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自查报告 > 正文

    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四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20-08-25 10:15: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

    心中有数才能精准

    ——一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精准对靶、有的放矢。只有针对不同的贫困

    乡村、不同的贫困农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有效保证脱贫攻坚的进度和质量。

    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不到三年的

    时间里,能不能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任务,直接关系决胜全面小

    康大局。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

    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

    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俗话说,“有什么病,开什么方。”做好扶贫工作,也是同样道理。只有

    找准“穷根”,开对“药方”,才能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上致富的道路。实现这个目标,精确识别是基础,精准帮扶是关键,必须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找

    出来,搞清楚他们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继而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扶

    真贫、真扶贫。否则,精确识别不到位,精确帮扶也就无从谈起,而徒有虚名

    的“精准扶贫”,只会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秀场”。

    时下,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在很多地方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些扶

    贫干部,脑子里装着一笔“糊涂账”,到现在还说不清本地究竟有多少建档立

    卡贫困户,有多少户需要实施易地搬迁,有多少D级危房户,有多少人饮水不

    安全;有些扶贫干部,虽然把“精准”说得头头是道,但开展工作却粗枝大叶,口头上“精准”,行动上“模糊”,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继续走“大水

    漫灌、大而化之”的老路。还有的干部,只盯着上级领导注意到的贫困村,只

    愿去交通条件比较好的贫困村,其他地方的情况则“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扶贫工作中的不精准现象,严重阻碍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究其原因,主

    要还是态度、认识和作风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扶贫工作就成了摆样子、

    走过场,根本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端正态度、

    提高认识、转变作风,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切实抓好脱贫攻坚,绝不能有丝毫的

    轻视和放松。要清醒地看到,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做不到“到村到户”,再拿不出“绣花”功夫,仍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数字不准、措施不实”,真的就来不及了。当务之急,县乡两级要尽快组织力量,用过筛子的办法,挨

    家挨户进行摸底排查,全面了解真实情况,调整优化帮扶措施。同时,要进一

    步加大考核考评、督促检查的力度,对不严不实、失职渎职的干部,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精准”不是口号。心中有数,方能胸有成竹。只有在精细、精确、精微

    上下足力气,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确保“绝不让一个贫困群

    众掉队”。(甘肃日报评论员)

    攥紧拳头打好攻坚战

    ——二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聚焦脱贫目标,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重点问题,提高

    脱贫工作的针对性和脱贫的实效性。

    我省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严峻。一方面,时间紧迫,仅剩三年

    的时间;另一方面,我们是穷省,资金和资源有限,国家也不可能给予无限支持。另外,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的短板还十分突出,越往后脱贫的成本越高,难

    度越大。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有限的问题、完成有限的

    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攥紧拳头,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攥紧拳头,就是要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用到最需要的方面和最

    需要的地方,使其发挥最好的作用,取得最高的成效。目前,一些地方实现

    “三保障”的难度很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区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忽视了脱贫的关键指标;有的地区

    仍然搞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分散了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结果是这也抓了,那

    也抓了,却难以实现脱贫目标。凡此种种,都需要努力克服。

    攥紧拳头,就是要落实好抓落实的责任机制,重点是县乡要把责任担起来。脱贫方案怎么制定,人力财力怎么加大,到村到户措施怎么完善和落地,扶贫

    资金怎么管理使用等,责任要自上而下逐级压实,工作要自下而上逐级做实。

    各地要紧紧围绕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拿出一些聚焦标准、切实可行、能够解决

    实际问题的办法来。

    精准脱贫必须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地区。脱贫的根本目标是推动贫困地区

    发展,让贫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近期的重点目标是紧紧围绕“两不愁、

    三保障”,抓实工作抓出成效。甘南、临夏、天祝“两州一县”是脱贫攻坚的

    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这些地区的脱贫攻坚,不仅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

    板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展示我国民族、宗教、区域发展政策成功与否的重要窗口。要充分认识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的艰巨性,找准攻坚克难的着力点,抓

    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突出重点目标和重点地区,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要处理好精准扶贫和区

    域发展、短期脱贫和长期退出的关系,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统筹兼顾。贫困地

    区的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脱贫攻坚上,其他一些长远性的工作要统筹推进,但不能影响党中央明确的脱贫目标的实现。要处理好增加收入与“两不愁、三保障”的关系。收入超过贫困线是脱贫的一个基本标准,但收入达标了,

    “两不愁、三保障”没有实现也不能脱贫;反之,“两不愁、三保障”达标了,但收入没上去,也不能算脱贫。“两不愁”中,也不能只管粮食够不够,却不

    管群众饮水,如果安全饮水问题没有解决,怎么保证吃得健康?也等于没有解

    决“吃不愁”。收入提高与“两不愁、三保障”要辩证看,协调抓。

    攥紧拳头才能打攻坚战。只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有限

    的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甘肃日报评论员)

    帮扶工作决不能敷衍

    ——三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半点敷衍。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

