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欧洲文明摇篮里活跃着现代媒体|欧洲最活跃

    时间:2019-02-07 04:32:0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推窗,就会望见屹立在石灰岩山岗上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雄伟苍凉的帕台农神庙;出门,就会挨近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文明最耀眼时期的建筑遗存和雕像精品。这是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今秋访问雅典最直接的感觉。
      以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何东平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经罗马转机,于今年10月11日午夜飞抵希腊首都雅典。
      在希腊10天行程中,我们走访了雅典记协、希腊记协、论坛报社、每日报社,参观了雅典卫城、奥运场馆、多座考古博物馆以及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麦锡尼遗址,还安排了会晤希腊政界、商界有关人士及中国驻希腊大使的公务活动。
      倘若在靠近古希腊文明遗存时给我们的感觉还是遥远神奇的话,那么当走近希腊新闻同行时,我们好像在同“邻家兄弟”交谈,很多话语引起了共鸣,许多做法产生了共识,甚至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也相似乃尔。
      
      报纸成功唯一的秘诀
      
      希腊《论坛报》是一张具有84年历史的主流报纸。报社大楼坐落于雅典市中心尼哈拉格布罗大街,距离闻名遐迩的雅典卫城大约3公里。
      报社大堂不大,依墙摆放了一台展示报社历史的老得掉牙的印刷机,而代表《论坛报》接待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的资深报人,几乎和这台印刷机一样苍老。
      斯达迪斯,今年80岁,已在论坛报从事新闻工作52年。这位小个子老人,白发稀疏,微微弓背,步履迟缓,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系一根红色斜纹领带,在5楼会客厅迎候我们。
      “要喝什么,自己倒!”斯达迪斯老人指着墙沿茶桌很随意地说道。等我们一落座,老人便开门见山:“首先向中国新闻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我到中国只去过7次,现在两国媒体交流频繁,互相间了解越来越多”。
      他接着介绍了《论坛报》的概况:这张报纸早先叫《自由论坛报》,后更名《论坛报》,是希腊朗勃拉齐报业集团属下一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论坛报》周一至周六,每天发行25万份;周日发行30万份(周日发行数居全国首位)。常年平均发行量居希腊各报第三位。《论坛报》是一份右翼报纸,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两高”:一是报纸定价高,2欧元一份;二是广告收费高,该报广告总收入在希腊各报中排名第一,占全国纸质媒体广告总量的22.4%。
      说起报纸成功的秘诀,斯达迪斯先生一言以蔽之:“公正、真实的报道,这是唯一的秘诀”。
      
      好记者的“四条标准”
      
      斯达迪斯老先生是《论坛报》的资深记者,至今还没有离开新闻一线,若是重大外事报道需要,老人依然会披挂上阵,出国采访。这位新闻前辈的经历、率真和幽默吸引了我们代表团的每一位成员。
      在座谈中,河北日报总编辑张志欣向老先生请教:“根据您老从事记者工作50多年的经验,什么是好记者的标准?”斯达迪斯先生反应极快,不假思索地作了如下回答:“好记者应该有四条标准:1.会写文章;2.有提供线索的线人;3.懂得报纸的需求;4.写得快。”这四条标准,表述简洁,不加修饰,然而却凝聚着这位新闻老前辈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经验。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新闻同行听了都觉得十分亲切,十分贴切。
      说到《论坛报》招聘、选择记者的条件时,斯达迪斯还补充了两点:一是应聘人起码掌握一门外语,其中有双文凭或三文凭的人,将被优先考虑(斯达迪斯本人拥有化学、经济学、外交学三张文凭);二是《论坛报》选人,不仅看新闻业务,也要看团队意识,如果一个记者过分使性占强,不易相处,他们报社也不要。
      
