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龙行者长寿(二)――纪念著名武术家刘志清诞辰120周年] 武术家

    时间:2019-01-29 04:39:5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八)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   舰队长尹托芝共有十来条江船,三只海船。其中一只海船在富锦,一只在同江,留在哈尔滨身边的只有一只小型海船。事变之后,尹托芝不甘做日军的奴仆,但也无力抵抗,于是他给每人发了48块6毛钱的军饷,解散了自己的舰队。他告诉士兵,可以回家,可以就地谋生,可以奔赴青岛继续当海军。
      尹托芝问刘志清:“你投不投降?”面对海军少将这样的询问,刘志清心如刀绞。这是多么无可奈何的询问,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回答。他想,我虽然不能与革命同道前进,但是可以不与敌人同流合污;我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却可以凭着良心去选择。刘志清说:“我不投降,我见到日本鬼子就生气。我没有别的能耐,但是我有良心。”
      尹托芝说:“这就好,咱们不能把船只、大炮和弹药留给日本,想办法把这些东西运出去。运到李杜那去,李杜、马吉山组织了抗日队伍,支持他们一下。”于是刘志清打开弹药库的大门,和一班弟兄把枪炮弹药装到船上,运往了抗日的前线。
      一天夜里,日本特务把一个包裹送到尹托芝家。打开包裹,见有一张委任状。日军委任尹托芝担任伪江防舰队司令官。另有一把手枪和子弹,言外之意,违抗者只有开枪自杀。
      尹托芝拒不接受任命,一家人吓得痛哭流涕。尹托芝连夜逃出,逃到他弟弟家住了一夜,就去找刘志清。刘志清钦佩他拒不投降的气节,手拍胸脯说:“你放心,只要有我在,就有你在!”于是二人寸步不离。先是在刘志清家躲了一天,又找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陈董事长家后院躲了几日。后来请双和盛面粉总公司经理张廷阁想办法,张廷阁给开了一个账单,说尹托芝是公司会计,刘志清是公司伙计,打发他们二人到关里去收欠账。刘志清护送尹托芝辗转跋涉几千里,直到天津。
      刘志清返回哈尔滨,宁死不为日本人做事,便以劈柴、卖小木�子糊口。尽管如此,刘志清亦不忘习武学武,寻师访友,拜望当地同行。他相继结识了太极梅花螳螂拳大师、“德坤武术馆”馆长曹德坤,擅长八极散打的、“会友镖局”镖头黄焕章,河北形意拳高手、“英玉武术馆”馆长的刘英玉,擅长弹腿、被人誉为“刘把式”的“正义堂国术馆”馆长刘振岭,东北太极拳传播人、“太极拳研究社”社长李玉琳,山西形意名家许承麟夫妇等人,并经常与他们交流拳法,切磋技艺。
      
      (九)
      
      尹托芝后来迁到北京,1969年病逝于北京。
      1982年9月,刘志清在上海参加第五届运动会,收到北京来信,读后知是尹托芝的儿子尹纪荣。他说在报上看到了刘志清参加五运会的事,说如果路过北京,一定跟他联系一下。刘志清一出北京站就打电话。工夫不大,尹纪荣的汽车就到了。尹纪荣在国家民航局工作,见到刘志清他感慨地说:“刘老还记得我吗?五十多年前。您教我武术。我在家里,您用绳儿拴住皮球当流星锤,点上香火,熄灭了灯光,您用手、肘、脚,舞动起流星锤,一锤打灭一支香火,每一根香却都不会打断。您在房顶上戳好木桩,抖绳鞭往木桩上抽卷,啪的一鞭,轻轻一放,把木桩放在平地上,说是逮小偷可以这么逮,把小偷从房顶上卷下来,也不会受伤。您用手掌拍砖,厚厚的一摞砖,你一拍即碎了。有时候你还让最上面的一块完好无损,下面的几块砖却拍成了碎块。记得吗?这些还记得吗?”刘志清憨厚地笑了,说记得,那时候你七八岁,今年58岁了,对不对?尹纪荣也笑了说:“一点也不错。”
      刘志清不仅记得这些,他还记得曾经结交了多少地下工作人员和有多少人由他护送,走上革命的道路。
      1931年至1945年这漫长的14年。是东北最黑暗最凄惨的岁月。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刘志清的生活也更加窘迫,但他没有奴颜婢膝,隐居家中,靠卖玉米面、劈木半子、饲养乳牛养家糊口,始终保持了武术家的凛然正气,并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些渴望抗日的热血青年,走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月黑风高的寒冷深夜。伴随远处传来的几声清脆的枪响,有人急促地敲他的门。来的是曾跟他学习武术的两个青年人,原来日本人正在后面紧紧追赶他们。刘志清二话没说,急忙给他们每人换了一身衣服,冒死连夜护送他们渡过松花江,在茂密的草甸子里架起了窝棚躲避起来。这两个人后来到了山海关,转移到天津一带。
      一年后他们给他来了信,信上说给他寄来了鲤鱼,可以烤着吃,用来下酒。他纳闷了许久,怎么也想不起什么时候他们曾寄过鱼来。再说这里守着松花江,还需千里迢迢寄来鲤鱼吗?原来这信是用药水写的,用火一烤就现出字迹。这两个人邀刘志清到八路军那边去。直到解放以后,他们来到哈尔滨,见到刘志清,才说明白了这封信。
      
