呼伦贝尔十二五发展前途所持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是,有541人充满信心占总人数的62%;268人有信心占总人数的30.7%;21人认为信心不足占2.4%;6人没有信心占0.7%;还有25人说不清占总人数的4%。调查显示,有92.7%的人对呼伦贝尔十二五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说明全市“美丽发展 科学崛起 共享繁荣”已成为人们的共同理想。

     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全市各旗市区都在认真学习和宣传会议精神,《报告》吹响了为建设幸福呼伦贝尔而努力奋斗的时代号角,全市各族人民对幸福呼伦贝尔都充满了新期待。

     关于呼伦贝尔市委三次党代会报告,370人认真研读过占42.4%;305人粗略浏览过占35 %;75人基本上没怎么看占8.6%;81人听说过 占9.3%;有29人没听说过 3.3%;有4人表示不关心占总调查人数的0.5%。此项调查表明,对我市此届市委的领导方略多数党员干部是认真了解和思考过的。

     对诸多消极“社会现象中,最深恶痛绝”的多项选择调查显示,有611人首选官员腐败,而且有658人认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由腐败造成的,占总人数的75.5%;另外还有567人选择假冒伪劣商品;355人选择收入差距扩大问题;280人认为当地社会治安存在问题。

     对于社会上一些针对党和政府的错误言论,问卷显示,能够坚决抵制的占77.8%;觉得很有意思,热衷于观看的有26人占3%。此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对党的正确领导是坚信不疑的,对政府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是积极拥护的。虽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的信心坚定不移。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和改善,慈善等公益事业在各地正逐步发展起来。对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只要有人组织就参加的人数占 78 %;有68.1%的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只有1.3%表示不关心,不了解,另有4人表示不愿参加占0.5%。该结果说明,这种在慈悲心理驱动下的善举行为,绝大多数人都有强烈的行为意向,只是目前我国还处在慈善事业的起步探索阶段,社会慈善组织机构少,而且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弱,使得许多想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人们裹足观望。当问到:假设当你买彩票中了大奖,将怎样使用这笔意外之财时,调查显示,选择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占50.1%;

     在对本地“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中,问卷表明满意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一份稳定的工作64.4%

     有一个健康的身体43.8%

     一个良好的环境 36.3% 

     ④ 一套舒适的住房31.5%

     ⑤ 有一个愉悦的心情28.3%

     一份较高的收入 26%

     据相关调查统计研究,公务员是社会各阶层中生活满意度和成就

     感较高的群体。我们的此项调查结果说明,在我市基层党员干部对目前生活状态最欣慰的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距离是否拥有一份较高的收入上却是满意度最低的。因此,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我市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各地百姓幸福指数工程的核心指标。

     二、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总体评价

     (一)思想动态的积极趋向

     十一五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呼伦贝尔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们生活明显改善。与此相适应,当前呼伦贝尔市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1、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以党校为主渠道的党员干部教育,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扎实推进。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学员喜闻乐见的情景模拟式、案例式、研究式等多种的教学形式,深入回答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调查显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的认同度总计占比为77%,反映出广大党员干部对主流意识形态有较高的认同度,尤其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拥护,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在主流意识形态下形成更多社会共识,人们的价值观向科学理性方面发展。“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发展,并形成更多共识。调查显示,人们对美丽发展、科学崛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共同期望;对改善民生、保障公平、遏制腐败的共同诉求;对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都很强烈。调查还显示,认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健康与家庭,认为金钱和权力重要的比例不高。这说明,人们价值观的选择更加科学理性。

     3、社会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包容,人们的行为倾向更加务实与平和。调查显示,假使人们拥有了巨额财富后,选择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和购买与改善自己物质生活水平有关的用品两者几乎平分秋色。这说明,随着我市经济总量的增大,“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的逐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成熟务实和包容平和的社会心态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相适应。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共享繁荣,是当前党员干部展示出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凝聚力量实现呼伦贝尔十二五奋斗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思想动态中应重视的倾向

     1、压力感增强。根据走访调查,公务员的压力感仅次于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处于较高水平。很多公务员认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加强依法行政的客观条件下,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比以往更重,接受群众的监督也更多了,因此工作中感受到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点,基层公务员的感受尤其明显。

     2、少数党员宗旨意识淡化。调查显示,38.2%的党员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觉得与群众一样,没有光荣或不光荣的感觉,有6.8%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两者共计有317名党员,占受调查的704名党员的45%。甚至还有1.7%(12名)的人认为觉得不太光荣,不愿让人知道。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基层某些地区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多发很多是由于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不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较弱造成的。

     3、社会公平和社会诚信问题引起受调查者高度关注,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通过调查发现,人们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官员腐败、假冒伪劣商品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这些问题均与当前社会公平和社会诚信问题紧密相关。2010年以来,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诚信问题,各阶层各群体都有比较强烈的诉求。官员腐败不仅破坏了社会公平,也对以诚信为本的整个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带来冲击;诚信缺失所导致的假冒伪劣现象使人们的生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动摇了人们对社会公平理念的信心,也延伸出许多机会的不平等。

     4、民生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牵动社会思想动态脉搏的关键因素。社会思想动态总是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而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人们的情绪、心态和思想意识,是社会思想动态发展变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虽然我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人们的需求总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水涨船高。调查表明,民生问题解决力度大的地区,消极负面社会情绪相对较少,积极正面社会思想占据主流;民生问题解决不到位时,消极负面的社会情绪往往上升抬头,社会思想动态容易出现波动。

     5、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社会思想动态发展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某些负面思想意识更容易被放大。调查显示,有681名(占78.1%)的党员干部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当看到,少数网民出于逆反心理、发泄心理、表现心理,倾向于传播负面的观点和情绪;还有一些观点接近、感受相似的网民通过网络社区、QQ群等形成相对封闭的群体,对信息的选择单一,不良心态和不满情绪在其中很容易被迅速放大和走向极端化。

     三、对未来干部教育培训的建议

     1、为提高宗旨意识, 加强经典著作学习教育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不仅能够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基础,,强化宗旨意识,本身也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

     通过学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国家与革命》……一篇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不朽论述,以此可以拉近经典著作与普通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使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感悟经典的堂奥,直接领略思想的力量,更好地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地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而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选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已正式出版发行。

     2、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注重干部个性化教育培训

     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目前我们的干部培训仍严重缺乏对干部创新能力的积极有效培养。其基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干部培训一贯追求事物的统一性,忽视差异性,从而抑制了干部的个性,使得创造性没有了空间。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力奠基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个性差异本身就是丰富的创造性资源。所以,创新的前提在于个性化的实现,个性化的干部培训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干部的创造力。

     3、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干部社会建设能力培养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改革在向纵深领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的历史阶段即将拉开序幕。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今年已出台《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作为今后本省未来改革发展的基本纲领。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结构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两者一定要协调,相辅相成。当前,在我国社会结构远远落后于经济结构,致使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结构支撑。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快社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与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结构。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干部需要增强社会建设的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

     4、为提升工作本领,加强干部思维能力的训练教育

     科学思维是形成卓越智慧的核心手段。注重思维科学的研究与学习,是有效培养干部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思维科学中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把握,是拓展干部有效思维(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

     5、为保护党员干部心理健康,增加心理学的教育培训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当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空前增大,各行各业的心理健康问题呈不断升高的趋势,造成许多心理问题。为此,系列化的党员领导干部心理学教育培训,在党校和行政学院的主体培训规划中尽快加以深化和完善。

     课题组成员:谷黎君 石双柱 王晓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