    必须注重“扶”的效果,“下沉到村、扶持到户”,准确对接贫困群众的多样

    化需求,充分发挥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的作用,真正帮到他们的心坎上。

    近些年,各地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很多贫困村“脱胎换骨”,贫困面貌发

    生很大变化。但也有个别地方,帮扶行动“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工作犹

    如“井里的葫芦,看似沉下去,其实还浮着”。比如,有的驻村干部,下去了

    一年半载,还说不清村里的情况如何,主要困难在哪,贫困户种什么、养什么,成本多少、收入多少,更是一本糊涂账。有的结对干部,对农村工作一无所知,每次进村入户,仅停留在走访慰问层面,只会做些“表面文章”,根本谈不上

    给贫困户想办法、谋出路。这些“花拳绣腿”现象,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对

    脱贫攻坚并无多大帮助。而且,驻村帮扶“没想法”,结对帮扶“一窝蜂”,

    还给当地贫困群众造成一定困扰,也给下面乡村增添很多麻烦,结果带来一片

    怨言。

    问题出在下面,根子还在上面。有的单位把选派驻村干部当成一种负担,

    敷衍了事、消极应付,将不善沟通、不懂农情的干部派下去,结果“进村入不

    了户、入户干不了事”;甚至借机“甩包袱”,将政治素质不高、担当意识不强、工作能力不足的干部派下去,反而把“庸、懒、散、慢”的作风带到基层。有的单位,结对帮扶不上心、不用心,只为交差了事,简单摊派任务,每年下

    去几回,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涛声依旧”,被帮扶群众的境况并没有根本性好转;而且,简单搞“拉郎配”,盲目凑“结对数”,基至出现1个干部帮几十个贫困户的现象。这些问题,反映出个别单位对待脱贫攻坚,仍然认识不深、作风不实,缺乏责任意识、没有担当精神。

    眼下,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当务之急,必须以“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的坚强定力,比筹谋、看行动,你追我赶、扎实推进,才能最终打赢这场攻坚战。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切实把好帮扶工作的“用人关”,精心选派德才兼备的干部驻村、结对,确保扶到根上、帮出实效,真正让贫困村、贫困户从中受益。此外,要进一步强化问责,对于不合格的干部,“扶贫不力、就地换人”,有效落实“召回”机制;要进一步传导压力,通过日常检查、巡回督导、考核排位等一系列动作,让制度的“紧箍咒”越来越紧,坚决杜绝“不谋事、不干事、不成事”的现象。同时,对于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帮扶干部,及时兑现承诺,或表彰奖励,或提拔使用,充分营造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

    实施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帮扶。既要保证“谁来扶”,更要知道“怎么扶”。只有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用真心、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不断下好“绣花”功夫,充分确保帮扶效果,才能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甘肃日报评论员)

    坚决杜绝“数字脱贫”

    ——四论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如期实现我省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确保人均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实

    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这要求,贫困农民脱贫的“获得感”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决不允许掺杂任何水分。

    在只有3年的时间里,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

    县全部摘帽,对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省份来说,存在的困难的确不小,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担子也确实不轻。面对脱贫难度大、考核奖罚严的双

    重压力,一些领导干部不是在脱贫措施上出实招、下真功,不是把精力放在扶

    真贫上,而是放在“巧算账”上,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玩起“数字游戏”,

    搞“数字脱贫”。

    一些地方,眼见贫困农民脱贫无法、致富无门,但在有关部门的总结或上

    报材料中却是“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明明贫困农民的实际收入没提高,

    而统计报表里却已“指数达标”“目标实现”。有的把农民一年只有几个月的

    打工收入,在统计中算作一年每个月都有的收入;有的把农民计划的来年收入,算作是当年的实际收入;有的只算农民现有的收入,而把欠债不算在内;有的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人均收入,把家中老人另分门户列入低保户中;有的甚至不

    去一笔一笔算账,只靠感觉和想象估计出数字……凡此种种,把精准扶贫和精

    准脱贫搞成了“精准计算”,这种自欺欺人的办法,让贫困户“被脱贫”,

    “脱贫”了自己都不知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要让贫困农民摆脱

    贫困,靠的是更精准的对策、更务实的行动、超常规的力度,切实增加贫困农

    民的收入,解决好他们的吃穿、饮水和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而靠动脑筋“计算”出来的脱贫成效,对贫困农民来说只能是“画饼充饥”“水中捞月”。“数字脱贫”,糊弄的不只是贫困群众,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贻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防止“数字脱贫”,关键要制定科学的验收办法,明确退出、摘帽的标准

    和程序,严格考评,确保脱贫结果真实,经得起检验。我省实行的第三方评估

    机制是一种成功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这种考核办法可增强考核绩效的公正

    性和可信度。考核不能只看上报材料和统计数字,而是要深入贫困乡村和农户,仔细地看一看到村到户措施落实的情况怎么样,看一看“两不愁、三保障”到

    底解决到了什么程度。贫困户谁脱贫了,要一户一户地算,把考评结果张榜公布,让村民监督。贫困农民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让群众自己认账。

    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脱贫攻坚既是能力和作风的检验,更是品格和忠

    诚的检验。任务推进到了哪一步、还存在哪些困难,必须如实上报。进度快可

    总结经验,进度慢当查找原因,绝不能欺上瞒下、蒙混过关。水平不够、能力

    不足、进度较慢是一回事,数字注水、谎报作假、欺瞒组织是另一回事,性质

    截然不同。对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的领导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

    经发现,必须严肃问责和查处。(甘肃日报评论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