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领导发言 > 正文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时间:2020-09-06 08:04: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新浪长安讲坛第61讲,长安讲坛总第19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他演讲的题目是: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政策。

     农业问题和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大的问题。这几年的情况看总的来说,从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十六大以后,农业农村形势总体上发展是好的。

     党的农村政策也根据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总体的要求,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体系。那么当然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非常大,当前的农业形势和农村政策,可以讲很多很多方面。限于时间,也限于我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限,我想突出四方面的问题或者讲四个字。

     第一个字就是粮,讲一下当前的粮食形势。第二个字就是讲一下钱,就是农民们的收入问题,第三个讲一下人,就是农民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何去何从?第四个字讲一下地,就是农业农村农民,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想讲四个方面的情况。

     先讲粮食问题,粮食问题在我们国家是历史上就备受重视的,历来讲民以食为天。所以任何政策,不管怎么样掌握了政权首先是要解决粮食和老百姓的温饱的问 题。那么对于我们现在的政权来说更是这样的,所以粮食始终备受观众。那么刚才讲到最近七八年,应该说中国的粮食生活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增产的幅度比 较大,而且是连续稳定在增产。

     应该说我们国家总产量从2004年开始到去年2009年连续七年每一年都增长,而且其中有四年的总产量都超过了一万亿斤,这都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0916亿斤,比七年之前的2003年,那年粮食的总产量8614亿斤。

     那么也就是说在七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粮食总产量,从年度产量来看,增加了2302亿斤。这个量是非常惊人的,它要折成工资的话,就是一亿一千五百多 万,差不多相当于全球每年粮食贸易总量的一半,就是我们新增加的粮食产量。所以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家总的感觉粮食的形势是不错的。

     但现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到,粮食其实对于中国来说,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第一从总量来看,我们的粮食总产量,实际上尽管连续七年增 产,而且去年是最高的水平,但是总的需求来看,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应该说这几年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的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量集 聚增加之后,粮食产量尽管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实际上离我们的需求还是有距离的。

     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进口的粮食包括植物油在内,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有一个概念跟大家说一下,就是中国的粮食概念跟国际上是有区别的。国际上包括世界粮食署等等他们用的概念中没有粮食这个概念。

     谷物就是谷物,谷物就是我们讲的三样东西小麦、大米和玉米。那么还有一部分叫粗粮,比如说高粱、大麦、燕麦做饲料用的,这是粗粮。第三类就是豆类,大 豆还是其他的各种豆。第四类就是薯类,在我们国家把这些都概括在一起,都是把它合在一起称作粮食。所以这个概念跟国际上是有所不同的。

     如果按中国口径来算,我们的粮食包括五大类,小麦、玉米、大米、大豆和薯类,薯类。刚才讲到的去年10916亿斤,就是这五个东西加起来。正是由于还存在着缺口,所以国内进口量这几年是持续的增长。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豆。大豆去年的进口量达到了5480万吨,接近去年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那么我们自己能生产大豆多少呢?去年大概是1500多万吨。所以你能看出来,我们大豆的自给率,实际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四分之三以上的大豆要靠国际进口。

     进口这么多大豆干什么?首先是产油,因为我们的植物油不够。大豆不是一个油料作物,但是相对而言,它的油脂含量还是比较高的。国产大豆的油脂含量一般 在18%左右,国际上的一些进口的大豆油脂含量高,蛋白质比较低,油脂可能接近20%。所以进口5千多万吨大豆,可以榨出1千多万吨植物油,剩下的4千多 万吨就是豆饼,豆饼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添加剂。

     所以这几年大家能感觉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中国市场上的植物油的价格起伏波动比较大。畜禽、蛋、奶类的产品价格波动也比较大。

     这实际上从侧面上反映了一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大豆产量满足需求的比重明显下降,所以大豆的价格基本上受国际市场控制。我们自己能对它调控余地非常有限。由此国内和大豆相关的其他产品的价格,实际上也被国际市场所控制。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涨,国内大豆价格也要涨,大豆价格涨了,豆油价格就涨,豆饼价格涨了,豆饼价格涨了,饲料价格涨及,饲料价格涨了,肉禽、蛋都要涨。那么你能调控的余地非常有限,因为你的自给率不到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很突出的大问题。

