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的流行误读

    时间:2020-09-21 07:57: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拿错了地图,优秀的领航员会迷失方向;看错了病症,精湛的手术会毁损健康的器官。误读了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也许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长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统计存在国民经济规模低估、增速高估、消费低估、投资高估等一系列问题。近三年来,只要经济增速比较快,就拿投资拭刀,那么中国真的存在严重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吗?

    国民经济是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的,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中,投资率为42%-44%之间,消费率在53%-55%之间,净出口的权重只有2%-3%。在中国人均资本存量只有美国或日本的1/20时,中国投资率真的是过高了吗?

    拿2004年的数据来看,当年GDP是13.65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7万亿,同比增速为25.8%,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5.40万亿,同比增速为13.3%,其余为存货投资、净出口和政府消费等;2005年的数据显示,当年GDP是18.23万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8.86万亿,同比增速为25.7%, 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6.72万亿,同比增速为12.9%;2006年头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为7.93万亿,同比增速为26.6%, 社会零售商品消费为6.89万亿,同比增速为13.6%。

    在过去3年,投资增速在26%左右,而消费增速只有13%,简单地去理解这些数据,容易造成官员要么对投资热忧心忡忡,要么调控热情此起彼伏。

    中国经济是个谜语,但是它很管用,要是只看统计数据的表面,每个人都可能陷入迷宫和盲动。那么,让我们停下来,用最简单的方式对投资和消费的数据进行修正,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

    就投资数据而言,仅修正一项,就是土地出让收益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公告,2004和2005年分别为5560亿和5890亿元,2006年全年的数据还未公布,保守估计应在6500亿左右。土地出让收益金不是新增国民财富,显然不应当计入投资。因此,相应地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前11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应分别修正为:6.44万亿、8.27万亿和7.28万亿,同比投资增速则分别修正为:17.7%、17.3%和16.3%。

    面对需要向下修正8个百分点左右的投资增速,还会有人说“投资热”吗?何况判断投资是否过热,不在于投资增速而在于投资的风险回报。

    就消费数据而言,仅修正一项,就是城镇无房户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租房消费。简单地算两笔账:一笔是城镇无房户的住房消费,考虑到现在城镇住宅自有化率高达83%,假定余下的17%者中真正需要租房者仅一半(约4930万人),再假定其每月住房消费是进城农民工的两倍,即140元/月,那么城镇无房户每年租房消费大约为830亿;另一笔是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专项调查,现在城镇中农民工不会少于2亿人,每人每月租房消费约70元,假定他们每年在城市中仅季节性就业5个月,那么进城务工人员每年租房消费大约为700亿。两笔相加,目前中国居民每年租房消费不会低于1530亿元。

    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消费,因此,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前11个月,消费应分别修正为:5.87万亿、6.87万亿和7.04万亿,同比消费增速则分别修正为:15.4%、15.4%和16.1%。面对至少需要向上修正约3个百分点的消费增速,以及政府在医疗、养老方面公共服务供给的匮乏,有谁又能轻易地断言中国居民消费不足?

    一个基本的结论是,即便只考虑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也容易看出投资热、消费不足之类的陈词滥调基本过时。我不能夸口说上述修正的绝对无误,但拿着统计数据的旧地图,宏观调控就一定会炸错新目标。中国至少还需要2-3个“五年计划”的投资增长期。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理性面对2007年的股市

    文·易宪容

    2006年国内股市成绩辉煌,全年指数涨幅达130%,股指涨幅遥遥领先于国际上其他市场。不仅广大股市投资者赚得心花怒放,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由于国内股市的翻身被推上了2006年CCTV经济人物的奖台,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人预期中的2007年国内股市将会山花烂漫般的更上一层楼,开启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新纪年。

    我们无须用非理性亢奋、股市过热、股市泡沫等观念对它给出多少评论。但是当股指数2006年12月一个月上涨幅度达27%以上时;当2006年最后几个交易日少数证券营业所成交额占整个市场的绝对比重时;当工行股价疯狂上涨而市值轻易地超过汇丰时,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投资者及上市公司都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即2007年如何面对迅速攀升的中国股市?

    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量1200亿元以上,而这样的交易量是发生在仅有流通市值2万多亿的市场。看看香港,其流通市场达到13万多亿,但其每天交易量也只在300多亿,很少上500亿交易量的天数。这样一个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国内市场炒作程度有多高。当然,这次市场股价快速上涨尽管没有早几年那种让鸡变成凤凰,鸡毛也飞上了天的状况,上涨股票基本上是限定在他们所认为“价值重估”的股票上。但是,国内股市轮番炒作程度如何,投资者们应该早就心知肚明。

    当然,无论我们如何分析,国内股市的巨大波动仍然是2007年的主要特征。从市场角度看来,2007年国内经济增长不会放缓,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仍将持续,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依然如故,股权分置改革的溢出效应将进一步释放,整个股市还是处于重新估值阶段,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牛市效应等,所以2007年股市仍然会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外国投资银行以及财经媒体看好。

    但监管者必须理性,必须保持着清醒头脑,引导国内证券市场更为健康地发展,保护投资者及真正确立投资者的信心。管理层要做的就是借股市之东风,加大加快国内股市的扩容,让更多的优质大公司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

    这样,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国内股市企业上市十分困难而股票供给不足的局面,让更多的企业寻找到更为适合的融资渠道,并迅速改变国内金融市场单一的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大量的新股上市也是改善目前国内股市市场结构、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根本所在。

    其次,国内股市的繁荣也是解决股市深层次问题、结构性问题的大好时机,特别是股市的基础性制度。比如说,管理层制定有效制度规则,坚决打击各类型证券市场的违法乱纪活动,积极推动建立资本市场专业化司法审判制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设立制度规则让证券市场的犯罪分子很少或根本没有证券犯罪的机会,一旦有不法现象出现必然会受到严厉惩罚,罚得他倾家荡产,使得这些人不敢犯罪,也犯罪不起。

    还有,必须全面清理既有的那些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潜”规则。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证券市场还不是一个融资的市场,仍然是上市公司用来“圈钱”的地方。许多盼望上市的公司,其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个市场上圈到钱,上市成功之后,融到的钱不是去从事项目投资,而是大多又流进了证券市场,在股市上兴风作浪。在股权分置之前这样的现象十分泛滥,目前这种情况仍然没有多大改善。

    最后,如何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该是2007年管理层最艰巨的任务。这种保护不仅在于确立有效的保护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对投资者的教育。后者又包括了投资者基本知识的普及,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建立等。培养起一个高质量的投资者市场,是国内证券市场健康的必要条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 误读 流行 中国宏观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