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关于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探讨

    时间:2020-10-08 07:50: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工作,锡林郭勒盟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为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本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对象,发现针对该群体的科学文化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基础教育水平低;二是少数民族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淡薄;三是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四是缺乏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教材。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经调研分析,提出以下解决思路:一是科学规划,创新培训体系;二是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四是建立培训考评机制,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1.01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总土地面积20.3万km2,人口102.3万人,是一个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蒙汉杂居、交通不便、春夏多干旱、冬季多雪寒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加快,耕地及放牧用地的减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民要发展,牧民要致富,只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走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农牧民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主体,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技术接受应用能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1-3]。同时,这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4-7]。

    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看,农业直接面对的是国际大市场,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方法及工具的采纳和应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面对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只有培养及造就“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才能保证农牧业的科学发展[8-10]。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这部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该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进行了探讨。

    1 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现状及问题

    1.1 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农牧民培训工作概况

    锡林郭勒盟有32.6万农业人口,近1/3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近10万青壮年劳动力中3万左右为少数民族农牧民[11]。近年来,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工作。各级农牧民培训中心主要围绕着养殖、种植、民族特色手工艺、农畜产品加工等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这类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同时,掌握一两门手艺,拓宽了农牧民致富的门路,从而达到了增收的目的。

    截止到2012年底,全盟农广校共为当地培养了8 052名大中专毕业生,培训阳光工程1.6万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7 392人,农牧民实用新技术培训20万人次,共投入800多万元。虽然锡林郭勒盟的农牧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进步,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2 少数民族科技文化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 少数民族农牧民基础教育水平低 受长期居住边远分散的自然环境影响,长期的游牧生活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12-15]。锡林郭勒盟农牧民基础教育情况如图1,可见其整体水平偏低,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占7.1%。青壮年(40周岁以下)农业人口所受教育程度略高,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约占12.2%,受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教育的约30%。

    同时,相当一部分农牧民仅使用蒙语,未掌握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难度。

    1.2.2 少数民族农牧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淡薄 少数民族农牧民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安于现状的心态,使生活在农村牧区的农牧民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意识比较淡薄,积极性不高,农牧民子女中存在严重的厌学辍学现象。

    本研究课题组对正蓝旗、东乌穆珠沁旗、太仆寺旗等地100余户农牧民进行调查,以了解农牧民参与学习及培训的心态及实际困难,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图2为农牧民未参加科学技术培训的首要原因调查情况,“不知道有什么培训”、“觉得培训对增收帮助不大”、“怕花钱”、“没有时间精力”是4个最主要原因。所有培训项目均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拨款,不收取农牧民一分钱,可仍有不少农牧民由于“怕花钱”的原因而对培训“敬而远之”。可见,一方面,广大农牧民对培训的认识尚不足,基层地方政府培训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很大一部分农牧民“不知道有什么培训”,并且存在“培训要花钱”的顾虑;另一方面,培训的具体安排及培训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以改变农牧民“觉得培训对增收帮助不大”的观念。

    1.2.3 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方法针对性不强 随着锡林郭勒盟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相继开展了各个层次、各个种类的培训。主要有组织部门的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农牧业部门的各项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就业部门的帮扶就业培训。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不能统筹协调,形成资源共源,使有些培训形式呆板、内容重复,不仅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也使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对培训有了厌倦情绪,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培训方法上,大多数运用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即老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最后进行考试。而一些农民相对感兴趣的讨论式、互动学习式、论坛讲演式、趣味游戏式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却很少运用。此外,目前大多地方探索网络培训的方式,但是对于边远的农村牧区等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地区,多数人无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学习。在培训内容上,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农牧民朋友认为培训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专业术语过多,语言过于书面化,很难听懂领会,更不要说掌握。总体来看,目前的培训体系中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方法没有切合农牧民的实际情况,这也成为目前农民培训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培训人员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再加上没有认真了解农牧民学习能力和分析当地的农业生产具体实际情况,经常是用培养教育青少年学生的那一套方法来教育农民,体现在内容上就是重理论、轻实践,形式单一枯燥,理论脱离实际。总的来说,这些培训农民的做法未能做到与具体产业相结合,未能做到与具体实践劳动相结合,或者是高估农民的学习能力,讲一些深奥的知识,或者低估农民的能力,简单敷衍了事,为培训而培训。