      新闻界呈现“阴盛阳衰”趋势
      
      中国新闻界拥有75万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越来越多的女记者、女编辑走进舞台中心,成为主力队员。这些年来充实到新闻媒体的新鲜血液,更是以女性为多数,很多新闻媒体的采访部门都出现了“七仙女”、“八仙女”、“十仙女”的亮丽风景线。
      像这样“阴盛阳衰”的情况,在希腊新闻界是否出现了呢?《论坛报》斯达迪斯先生作了有趣的解答:“22年之前,当《论坛报》招进首批女记者时,我们这些男性记者就发出惊呼:‘我们面临挑战啦!’后来,女记者、女编辑队伍一年年扩大。今年以来,女性新闻记者进得更多了,现在女记者、女编辑已占35%的比例,许多采编部门的正职或副职负责人,都是女性了。”
      斯达迪斯在充分肯定女记者的能力和优势的同时,也从报社管理角度讲述了一些无奈。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希腊有关法律规定女性从业人员每个月除正常休息外,还有三天假期;另外,女记者、女编辑有特权每天提前下班。
      说起“阴盛阳衰”,雅典记者协会主席潘诺斯•索波洛斯也有同感,在10月16日上午我们走访雅典记协时,他告诉我们:现在希腊男女记者的比例是6∶4。再过10年,肯定会倒过来,阴盛阳衰的趋势已经呈现了。
      
      附送杂志、DVD发行大促销
      
       和希腊新闻同行探讨这些年来报纸碰到的难题、面临的挑战,彼此间竟有许多共同话语;听他们介绍这几年推出的随报附送免费杂志和DVD的发行促销手段,更是觉得十分熟悉。
      雅典记协是希腊全国五个记协组织中历史最长,拥有成员最多的的记者协会。雅典记协主席潘诺斯•索波洛斯告诉我们,希腊全国共有各种报纸900多份,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报纸是新闻报、自由新闻报、每日报、论坛报、激进报、民族报、午报等。近15年来,由于希腊各地私营电视台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几年网络媒体的挑战,希腊纸质媒体面临的生存危机越来越严重,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额锐减,纸质媒体正处在非常困难的时期。潘诺斯主席坦言:希腊全体报人正在为纸质媒体的生存权不懈努力。
      在走访《每日报》时,我们仔细听取了该报大附送活动的有关介绍,强烈感受到希腊报人在“为纸质媒体的生存权不懈努力”中付出的心血和智慧。
      《每日报》大楼坐落在雅典市西南方向5公里的梅尔法里罗市。10月17日下午5时许,我们走进这幢透明的9层大楼。在5楼会客厅迎候我们的是报社营销部主任安德烈斯•卡查尼奥斯、国际版主编尼柯斯•贡斯当达拉斯、记者协会理事冯萨•黛莱迪里丝、资深记者巴巴更斯•当迪劳斯。
      《每日报》创刊于1919年,是一份独立的、无党派报纸。安德烈斯•卡查尼奥斯主任坦言,这些年来,读报的人在逐渐减少,报纸发行量随之下降,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为了吸引读者,促进发行,《每日报》成功开展了以随报附送免费杂志和DVD为主要形式的促销活动。一般是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附送时装杂志,第二个周末附送美食杂志,尔后两个周末,或少儿杂志,或汽车杂志,或摄影杂志,或科技杂志,或医学杂志,或酒类杂志,或心理咨询杂志,或是住房杂志。以男性读者为主的《每日报》,为了吸引女性读者,在附送的杂志中,充分考虑了“女性因素”。
      除了附送免费杂志,近两年来,《每日报》还随报附送免费DVD,一般是动物类系列纪录片和科技类系列纪录片。安德烈斯主任说,他们同英国一家电视台签了合同,因此所有随报附送的DVD都是合法的,不会遭遇版权麻烦。
      类似《每日报》这样的发行促销做法,在希腊报界比较普遍。此前,我们走访的《论坛报》除了每周日随报赠送杂志和DVD外,有时还免费赠书。那位斯达迪斯老先生告诉我们:“促销活动带动了发行和广告,非常成功!”
      
