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从潮州韩文公祠和台湾内埔昌黎祠看两岸韩愈祭拜文化变化

    时间:2020-05-18 07:56: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潮州韩文公祠与台湾内埔昌黎祠,两祠作为祭拜韩愈的载体都展现着韩愈在民间祭拜文化中的变化。同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两座韩祠又以各自独特地域文化影响着当地人民。祭拜行为所蕴含的韩愈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依旧具有现实价值。

    关键词:韩愈祭拜 民间文化 潮州韩文公祠 台湾内埔昌黎祠

    唐宪宗时期,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至潮为官,崇儒兴学,恩泽潮人。自宋起,潮人建祠纪念韩愈之功绩。从此,潮州韩文公祠香火不断。清朝,潮州地区的客家籍先民移居台湾,于屏东内埔建立昌黎祠,以传承原乡祭韩文化。如今,台湾内埔昌黎祠(旧时内埔在行政上隶属潮州)是全台湾唯一一座主祀韩愈的祠堂。

    潮州韩文公祠与台湾昌黎祠两者在韩愈祭拜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中颇具对比意义,值得探索。本文主要以这两个为纪念韩愈而建的祠庙为切入点,在分析两地祭韩行为的变化和意义的同时,指出潮台两地关于祭拜韩愈的异同。继而结合韩愈所倡导的儒学文化,反映韩愈的祭拜文化在民间文化的作用,并探析其在当代的价值。

    一、潮州韩文公祠祭韩行为的变化与意义

    潮州韩文公祠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建祠至今,虽经历过三次易址与多次重修,还依旧屹立于潮州城府中。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曾言“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①正是这热忱的祭拜让韩祠一次次得以重修重建。潮人的祭韩行为早已成为一种民间信仰习俗,深深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难以被少数人或外来因素阻断。不管如何变化,潮人奉韩之心始终不变。

    如今潮州百姓祭韩目的逐渐从以往“凡有求必祷焉”演变为以一种“可信不可迷”的客观心态祈祷沾染韩愈学识之光,庇佑学业有成。每年临近高考或中考前夕,潮州地区及附近区域的家长都纷至沓来,祈求韩愈庇佑子女金榜题名。学子考生祭拜韩愈通常在考试前带着水果饼干作为献食祭拜。首先,将放在盘子里的果贡置于韩愈像前桌上,然后烧一炷香(三根),双手持着香跪于韩愈像前叩首祈愿。一般情况下,祈愿者会许诺愿望成真后再来答谢还愿。接着,把香插到香炉中,并将冥币焚化于烧纸炉中。最后,再对着韩愈像行叩首礼。潮州地区的祭韩行为早已融入了当地祭拜文化传统。百姓祭拜韩愈都是按照潮州传统祭拜方式进行的,并无专门的祭拜程序和步骤。

    从宗教象征角度来看,祭祀是一种人神之间的交换关系,即人们以祭品作为礼物奉献给想象中的神灵,以换取神灵的恩赐和消灾,从而满足主体心理上和感情上的需要。②潮州地区的民间祭拜正是如此。传统祭拜习俗对潮州人民来说是一种寄托美好愿望的信仰、一种日常生活心理慰藉,并非迷信之物。置于潮州这个地域环境观察,祭韩行为在深层意义上是一种渗透在历史传承里的精神文化。

    潮州百姓祭拜韩愈大多是民间个人行为,哪家有求便前往祭拜。没有固定的祭韩节日。不过潮州百姓在祭拜时日的挑选上却极其讲究,祭拜者选择祭拜时日都会结合自身生肖生辰挑个黄道吉日。因此,尽管韩祠香火兴旺,也不至于水泄不通。

    相比潮州民间百姓的个人式祭拜,韩文公祠馆方的祭韩立场和目的大有不同。韩文公祠因受政府管理,就馆方立场而言,其不可以祭拜韩愈祈求学业庇佑之说来进行官方宣传。馆方祭拜韩愈是为了感恩韩愈为潮州所做的贡献,纪念先人。祭拜韩愈同样是以献食为主,并上香烧纸钱。不过,其祭品不仅有果品,还有鸡鸭鹅三牲,显得更为丰富。馆方祭拜韩愈实际上是对潮州传统祭拜文化的继承,更是官方立场的纪念仪式,区别于个人祭拜的祈求庇佑之意。

    近两年来,韩文公祠在潮州政府支持下举办“韩祠橡木花会”,借花传情,弘扬潮州尊韩文化。2015年举办的首届“韩祠橡木花会”集纪念先哲、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于一体,以潮州传统鼓乐、歌册、戏曲等各种形式传承韩愈文化精神。此活动虽不是直接的祭韩行为,但其目的仍是纪念韩愈、传承韩愈精神、弘扬韩愈文化。橡木花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与直接的祭韩行为是异曲同工的,同样蕴含有崇敬之情,传承之意,只是受潮州韩文公祠的官方立场影响,故少了直接的献礼托愿之意。