     第二方面就是我们植物油也不够。我们现在自己生产的植物油大约能接近一千万吨,但是我们需要消费的植物油,现在超过两千五百万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全国居民人均,当然不完全是你自己家里炒菜,包括同学们吃食堂,吃饭馆还有一些食品中都含有植物油的。人均消费植物油的水平已经比韩国比日本都高了,这和 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

     所以两千五百万吨以上植物油,自己只能生产不足一千万吨,那么当然就要进口。进口的部分刚才讲了,大豆进口可以补充一部分,将近一千万吨,大概还差六七百万吨,那么还需要再进六七百万吨的植物油,所以植物油我们现在的自给率不足40%。因此油价也是很难控制得住的。

     从这几个大品种的总量进口来说,我刚才说到,我们去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了其他的粮食就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去年进口的712万吨,再加上进口 了二百多万吨的植物油,如果把进口的植物油,都给它折过来,折成大豆,折成菜籽,再加上我们实际进口的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那么有关部门折算的结果,去年 我们实际进口粮食和油料作物7172万吨,就是要1400多亿斤,一算就很清楚。现在全国人民平均每个人进口粮食和油类作物110斤。

     那么从这个角度去看,应该说我们进口粮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那么很多同志可能还记得,我们历来强调要保障粮食的基本自给。基本自给大的概念就是1996年中国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

     当时李鹏总理提议宣布,基本自给的含义是保持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那么现在的状况,口粮部分或者谷物部分,大米、小麦、玉米这个我们满足自己基本 上没有问题。小麦每年自给有余,大米粳米紧张一点,但是早籼稻,中晚籼稻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供应。玉米应该说满足正常需求没问题,但是现在面临的突出的大的 问题就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所以粮食作物也正被一些企业家看作是能源作物。大量的粮食开始不仅人吃、喂猪而且开始喂汽车。

     比如说去年美国生产的燃料酒精就消耗掉了1亿3千万吨的玉米。我们国家现在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也已经达到了3800多万吨,但是生产就生产这么多,去 年实际产能1800多万吨。从国际上的价格比较来看,基本上用现在的燃料酒精的加工技术大概3斤多玉米可以换一斤燃料酒精。那么当国际的石油价格超过60 美元,实际上用玉米加工燃料酒精就开始有利可图。

     那么现在大家知道国际上油价又突破110美元,所以在这个局面下,可能会有更多的玉米去用来生产酒精。那么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玉米在正常的情况下,我 们人的消费以及做饲料本来是可以够的,但是如果大量的被用来生产燃料酒精,后果就不太好估量了。所以从谷物情况看基本上是这样的,它问题突出的就是我刚才 讲的大豆和植物油。

     那么国际上的变化情况大概是这样的。美国是最大的利用玉米来生产燃料酒精的国家,去年用了1亿3千万吨,如果今年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它会用更多的 玉米投入生产酒精。那么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的话,相对别的作物就会减少。从以往来看最明显减少的是大豆。大豆供应下降,那么国际上大豆价格就会上 涨,国际大豆价格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所以从这个局面去看,应该说粮食对中国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能说我们现在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自己的粮食的问题,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的,人口还会增加,耕地还会减少,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紧的平衡状态,而需要比较多的利用国际市场。

     所以无论是从粮食的种量看,还是从粮食的品种结构看,我们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人口进一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问题还会凸显出来。

     那么有些专家就提出来,既然大豆和植物油这么紧张,为什么不调整结构,多增加生产大豆和植物油?这个问题问的是对的,但问题是资源只有这么多。

     按照2009年的统计数字,植物油的耕地是18.26亿亩。18.26亿亩的耕地,有的地方一年种两季种三季,农业上叫复种指数。介绍一下复种指数,我们现在大概可以一年播种农作物23.5亿亩。

     现在怎么利用的呢?为了生产一万亿斤以上的粮食,那么粮食的播种面积不能低于16.5亿亩。去年大概基本上是这个水平,那么你还剩下7亿亩可以种其他 的作物。这7亿亩现在是怎么用的呢?其中2.7亿亩用来生产蔬菜,2亿亩用来生产植物油,8千万亩用来生产棉花,还有3千万亩用来生产糖料,那么还有其他 很多小品种。比如说烟叶、麻料、中草药,还有很多其他的瓜果、鲜花、等等药材都在内。

