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国科学传播启蒙:陶行知与1931年的科学下嫁运动

    时间:2020-05-12 08:01: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提出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的学者,1931年,陶行知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通过创立科学教育学校、编写大量科普图书、创办大众科学刊物、开通广播科普节目等实践来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科学大众化。这让此前只传播给精英人群的科学,以生动的形式传播给了社会大众和儿童,成为了中国科学传播史上的第一次积极实践。文章通过对“科学下嫁”这一科学传播启蒙运动的回顾,探索其对当代科学传播的借鉴。

    关键词 陶行知;科学下嫁运动;科学传播;科学教育;科学普及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27-0186-02

    1 陶行知的科学思想及时代背景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原名陶文濬,中国安徽省徽州歙县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1931年“科学下嫁”运动由陶行知先生发起,“科学下嫁”让科学走下神坛,下嫁给民众,下嫁给儿童。该运动形式上是科学教育,实质上则是大众科学传播启蒙运动,“科学下嫁”在中国科学传播史以及科学教育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陶行知因此成为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拓荒者和启蒙者。

    20世纪初期之前的两千多年中,中国的学校教育中没有科学教育,只有文学素养教育。1915年,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高举 “科学”大旗追求着思想解放,以达到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和生产水平的目的。此后开始有少量西方科学类书籍翻译成中文,但仅有社会精英人群才能读到。1931年,陶行知提出“科学下嫁”运动,即把科学从精英领域传播给社会普通大众。

    希望通过“科学下嫁”运动让劳动人民都可以享受到科学知识,让大众了解科学、应用科学,要让科学普及化。在1930年代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陶行知提出的科学教育思想受到了当时进步教师和社会群众的欢迎和接纳,也为后来中国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1914到1917年,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三年师从杜威。回国后,立志于“为中华民族寻找新生命”的陶行知融合西方的科学思想与中国的文化环境,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科学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要过现代的生活,就要受现代的教育”。陶行知反复强调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密切相关,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才能产生新价值和新知识。

    2 陶行知发起的科学下嫁运动

    在人民普遍不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不知科学为何物,也没有渠道来学习的情况下陶行知认为要想人人享受科学就必须首先开展科学教育,让更多的人具备科学知识。也就是在这样的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陶行知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

    1931年,陶行知邀请了留美的科学家丁柱中、高士其等人,以上海为基地创办“自然学园”,拉开了“科学下嫁”运动的帷幕。陶行知认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最重要的便是引导孩子对于科学的兴趣,只要在孩子们中培养出像爱迪生那样的几个科学杰出人才,便不难使中国立刻科学化。所以在“科学下嫁”运动中,陶行知的重点也放在了对于儿童的科学教育中。他亲自主编《儿童科学丛书》一套,共108册,书中内容包括化学、天文、生理卫生、近代生物等等,此外陶还编辑出版了《儿童科学指导》《儿童卫生》《儿童数学》等科普读物。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下嫁”运动,陶行知在1932年6月创办了一所函授性质的“儿童科学通讯学校”。这所学校提供针对性的教材,让儿童自学各门课程,并让同学们自愿组合,一起做科学实验。主要教学内容有天文、文艺、农艺、科学指导等。陶行知还为这所通讯学校编写了《儿童天文活页指导》,用通俗易懂,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将儿童带入科学的世界。因经费困难,1935年,这所儿童科学通讯学校被迫停办,它虽然只创办了3年,但是却使科学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后来的科学教育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科学下嫁”运动中,陶行知采取多种实践方法来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大众,1932年夏,陶行知创办了“乡村工学团”,其主要目的是指导社会民众来学习研究科学。在这里,陶行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诸如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等。

    乡村工学团为陶行知宣传科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期间陶行知积极推进科学教育的研究、实验、推广和全面实施工作的开展。1934年,陶行知创办了《生活教育》半月刊,并开辟了“科学新知”“科学生活”等专栏,立志于传播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他还设法与广播电台联系,创办了“空中学校”,采取的形式是由陶行知的儿子每天在科学园地节目中为大家作20分钟的科普知识讲述,也就是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来向大众传递科普知识。

    通过对“科学下嫁”运动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陶行知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科学普及思想,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实践,将科学真正的“下嫁”给最普通的广大民众和儿童。他的这些尝试促进了当时中国的科学大众化,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

    3 “科学下嫁”运动对当代科学传播的借鉴

    日本教育史学家、斋藤秋男教授认为,陶行知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陶行知的科学传播思想是基于其科学教育思想所形成的,两者初心相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中国打造成为一个科学的国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发起的“科学下嫁”运动对中国的科学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及实践形式在当今仍然有以下方面值得学習和借鉴。

    1)科学传播要融入生活。陶行知认为无论是科学教育还是科学传播,都要融入生活当中。科学要通俗,贴近社会公众的生活,并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反过来促进科学的进步。“把学校和社会、和自然联合一起,大自然便是我们的老师”“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魔术的诀窍是秘密的,科学的把戏是公开的”。因此,科学应该最大限度的公开,使普通人也能够接受科学,享受科学。

    2)注重对于儿童的科学教育。陶行知非常注重对儿童科学意识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教育。他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要有科学的中国,就必须要有科学的儿童。在“科学下嫁”运动中,陶行知敏锐地把科学传播的重点放在了对儿童科学教育上。而现代科学传播研究实践也表明,科学知识与接受正规教育直接相关。

    2006年中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也把儿童列为科学素养提升的重点人群,并指出面向未成年人重点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在科学下嫁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儿童的科普教育开始被重视,并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普读物。

    3)关注科学传播人才的培养。陶行知十分重视科学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曾开办大规模的暑假学校,招收大学毕业生、各师范科学教师、市县督学、各小学教师,分别专门研究儿童自然科学。他认为要培养科学的儿童,首先就是要培养科学的教师,有一大批具备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能力的教师,科学的儿童才能出现。他还提倡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才能够胜任现代教师的工作。“因此,“科学下嫁”运动为中国培养了最早的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陶行知还提出 “得知即传”,就是说每个得到科学知识的人都可以做别人的老师,都应该有传递知识、分享科学的意愿。

    4)充分发掘各种资源有效传播科学。陶行知先生发起“科学下嫁”运动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物质与精神资源都处于极度匮乏的时期。但是在这样艰难的时期,陶依然能够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有效进行科学传播,如利用学校进行科普教学、出版科普书籍、广播科普知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从生活中學习科学知识等。陶行知还建议每个孩子的父母应积极学习富兰克林的父亲和爱迪生的母亲,用启迪性的教育理念来培养科学的幼苗。

    陶行知为促进科学在公众中的传播而广开思路充分利用各种尽可能的社会资源,然而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却是各种科学谣言漫天飞舞,如转基因食物吃了会绝育,多吃食盐能防辐射等,这反应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依然普遍较低,应努力促进科学传播,有效消除科学与公众之间的鸿沟。

    4 结论

    中国的科学传播事业起步虽晚,但回顾历史,仍然不乏有陶行知这样的科学传播者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发起“科学下嫁”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传播事件。“科学下嫁”运动虽然距今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其给中国科学传播界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中国当代教育体系中的“科教兴国”“素质教育”等思想中,依然能够看到陶行知的科学理念在不断承传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曲铁华,佟雅囡.论陶行知的科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30-35.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相关热词搜索: 科学 下嫁 启蒙 中国 行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