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语法化和使用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0-11-23 02:00: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语言学实现从言语到话语的飞跃,得益于后现代哲学的贡献。话语分析既是现有理论检验的平台,又是新的理论和方法滋生的“家园”。本期刊发三篇文章:殷树林和白纯两位先生从实证出发,展开自己的研究;严明先生则从理论出发,探讨话语分析的基础。话语分析既需要实证,又需要理论建构,两者缺一不可。

    提 要:本文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这个”、“那个”的语法化,二是“这个”、“那个”使用的影响因素。我们认为“这个”、“那个”由定指用法进一步发展为话语标记用法,表示元语言的有定性。作为话语标记,它们的使用受到谈话场合、谈话内容、谈话气氛、准备情况以及是否面对面交际、书面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交际关系和现场性会制约说话人对“这个”或“那个”的选择。

    关键词:话语标记;这个;那个;语法化;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4-0092-5

    A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se of

    the Discourse Markers“Zhei ge” ,“Nei ge”

    Yin Shu-l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150080,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questions: grammaticalization of “zhei ge”,“nei ge”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se. We believe that as two discourse markers which are extended fromthe usage of being definite, they occur in discourse in terms of occasions,themes,atmosphere,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as well as being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or not,degrees ofbeing written language. Besides, to choose “zhei ge” or “nei ge” is conditioned by relationshipand locale authenticity.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zhei ge”;“nei ge”;grammaticalization;influencing factor

    1 引言

    学者们对“这”、“那”关注得比较多,取得的成果也很多。专门以“这个”、“那个”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就很少了,仅十来篇,其中吕叔湘(1999)、邹韶华(2001)、刘丽艳(2005)的研究较为深入。另外,有些研究“这”、“那”指示词的论著也涉及到了“这个”、“那个”,比如陆俭明(1999)、范伟(2001)、梁敬美(2002)、许家金(2008)等。这些研究多是针对“这个”、“那个”的指代用法,只有刘丽艳(2005)、许家金(2008)的研究涉及了它们的话语标记用法。据了解,目前对这两个话语标记的语法化问题和使用的影响因素问题,学界还没有研究或者没有专门的研究。因此,我们的研究很有必要。另外,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我们会发现,国外的话语标记研究近些年来是个热点,不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而我们汉语的话语标记研究则只能说刚刚起步,严重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更有必要。

    2 语料介绍

    我们从总语料中选取了11份语料来进行本项研究。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11份语料的情况。

    “朋友聊天”是两个朋友面对面聊天的录音转写,聊天的话题是其中一人的考博问题。

    “拜访同学”是某人因同学生孩子而去看望时与同学及其爱人发生的谈话的录音转写,谈话的话题是双方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一些事情。

    “论文答辩”是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时的录音转写,包括学生陈述、老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三个部分。

    “课堂讲授”是某老师给本科生讲授的一节课的完整录音转写。

    “交广说法”是黑龙江交通广播的新闻名专栏,主持人和听众就与交通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交广说法1”和“交广说法2”是该专栏的两期录音转写,前者讨论的话题是闯红灯和压线该不该受到同样的处罚,后者讨论的话题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交通安全事故责任划分和赔偿问题。

    “成长在线”是黑龙江新闻广播的一档家庭教育类栏目,主持人邀请嘉宾在线回答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本语料是该栏目一期的录音转写。

    “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3套的一档访谈类节目。“艺术人生1”和“艺术人生2”是该节目的两期录音转写,前者的嘉宾是中国花样滑冰队的姚斌教练和弟子申雪、赵宏博,后者的嘉宾是6位来自文艺界的政协委员。

    “百战经典”是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的一个系列片,本语料是其中一个专题(墨索里尼)的部分录音转写,包括解说和嘉宾说明两部分。

    “乡村爱情2”是一部反映东北农村生活的电视剧,本语料是前5集的录音转写。

    3 “这个”、“那个”的语法化问题

    在汉语的词类划分中,代词可以说是最特殊的一类,因为其他词类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而它们不是,它们是根据共同的指代作用而聚为一类的。代词与实词不同,与典型的虚词也不同。因此,张伯江、方梅正确地指出:“动态地看,代词的虚实程度是最容易变化的(张伯江 方梅 1996:184)”。他们对代词的语法化问题作了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比如他们总结了“这/那”指别作用的虚化:定指标记、通指标记、无指标记和表性状程度(张伯江 方梅 1996:155-189)。