     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来看,几乎没有在土地上调整,做大的结构调整没人提。

     而我们现在进口的这些产品,如果拿到国内来生产,需要占用多少的地?进口的5400多万吨大豆,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水平,每亩230市斤大豆产品,那么大约需要5亿亩播种面积。进口的六七百万吨的植物油,按照我们的生产的水平,如果把它折算成菜籽油来算的话。

     那么我们现在一亩地的菜籽平均水平可以生产85市斤毛菜籽油。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不进口这么多菜油,你自己生产的话,大约需要2亿亩地。还有我们每年大 概需要进口二三百万吨的棉花,大概也需要3千万亩地左右。所以这个帐算过来,我们现在大概至少相当于,在境外利用人家的6亿到7亿亩的土地,才保证了我们 现在这样的消费水平。

     所以我刚才讲到的,如果说讲自给率,如果仅仅讲谷物,我可以说基本上100%可以满足。但是如果来讲粮食,就把大豆算进来,我们的自给率不到90%。

     但是如果讲土地,我们23.5亿的播种面积,在境内如果用了6到7亿亩的话,那可以算,我们土地产能的自己率大约是80%,就是这么一个局面。

     所以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央政府反复强调要保护18亿亩耕地这个红线,不让突破。为什么反复要强调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耕地进步。就是说实际上我们人口和农业的资源条件相比,我们是全球非常紧的一个国家。我们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一亩三分八,相当于世 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人均淡水资源大约就是每年两千立方米多一点,相当于全球的百分之二十六七,但是要养活这么多的人。目前全球一年可以出口的粮食总 量两亿五千万吨,这个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五千亿斤。

     所以有些专家讲过,没有必要非要死亡18亿耕地,有那么多外汇,为什么不可以去拿来买点粮食,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光算经济帐是算得过来,但是问题在于什么?你有钱,你即使把全球出口的粮食五千亿斤都买回来,不够中国人吃半年。

     所以从这个现实角度,我想农业问题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问题不能放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能停止,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所以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提出了。

     第一要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要把确保粮食放在首位,这是从中国实际的国情出发的。那么要想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就一定要坚持保护好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今年大家都看到,今年中国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

     第三个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所以我想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一方面要有信心,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那我们的产能提高的水 平还是很大的。因为从单位面积的产量来看,都是种地,亩产水平差一半这个现象是很普遍。所以真正能够如果把中国的种地产权改造好,那么我想保障中国的粮食 安全,基本上做到自己,比如说自给率到95%、90%这个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但是只要松一松,地一没有,地流失的快了,地流失多了,那要再想补救来不及 了。

     有两个字大家可能了解。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所以到1995年我们统计的数字是14.2亿 亩,但我们知道的不止那么多地,很多地方叫黑地。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之后公布出来的数字是19亿5千1百万,那么到了1998年1999 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600万。也就是说过去的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 遏制,那么我说粮食安全是存在问题的。

     现在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不用地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几年实际上每年,再怎么严守,耕地也是在减少。我们过去一年大概经国务院的批准的建设用地,一年大概在五百万亩左右,其中一半是要占农民地的。

     那么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也是一半,三百多万亩是要占用耕地的,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 能的。于是就得回过头来讲,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因为作为经济专家,他的眼光更宽。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房价这么高怎 么办?你严守耕地是把房价弄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但是我在想,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折算成亩就是144亿亩,但是被统计的耕地是18亿亩多多一点,占整个国土面积大约就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不是耕地。

     所以我在讲,有一条是大家常识的认识,能种粮的地,一定可以种房子,但是种房子的地不必都是需要可以种粮食的地。所以能不能有一种思路的调整?通过规划,通过基础设施的延伸,尽量避开耕地,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关系今后长远发展的大的层面。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钱,就是刚才讲到的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应该说在这些年来总体上是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这个别的不说,你比如说十一五期间,过去五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期末,就是十一五开始之前,人均收入是3255元。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 5919元,增幅很明显,扣除税之后,在过去五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也是历史上比较快的一个年份,这当然是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要讲清楚,农民人均纯收入,其实城里也一样,平均数不一定代表大多数,这个事从统计上是可以讲清楚的。实际上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 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平均数,超过平均数的,我们有12个省市,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最低只有3千多块钱,所以农村内 部的差距还是要看清楚的。

