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生活休闲 > 正文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提升科研工作品质

    时间:2021-02-10 10:04: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具备“一校四区”的超大办学规模。学校基于历史文化基因,围绕现代化学校治理进行变革,在科研领域以理念为引导,以制度为基础,以机制为核心,着力提升科研工作品质。过程中聚焦科研工作的策划、协调、导向、实施四大机制进行大力探索,打造了多校区治理下的科研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小学;科研;制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17-02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具备“一校四区”的超大办学规模,在相继经历了一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的洗礼后,学校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上,尤其是多校区治理和管理机制的探索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研,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尤其是校本科研,是工作中心的核心生产力。学校科研在与学校管理变革的同步中,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以理念的引领为先导,促成科研文化自觉

    学校的科研工作,以学校原有的办学积淀与管理经验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融入教育教学的变革,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促教师成长。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校科研理念逐渐从关注“事”转变为关注“人”,从点状关注发展到注重以文化塑造。

    (一)从“分层指导”走向“成事成人”

    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率先成立了区域层面的第一个科研室,与教导处协作大力抓教育科研,并实行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科研项目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

    随着“新基础教育”十多年的浸润,管理层的视野从“驭人”走向了“育人”,思维的起点回到了人的身上。学校的科研管理必须从“课题质量中心”转向“教师发展中心”,更加关注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专业发展。在科研工作中,科研室不仅关注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也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即“成事成人”。

    (二)从“成事成人”走向“文化自觉”

    随着学校以校为本的科研的深入,研修文化逐步生成,专业自觉更多地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科研工作也是如此。学校更加注重文化氛围营造和“学术殿堂”的营建,“自主、合作、互动、开放”成了学校科研工作的追求,工作方式也由以前更多的“由上而下”转变为现在更多的“由下而上”,从而彰显专业自觉的科研文化。

    二、以体制的建设为核心,提升科研工作品质

    (一)通过组织构建,搭建现代化科研组织架构

    随着“一校四区”办学规模的逐步成型,学校组织架构进行了现代化重塑,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发展中心这一组织机构,凸显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教师培养的优势。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因此教师发展中心的科研工作直接对校长室负责。

    学校科研组织网络下设教师发展中心这一核心行政性组织机构,配置科研室主任与专职科研员;还包括一系列学术性的非行政性组织,如学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名师工作室、磨课俱乐部、青年教师沙龙等;同时,还积极构建包括校外与校内在内的两个科研专家智库。除专家型教师、科研骨干外,学校还将72名硕士研究生教师纳入本土专家智库体系,发挥他们的科研理论与实践的优势,提升教师科研工作品质。

    (二)依托制度制定,形成系列性科研制度体系

    制度是学校科研的保障,教育科研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制度的核心,它是学校科研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在多年的科研中,学校尝试构建了新的科研制度体系。

    1.健全科研制度体系,确立新的规范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教师研修与自主发展导引手册》《课程建设与质量管理导引手册》《实验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教职工贡献性奖励实施办法(教科研)》等。有了这些规章制度,校本科研就有了统一的规范与要求。学校可以运用导引手册的独特功能,使每一位教师明晰学校倡导的教师发展理念,从整体上认识学校的科研及其规范,了解教师如何自主学习、主动研究,并能借助学校创设的各种科研机会与平台,将研究貫穿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

    2.实施第一责任人制度,着重智慧引领

    学校建立了系列性的“第一责任人”制度,校长为科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中层以上领导团队成员为各分管领域科研推进的“第一责任人”。各领域的“第一责任人”,在学校总体科研目标导向下,对其分管领域的研究实践,按学期进行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调研反馈以及总结反思,同时在科研工作推进过程中承担分管领域教师科研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新管理策略与制度的实行,增强了每一层面管理人员在实践研究中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三)创新机制建设,提升科研工作的整体品质

    科研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的动力更新系统的组成部分,能有力地支持与保障学校的改革发展。其核心是通过机制的创新来实现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和科研能力的充分展现。

    1.项目开发与课题引领的策划机制

    (1)以项目开发促特色形成。学校的整体发展以项目为引领,在学校层面,以课程、管理等大的项目创新来实现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在校区层面,则通过特色项目的策划开发来形成校区特色。同时,教师发展中心依据学校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校未来三年的科研规划和研究项目,策划前景,保证学校发展的前瞻性、引领性。在教师层面,教师发展中心联合课程研发中心,确立学科研究专题,教师根据专题确立各自发展项目,助力专业成长。

