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阿什肯纳齐还是要听的,等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时间:2019-02-08 04:32: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阿什肯纳齐还是要听的   许渌洋      老阿什的技术底子确实好,除了个别和弦听着不够和谐外,只有在拉威尔“圆舞曲”的结尾稍微有一些吃力,我特别观察了一下他的有病的那只手,我觉得基本没有大碍,只要不频繁演出,偶尔和儿子出来其乐融融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小阿什虽然已经四十多了,但在他老爹面前就跟小孩子一样青涩,今天他是自己爸的一件好乐器,既让父亲容光焕发,又让自己抛头露面,何乐不为呢?
      
      最后一次听老阿什弹琴是2005年,他和中国爱乐乐团合作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当时的感觉是,除了乐感上乘,色彩出众外,技术已经相当平庸,诠释也毫无新意,在贝多芬中,既没有多年历练后的隐忍与大气,也透露不出那种淡然的诗意,但他手上的功夫还是足够捏出一些在泛泛之辈那儿出不来的动静,但似乎在当时郎朗一类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点,于是当时大家纷纷表示,嗯,以后阿什肯纳齐的钢琴可以不用听了。
      结果,就是在那一年,老阿什宣布退出钢琴舞台,转而专注于指挥。
      五年没见弹琴,老阿什又来了,并且还带上了自己的儿子沃尔卡.阿什肯纳齐。老阿什尽可能地避免和过去演奏过的作品发生联系,于是拿出了一套有趣的双钢琴曲目,并且大都是色彩派佳作,拉威尔“鹅妈妈”、“圆舞曲”,德彪西的“林达拉哈”,但最见老阿什残存功力的基本还是头一首的普朗克和斯克里亚宾。
      普朗克结构单纯,没有十分复杂的技巧,每个乐章都游走在一二个动机之间,虽然简单却很难弹出效果,年轻钢琴家很容易在前奏曲这里砸琴,靠力度出效果,第二乐章容易进行速度比拼,但阿什和儿子这些方面处理得很平淡,不过他却有着这样的本事,让音乐在这些重复的素材中产生色彩间玄妙的变化。我原来一直觉得他弹琴都是线性思维,但发现他现在对音响纵深的感知却比当年技巧出色时敏锐了许多。
      我想,完全没必要揣测人家的居心,老阿什肯定没有想力捧儿子的用意,西方的父母不像中国家长那么不开眼。何况沃尔卡第一岁数太大了,第二就他的功力来看,能够在正牌音乐学院里教书已经是很好的人生归宿,基本没有在演奏舞台上放光芒的可能。至少我看,目前这种格局到更像是儿子帮助父亲延续自己的钢琴生涯,虽然有时候也当当“逗哏”,但对整个作品的把控完全都掌握在老阿什手上。说句不好听的,老阿什把儿子当成乐队里的一个声部了,全由自己指挥,速度节奏完全规定好,基本不给儿子发挥空间,沃尔卡只需要找到和父亲从容搭配的音色,整个音乐会就能颇具效果。
      曲子选得确实很讨巧,除了色彩还是色彩,让我想起了上半年的迪图瓦和费城管弦乐团,照着一种类型的曲子往死里演,直到挺烦了为止。老阿什的技术底子确实好,除了个别和弦听着不够和谐外,只有在拉威尔“圆舞曲”的结尾稍微有一些吃力,我特别观察了一下他的有病的那只手,我觉得基本没有大碍,只要不频繁演出,偶尔和儿子出来其乐融融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小阿什虽然已经四十多了,但在他老爹面前就跟小孩子一样青涩,今天他是自己爸的一件好乐器,既让父亲容光焕发,又让自己抛头露面,何乐不为呢?
      
