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基于原型理论的日语动词自他性认知探究

    时间:2020-12-17 09:52: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日语动词的自他性与词语具体运用情况有关,受到句中多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出发,确立了他动性的认知基础,然后对ヲ格动词句的他动性进行了探讨,看到了其中的对立、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关键词:原型理论 自他动词 ヲ格 他动性

    自動词、他动词、他动性、自动词句和他动词句,这些术语在语言学教科书、词典以及语法理论等书籍中经常被提及和使用。不了解日语中的自他动词,就无法掌握地道的日语。因此,日语自他动词研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从古至今,围绕日语动词的自他性,语言学家们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学说,如何将自他动词清楚地区分开来,是这些学说最大的特点。

    一、有关日语动词自他研究的代表学说

    三上章(1953)根据日语动词能否构成被动语态将动词分为两类,即“能动词”和“所动词”:能动词可以构成被动语态,而所动词不能构成被动语态。并根据被动语态成立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直接被动”和“间接被动”。根据三上章的观点,能动词中既能构成直接被动又能构成间接被动的动词就是他动词;能动词中只能构成间接被动的动词和所动词一起被称为自动词。寺村秀夫(1982)也基本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即自动词只能构成间接被动,他动词可以构成包括直接被动和间接被动在内的所有被动。

    除被动角度外,有学者从动词与ヲ格连用的视角区分日语自他动词。例如,松下大三郎(1896)根据动词前边是否出现ヲ格名词来划分日语自他动词,即凡是与ヲ格名词共现的动词都是他动词,凡是不与ヲ格名词共现的动词都是自动词。奥津敬一郎(1967)认为,自动词不需要宾语,他动词可以接宾语,名词后的ヲ便是他动词宾语的标志。森田良行(1987)将对其他对象施加作用的动词视为他动词,对主体自身作用的动作视为自动词,并将动词是否带有ヲ格宾语看作判断自他动词的标识。铃木重幸(1972)对日语动词他动性的定义也持上述类似的观点。总之,从“格”的角度来说,有不少学者将“ガ--ヲ”构文视为他动词句。但山田孝雄(《日本文法学概论》,1936)则认为,日语动词要求名词成分的格标记与动词的自他性无必然联系,动词的自他区分毫无必要。佐藤宣男(1977)在《国语学研究事典》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

    本文广泛收集日语自他动词的研究资料发现无论从动词和助词ヲ的连用,还是动词和被动态的关系,都无法将日语自他动词彻底区分开来,必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符合标准的例外现象。因此,要想正确认识日语自他动词,就必须彻底转换研究范式。

    二、认知语言学的原型与原型理论

    种种不同标准造成了人们对自他动词认识的混乱。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家将目光投向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则迅猛发展,当前已经成为欧美和其他国家广为瞩目的语言学主流学派。其中,由美国心理学家Rosch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原型理论在语言研究领域得到了学界高度关注并被广泛应用。该理论认为,任何范畴都具有由典型事例到边缘事例的模糊性特征,其中的典型事例称作原型(プロトタイプ),原型对范畴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人们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建构范畴。这种以原型为中心进行范畴化的观点就是原型理论。在原型理论的框架下,很多在传统研究中被认为没有规律的特例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三、基于原型理论的日语动词自他性研究

    (一)基于形式特征的调查统计

    传统日语语法中的他动词以ヲ格为句法原型。所以,本文从句法搭配理论(ヲ格搭配)出发,对我国国内日语学习者所广泛使用的《广辞苑》(第5版,岩波书店)、《新明解国语词典》(第6版,三省堂)、《日语基本动词用法词典》(第3版,大修馆书店)中所收录的带有ヲ格名词的动词句以及动词短语进行调查,根据辞典中的自他标注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带有ヲ格名词的他动词句,第二类是带有ヲ格名词的自动词句。

    (二)基于原型理论的自他性分析

    国外诸多学者从原型理论出发,指出动词的他动性不仅受动词本身词义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句中多个参数的影响。Hopper&Thompson(1980)运用近似于原型理论的思想,说明他动性不是动词本身的特征,而是整个小句的属性。他动性范畴是一种内部有程度差别的原型范畴,原型的认定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他提出了他动性构成的十个要素,即:参与者、行为、体、瞬时性、意志性、肯定性、方式、施动性、宾语受影响的程度、宾语个体化程度。这十个要素构成一个从他动到自动的连续体。