    1.2.4 缺乏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教材 锡林郭勒草原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以蒙古族为主,他们日常生活学习交流主要以蒙古语为主,用汉语学习和交流有一定困难。而培训少数民族的蒙文科技文化多媒体资源少之又少,即使有一些也严重滞后,不能跟上现代高速发展的新型农牧业科技知识的更新,这就成为了阻碍迅速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文化知识的一个瓶颈。我们对汉语及蒙古语的农牧技术培训材料在当地新华书店销售情况进行调研,见表1。

    2 提高少数民族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路与方法

    2.1 科学规划,创新培训体系

    目前,锡林郭勒盟以加快发展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围绕建设现代优质农畜产品基地这一目标,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农牧民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农牧民的整体素质。力争把锡林郭勒草原建成优质的草料基地、奶源基地、肉食品基地。

    培训讲求的是实用性,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学员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素质,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16]。但是传统的农牧民培训方式主要以正规培训为主,也就是课堂讲授,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坐着听。但是农牧民培训面对的是不同于学生的对象,其在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阅历、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接受能力等方面皆与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应该依据其自身特点和期望,按照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找出现有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从提高培训的时效性的角度出发,在行为学理论基础上设计正规培训与非正规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2 整合资源,加大培训力度

    一是政府部门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合作密切、各部门协作、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联合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国家、自治区的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等项目。在新牧区以建设种植、养殖示范园和家庭农牧场为重点,采用集中讲授、专题培训、观摩交流、现场示范指导、科技下乡、媒体资源等多种手段进行培训。

    二是在培训中重点抓好嘎查(村)少数民族干部、党员、专业人才和少数民族回乡知识青年的培训。在培训中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引导广大农牧民自主学习增产增收,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是培训内容要与当地农牧民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相适应。在内容上,如肉牛肉羊的饲养和加工技术、疫病防治技术、优质牧草栽培技术、生态草原保护、蒙餐服务、民族传统食品加工、民族服饰、民俗文化旅游等。在时间上,要结合农牧业生产季节开展培训工作,如理论培训宜在冬季农牧业休闲时期进行,现场指导则在生产季节要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深入到田间、牧场进行。

    四是要大力发展以蒙文蒙语为载体的文字和音像教材,要组织专家编译制作一部分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蒙文蒙语教材,对技术要点进行简化和乡土化,形成看得懂、听得明白、掌握容易的文字和音像教材。

    2.3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

    结合锡林郭勒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各级政府应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科技培训。一是要列入预算建立专门的资金予以保障;二是从教育附加费中提出一定比例专门用来培训少数民族农牧民;三是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由专门的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开展培训;四是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少数民族农牧民的培训。

    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了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改变了他们的劳作方式及思维方式,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从而加快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这也增强了少数民族农牧民加快发展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7]。

    2.4 建立培训考评机制,提高培训管理水平

    建立培训考评机制是提高培训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考评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任何项目管理中必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它是约束激励的基础,没有评价,就没有说它好坏或是成功失败的依据[18],因此农牧民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完善培训考评机制,使其具有评价、监督和导向的功能,这也是农牧民培训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在基层,评价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者设置评价的指标不够科学不够合理。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次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及时调整和修正培训计划,切实提高农牧民培训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农牧民培训效果;再次要建立培训评估结果追踪机制,促使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轮轮,张莉琴.中国农村居民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3(4):63-67.

    [2] 张秋红.都市农业与农民技术素质教育[J].华北农学报,2005,20(S1):195-198.

    [3] 高佳.如何搞好都市现代农业中的农民技能培训工作[J].天津农业科学,2013(4):75-77.

    [4] 魏婷婷,林英华,吴方军.农村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8):48-50.

    [5] 陈琼,王爱玲. 新型农民培养与现代农业建设[J]. 河南农业科学,2008(11):11-13.

    [6] 王宏民.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J]. 山西农业科学,2007(12):121-123.

    [7] 刘建斌,李敬岩,可欣,等. 抓好新型农民培训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126-128.

    [8] 张云华,杨晓艳.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1(3):51-55.

    [9] 张宝文.新阶段中国农民教育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0] 鲁钊阳. 浅析我国新型农民的培养[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5):7-9.

    [11] 锡林郭勒统计局. 锡林郭勒盟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2] 刘天平,顿珠罗布,孙自保.西藏农牧民教育培训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6):77-80.

    [13] 杜长鸿.青海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4] 张志华.努力提升杭锦后旗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S1):135-136.

    [15] 朱富荣,沈可东,张高训,等. 欠发达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思路和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15,25.

    [16] 李维生,等.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7] 刘永生,杨国增,郝水源,等.浅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的发展对策[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76-277,279.

    [18] 郝婷.农民培训长效机制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