    我们认为,“这个”、“那个”也存在虚化的问题。与“这”、“那”一样,“这个”、“那个”可以用来表性状程度。关于这一点,《现代汉语八百词》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不再赘述。我们这里想说的是,与“这”、“那”一样,“这个”、“那个”也可以虚化为定指标记。例如:

    ① 语境:学生回答甲老师提出的关于“分布”的问题。

    学生:……我的主要是说还是我的论文举例,“分布”的涵义啊我只能去照描述的说,就是比较准确的定义我记不太清楚了,应该是说一个语言单位的分布的位置及环境,呃分布的位置及环境它它的和它分布的位置和环境的总和。我印象中是这样,不是很准确。然后这个“分布”在我的论文中是指语言学方面不呃语法学方面的比较多一些……(论文答辩)

    ② 语境:甲老师开始给学生讲词的兼类问题。

    甲:词类——词的兼类啊是一个我说词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啊是一个火药桶,你你一碰它,就很容易爆炸。这个词的兼类问题呢就相当于什么呢?就相当于那个引信,更危险,争论也很多……(课堂讲授)

    ③ 语境:齐镇长和王长贵谈象牙山村招商引资的事。

    镇长:咋的?王大拿那个商你不招啦?你因为啥呀?

    长贵:招不来,不招了。

    镇长:拉倒吧!还招不来!就你跟王大拿那个同学关系,你有啥招不来的?你骗谁呢?

    长贵:同学关系不假,完了有大脚这事以后呢那关系也不好使了。(乡村爱情2)

    ④ 语境:主教练姚斌回答主持人朱军提出的申雪的父亲是否贿赂过他这个问题。

    姚斌:赵宏博的伴侣负伤以后,全队都知道谁跟赵宏博滑谁就意味着是全运会或者全国冠军,那时候在地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你就可以转正,可以拿工资,所以很多人在期待着这这个目标,有人说说你尽跳好运动员才赢好成绩,我就不愿意听这话。这是其一。这这并不主要的,因为那时候申雪已经在我的视线当中了,就是所有孩子我都在观察,说小雪说长得不漂亮,我们搞竞技体育不要不要单从形象来看,这里边包括你你这个这个脾气,你的技术,你的性格,

    朱军:嗯。

    姚斌:你的胆略,

    朱军:嗯。

    姚斌:好多方面这这里面因素。(艺术人生2)

    这些例子中的“这个”、“那个”后面的名词性成分,有的应视为回指(如例①、例②),有的根据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是明确的(如例③),有的是被领有者(如例④),其中的“这个”、“那个”相当于领格后缀。这些例子中“这个”、“那个”的指别作用已经很小了,其作用可以看作是定指标记,表示后面的成分是有定的。

    我们认为“这个”、“那个”的话语标记用法正是从其定指用法进一步语法化而来的。定指用法表示后面的成分是有定的,而话语标记用法也是表示有定的,不过是表示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是有定的。也就是说,话语标记标示的有定性不是语言层面的,而是元语言层面的。正因为如此,话语标记“这个”、“那个”后的内容不管是体词性的,还是谓词性的,都可以在“这个”、“那个”与其后内容之间加上“什么”。这个“什么”就指引说话人要说的意思。比如,例⑤、例⑥就可以在话语标记后分别加上“什么”变成例⑦、例⑧:

    ⑤ 语境:申雪谈赵宏博的性格。

    申雪:他比较比较性性格呢比较刚烈,

    朱军:嗯。

    申雪:然后有点逆反,fff.①

    朱军:只能顺着行,是吧?不能呛着来。一般这个性格比较倔的都是这样。(艺术人生1)

    ⑥ 语境:支持人朱军按照惯例最后请各位嘉宾宣布他们的愿望。

    嘉宾:我就那个让我们那个家园中的每一个人平等公正地享受应有的幸福。(艺术人生2)

    ⑦ 朱军:只能顺着行,是吧?不能呛着来。一般这个什么性格比较倔的都是这样。

    ⑧ 嘉宾:我就那个什么让我们那个家园中的每一个人平等公正地享受应有的幸福。

    不过,“这个”、“那个”的话语标记用法毕竟是从其定指用法进一步语法化而来的,因而多少要受到定指用法的一些影响。比如,从我们的统计看,“这个”、“那个”后是体词性成分的比例占大多数。