     第二个就是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这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个差距也困扰着很多人,尤其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困扰着决策者。怎么千方百计让农民的收入增加更快,让城乡收入的差距能够逐步的缩小? 但是应该说一直到现在,这个零界点还没有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那么那一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所以那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224个农民的收入,那是2005年的水平。

     去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这么一个水平。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8,我为什 么把这个数字算到小数点后面三位。四舍五入你看出来都是1:3.22,后面是1:3.23,就是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开局的时候,其 实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你通过十一五这五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去看,从五年前1:3.224到五年后1:3.228,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就在过去的五 年中,统算下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从3.224到3.228,就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在千分位上大了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个迹象是不是能代表一个趋势,我觉得需要去判断,但我觉得出现这个迹象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城乡居民的收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十五期末,2005年,一直是在扩大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改革 之前1978年,那一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3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所以改革起点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1:2.57,比现在还不 小。

     由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功,所以农民是先得益的,因为到19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1.86,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个差距就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16.71,-0.47,-2.74%)以后,到2002年第一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突破1:3,到2005年到了1:3.224,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但是在过去这五年当中,五年统算下来,基本上没有扩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明在十一五中,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状态相对是比较好的,至少它没有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有什么经 验,我觉得需要认真的总结。如果把握好,有可能十二五就会成为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个拐点,当然把握不好,稍纵即逝,很多机会和条件,又会陷入继 续扩大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刚才讲的。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主要的政策四个大的方面。一个大的方面就是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税全部的免除,因为农业税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要讲起来,至少涉及到十几项。

     国家的税收其实并不太多,当初1999年的时候,农民的全部负担,农业税费合在一起大概是1350亿。那么这里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土产税这四项税。(核实)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的钱,财政力量不足,乡镇不得不向农民收五项,叫统筹。

     怎么统筹?就是教育,乡村的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烈属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的钱,这五项钱。在税收改革之前都是农民的负担,村里 头也要收,村里收三项叫公积金、公益金、共同管理费,你这一算起来就12项了,12项农民还要劳役就是出两工,这样子这些钱加在一起,一年1350 亿,1999年的时候。那么经过五年的税费改革,中央下决心在2006年开始才全部免除了,这样农民受益了1350亿,不用交了。

     第二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进行生产性的直接补贴,种粮补贴,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大量增长,所以推出了一个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那么这四项补贴去年是1260亿。差不多农民从这两项中就得益了2600亿。

     第三项大的政策,公共财政开始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首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和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 的教科书。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社,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也是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从去年开始又在推进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大概覆盖了40%。那么这一块东西,实际上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它的标准比城里还低,但是制度建立了慢慢可以提高。

     第四项就是对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中央制定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四个大的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在十六大以后,按照统筹 城乡发展的要求理念,逐步逐步建立起来。当然基础也是建立在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财力不断的增强,不是说以前不重视,现在才开始重视。

     实际上我一比较,你比如说2000年,我们GDP总量不到十亿,九万九千多亿,但是我们去年GDP总量三十九万八千,十年期间如果不算物价指数翻了两番以上。2000年的财政总收入13400亿,去年我们的财政总收入八万三千一百亿,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力的增强才使国家可以去做那些,过去想做做不了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了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其中当然有财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理念的问题。

     过去确实很多的同学大概都了解农村,我想我到农民去,一直到现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我还能看到那样的表演。农村道路农民修,学校墙上刷的,农村学校农民建。就是本来应当由政府承当的农村的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当初国家没有条件所以都是农民自己来的。

     那么现在慢慢转过来了,国家开始对农村考虑到公共财政,公共服务问题。那么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整个国家对三农的开支大概就是2400多,今 年中中央财政2003年的时候是2400多亿元对三农的开支。那么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84亿5千万。大家都知道抗旱,一个抗旱中央就增加了129 亿,实际上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开支突破一万亿。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个事是做不到的。但是问题是,你有了钱往哪里花,这涉及到执政理念问题。