      (十)
      
      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把武术作为一项民族文化遗产,并正式列为运动项目。在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体育运动的春风鼓荡下,1952年刘志清多年埋藏在心里的武术龙行套路的种子终于发芽了。
      解放前后,他一直以养奶牛为生。每日清晨天色蒙蒙亮,他便挑起扁担:一头一个硕大的,几乎能蹲下一个人的大铁桶,跑到三里多外的豆腐坊去担豆腐渣喂牛。冬季北风凛冽,天寒地冻,常常回来时霜花把他裹成一个雪人似的。奶牛养在一个空屋里,一有闲暇,他便拿着给牛搅拌食料的木棍,在屋子里一边转圈一边比划。一路龙行剑术套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条件下创编出来的,然后他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的学生们。而在这些学生当中,张仁政是一路龙行剑术的第一学习者。
      他还特地写了一首龙行剑歌诀:
      龙行剑法亦寻常,流通气血增健康。
      香泉剑法仁政用,出鞘青锋晃太阳。
      青龙出洞向前刺,回锋转身刺两旁。
      屈伸开合阴阳并,旋转连环把身防。
      内外相合如掣电,流星赶月凤朝阳。
      青龙戏珠分左右,一升一降变化强。
      云龙翻身遮前后,青龙潜水把身藏。
      乌龙照顶风雷响,曲折连环闪电光。
      进步凌空飞白云,翻身遍体撒银光。
      劈砍撩挑云抛洗,穿截击刺冲点崩。
      抽带提格拦圈绞,推压抹错剁托横。
      步步连步续不断,剑剑赶剑快如风。
      悬绕回环莺穿柳,腾挪变换鹤凌空。
      千变万化意难测,剑光跃处竟成功。
      锻炼纯熟神气稳,活筋壮骨畅心胸。
      后来随着学习一路龙行剑术套路的人不断增多,他便又将歌诀的第三句“香泉剑法仁政用”改为:“龙行剑法健身心”。
      
      (十一)
      
