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党会党课 > 正文

    中药使用情况和发展现状调查 模板

    时间:2021-05-06 07:31: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书

    题目中药的使用情况与发展现状调查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2012 年 5 月 2日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中药曾经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及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限制了中药的发展。本文以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的方式对中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现状作出归纳总结,以求对振兴我国民族药业有所借鉴。关键词:中药,使用与发展,现代化,产业化

    正文:

    一、概述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迫于竞争压力,中药的现代化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现代中药科学的发展和概况: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有260多种,大多体例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由于它们的论述范围、体例、用语等与传统本草有所不同,或为了通俗的原因,一般都不以本草命名。

    属于传统的地方本草亦有多种,以肖步丹《岭南采药录》、高宗岳《泰山药物志》较有特色,也丰富了药物的品种。

    食疗本草有较大的进步,大多内容丰富、实用。炮制制药方面,如杨叔澄《中国制药学》、周复生《增订药业指南》,有关内容均较切合实际。汇通派医药学家,利用自然科学和西方医药学的某些成果,补充表达中药的基源、成分、功效及其药理等。鉴于此期中药数量众多、知识广泛,对中药的学习与传播已有诸多不便,故不仅便读、歌括一类中药入门书籍不少,而且新产生了中药辞书。其中影响较大的是1935年陈存仁编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它是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典。除上述外,反映在本草或中药学术的进步,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功效和主治已明确分别开来,功效表述较准确,增加了中药剂量,以及逐渐用科、属、种名表示中药基源等。与此同时,也从化学成分、药理等方面对若干常用中药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其中以陈克恢对麻黄成分、药理的研究最深入,而且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其他学者对洋金花、延胡索、黄连、常山、槟榔、鸦胆子、益母草、乌头、川芎、当归等百余种中药进行了成分、药理或临床研究,开拓了中药现代研究的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49年~)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中药学也因此

    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1954年起,国家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了一批重要的本草古籍,对研究和保存古本草文献有重大意义。

    随着中药事业和学术的发展,新的中药著作大量涌现,范围广、门类齐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力量资源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和资料的搜集。这些成果大部分都反映在全国和各地中药志或药用植物志、动物志等著作中。 中药的现代研究大多取得了瞩目进展:

    ①中药的基本理论得到了系统、全面整理,对药性、归经、十八反等作了大量研究,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取得较大成果。但这方面的研究难度较大,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②生药学和中药鉴定学,在中药鉴定方面除一般来源、性状鉴定外,还普遍采用显微、理化等手段。而且鉴定技术已向用少量检品达到迅速、准确的方向发展。

    ③通过中药炮制技术与原理的现代研究,中药炮制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此相应,对许多中药的炮制、作了改进和规范,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提高了饮片质量。

    ④建立了中药化学,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多数常用中药明确了主要有效成分,部分弄清了化学结构。

    ⑤建立了中药药理学。对多数常用中药的药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利尿、降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药物筛选。过去不被注意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多肽等,现己发现有多种生物活性。它在阐明中药功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随着中药制剂的发展,新剂型的增多,以及质量检测控制手段的提高,中成药生产已走向现代化。1984年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的颁布对保护人民健康,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中国药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浅谈见解

    1、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限制中药发展因素37.86%中药经济

    效益低

    70.87%

    科研缺乏创新30.10%

    中药缺乏科学性49.51%

    中医药师片面追

    求经济效应,忽

    略百姓利益

    62.14%

    政府投入不够

    63.11%中药人才缺乏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70.87%的受访者认为“中药科研缺乏创新”是限制中药发展的首要因素,这与他们所扮演的学生角色相符合。然而,大部分学生只是从自身的角度表达了观点,但却并不与实际相符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证明了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才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科学技术向生产转化,涉及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的设立、管理、信息、金融投资和市场服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极具活力的经济活动模式。中国最终转化为工业产品的科研成果仅为5%-15%,欧美发达国家约为45%-80%。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很多,其中资金短缺、管理水平低下是最重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科研资金短缺,以致对中医药的前期研究难以深入广泛进行,国家级重大中医药研究项目如攀登项目、攻关项目、自然基金项目、新药研究基金项目等都存在着项目资金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对此,我们在校大学生能做些什么呢?课堂讲授的内容大多都已很老旧,显然早已不适应当下中药人才培养要求。那么,为了使所学知识焕发新的生命力,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接受全新的知识和理念,及时充电,努力实现科技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变为社会财富。为此,对学校而言可以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创新要求。

    2、我国中医药产业自身发展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中药的科学性”受到群众质疑也影响到中药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医药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如对中药有效成分及化学文库的研究较少,有效成分达不到标准。这无疑重重打击了群众使用中药的积极性。其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的中医药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资金投入过少使得发展本来就比较晚的现代中医药举步维艰。其实在很多国家,民族工业即使不赚钱也有国家的大力支持。因为它是民族文化不可抛弃的一部分。就目前而言,全社会从上至下都不乏人对中医药喊打喊杀,这无疑是对广大群众的误导,更加恶化了中医药的生存环境。