    二、台湾内埔昌黎祠祭韩行为的变化与意义

    台湾昌黎祠内墙上悬挂的 “昌黎祠沿革”木碑写道:“粤庄之后起,不惟进念先人皆来自岭南,且读其书,无不宗仰文公者,遂起建昌黎祠于内埔,一以兼备宣讲,且为学子讲求深造之校址。聘国内名师驻祠,教以制艺,课以试帖,为将来考试之资。”可见,昌黎祠的建造不仅是作为祠堂来追念和祭拜韩愈身为儒家圣贤对文教与道统的贡献,更与台湾儒学之设立和开科考试密切相关。这一点延续了当年韩愈在潮州设置乡校,提倡文教之举。

    “古早庙,尚神奇。天后宫,拜福气。韩公祠,拜考试。有烧香,有保庇。”如同内埔地区流传的这首童谣所言,台湾民众热衷于祭拜韩愈祈求学业保佑。自昌黎祠韩文公祀典会成立后,昌黎祠管理方几乎每年都举办韩愈祀典会,百姓们都纷纷前往昌黎祠祭拜祈求。直到日据时期,日本对台加紧管制,实行皇民化运动,禁止台湾人民使用中文,甚至还压制台湾民间信仰。因此,民众祭韩行为受到阻遏。日军投降之后,昌黎祠便恢复各项祭拜和祀典活动,再现门庭若市之景。

    台湾内埔昌黎祠的宗旨是兴文教。百姓在昌黎祠祭拜韩愈基本上是为了祈求学业庇佑。旧时祭拜韩愈,祈求学业庇佑都是通过献食进行口头愿望交换的。这虽是最传统简单的祭拜行为,但却蕴含着祭拜者无尽的虔诚与崇敬。现在学子考生祭拜仍以水果饼干作为献食,同时昌黎祠馆方还为学子考生提供各种考试祈福卡和金榜符庇佑,从形式上增添了仪式化的载体来寄托心愿。在台湾民众眼中,昌黎祠庇佑保考试的灵验度极高。前往昌黎祠虔诚祭拜韩愈祈求学业庇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心诚则灵的心理感情寄托。

    台湾地区对政治文化抱持着开放自由的态度,官方将昌黎祠祈求金榜题名的灵验事迹作为宣传是被接收允许的。这一点区别于潮州韩文公祠中立的官方态度。在祭拜韩愈行为上,台湾民众不仅有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祭拜程序,还有昌黎祠规范的祈愿步骤和物品,而潮州祭拜韩愈行为就没有像台湾那样拥有详细规范的官方祭拜程序。但这并不影响祭拜韩愈行为的本质心理寄托意义。在本质意义上,两岸民众在祭拜韩愈祈求学业庇佑的意义上是一致的,两者并无实质性差异。

    2001年,昌黎祠还将祀典发展为以祭典为核心,辅加各项相关文艺活动的的韩愈文化祭,以此宣扬韩愈崇道爱民的精神,加深民众对韩愈的了解与崇敬,从而更好延续祖辈尊贤重教的传统。昌黎祠举办的韩愈文化祭则与祭孔大典一样,都是将祭典与文化融合一身,且依照传统的三献礼仪式进行祭拜。祭典结束后是各种展示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乐舞和民俗表演。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民众被吸引参加韩愈文化祭典。祭韩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更是被年轻一代所熟知。简言之,台湾地区的祭韩行为是一种带有祈求学业庇佑,传承文教之意且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社会共同性行为。

    三、两岸韩愈祭拜文化意义比较

    韩愈被贬潮州,直接恩惠的固然是潮州百姓。这份感情深深印刻在世世代代潮人心中,甚至融入潮州地域文化之中。清代潮州地区客家籍移民到台湾,自然而然将在台开拓的地方命名为潮州,还将潮州尊奉韩愈的习俗延续至台湾。台湾昌黎祠与潮州韩文公祠乃是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两地韩祠的建筑目的都是为了纪念韩愈,传承韩愈的道统与文教精神,兴盛地方儒学之风。纵使海峡相隔,经历风雨沧桑不同,百姓虔诚祭拜韩愈之心并无两样。

    两岸韩祠虽同根同源,但蕴含的韩愈文化在各自地域特色的影响下也存在着差异。与潮州韩文公祠简单的献食上香祈求相比,台湾昌黎祠在祭拜方面显得更加仪式化、专门化。由于两岸韩祠管理方和社会背景不同,故两岸对外宣传方式也有所不同。台湾昌黎祠是专门祭拜韩愈庇佑学业的祠堂,有特定的庇佑物品和祈愿方式。这些祈愿物品不仅是继承传统,物化体现祭韩文化;同时又结合创新,展现现代台湾文创。而潮州韩文公祠受管理层影响,不可对外宣传祭拜韩愈以祈求学业保佑,因此馆方未规范或提供任何祭拜韩愈的祈愿方式。潮州地区祭拜韩愈仅是民间百姓的自发行为。