      传统手笔彰显神奇国韵
      ――评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李瑾
      
      近几年,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频繁入驻中国,让民乐团更多地走向国际,但民乐团却越来越少地在自己本土拥有更多彰显“自我”的空间。拿西洋乐说中国话走向国际不是不可以,但代表民族方言的民族器乐语言更需要时代“更新”,而作曲家则是更新中国民族器乐语言的关键所在。
      
      对于作曲家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创作,包括圈外人都没有几个不熟悉的。想象中,听赏赵季平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其结果或许也跟他的电影音乐一样,“上口”不会有太多的意外。然而,听过11月4日由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演出的“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之后才发现,习以为常的传统手法,在赵季平的笔下居然可以处处张显神奇。
      这场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共演出了四部赵季平的作品:《庆典序曲》、二胡协奏曲《心香》、《古槐寻根》和五个乐章的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四部作品从作品的结构布局到配器手法,以及民间素材的采用(包括那部五个乐章的民族交响乐《和平颂》中《茉莉花》的主题运用),无一例外都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手笔。
      作曲家似乎格外青睐经典的三部结构,重复发展的结构原则在每一部作品中都贯彻得格外到位:无论是以三个骨干音Do Mi Re乐思动机,来感怀天地人生曼妙无限的二胡协奏曲《心香》,还是以山西洪洞大槐树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古槐寻根》,以及描绘锣鼓齐鸣、欢腾激昂场面的《庆典序曲》,每部作品的主题乐思和器乐发展,都在经典的三部框架结构下,得以精细的编织、陈述、对比和发展。恍然间,看似传统手法“不经意”结构,经过“经意”的高妙展开之后,带出的是浓浓的华夏情怀和深邃无限大爱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作曲家从不滥用自己的乐思和手法,“精简”、“精致”和“精细”的创作原则,让每一部作品都给人留下深情而不矫情(如《心香》和《古槐寻根》),热情而不张扬(如《庆典序曲》),动情而不煽情(如《和平颂》)的深刻印象。因而,作曲家在这场音乐会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思”而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影像”。同样,听者所体味到作曲家赵季平所运用的主题,已经不是那些为了创作而创作去寻找素材的那些形而上的主题,而是流淌在心间几十年已经化为自身血液的“灵魂”主题。这些“灵魂”主题经过“经意”的编织,最终成就了为众多港、澳、台和大陆民乐团争先演出的佳作。难怪,指挥家阎惠昌在指挥每一部作品时,都会带着极为真诚的敬意,向观众言简意赅地陈述每一部作品的寓意和由来,并带领乐团倾情演绎每一部作品。
      让人感叹的是,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尽管是一个拥有近40年历史的院校民乐团,但乐队成员主要都还是学生,他们在当晚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不同于西方管弦乐,民族管弦乐团的弦乐组(二胡)和弹拨乐组(琵琶和阮),很难将细致入微的齐奏演绎得令人心驰神往,但这个院校民族管弦乐团却可以将赵季平作品中非常细致入微的乐思层次,演绎得如此干净利索,其水准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民族管弦乐团的水准。
      当然,指挥家阎惠昌对于成功拿捏和作品的风格和技术演绎方面,功不可没。阎惠昌在把握乐队音响平衡方面,堪称一流。阎惠昌居然可以通过自己过人的指挥平衡本领,缓解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吃音”效果,让乐队的声音抱团不散并有张力和穿透力。阎惠昌调动观众情绪的手段也颇有成效,在返场的几个作品中《赛马》、《射雕英雄传》中,阎惠昌邀请现场观众加入作品演绎的做法,把观众的情绪激发到了顶点,全场观众均在参与作品现场演绎的过程中,酣畅淋漓地感受到了亲近民族音调久违的“热度”。
      近几年,国际文化交流项目的频繁入驻中国,让民乐团更多地走向国际,但民乐团却越来越少地在自己本土拥有更多彰显“自我”的空间。拿西洋乐说中国话走向国际不是不可以,但代表民族方言的民族器乐语言更需要时代“更新”,而作曲家则是更新中国民族器乐语言的关键所在。其实,当代音乐创作并非一定要追随欧美,有了发现的眼睛,传统处处都可以展现“先锋”的魅力。试想,一个丧失民族方言的民族,一个丧失传统记忆的民族,以何为振兴的本钱呢?倘若没有几十年的民间音乐积累,也不会有今天用国际音乐语言叙述民族魂魄的赵季平。
      