      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武术这颗宝珠得以放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同时也使决心隐于民间的武术名家刘志清得以崭露头角。1956年,刘志清加入了哈尔滨武术联合会,在市第四武术馆任教,文革以后 改名为龙行武术馆。由于他技艺高超,教学有方,第四武术馆的学生在全市武术比赛中,常常取魁夺冠。
      一百多平方米的练武室容纳不下学生,刘志清便自己动手,一砖一砖地将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庭院铺满。场馆还不够,他索性把学生拉到江边,带到公园去上课。每日百十名学生进出武术馆,队伍整齐,歌声嘹亮,他飘动着胡须,喊着口令,俨然又回到了当年军训的操场上。
      他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追求创新与发展。1962年第四武术馆将他居住所在区的十几座小学校组织起来,将省市优秀武术队员李承祥、郭恕、韩邦甲、张玉胜等及自己的学生也组织起来,利用学生假期,广泛深入学校进行武术教学,普及国家规定初级长拳套路。结业式时学生将哈市能容纳上千人的红星电影院挤得满满的。随后他又不断地在小学校里搞武术基点,极大推动了武术的普及,为哈尔滨空前的武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国家尚未确立武术为学校体育项目之前,刘志清便把武术运动开展到学校里去,积极推动新中国的武术发展,这种超前的意识与行为,在当时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弟子三千,而刘志清几十年来,培养的学生近万人。他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花红遍人间”。他的学生有专家、教授、导师、教练,有三十来人成为省、市武术队的优秀运动员。今已分别获得武术八段、七段、六段等称号。
      1957年,他的学生张仁政参加了北京全国武术比赛。预赛时他以一套独具风格的龙行剑术轰动全场。赛前竟掀起了一股学习龙行剑套路的风潮,中央歌剧院的、空政歌舞团的、北京当地的,全国各地的人,每日从凌晨到夜晚都有向张仁政请教学习的,累得张仁政几乎不能参加正式比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仁政还获得了总分二等奖。龙行剑套路一下传遍全国。
      张仁政1951年拜刘志清为师习武,时年18岁。他不仅是龙行武术创编的见证人,更是龙行武术传播的第一人。
      这次龙行武术的轰动与获奖,既是对龙行武术的认可,又是一个硕果丰收的开端。从这以后,刘志清的龙行武术便岁岁有新喜,年年传佳音。紧接着1958年、1959年、1960年……三十几年来,几乎每次全国武术运动会都有他的学生在大会上获取金牌。据黑龙江省武术挖整小组统计,1957年至1985年,黑龙江省获得全国武术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是龙行武术取得的。
      于立光1956年11岁师从刘志清学习武术,1958年便取得全国武术评奖大会一等奖。1959年获全国青少年比赛少年组全能亚军,同年获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短兵第二三名和表演优秀奖。1960年获全国武术锦标赛短兵第二名,并被选入中国第一支国家武术代表队,赴捷克斯洛伐克表演武术,同年随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1963年获全国武术比赛乙组一等奖和精神文明奖。1984年作为中国第一支武术专家讲学考察组成员赴瑞典、意大利和英国考察讲学。
      于立光在国家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武术学习班上担任教练后,应邀去欧美多个国家教授武术。回国后他欣喜地对老师刘志清说:国外许多的武术馆都将您老的大照片供在馆中,洋弟子们尊您为他们的祖师。
      他的学生孙铭久、李凤岭、郭增来、张稳、刘晓梅、李玉荣等几代学生在全国武术比赛中,都曾以龙行武术套路多次获得金牌。
      李凤岭1957年学习武术,1960年便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武术比赛,1985年在天津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练的龙行拳获得金牌。
      郭增来1980年以来,先后参加太原、沈阳、西安、南昌、上海、徐州、杭州七次全国武术比赛,演练龙行刀、龙行双刀、龙行双钩等套路,六获金牌。
      于立光现任香港武术队总教练:李凤岭在大庆担任武术教练,郭旭茂、刘晓梅现分别在大专院校任武术教授,张仁政也在从事武术教学,他们都成为了龙行武术的顶梁柱。
      
      (十二)
      