    元语言的有定性可以让说话人在话语组织出现困难时使用“这个”、“那个”,向受话人传递这样的信息:话语组织有困难,但我要说的内容是确定的,你别着急。在词语修正时,如果正确词语的提取有困难,说话人也可以使用“这个”、“那个”,传递的信息和前面是一样的。如果“这个”、“那个”出现在小句句首,则可能向受话人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有确定的意思要说了。说话人传递这个信息可能有两个目的:提醒受话人注意(引发话轮),让我说吧(转接话轮、占据话轮)。设立话题、发展话题、拉回话题、切换话题须要说话人付出更多的心智,就是说此时的话语组织相对更困难,因而说话人可能会使用“这个”、“那个”来传递这样的信息:话语组织有困难,但我要说的内容是确定的,你别着急;另一方面,设立话题、发展话题、拉回话题、切换话题都意味着新的开始,因而说话人还可能会使用“这个”、“那个”来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有确定的意思要说了,你注意了。由此可见,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6个话语功能和三个言语行为功能源于元语言的有定性。②

    前面提到,“这”、“那”也有虚化的定指用法,“这个”、“那个”由定指用法进一步发展出了元语言用法,为什么“这”、“那”没有呢?范伟对“这是……”和“这个是……”的用法差异作出了解释,认为量词“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使类名个体化,有凸显作用(范伟 2001:74)。如果范伟的说法合理的话,那上面的问题就好回答了:“个”的凸显作用有利于增强其后成分的有定性。也就说“这个”、“那个”比“这”、“那”更有利于标示有定性。

    4 “这个”、“那个”使用的影响因素

    我们从总语料中选择了11份共136000字的语料,对“这个”、“那个”的指量用法和话语标记用法作了穷尽式的统计分析,下表是我们统计分析的结果:

    从该表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就总体而言,在使用频率上“这个”、“那个”的指量用法和标记用法是差不多的,前者是282,后者是272。在“朋友聊天”、“拜访同学”、“艺术人生1”这类面对面的交互式会话中,两者的使用频率更是接近。

    (2)在不同类型的自然口语中,指量用法的频率范围和标记用法的频率变化范围相差不大,前者是107-353,后者是99-376。

    (3)在日常的面对面交际中,标记用法的使用受到谈话场合、谈话内容、谈话气氛、准备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同样是随意的场合,“朋友聊天”的内容比“拜访同学”复杂,前者的标记用法比后者多了近90;同样是正式的场合,“艺术人生1”的气氛比“艺术人生2”的气氛活泼得多,所以前者的标记用法也比后者少很多;同样是正式的场合,复杂的内容,严肃的气氛,通过“课堂讲授”和“论文答辩”的对比可以看出,说话人的准备情况会对标记的使用产生影响。

    (4)是否面对面交际会对标记的使用产生影响。“伯德威斯特认为语言在交际中只表达不超过30%-35%的信息。梅拉弁估计情绪信息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55%由视觉符号传递,38%由副语言符号传递。”(关世杰1995:26) 可见,非语言信息在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面对面交际,说话人不能借助非语言手段传递信息,也不能及时通过察颜观色等了解对方的反映,增加了语言交际的难度,因而说话人自然更多地倾向使用标记。我们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

    (5)书面化程度也会对标记的使用产生影响。“百战经典”语料由解说和嘉宾说明两部分组成,解说是口语化的书面语,嘉宾说明是口语。解说部分一个标记也没有。“乡村爱情2”虽然力求口语化,但其标记的使用大大低于自然的口语,而且这里面还包括许多剧本中没有而演员们临时加上的标记。书面化程度不仅对“这个”、“那个”的标记用法产生影响,对它们的指示用法也有影响,从上面的统计看,“百战经典”和“乡村爱情2”中作为指量短语的“这个”、“那个”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自然口语。

    我们除了对“这个”、“那个”的使用情况作了总体的统计,还分别对它们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为了称说的方便,我们把作指量短语的“这个”、“那个”分别记作“这个1”、“那个1”,把充当话语标记的“这个”、“那个”分别记作“这个2”、“那个2”。下面两个表是我们统计的结果:③

    字数这个1句首

    从上面两个表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就总体而言,在汉语口语中“这个1”的使用频率要高于“这个2”。在上述共136000字的语料中,“这个1”共出现388次,“这个2”共出现257次。这说明在汉语口语中“这个”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指量短语。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这个1”的出现频率和“这个2”的出现频率形成正比例关系。与此不同,在汉语口语中,“那个1”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那个2”,“那个1”共出现94次,“那个2”共出现243次。这说明在汉语口语中“那个”的主要功能不是作指量短语,而是充当话语标记。

    (2)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那”的不对称性,徐丹(1988)、沈家煊(1999)、曹秀玲(2000)等还从各自的角度给出解释。我们的统计也再次验证了这一点。“这个1”共出现388次,“那个1”共出现94次,前者是后者的4倍多。不过,在我们统计的语料中,“这个2”共出现257次,“那个2”共出现243次,两者相差不大。这说明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不存在不对称性。