    身边从事中医药行业的人数

    62%有,较少 17%没有

    17%有,较多

    4%有,很多

    中医药要想发展,仅有资金是不够的,还要有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上图清晰地显示了中医药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程度,对大部分人而言,中医药还是很陌生的。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市场无法打开,想要有更多的人才转向中医药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方面社会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作为医学生的我们更要维护中医药的良好形象,做好积极的舆论导向。提升医学生素养是重要手段,增强医学生实践技能是重要补充。对社会媒体而言,加大正面宣传,引起群众的重视,则能给中医药的发展一条活路。

    3、我国医疗卫生系统某些歧视以及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阻碍中医药发展

    按执业医师法规定,必须有4年以上医学院校学历者,方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中医药界大量的医师是学徒出身,不具备这种学历和资格,若行医即属非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所考内容近一半是西医内容,而西医医师资格考试并不考中医内容。骨子里还是认为中医不科学,要把中医改造、“提高”到西医水平。另外,按现行规定,中医大夫在用中医药急救中若出现死亡,会受法律制裁;而西医按西医方法急救出现死亡,却没有任何责任。这严重限制了中医大夫抢救病人的积极性,也使行之有效的中医急救方法现已消亡殆尽。随着调查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失败的体质改革使得中医药行业画虎不成反类犬。

    近百年来,中医药一直是在受指责中艰难生存,疲于应付。不仅外人轻视中医药文化,就是中医药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掌握。现在,除极少数知名中医对传统中医文化有较厚实的功底外,绝大多数中医师的纯正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还是觉得中医药缺乏科学性,没有西药安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是中药受到轻视的原因之一。

    问卷结果并未将这部分原因反映出来,但我们还是能看到问题症结所在。中医界为了求生存,提出“中西汇通”论,千方百计用西医方法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要“求同存异”,结果弄得中医不像中医,丢掉了自己的精髓与灵魂,弄得中医不敢坚持自己的学说,成天喊叫“与西医结合”,其实是自惭形秽,要西医“拉兄弟一把”。中医院西化严重,阻碍了中医临床的发展。诊断大都是中西医方法并行,甚至常以西医方法为主;处方大都是中西药并用;验效则多采用西医手段确认。这就导致真正的中医临床日益缩小,中医药研究的基础日趋薄弱。

    因此,回到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建设上,走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打破西医的强势包围。一方面,国家大力扶持能有效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主力军,中医药人才摆正自我心态,坚持不懈完成中医药现代化而不是“西化”才是重点和基础。对中医院校而言,合适的中医教学管理制度,纠正西医独大的错误认识将有助于培养出色的中医药人才,使中医药的发展永葆生机。

    传统的总是经典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站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站在这个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的时代,采撷中西之长,相信民族药业的腾飞就在明天!

    结束语: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随着对中药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深入了解,我们对自己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不可割舍的民族瑰宝。但中医药发展的现实难题也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药人才,为民族药业的复兴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局,中科院等.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梁逸曾,易伦朝,徐青松. 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化学计量学[J]. 中国科学B辑,

    2008,38(4):278-287

    周东明,周华,周刚. 令人担忧的中成药现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03,第28卷第3期.

    杨仁祥中成药的现状与发展[J]. 《安徽医药》:中药原地,2012-06,第4期第2版

    罗国安,王义明,饶毅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J].《中成药》:2001-01,第22卷第1期

    成绩评定

    1.评语:

    2. 等级:

    3.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附件)共收发答卷103份,大部分受访者为在校大学生

    中药的使用情况与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1.您生病后第一选择是什么?

    □A中药□B西药□C不用药

    2.您知道多少种中药?

    □A很多□B就几种□C一种也不知

    3.您认为中药价格合理吗?

    □A非常合理□B还好吧□C无所谓□D非常贵

    4.家人会用中药煲汤吗?

    □A每天□B经常□C偶尔□D从不

    5.若有学习中药养生知识的的机会(讲座或宣传册),您会参加吗?

    □A会□B不会

    6.您认为中药对你日常生活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B有一点影响□C没有影响

    7.您或者您生边的人是否从事有关中药行业?

    □A有.很多□B有.较多□C有.较少□D没有

    8您是否愿意从事中药相关行业?

    □A愿意,中医事业很有前途□B不愿意,中医事业没有前途

    □C无所谓□D不清楚,没考虑过

    9.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反对中药的言论,您对中药持什么样态度?

    □A赞同□B反对□C无所谓

    10.在您看来,制约中药发展的因素有那些?(可多选)

    □A中药缺乏科学性□B政府投入不够□C中药人才缺乏

    □D中药的经济效益低□E科研缺乏创新□F中医师片面追求经济效应,忽视百姓利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