      刘志清虽说未尝专攻诗书文理,但他是长于动脑之人。从武一生,心目中不知有过多少奇思妙想,脑海里不知划过了多少个问号句号。抗日以前的历年国考,实际是打擂台。他说,这是台上野蛮逞凶,台下拳派之争。
      对于“金钟罩”、“铁布衫”、“铁沙掌”,他说,这是骗人的东西,我从乱刀乱枪里过来的,有哪个功夫可以刀枪不入?
      对于轻功,他说,我迷了一辈子轻功,练了一辈子轻功,哪个轻功不是借物攀登而上,就阶跳跃而下,只不过身子比不练功的人轻盈稳健罢了。传说中的轻功,武侠小说中的轻功根本就没有。壁虎游墙功,吸壁功,没有城墙那又宽又深的砖缝子用手脚扒着,看他还能游墙?还能吸壁?当然手指、脚趾不练,没有劲力,扒不住也不行。
      他最不相信的就是世代传袭。标榜××真人传的,××祖上传的。他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几年或几十年过去,丢了东西,自己都记不清,再教别人,能不走样?经过几代,记住拳的大样,且不失其特点,就很不错了。
      他极其重视武德。不仅严守口德,不贬低其他武术门派,不毁谤别人,吹捧自己,他亦谨守手德,在生活与教学中从不轻易出手,更勿谈出手伤人。
      他说,爱好(hāo)武术,就要爱好(hǎo)武术;爱好(hǎo)武术,一要发扬武术,二要发展武术。因此他不搞封建礼教,不讲陈规陋习,不弄玄虚,没有宗法式武术的旧习。他一生未收过一个磕头的学生,没有一个“开门”、“关门”、“登堂”、“人室”这么“麻烦”的“弟子”。
      他说武术好比一座大厦,技击是地基,套路是楼房。没有地基的楼房会倒塌,光有地基住不了人。门窗好比各个拳派,只有打开门,让人进去才能发展;只有打开窗子,有空气流通才能生存。武术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发展。 他没有门户之见,不搞派别之争。在漫长的武术生涯中,刘志清求教过各派,深感门户之别,派别之见是多么根深蒂固,这给武术带来了多么严重的偏见与不和。自从康熙年间黄宗羲和他的儿子黄百家把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之后,这种偏见就日甚一日,极大地阻碍着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他积极主张“存门类之别,除门户之见”。提倡“拳有门户,人无门派”。 他在武术教学中也努力去实践这一主张。当时武术名家高手,如精于短拳的“铁塔王”又称“铁胳膊王”的王汝生,精于八极拳的孙亮亭,精于通臂拳的程显寿等人常去拜会他,他都会非常谦虚地让他们教一教他的学生。王汝生教的短拳小虎燕,孙亮亭教的八极拳对练,程显寿教的通臂拳,在他的学生中也是常练不辍。他也会兴高采烈地去演练龙行武术,征求意见,教人龙行套路。 孙铭九于上世纪40年代末就曾拜访刘志清老师。他原来在“正义堂国术馆”拜武术名师刘振岭学习弹腿,后被龙行武术吸引,通过其师便常到武术馆中学习龙行剑术。刘志清不念门户, 对其一视同仁,手把手地教他。1984年孙铭九在兰州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演练龙行剑获得金牌。
      刘志清不否认“花拳绣腿”的说法。他说,“花拳绣腿”不要把它看成是贬义,没有“花拳绣腿”,哪来的艺术价值。有很多人认为学了武术就一定会打人,就一定有技击的能力与技巧,这不对。武术有技击与表演两个功能,两个功能都能健身。但技击可以表演,表演不能技击。看技击表演,看的是结果,是胜负与制胜的方法;看套路表演,看的是过程,是武术的运动形象与艺术,各有所长。这是武术运动的不同的两个方面,要获取哪一个方面都必须专攻,要进行专门训练,不可能一个方面代替另一方面。球队运动员在场上拉来推去的不讲究输赢,你还看吗?球操运动员你让他去射门,去投篮行吗?虽然练的都是球,却各有不同的方面,这就叫做各有专攻。如果想要兼得,就得两个方面都练。当然两个方面也有相通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替代。不能打人,就不是武术,不能打人的武术,就不是正宗的武术,甚至讥为“中看不中用”,这种说法不是无知,就是极大的片面。
      有人贬低套路。他说,没有套路就没有武术。套路是武术的基础,是武术基本形式的体现,是技击动作的总结,但它不是技击手段。中国武术参加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运会,使中国武术震撼了世界。中华武术第一次展示给世界的是什么?是套路。正像张文广教授表演的单刀对枪、空手夺枪等套路,让外国人看得又是鼓掌又是跺脚又是叫喊。外国人当时称赞中国武术有三个价值:体育价值、攻防价值和艺术价值。人家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还老搂着武术就是技击不放,故弄玄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尤其在今天,武术的体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已超过了攻防价值。
      时代锻造了他的理念,像烤炉里的烧饼,几经翻个烤熟了。他感慨地说,我追求武术一辈子,练了武术一辈子,用了武术一辈子,武术到底咋回事,我一生都经历了。从古至今,没有不发展的科学,没有不发展的技术。武术今后发展的道路就是体育,用以增强人的体质,延年益寿。刘志清不但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并且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着这一理念。
      
      (十三)
      