     所以我想应该认真的总结十一五乃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正是政策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所以总结好了,我想对农民的增收在十二五十三五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民收入当中,也可以讲它的结构。

     5919元平均下来的结构,就是农民自己的家庭经营,就是种养业,一些手工业,这个收入大概占他的全部收入的50%。

     他的工资性收入,就是外出打工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大概占70%。第三块就是农民转移性收入,这个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政府对农民各种各样的补贴。我刚才讲了四项补贴是1260,其实还有其他的方面的补贴。

     所以我大概算下来,去年平均每个农民享受到的政府的补贴大概是214块钱,再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转移支付。那么他的转移性收入大概占他全部总收入的 6.5%。还有一块就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他的房子出租,农机具出租等等大约占3.5%。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前两个。那么前一块收入,农民 的种养业收入,说实在话,量的增长必须是有限的。

     比如说刚才讲粮食大数不到1100亿斤,今年还能增加多少?我心里是打问号的?所以有的人说,你们这几年农业工作做的不错,粮食连续七年丰收。一听这 话我就紧张,你别盼着八年九年就老这么丰收下去,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这你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了,因为市场变化,气候变化,不确 定因素太多了。

     如果在量的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要靠种养业增加收入,就要靠价格了。现在的农价,坦率来说,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利非常低,往往就是一亩如果种粮食的话,纯收入有三四百元钱就不错了。纯收入就是包括他的工资和利润都在里头陈锡文:当前农业形势与农村政策 " \t "_blank 2011年11月17日 17:06 " \t "_blank农博网  所以从这个现实角度,我想农业问题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问题不能放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能停止,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所以十二五规划明确的提出了。

     第一要建设现代农业,而建设现代农业要把确保粮食放在首位,这是从中国实际的国情出发的。那么要想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就一定要坚持保护好耕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今年大家都看到,今年中国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

     第三个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所以我想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一方面要有信心,如果这些事情都做好,那我们的产能提高的水 平还是很大的。因为从单位面积的产量来看,都是种地,亩产水平差一半这个现象是很普遍。所以真正能够如果把中国的种地产权改造好,那么我想保障中国的粮食 安全,基本上做到自己,比如说自给率到95%、90%这个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但是只要松一松,地一没有,地流失的快了,地流失多了,那要再想补救来不及 了。

     有两个字大家可能了解。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所以到1995年我们统计的数字是14.2亿 亩,但我们知道的不止那么多地,很多地方叫黑地。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之后公布出来的数字是19亿5千1百万,那么到了1998年1999 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600万。也就是说过去的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 遏制,那么我说粮食安全是存在问题的。

     现在现实的问题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不用地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几年实际上每年,再怎么严守,耕地也是在减少。我们过去一年大概经国务院的批准的建设用地,一年大概在五百万亩左右,其中一半是要占农民地的。

     那么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也是一半,三百多万亩是要占用耕地的,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 能的。于是就得回过头来讲,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因为作为经济专家,他的眼光更宽。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房价这么高怎 么办?你严守耕地是把房价弄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但是我在想,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折算成亩就是144亿亩,但是被统计的耕地是18亿亩多多一点,占整个国土面积大约就是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不是耕地。

     所以我在讲,有一条是大家常识的认识,能种粮的地,一定可以种房子,但是种房子的地不必都是需要可以种粮食的地。所以能不能有一种思路的调整?通过规 划,通过基础设施的延伸,尽量避开耕地,推进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关系今后长远发展的大的层面。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钱,就是刚才讲到的农民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应该说在这些年来总体上是增长比较好的一个阶段。

     这个别的不说,你比如说十一五期间,过去五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十五期末,就是十一五开始之前,人均收入是3255元。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是 5919元,增幅很明显,扣除税之后,在过去五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平均增长8.3%,也是历史上比较快的一个年份,这当然是自己跟自己比。

     但是有一个问题也要讲清楚,农民人均纯收入,其实城里也一样,平均数不一定代表大多数,这个事从统计上是可以讲清楚的。实际上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 人均纯收入按省计算,达到平均数,超过平均数的,我们有12个省市,有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最低只有3千多块钱,所以农村内 部的差距还是要看清楚的。