      马友友的胜利
      周皓
      
      马友友动人心弦的细腻乐声填满了乐曲中的每一个情感的空当,丝毫不见做作与滥情,朴实的情感流露如娓娓道来一般自然真切。
      
      一般说来,一支交响乐团在其音乐季的常规演出中大多将与客席独奏家合作的协奏曲曲目放在上半场,而下半场安排一个大曲目作为“主菜”。14日晚在中山音乐堂的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季演出恰好相反,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放在了上半场,下半场则是马友友演奏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对此有媒体解读为“这是本场音乐会重心的体现”。
      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虽然在名气不如作曲家之后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但这两首交响曲无论是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还是音乐风格上均有许多共同点。作为十九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民族派作曲家之一,德沃夏克第八交响曲通篇都充满了波西米亚音乐特征,即动人心弦又催人泪下。
      中国爱乐乐团在其总监余隆的率领下展现出的第八交响曲风格直白,基本无甚层次感和情感对比可言,在演奏速度上却很鲜明,第一乐章的速度之快令人有些惊讶;同第二、第三乐章一样,无论是快板、慢板或者小柔板,基本上都是舞曲的感觉,音乐线条断断续续,一直到第四乐章,才渐渐体现出一些该作品具有的德沃夏克式情感。
      下半场马友友一登场即引起全场狂热的欢呼,与之而来的旋律是半年之内爱乐乐团第二次上演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与五月份Lynn Harrell与Eschenbach粗犷而炽热的德沃夏克相比,马友友的德沃夏克显然以婉转细腻见长,甚至略带几分小资的味道。之前有人评论称马友友的琴声过于“油腻”,但从当晚的演奏来说他的琴声几乎没有丝毫的油腻感,只是音量稍显弱小。乐团的伴奏与上半场的演奏相比而言较为称职,基本上没有掩盖马友友小音量的演奏。
      面对这部如倾诉一般的作品,马友友动人心弦的细腻乐声填满了乐曲中的每一个情感的空当,丝毫不见做作与滥情,朴实的情感流露如娓娓道来一般自然真切。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虽以隽永著称,但到了马友友这里却展现出其和蔼温柔的一面,如果不是伴奏有一些阳刚过剩的话基本上属于一个“女版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感情风格上自始至终的统一也为“女版”做出了一个楷模,如在第一乐章大部分大提琴演奏段落即如此,浓郁的情感很节制的缓缓流露却不乏应有的偏执之感,而妙就妙在这种“节制”的毫无痕迹,这当属马友友这版德沃夏克的典型特点。而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第三乐章后半段大提琴与小提琴独奏的对话,爱乐首席陈允这一段惊艳的演奏堪称乐团全场最大亮点,大提琴与小提琴一唱一和,让人忘我的荡漾在如歌般的旋律之中。
      音乐会结束后音乐厅中的掌声和9.5成以上的上座率没有辜负这场音乐会的“重心”安排,当然,我们也更加期待中国爱乐在十周年之后的第一个音乐季中能如余隆所期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诺特还魂无术
      唐若甫
      
      全场最大的亮点自然是翟耀光妙笔生花的独奏,特别在慢板乐章悠扬但又深沉的处理,让这段脍炙人口的旋律焕发新生。
      
      上海交响乐团11月13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了一场奇幻曲目,包括《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序曲,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下半场为马勒《第四交响曲》。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总监乔纳森诺特。单簧管独奏为上交单簧管翟耀光。
      作为马勒指挥大师的诺特曾经率领班贝格交响乐团到国内演出,此番却是首次指挥中国本土乐团。在马勒第四中,诺特用左右开弓,试图用行云流水的动作勾勒出第四中天马行空般的线条,无奈在乐团的接应下成了支离破碎的章节,虽然音乐很美,但就是凑不到一起。而大量依靠铜管制造声势的马勒,却也引爆出所谓新上交圆号声部极不稳定的发挥。鉴于圆号声部的全部换血,圆号暴露出的任何失误都会被置于显微镜下而有所音乐以外的解读。
      充满奇思妙想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在上交波澜不惊的演奏下仿佛成了门德尔松成年期的作品。而全场最大的亮点自然是翟耀光妙笔生花的独奏,特别在慢板乐章悠扬但又深沉的处理,让这段脍炙人口的旋律焕发新生。曲毕,上半场翟加演巴赫圣母颂,单簧管一气呵成的伴奏旋律,加之上交提琴首席的主部主题,是既突出个人又强调集体的表演,深思熟虑,值得称道。

    相关热词搜索: 要听 阿什肯纳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