       1953年,刘志清已是将近70岁的人。虽然他身子骨硬朗,每日不但舞刀练剑,还能旱地拔葱地拿大顶倒立,可他看到同代人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疾病缠身。尤其过去同在东北海军的几个“弟兄”的去世,更触动了他的心灵。他们都是练了一辈子武术的人,内家外家各个拳派的都有。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状况,但为什么武术不能给他们长寿?再看天下武林名家好手,无论何拳种门派之人,甭说百岁,就是长命九十者又有几人?
      武术首要能健身,身体不好,何谈技击?体质脆弱,何言练功?寿命不长,何谓武术练家。习武者不能长寿,这原本与练武就南辕北辙。半世求武的生涯。一生习武的感受,终于让他琢磨出几分道理:外家拳刚猛暴烈,常打易伤筋损骨,更不宜老年习练;内家拳柔软绵长,久练易劳神溺气,最难为少儿接受。且无论哪家拳种,惟有练功得法者,方能受益。然习武之人,得法者少,伤身者多。加之无谓格斗,致伤致残,故多不能长寿。
      刘志清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潜心研究,决心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武术使人健身,给人长寿的独特的道路,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他坚定了攀登武坛高峰的雄心壮志:过去,姬际可能创“心意拳”(形意拳),陈王廷可以“忙来时种田,闲来时造拳”,今天,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当年演练的龙行三掌,像火柴一样擦亮了他心中的思索的火花。龙行三掌“融会贯通,变幻无穷”的要诀给了他创编龙行套路的灵感。而今龙行剑术套路的成功,像熊熊的大火,燃烧着他的创新的欲望,他要创编一套扬内外家拳术之长,弃内外家拳术之短的武术套路。他要让这个套路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繁简相宜,疾缓相应,生动活泼,魅力独具,人人喜闻乐见,妇孺老幼皆宜,运动让人身心愉悦,习练使人延年长寿。
      他深知武术与艺术有许多共通之处。他心中暗暗思忖:人老先从腿上老,健体首当脚下行。龙是中国的象征,以龙行三掌演变而来的武术套路,就叫“龙行”武术,行走的行。行,动也,动方能见其本态,动中才可见浑圆灵活;形似乃外观,外观象形而已,不具神态。
      他主张,兼收并蓄,独树一帜,不排他家,不立门户。刘志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武林巨匠,练过多种门派的套路,通晓各家之长,他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集几十年武功,荟萃武术诸家之精华,独具匠心,标新立异,开始创编着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龙行武术套路。
      “可贵者胆,索要者魂”,刘志清在行动中不断实践着他的思想与理念。在三套龙行剑术问世之后,一个动作更加潇洒奔放,姿势更加优美的剑术套路“云龙剑”,在刘志清的匠心独运下又诞生了。云龙剑术套路在一、二、三路龙行套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凝炼和创新。整个套路以反把持剑为主,增添了倒把、串把、左右手反把穿挂和i盘反手云剑等独特动作。尤其是撒把剑,在剑法不断变换与动作起伏中,突然使剑如出膛子弹,脱手而击,出其不意地击刺远处目标,同时瞬间又使剑柄顺势握在手中,真是声东击西,变化莫测。可谓走中练,练中变,身在步法中不停起伏翻转,剑在两手之间不断变换,时而急如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时而闲似庭园信步、悠然自得,又如仙女下凡,翩翩起舞。这套内容丰富多彩,动作灵活多变的剑术套路,受到了人们一致的赞誉与喜爱。
      就这样,刘志清的创意犹如驾风之云、破堤之水,滚滚而来,源源不断,相继有龙行剑二路、龙行剑三路、龙行双剑、龙行对剑、龙行碎步剑、龙行刀、龙行双刀、龙行二路刀、骑龙大刀、龙行朴刀、对劈刀、龙行双钩、龙行双戟、龙行双斧、龙行双锤、龙行双匕首、龙行双戟、龙行双环、龙行枪、龙行双头枪、龙行方丈铲、龙行梢子棍、盘龙棍,绳鞭、流行锤、龙行拳、龙行拳对练和龙行掌逐一问世。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中期,在这五六年里,刘志清创编的二十多项龙行套路,像五光十色的花儿在武坛上一朵朵绽放开来,香气扑人。
      注:孙国梁先生是哈尔滨市武术协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志清龙行武术俱乐部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精武》杂志特约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长寿 诞辰 武术 龙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