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中国作协全国青年作家杭州培训【谈谈几位青年作家的近作】

    时间:2019-02-08 04:25: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之所以将鲁八高研班的李浩、尔雅和笑泉放在一起,是因为他们三位绝然不同的文学姿态和文本意识,更因为三位相当一致的文学探索意识。在文本成批量生产的当下,三位写作者敬惜自己的文字和才华,是少产的作者,但是在他们不多的文本里,凸显的是自己对于当下、此在、想像、思维和情感的敬畏和描述,在正心诚意的文字叙述中,能够看到一种执着的文学性。三位写作者三种不同的写作理念、文本自觉和语言技巧,又透露出70年代写作者某种多元的文学镜像。
      李浩《谁生来是刺客》在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这是一个非常用心思的集子,在他那里,文学是历练自己心智、情感和思维的气场。他的文本有一个看似弱点的优点,即将自己对当下的理解以比对当下生活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虚构的文本中,而自己会在这种虚构中得到非常大之满足。李浩的工作和生活与他的文学疆土相距甚远,但是在他的文学疆土中,他是自己的国王。很庆幸,他的短篇能够获鲁奖,这样在当下众多的对于生活流的叙述文本中,他的文学疆土才有突出重围的可能。由于这种可能的出现,才有读到李浩文本的机会。对于这种文本的阅读,可以改变人们对于70一代人某些固有的观念,同时增强了对于这一代人固有的另一些观念。70年代写作者在缺乏想像的文化环境中生成,但是在李浩的文本中,在疏离日常经验的阅读体验中,我们可以重新进入文学想像的疆土。
      尔雅则是直接切入所谓知识阶层的当下情境。《非色》在我的阅读中,仍然是讲述成长的文本,文本中的式牧是一个并未长大的男生,这个男生憧憬美好的爱情、优美的性爱,浪漫的情调以及来自人类另一半的理解,包括身体和精神的。在尔雅的笔下,刻画最成功的应该是一帮青年文人的心态,而一个有着文学情结的大学教师则是一个叙述者,他叙述了这个时代城市生活某个群落人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当下全球资本操控下的欲望社会有着某种深刻的认同,同时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又有着某种无力的拒绝和逃避。尔雅笔下的女性应该是这种欲望化的象征,而男性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通过对于女性的窥视、欲望、占有,当然也有某种程度的诗意向往,来完成对于当下生存的理解、体验和指认。
      尔雅试图塑造一代人的青年形象,虽然存在着犹疑和迷惑。在主流价值取向失衡,缺乏实际有效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内在尺度的时候,青年文人的趣味和分层就变得模糊暧昧,基本上是顺从于“他人”(主要是当下的市场、媒体乃至大众读者)的压力。痖白就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青年文化人。他有能力和他人相处取得了世俗的成功,而他的趣味、品性甚至才华都在这种成功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他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外部压力的迎合,又成为某种时代的标签而被更多的大众所误读。文本中的式牧和当下的文化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是他成为叙述者的先决条件,在这种有距离的生活中,他才能够成为当下青年文化状况的叙述者,才能够在这种叙述中进行反思和内省。但是秉承中国人气质的文本更加贴近郁达夫,而不是西方50年代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更不可能是60年代金斯堡式的“垮掉的一代”。
      尔雅在对当下所谓知识青年的想像性叙述中,是为了更深层地进入生存的核心和本质,而笑泉则在对圆形人物的白描刻画中,显示出世俗生活原本的空和更空处。
      笑泉《银行档案》的叙事方式更加贴近话本小说的路子,叙述语言带有天然的口语性,这种口语性又带有明显的湘地方言的烙印,很有味道。因此他的文本呈现出了当下湖南龙阳一隅的世情百态,人物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的却是当下文化情境中的人情世故和人性。一口气读完,颇有阅读的快感,对于县城出生的70一代人来说,对于笑泉笔下的人物都会有着几分熟识,几分认同以及几分轻哂。但是对于刚刚三十岁的人来说,对于县城人物的熟捻,人情世故的冷静洞察,精确的描述,白描的刻画,无疑是令人吃惊的,同时也让人很感叹70后的成熟与成熟中对于世情的宽容、理解与某种程度的退让。看完这个文本,不禁想起了经典文本《儒林外史》,实际上不妨将这个文本看成当下基层事业单位所谓国家公务人员――一个个小人物的外史,之所以是外史,因为他们不是宏大叙事中的反腐斗争和官场沉浮,而是一个小小县城里的微观世界,用对小人物近于实录的叙述,描述和记录当下人的心态,摹写当下的世情。
      实际上,我们当下存在更多的是一种缺乏思考的文本叙述,很多文本仅仅是现象的描述,尤其是所谓流行现象的描述,在故事流中呈现平庸的日常经验。而这三位作者恰恰关注的是人物,他们一上手写的就是人物,通过人物的群体面相来写人生、人性和世情。三位写作者对于当下写作的启示,在于他们自身对文学并非执着的用心,这种并非执着的用心,表现在对于历史的体悟,此在的沉思和世情的洞察。他们体认当下的视角和目的迥异,而这种大相径庭的体认恰恰是当下中国文化情境的本质。同时三位写作者都具有文体和语言自觉意识,在正心诚意的文学叙述中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文学性:李浩文学疆土沉郁而飞扬的想像性,尔雅青年形象犹疑困惑的当代性,笑泉世情人物平庸无奈中的警示性。

    相关热词搜索: 近作 几位 谈谈 作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