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针灸治疗情志病

    时间:2021-01-16 12:04: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孙小军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的总称,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的反应。正常的情志表现,不会导致人体疾病,过度则会导致人体罹患疾病。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情志的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现代医学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学历来重视七情致病,《黄帝内经》对七情的认识和阐述已经非常丰富和深刻。

    七情对脏腑的影响是怒则伤肝,惊、喜则伤心,悲、忧则伤肺,思则伤脾,恐则伤肾;对脏腑气机的影响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忧则气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怒则气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至吐血、昏厥。暴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脾胃则腹胀、呕逆,也可表现为夹有不消化食物的泄泻。由于肝肾同源,伤肝亦可伤肾,肾伤精衰则恐惧、健忘、腰部酸软。

    喜则气缓,暴喜伤心表现为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不仅伤脾,也可伤心。表现为胸脘痞满、腹胀、食欲不振、纳食减少、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

    悲、忧则气消、气郁,悲、忧过度,不仅耗伤肺气,也可伤及心、肝、脾等。使人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乏力懒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心慌,心悸,精神恍惚。

    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则气乱,不仅动心,亦可伤及肝胆,使心胆气虚,表现为心悸、失眠,甚则神不守舍,精神错乱。如果女子处于妊娠期,可影响腹内胎儿。恐为肾之志,长期恐惧,则肾气不固,出现大小便失禁、遗精、骨软。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肾不交,水火不能既济,出现心悸、失眠。

    历史典故、文学作品中不乏情志致病的案例,如赤壁之战前的周瑜为战事思虑成疾,是思则气结;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则是过喜伤心;《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长期忧郁悲愁,身体如弱柳扶风。《黄帝内经》有“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记载,薄厥就是现代医学的中风,讲明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

    针灸治疗因情志所导致的疾病具有优势。《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孙思邈十三鬼穴治疗精神疾病的详细论述。

    在临床上,笔者经常见到因情绪失常导致突然发作的失语、瘫痪,以及焦虑、抑郁引起的头痛、失眠、腹胀、不思饮食的患者,经针刺治疗后,效果显著。

    典型医案

    患者为女性,53岁,2019年12月初诊。

    主诉:腹胀3天。3天前因家庭矛盾,隐忍难发,遂致腹胀难忍,不能进食,即食即吐,夜间睡卧难安。

    诊见:面色红赤,腹部胀大,腹皮绷紧,语声低沉。腹部叩击如鼓,章门穴处压痛,舌边红,脉象弦。

    中医诊断:气郁证。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故心烦、舌边红。阳亢上扰,故头晕、面红,肝木克脾土、犯胃,故腹胀、不能进食,食则吐。腹胀不舒,肝火扰心,故睡卧不安。

    针灸治疗

    主穴:太冲穴、章门穴、期门穴、膻中穴。

    配穴:天樞穴、大横穴、中脘穴、上脘穴,左侧滑肉门穴。

    选取太冲穴、章门穴、天枢穴、大横穴,施以天部手法,以泻法轻刺激,以患者耐受为度;膻中穴、期门穴、中脘穴、上脘穴,施以平刺或斜刺,行平补平泄手法。以上穴位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滑肉门穴施以地部手法,轻刺激以腹部出现放射感为度,不留针。30分钟以后患者腹部舒缓,腹胀消失,可以听到轻微的肠蠕动音,感到饥饿。又辅以心理疏导,指导其居家,对上述穴位施以灸法善后。

    半年后随访,患者常自灸章门穴、太冲穴,上述情况未再复发,偶有情绪发作,口服气滞胃痛颗粒即可缓解。

    穴性分析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为肝经的腧穴、原穴,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为理气要穴。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该患者的病根本在肝,故取太冲穴。

    章门穴为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足厥阴少阳之会。募穴即脏腑经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用章门穴治疗腹胀、胁痛等,恰如其分。章门穴其下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针刺其下筋膜可以使紧张的腹肌松弛。

    期门穴为肝经募穴,有治疗胸胁胀痛、呕吐、呃逆的作用,其下有腹直肌、肋间肌,针刺后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膻中穴为心包经的募穴。《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里的膻中是指心包,是代心行令的重要器官。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是心包之气血流注到胸腹的重要穴位,故膻中穴有调理气机、调畅情志的作用。

    中脘穴为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穴、上脘穴位置相近,穴性相近,治疗脘腹胀痛、呕吐、呃逆、食不化等。两穴位于腹白线上,平刺或斜刺,协同作用降低腹部肌肉的张力。

    天枢穴为大肠募穴。可以调整大肠功能,治疗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等。其下有腹直肌,针刺筋膜可以降低其张力,故而可以缓解腹胀。

    大横穴下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针刺其下筋膜同样可以使腹壁松弛。

    深刺左侧滑肉门穴,可以触及大肠壁,引起肠壁运动,促进肠蠕动。

    相关热词搜索: 针灸 治疗 情志病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