    (3)在“朋友聊天”、“拜访同学”、“论文答辩”中,“那个2”远多于“这个2”;而在“课堂讲授”、“成长在线”中,“这个2”反过来又明显多于“那个2”。这说明交际双方的关系会对“这个2”和“那个2”的使用产生影响:“这个2”更多地用于上对下的话语中,而“那个2”更多地用于下对上或平等关系的话语中。这与刘丽艳的观察是一致的。我们觉得这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那个”的标记用法受到其指示用法的影响。所谓近指、远指,不仅可以是空间、时间、关系等方面的客观的远近,还可以是主观心理上的远近,即亲近与疏远。某种中性的东西,用“这个”表示亲近,而与说话人亲近就意味着和受话人疏远。说话人在主观上把某种中性的东西置于和自己亲近和对方疏远的地位,有自大之嫌,显得不够客气、礼貌。反之,说话人用“那个”,在主观上把某种中性的东西置于和自己疏远和对方亲近的地位,有自谦之嫌,就显得客气、礼貌。

    (4)在“交广说法1”、“交广说法2”、“艺术人生1”、“艺术人生2”、“百战经典”中,“这个2”的出现频率也明显高于“那个2”的出现频率。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上面提到的交际双方的关系无关,而与这类话语说话人追求的“现场性”有关,即说话人心理试图现场还原或展现所讲述的事情。根据曹秀玲的看法,用“这”来指称事物,描摹时间、空间、程度等,会使听话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曹秀玲2000:11)。可见“这个2”的较多使用与这类话语追求的“现场性”是一致的。

    (5)虽然从总体看“这个2”和“那个2”的使用是对称的,但具体到某一语料,不论是交际关系的影响,还是“现场性”的制约,通常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要么较多地使用“这个2”,要么较多地使用“那个2”。也正因为如此,在不同类型的话语中,“这个2”和“那个2”的频率变化范围都比较大。

    5 结束语

    在某些情况下,“这个”、“那个”的指别作用会弱化,仅表示其后的名词性成分是有定的。在定指用法的基础上,“这个”、“那个”又进一步发展出话语标记用法,表示元语言的有定性。作为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所有功能都源于这种元语言的有定性。

    从我们对136000字不同类型语料的统计分析看,作为话语标记,总体上“这个”、“那个”的使用频率相当,它们的使用会受到谈话场合、谈话内容、谈话气氛、准备情况以及是否面对面交际、书面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另外,它们还有一些不同点:在汉语口语中,“这个”主要作指量短语,而“那个”主要作话语标记;“这个”主要用在上对下的关系中,而“那个”更多地用在下对上或者双方平等的关系中;如果追求“现场性”,说话人会较多地使用话语标记“这个”。

    注释

    ①“fff”表示说话人的笑声。

    ②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这个”、“那个”有6个话语功能和三个言语行为功能。6个话语功能分别是:话语组织功能、词语修正功能、设立话题功能、发展话题功能、拉回话题功能和切换话题功能;三个言语行为功能分别是:引发话轮功能、转接话轮功能和占据话轮功能。关于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位置、功能和连用、叠用、韵律特征等问题我们将另文详述。

    ③话语标记“这个”、“那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话语组织功能,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功能。统计时我们之所以区分句首与非句首位置,是因为非句首位置的“这个2”、“那个2”只可能发挥话语组织功能,只有句首位置的“这个2”、“ 那个2”才可能发挥其他功能,尽管句首位置的“这个2”、“那个2”也可能仅发挥话语组织功能。

    参考文献

    曹秀玲. 汉语“这/那”不对称性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 2000(8).

    范 伟. 关于“这是……”和“这个是……”用法差异的认知解释[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1(3).

    关世杰. 跨文化交流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梁敬美. “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2.

    刘丽艳.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陆俭明. “这是……”和“这个是……”[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2).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Z].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徐 丹. 浅谈这/那的不对称[J]. 中国语文, 1988(2).

    许家金. 汉语自然会话中话语标记“那(个)”的功能分析[J]. 语言科学, 2008(1).

    张伯江 方 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邹韶华. 语用频率效应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Blakemore, D. 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 —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Schiffrin, D. Discourse Mark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Tao, H.Y. The Grammar of Demonstratives in Mandarin Conversational Discourse: A Case Study[J].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999(27).

    收稿日期:2008-10-24

    【责任编辑 郑 丹】

    相关热词搜索: 语法 标记 话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