    (2)以课题研究促教改效益。“实验敢为人先”是学校科研的传统,从20世纪的“少年农庄”到今天的“教育联盟”,学校一直以变革来聚合力量,实现教改效益的飞跃。近年来,学校成功申报了多项省部级、市级、区级课题,如全国教育科学2010年度单位资助规划“一校多区管理”课题,市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的研修方式变革的重点课题,上海市规划“课程路径探新”课题。学校以教育部、市级课题为龙头课题,进行整体性策划实施,形成各领域的研究子课题群,有效推动了各级子课题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2.过程跟进与专项指导的协调机制

    (1)关注过程跟进,保障研究质量。在不同领域、层面做好相应的过程跟进与协调指导工作,使研究更真实、有效。校层管理者及时收集与发布信息,致力重点课题的专题性与日常性研究推进。中层管理者与教师关注过程,定期督促、及时反馈。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对各类项目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调研、中期评估,及时了解研究动态,收集信息加以总结;还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动态,通过系统总结予以反馈,推广研究经验,改进研究不足。

    (2)加强专项指导,研磨、研究细节。学校充分发挥学术专业委员会、骨干教师、研究生教师团队的作用,提供富有实效的成果借鉴,组织共同话题的研究,共享优秀成果。还聘请专家指导、开设讲座,促使校内外资源互动,提升研究实效。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创设了系列培训课程,从细节上进行研磨,以提高教师科研综合能力。这样,就可以将后期的“改、改、改”,变成为前期的“学、学、学”。明晰了要求与标准后,教师科研成果撰写的质量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平台展示与成果交流的导向机制

    (1)创设丰富平台进行展示。通过搭建平台,督促教师积极学习和反思,促使其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和科研行为。为了引导教师基于日常研究性实践中的资料积累与成果表达,成为主动的实践者、研究者,学校创设了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如每年一届的“耕耘杯”,从2003年始,如今已经举办了十七届,已经成了学校科研的品牌项目,在区域层面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很多教师都从这里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还有已经举办了两届的“学术节”,每两年举办一届,增强了教师的学术研究意识,营造了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建立了学术探讨机制,为教师高质量地参与学术研究提供了学习、分享、展示的良好平台,每届也都收获满满。

    (2)丰富科研成果交流形式。学校创设了各类形式,或集中或零散,或固定或灵活地进行科研成果交流展示,如科研成果展示、名师专场、成果宣讲等。交流的内容涉及资料的积累、过程性实施、研究结果等。例如,每年一届的“耕耘杯”科研成果评比宣讲、教学随笔的交流互评、日常教研的科研探讨、常规科研工作评比、各级层面的论文评比、网络论坛的交流等。通过各类形式的交流,科研成果经验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以老带新,带动整体教师队伍的成长。平台的创设和交流形式的丰富,也能起到很好的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的作用。

    4.分工负责与沟通协作的实施机制

    (1)明确分工,提升责任心与主动性。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对学校科研组织架构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明确了各组织机构的职能与分工,如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一校四区”教育科研的规划管理与实施指导工作;而非行政性组织则更多地提供专业支持与补充,如学术专业委员会则定位为前沿研究、参与指导、督导评估及总结推广的一个非行政性學术组织,而名师工作室则主要发挥其独特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专家智库则更多地从理念引领、理论指导、评估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除此之外,各领域、各条线还确立了“第一责任人”,提高了各部门条线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与条理性。这样的分工,使各个组织与人员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科研工作。

    (2)沟通协作,提升整体性与系统性。在各项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组织部门与各条线具备了良好的沟通协作精神。同时,还建立了多向沟通的平台,主要由各层面的工作例会组成,如教师发展中心部门例会、学术委员会全会、专家研讨会、研究生科研团队例会、磨课俱乐部日常研讨会等,也有各部门内部召开的不定期的“部门工作会”。各部门与各条线在工作中还建立了协作工作机制,如“耕耘杯”科研成果评选工作,由校长室发动,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全程的管理与实施,学术专业委员会则负责评审、总结与反馈工作。通过各组织部门、各条线通力合作,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丁玉祥.中小学校本科研管理工作品质的优化和改进建议[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6):54-55.

    [2]林春腾.关注教师研究行为 改进中小学科研管理[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1):24-25.

    作者简介:姚宝亭(1980—),男,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科研。

    相关热词搜索: 管理机制 科研工作 品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