    从本质上看,两地韩祠都以各自的方式结合旅游文化,秉承着韩愈提倡的文教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台湾昌黎祠的韩愈文化祭不断在与时俱进中传承韩愈文化和传统文化。同样的,潮州韩文公祠的橡木花会也是借花传情,弘扬尊韩文化和传统文化。但是,台湾的韩愈文化祭举办历史悠久、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民众拥有融入感和认同感,宣传效果更加理想。昌黎祠的韩愈文化祭活动不管是在内容、形式或方式上都对潮州韩文公祠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价值。两岸韩祠应在各自的发展基础上积极加强交流互动,借鉴学习,共同弘扬发展韩愈文化,同时在旅游和文化这两大产业之间寻求最优化联接点,做好保护和开发两个环节,把韩愈和韩祠文化充分挖掘、系统整理、有效提升,再通过旅游景点这个途径实现传播与传承。

    四、韩愈在民间祭拜文化中的当代价值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同时也对社会有着反作用的影响。文化塑造出思想和行为的潜在模式,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者人类日常生活的每一面。③祭拜韩愈虽不是直接的儒学文化行为,祭拜者通过祭拜韩愈并不会直接获得知识,但会得到心理上的鼓励和自信,使其在考场上充分发挥。祭韩行为表面上是为了金榜题名,但其真正追求的是学识上的提升。韩祠在考试季时香火鼎盛的景象不仅说明了祭拜文化的盛行,也说明了韩愈所倡导的文教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思想,进而借助思想再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定。

    韩愈文化本身带有浓厚的儒学文化色彩,既有儒学文化的普遍性,又有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从实质上探究,新时代的文化是在传统儒学文化这棵丰富的文化资源大树基础上取精弃粕成长的。韩愈文化和儒学文化虽已失去封建社会中的绝对正统地位,但儒家文化中类似“仁政爱民”“尊师重教”之类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依旧具有道德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对现代社会规范人们思想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儒学文化在当代依旧存在影响力,具有现实价值;韩愈文化在当代也依旧存在影响力,具有现实价值。对于这两者文化,我们应该肯定并重视其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此外,社会发展赋予了儒学文化和传统文化新的意义,让儒学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等方面再次绽放。儒学文化并没有式微,只是其意义内涵在与时俱进下发生了新旧更替。台湾昌黎祠的韩愈文化祭活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台湾韩愈文化祭活动每年都结合当地民间器乐、歌舞、习俗等传统文化,再融入旅游文化,以全新的新方式吸引着众多民众参与。当前社会商业极其繁荣,传统文化借助商业和产业的发展重新绽放生机既是新时代下的明智之举,更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可见,在文化繁荣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在地位上的确存在式微的迹象,但依旧富有文化价值。

    五、结语

    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精神土壤,在日常生活中虽不易被直观感受但却无处不在、不容忽略。民间祭拜文化早已是一种渗透在历史传统承传里的精神文化。祭拜韩愈不仅是寄托美好愿望、寻求心理慰藉的祭拜文化;也是继承韩愈文教精神、弘扬儒家文化的韩愈文化;更是民间地域文化的象征。当前,促进文化与经济双赢发展是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好的价值展现方式之一。目前,潮州韩文公祠和台湾内埔昌黎祠都将传统祭韩文化与现代旅游观光结合,构造出旅游文化,赋予了韩祠新的文化价值,也让民间祭拜韩愈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儒学文化和传统文化可以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再次绽放文化魅力。同时,在发展中应注意传统文化深层意义上的文化精神是否得以传承,避免过分的商业化导致发展传统文化沦为表层形式主义。

    注释

    ① 苏轼,著.孔凡礼,注.苏轼文集[A]//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C].中华书局,1992:509.

    ② 瞿明安.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396.

    ③ 蒋述卓.应当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史派”[J].江海学刊,1994(3).

    参考文献

    [1] 苏轼著,孔凡礼,注.苏轼文集[M].中华书局,1992:509.

    [2] 瞿明安.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396.

    [3] 蒋述卓.应当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史派”[J].江海学刊,1994(3).

    [4] 曾楚楠.韩愈在潮州[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5] 郭伟川.岭南古史与潮汕历史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6] 周大鸣.文化人类学概论[M].中山大学出版.2009.

    [7] 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从刊:(嘉靖)潮州府志[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8] 柯万成.内埔昌黎祠沿革志[M].六堆内埔天后宫暨昌黎祠管理委员会,2012.

    [9] 陈春声.民间信仰与宋元以来韩江中下游地方社会的变迁[J].东吴历史学报,2005,12(14).

    相关热词搜索: 潮州 祭拜 台湾 两岸 韩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