     第二个就是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这是一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应该说这个差距也困扰着很多人,尤其困扰着政策的制定者,困扰着决策者。怎么千方百计让农民的收入增加更快,让城乡收入的差距能够逐步的缩小? 但是应该说一直到现在,这个零界点还没有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3255,那么那一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所以那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4。也就是说一个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当于3.224个农民的收入,那是2005年的水平。

     去年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9,去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109,这么一个水平。那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1:3.228,我为什 么把这个数字算到小数点后面三位。四舍五入你看出来都是1:3.22,后面是1:3.23,就是我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一五期末十二五开局的时候,其 实历史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你通过十一五这五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去看,从五年前1:3.224到五年后1:3.228,可以有这么一个结论,就在过去的五 年中,统算下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基本没有扩大,从3.224到3.228,就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在千分位上大了那么一点点。

     那么这个迹象是不是能代表一个趋势,我觉得需要去判断,但我觉得出现这个迹象是一个非常良好的现象。

     因为实际上中国的城乡居民的收入,从1986年开始,一直到十五期末,2005年,一直是在扩大的。改革开放初期那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缩小的,改革 之前1978年,那一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134,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343,所以改革起点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是1:2.57,比现在还不 小。

     由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率先取得成功,所以农民是先得益的,因为到1985年的时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度缩小到1:1.86,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个差距就不断扩大。

     进入新世纪(16.71,-0.47,-2.74%)以后,到2002年第一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突破1:3,到2005年到了1:3.224,这个趋势是很清楚的。但是在过去这五年当中,五年统算下来,基本上没有扩大,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迹象。

     也就是说明在十一五中,多种因素构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状态相对是比较好的,至少它没有使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到底有什么经 验,我觉得需要认真的总结。如果把握好,有可能十二五就会成为一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个拐点,当然把握不好,稍纵即逝,很多机会和条件,又会陷入继 续扩大的状态。所以我觉得认真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刚才讲的。十一五期间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这些政策对增加农民收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主要的政策四个大的方面。一个大的方面就是中央政府痛下决心,彻底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税全部的免除,因为农业税的内容很多,实际上要讲起来,至少涉及到十几项。农博要闻推荐大闸蟹防伪标识登海先锋嘉年华510136496.shtml" \t "_blank国土部: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10274996.shtml" \t "_blank农业部:7月13日28种蔬菜平均价格比昨 510272780.shtml" \t "_blank统计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夏粮再获丰 510258376.shtml" \t "_blank盛来运:上半年经济第一突出亮点是农 510255052.shtml" \t "_blank财政部:上半年农林水事务支出4612亿 510241756.shtml" \t "_blank统计局: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国家的税收其实并不太多,当初1999年的时候,农民的全部负担,农业税费合在一起大概是1350亿。那么这里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土产税这四项税。(核实)本来应该由公共财政支付的钱,财政力量不足,乡镇不得不向农民收五项,叫统筹。

     怎么统筹?就是教育,乡村的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军烈属优抚对象的补助,以及农村架桥修路的钱,这五项钱。在税收改革之前都是农民的负担,村里 头也要收,村里收三项叫公积金、公益金、共同管理费,你这一算起来就12项了,12项农民还要劳役就是出两工,这样子这些钱加在一起,一年1350 亿,1999年的时候。那么经过五年的税费改革,中央下决心在2006年开始才全部免除了,这样农民受益了1350亿,不用交了。

     第二从2004年开始对农民进行生产性的直接补贴,种粮补贴,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以及后来由于石油价格暴涨,农业生产资料大量增长,所以推出了一个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那么这四项补贴去年是1260亿。差不多农民从这两项中就得益了2600亿。

     第三项大的政策,公共财政开始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覆盖,首先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制度,和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孩子还可以享受免费 的教科书。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全覆盖的新型合作医疗社,那么在农村中建立了基本上,也是全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从去年开始又在推进新型农 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大概覆盖了40%。那么这一块东西,实际上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它的标准比城里还低,但是制度建立了慢慢可以提高。