    Wesley M.Jacobsen(1989)和山梨正明(1997)将自他动词的语义原型与句法原型分开,根据动作行为的他动性归属度确定动词在多大程度上属于他动语义的范畴。

    我国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日语动词进行分析研究:王忻(2003)考察了传统日语动词自他分类中的错位现象,论证了日语动词的自他分类中,除传统的语法性自他外,还应有从语义内涵上限定的逻辑性自他以及从功能上限定的功能性自他。朱立霞(2003)考察了日语自他动词的研究状况,介绍了用原型理论对日语动词进行自他性研究的可行性。姚艳玲(2013)从词汇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有对应他动词的自动词的隐含致使行为,揭示了日语自动词截取因果链的结果事件部分予以编码的词汇化模式。

    可见,原型理论为动词自他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方法。本文以先行研究为依托,根据原型理论,从形态和意义两方面对前文统计出的带有ヲ格名词的动词句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自他性。

    1.ヲ格他动词句的自他性

    从Hopper&Thompson(1980)、Jacobsen(1989)、角田太作(1991)、山梨正明(1997)等人的先行研究成果来看,他动性的词义原型表现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加者,其中动作主体的动作行为作用于动作主体以外的对象物,并处于动作主体有意识的支配,发生瞬间的、单一完结的变化;形式原型则表现为ヲ格的共起。因本文收集数据时已经满足ヲ格共起这一特征,所以本节将从意志、动作主体性、影响和变化四个侧面对统计的ヲ格他动词句进行探讨。典型的他动词他动性最强,应当满足[+意志+动作+影响+变化](“+”号代表“有”,“-”号代表“无”)这一特点。此外,根据要素的变化,ヲ格他动词句还表现为其他几种形式。本文将其概括为:Ⅰ[+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Ⅱ[+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Ⅲ[+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Ⅳ[-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Ⅴ[-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Ⅵ[-意志-动作-影响-变化]。

    上述类型举例如下:

    (1)Ⅰ子供がコップを壊した。

    Ⅱサルが手すりを握っている。

    Ⅲ花子が美容院で髪を切った。

    Ⅳ花子がうっかり指を切った。

    Ⅴ西村君は腕の骨を折っている。

    Ⅵ彼女はあやしい魅力を持っている。

    Ⅰ[+意志+动作+影响+变化]所举例句“子供がコップを壊した”中,主语的意志性行为使得对象物发生瞬间的内在完结变化,可以说是典型的他动词句。这类句子当中他动词的他动性最强,可以说是他动性的语义原型。这类句式的直接被动句可以全面成立,意志表现、命令形等也均成立。

    (2)花壇が誰かに壊された。(直接被动)

    (3)この障害物を壊そう。(意志)

    (4)囲いを壊せ。(命令)

    Ⅱ[+意志+动作+影响-变化],日语击打或触摸类他动词句中ガ格名词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并且是动作主体意识的行为作用于对象物,但对象物一般并不会受该动作和行为影响而发生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类他动词句的直接被动句、意志表现、命令形等同第Ⅰ类一样也都成立,但因对象物无明显变化,所以,与典型的他动词句相比,此类他动词的他动性有所减弱。

    Ⅲ[+意志-动作+影响+变化]这类他动词句中,ガ格名词是动词行为的施令者,而不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因此,具有使役的含义,可以转化为授受表现形式,但不能转化为直接被动表现如例(5)。相比第Ⅰ类和第Ⅱ类,其他动性进一步减弱。

    (5)卒業生たちは記念写真を撮った。

    →卒業生は記念写真を撮ってもらった。(○)

    →記念写真は卒業生たちに撮られた。(×)

    Ⅳ[-意志+动作+影响+变化]、Ⅴ[-意志-动作+变化]、Ⅵ[-意志-动作-变化]这三类他动词句的共同特征是他动词的无意志性。例(1)Ⅳ、Ⅴ中的“切る、折る”主要是表达由于动作主体自身的过失、疏忽或大意而带来某种消极的变化结果。例(1)Ⅵ中的他动词“持つ”与表示事物存在或所有的动词“ある”一样,与人的意志无关。但他动词“切る、折る、持つ”也可以表达意志性动作行为。如:

    (6)ケーキを四つに切る。

    (7)弘はマッチ棒を二つに折った。

    (8)彼は大きな荷物を軽々と持った。

    例(6)、例(7)、例(8)中的动词意志性表达方式明显和例(1)Ⅳ、Ⅴ、Ⅵ不同。可见,行为的意志性与否同他动性程度深深相关。同时,动作行为及其影响所产生变化的有无,也将直接影响他动词他动性的变化。与第Ⅰ类典型的他动词句相比,本文将第Ⅱ至第Ⅵ类称为不完全性他动词句。

    最后还有一種情况,即满足第Ⅰ类典型他动词的所有特征:[+意志+动作+影响+变化],如:“(自分の)体/腕/指を曲げる”,句中动词“曲げる”是动作主体发出的有意志的动作行为,使得对象物“体、腕、指”发生形态变化。但因为“体、腕、指”是动作主体自身的一部分,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这类他动词句中的参与者其实只有一个,所以,句中他动词的他动性已经减弱或丧失。这类动词句没有对应的直接被动句。

    综上所述,日语中虽然有很多动词在传统语法中被标记为他动词,即便在现代日语语法中依旧表现出他动词的形式特征。但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探究其含义,发现这部分动词已经游离于他动词原型范畴,他动词所具有的他动性在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

    2.ヲ格自动词句的自他性

    一般人们普遍将带有ヲ格的自动词视为移动性自动词,ヲ格名词表示的是自动词经过或离开的场所,认为自动词对ヲ格名词不具有他动性。但许慈惠(2011)把“场所名词+ヲ+移动动词”结构中的“场所名词”称为“空间名词”,认为移动本身就是一种他动作用,主体移动相对于所移动的空间而言,是移动作用与被作用的关系。所以,将主体移动动词从本质上断定为他动词。但因ヲ格空间名词在主体移动动词的移动作用下并未发生变化,故移动动词的他动性较弱。

    针对带有ヲ格的自动词本文对《新明解国语辞典》(第6版)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该辞典中至少收录了36个这样的自动词:開く、歩く、生きる、行く、急ぐ、上回る、怒る、恐れる、落ちる、踊る、泳ぐ、降りる、終わる、かわる、欠席する、越える、去る、触る、散歩する、滑る、出る、通る、飛ぶ、悩む、抜ける、走る、離れる、振り向く、経る、曲がる、回る、向く、戻る、休む、喜ぶ、渡る。

    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些自动词句至少可以分为如下五类。ⅰ.移动动词经过的场所;ⅱ.移动动词经过的时间或距离;ⅲ.非移动动词变化的身体部位;ⅳ.非移动动词的原因;ⅴ.他动词化的自动词。

    上述类型分别举例如下:

    (9)ⅰ大きな魚が川を泳いでいる。

    ⅱ月日を経る。(时间)/500キロの距離を3時間で行く。(距离)

    ⅲ赤ちゃんが目を開いた。

    ⅳみんなは洋子の裏切りを怒っている。

    ⅴ彼女は両手で彼の顔を触った。

    这些带有ヲ格名词的自动词句中,第ⅰ、ⅱ类既有有情物作主语也有无情物作主语的。例如:

    (10)小学生が道を通る。

    (11)高速道路が町の中を通る。

    (12)生徒たちは学校から海岸まで5千メートルを走る。

    (13)激痛が背中を走る。

    如果从意志、动作、影响和变化四个要素来考量,本文认为,像例(10)这样的自动词句,主语(小学生)有意志的动作行为“通过马路”,使得动作主体自身发生了位置的转移,那么疑似对象物的“道路”是否发生变化,要视具体情形来判断。例如,当动作主体的小学生通过一条泥泞马路的时候,道路会因为动作主体的经过而发生某种形状的改变(例如平坦的道路被留下凹陷的脚印)。如果道路发生了上述改变,那么显然这时的自动词同“コップを壊す”这样的他动词句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同是动作主体有意识的动作行为,使得对象物发生了变化。所以本文认为,这类ヲ格自动词句具有他动性,并且他动性很高。但与典型的他动词相比较,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自动词一般没有直接被动句。而例(11)中的主语“高速道路”因为是无情物,所以没有意志性,句中的“通る”只是一种静态穿过的含义,虽然满足了他动词的形式特征,但不符合意义特征,因此,远离了他动性的语义原型范畴。而第ⅱ类中,无论动作主体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因ヲ格名词表示的是动词持续的时间或经过的距离,ヲ格名词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本文认为,这类动词的他动性归属度很低。

    日语中除了ⅰ、ⅱ类带有ヲ格名词的移动性自动词外,还有一些非移动性的自动词可以伴随ヲ格名词使用(ⅲ、ⅳ、ⅴ类)。

    上文已经举例说明,日语中有些他动词虽然满足动作主体的动作影响到对象物,并使之发生变化,但因为对象物是主体的一部分或所有物,所以,这部分动词的他动性丧失或减弱。自动词句中也有类似情况(第ⅲ类),虽然这样的自动词数量并不多,但却是实际存在的。如:“口をあく”。并且有对应的意志形“口をあこう”。笔者认为,这类自动词也是因为ヲ格名词归属于动作主体,参与者只有一个,所以属于他动性原型的周边含义。

    第ⅳ类是表示一种内心感觉的自动词,感觉动词不具有动作性,前面的ヲ格名词实质上表示的只是自动词喜怒哀乐产生的原因,有意志形(如:“娘の結婚を素直に喜ぼう”)。

    第ⅴ类中的自动词从动作、影响、意志性来说和他动词一致。例如:

    (14)彼女は両手で彼の顔を触った。

    (15)バレエを踊る。

    (16)父は帰宅の遅い息子を怒った。

    这类“他动化的自动词”虽然他动性很高,但因前面的ヲ格名词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与典型的他动词相比,其他动性减弱。

    如上所述,与具有他动性的他动词相比,自动词被认为具有自动性,但带有ヲ格名词的自动词,形式上具备了他动性的原型特征,意义上也不同程度表现出他动性的特征。因此,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说,笔者认为上述自动词具有他动性。

    四、结语

    本文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先行研究为依托,发现决定动词他动性的因素并非是单一的,而是与词语具体运用情况有关,要结合语境来分析。根据原型理论,本文从意志性、动作主体性、影响和变化四個侧面确立了他动性的认知基础,并据此对ヲ格自他动词句的他动性进行了探讨。发现有些他动词句的他动性不同程度地远离于他动性词义的原型,并有部分自动词句向他动性词义的原型靠近。一个动词越接近于原型,该他动词的他动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随着他动性的强弱变化,动词的被动语态等特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对日语自他动词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应看到其中的对立、联系和统一,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这样才能够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和把握日语动词的自他性。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原型理论的日语动词认知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057]阶段性成果之一。)

    附注:

    本文中的例句全部来源于小泉保等编写的《日本语基本动词用法辞

    典》,大修馆书店,1989.

    参考文献:

    [1]三上章.現代語法序説[M].くろしお出版,1953:100-105.

    [2]Hopper&Thompson.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J].Language,1980,(2):252.

    [3]寺村秀夫.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M].ひつじ書房,1982.

    [4]仁田義雄.日本語のヴォイスと他動性[M].くろしお出版,1991.

    [5]角田太作.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M].くろしお出版,1991:63-88.

    [6]山梨正明.認知文法論[M].ひつじ書房,1995:234-263.

    [7]須賀一好,早津恵美子.動詞の自他[M].ひつじ書房,1995.

    [8]謝新平.プロトタイプ論による日本語の移動構文の他動性に関する解釈:中国語訳との比較アプローチ[J].比較文化研究,2010,(92).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许慈惠,杨敬.日语动词的他动性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1).

    [11]王忻.日语动词自他性质再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3).

    [12]朱立霞.日语自他动词的研究史与新发展[J].外语研究,2003,(2).

    (赵冬梅 江苏南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210044)

    相关热词搜索: 日语 动词 原型 探究 认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