      对网络的回答:番茄不能取代茄子
      
      在同希腊平面媒体同行们近距离接触中,给我们的印象是他们对电视挑战的巨大压力感受强烈,而对网络挑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却没有我们许多同行敏感。
      在希腊平面媒体中,创办报纸网站较早且颇为成功的是《论坛报》。该报网站开设至今已有半年,如今每天访问的人次3万~4万,是其他各报网站点击总人次的2倍。
      在雅典记协午间茶歇时,潘诺斯•索波洛斯主席对我说:希腊平面媒体在网络联动上虽然起步较晚,但现在各主要报纸都开办了自己的电子报,对其他新媒体的探索工作也已开始。
      《每日报》面对电视挑战和报业竞争,在发行促销上几乎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提起来势汹汹的网络挑战,该报同行们却反应平淡,就像窗外的爱琴海一般波澜不惊。
      我们一行中有人发问: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前不久大胆预言,全世界的报纸在近几十年中都会消亡,对此,你们有何评价和应对措施?
      《每日报》的几位同行对来自美国的高论,露出不屑的神情,他们答道:受到这样的恐吓,我们已经不是第一回了。十多年前,希腊私营电视台发展到200多家,面对全方位、全天候的电视新闻的强大挑战,有人预言报纸快要消亡了,但事实上,我们接受了挑战,克服了困难,寻找电视镜头没有扫及的空间,充分调动背景资料,组织深度报道,撰写分析文章。我们的报纸现在虽然活得艰难,但还健康地活着。
      《每日报》的同行也不讳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影响,特别是它对广大青年受众的磁铁般的吸引力。但是他们仍然充满自信地断言:“番茄不能取代茄子!”他们认为纸质媒体的社会公信度和庞大的采访力量,是网络媒体不能企及的;并且社会公众对媒体的习惯性选择及他们顽固的阅读习惯,也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
      
      奥运报道―――中国观众想知道些什么?
      
      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一个小山村奥林匹亚。
      今天,北京奥运在全体华夏儿女和世界公众期待的目光中正越走越近。在这当口,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在奥运故乡访问,自然会对2004年雅典奥运的成功运作和报道经验十分关切。
      我们参观了气势恢宏、造型别致的雅典奥运建筑群,走访了奥运不动产处理公司,还拜会了希腊政府奥运资产开发管理总秘书处的秘书长斯比尔诺斯•克拉达斯。在同希腊新闻界同行座谈时,我们也一次次就奥运报道的做法和经验,求教于对方。
      克拉达斯秘书长中等身材,脸色红润,络腮胡刮得发青,他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接待过15个中国代表团,其中有北京奥运筹委会的。由此,我得出结论:中国奥运的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相信北京奥运一定能成功!”
      克拉达斯的介绍很注意针对性:“我先谈媒体。做好奥运报道,不但对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有巨大作用,而且对宣传中国影响深远。我们的雅典奥运报道,就对提高世界对希腊的关注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据克拉达斯秘书长介绍,希腊政府为给从事奥运报道的媒体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兴建了相当规模的记者工作室,提供了先进的电脑、通讯设备,还安装了一流的电视转播设施,共投资2亿多欧元。这一切都得到了回报,各国记者为奥运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
      在走访希腊报社时,爱琴海畔的新闻同行对如何搞好北京奥运报道,提了许多好的建议。
      《论坛报》8旬老记者斯达迪斯提到奥运报道脱口便说:“奥运会开幕前,对开幕式的报道一定要少,要有些保留,留些悬念。否则事先都报了,开幕式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没有什么可报了!”
      我们中有人请教斯达迪斯先生奥运报道怎么做?
      这位报坛老人反问道:“怎么报道奥运,首先要问你,中国观众想知道什么?摸清了观众的想法,看准了社会的关注点,这就能决定你的报纸的奥运报道应该怎么搞。还有一点,我认为报上每天的报道重点,不仅要盯着冠军、金牌,更应该将报道焦点对准那些公众关注的人物和事件。”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在诞生过伟大哲人苏格拉底的这片土地上踏访,我们处处感受到机敏、玄妙和智慧……
      (作者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

    相关热词搜索: 欧洲 活跃 媒体 摇篮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