     第四项就是对农民进城务工。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中央制定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四个大的方面的政策,应该说在十六大以后,按照统筹 城乡发展的要求理念,逐步逐步建立起来。当然基础也是建立在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国家财力不断的增强,不是说以前不重视,现在才开始重视。

     实际上我一比较,你比如说2000年,我们GDP总量不到十亿,九万九千多亿,但是我们去年GDP总量三十九万八千,十年期间如果不算物价指数翻了两番以上。2000年的财政总收入13400亿,去年我们的财政总收入八万三千一百亿,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力的增强才使国家可以去做那些,过去想做做不了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应该说了起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其中当然有财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理念的问题。

     过去确实很多的同学大概都了解农村,我想我到农民去,一直到现在到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我还能看到那样的表演。农村道路农民修,学校墙上刷的,农村学校农民建。就是本来应当由政府承当的农村的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当初国家没有条件所以都是农民自己来的。

     那么现在慢慢转过来了,国家开始对农村考虑到公共财政,公共服务问题。那么我们在2003年的时候,大概整个国家对三农的开支大概就是2400多,今 年中中央财政2003年的时候是2400多亿元对三农的开支。那么今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9884亿5千万。大家都知道/2011/6/10/359201106100843710.html" \t "_blank抗旱,一个/2011/6/10/359201106100843710.html" \t "_blank抗旱中央就增加了129 亿,实际上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开支突破一万亿。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实力,这个事是做不到的。但是问题是,你有了钱往哪里花,这涉及到执政理念问题。

     所以我想应该认真的总结十一五乃至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政策到底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正是政策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十一五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所以总结好了,我想对农民的增收在十二五十三五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在农民收入当中,也可以讲它的结构。

     5919元平均下来的结构,就是农民自己的家庭经营,就是种养业,一些手工业,这个收入大概占他的全部收入的50%。

     他的工资性收入,就是外出打工在当地乡镇企业打工大概占70%。第三块就是农民转移性收入,这个最重要的一块就是政府对农民各种各样的补贴。我刚才讲了四项补贴是1260,其实还有其他的方面的补贴。

     所以我大概算下来,去年平均每个农民享受到的政府的补贴大概是214块钱,再加上亲戚朋友之间的转移支付。那么他的转移性收入大概占他全部总收入的 6.5%。还有一块就是农民财产性收入,他的房子出租,农机具出租等等大约占3.5%。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实际上最重要就是前两个。那么前一块收入,农民 的种养业收入,说实在话,量的增长必须是有限的。

     比如说刚才讲粮食大数不到1100亿斤,今年还能增加多少?我心里是打问号的?所以有的人说,你们这几年农业工作做的不错,粮食连续七年丰收。一听这 话我就紧张,你别盼着八年九年就老这么丰收下去,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丰收的时间越长,就意味这你离减产的拐点就越近了,因为市场变化,气候变化,不确 定因素太多了。

     如果在量的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要靠种养业增加收入,就要靠价格了。现在的农价,坦率来说,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利非常低,往往就是一亩如果种粮食的话,纯收入有三四百元钱就不错了。纯收入就是包括他的工资和利润都在里头。?(文章来源:三农中国)Commission Hostel) movingly tells the story of her brother and Shen Buqing, Chen Youmin evacuation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omb. Brother Yao Zhiying, also known as Yao Kui, who lives in town, his father opened a Chinese medicine shop in town, Yao Zhiying was the firstborn. His youth club in the town, introduced by Wang Huapeng party, Yan ZhenCommission Hostel) movingly tells the story of her brother and Shen Buqing, Chen Youmin evacuation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omb. Brother Yao Zhiying, also known as Yao Kui, who lives in town, his father opened a Chinese medicine shop in town, Yao Zhiying was the firstborn. His youth club in the town, introduced by Wang Huapeng party, Yan ZhenCommission Hostel) movingly tells the story of her brother and Shen Buqing, Chen Youmin evacuation situ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omb. Brother Yao Zhiying, also known as Yao Kui, who lives in town, his father opened a Chinese medicine shop in town, Yao Zhiying was the firstborn. His youth club in the town, introduced by Wang Huapeng party, Yan Zhen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