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大型体育赛事电视直播的文化“缺血”状况分析

    时间:2021-01-19 07:51: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是主办国、主办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实力的展示。从这个视角往往能够看出主办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叙事意图和体育文化建构的方向。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张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从运动会开幕式的传播结构看,单一化、大比例的中国元素凸显出民族主义的文化倾向,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色彩表现不足。该文采用文化分析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此届运动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平衡问题作了剖析,提出:大型国际化的赛事和运动会,其电视直播反映出的本质是文化认同,多元化、国际化的文化视野是赛事组织者应当充分考虑的传播议题;媒介和赛事组委会的合作应在契约合作基础上,建立共同的文化认知框架,对赛事直播的内涵进行国际化的议题植入,这样才能提高媒介的公信力和认同度,促进国际性体育赛事直播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大型赛事 开幕式和闭幕式 传播结构 跨文化交流 文化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8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8(a)-0111-03

    大型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是主办国、主办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实力的展示。从这个视角能够看出主办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叙事意图和体育文化建构的方向。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审视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直播结构时,会发现一些大型赛事的直播存在文化“缺血”状况。其中,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传播就存在这样的状况。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直播的第六届天津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内容丰富、传播议题集中、主题形象突出,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然而,这场电视直播的收视状况和观众反映却差强人意。一些观众看完此次直播认为其内容单调乏味,大多是天津地方特色舞蹈的简单展示,也有的观众认为赛事直播没有表现出此次东亚运动会的文化内涵;而一些体育传播工作者则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根本问题在于赛事组委会的文化视点单一化。

    观众何以有如此的评价呢?体育赛事组委会的文化视点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媒介研究应该关注的传播现象。

    1 研究结果和分析

    在选取了央视网对开幕式的二次传播内容作为样本进行具体研究中,可以看到其表演内容的主体框架(如表1)。

    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分为3个篇章、序和尾声,内容上传递了“和”的文化主旨,寓意东亚各国睦邻友好,成为开幕表演的主线。从主题表达看,赛事委员会确定的文化表达主旨是好的。但是,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作为国际型的地区体育运动会,文化的多样性是其必须关照的内容。

    由表1可知,从文化主体角度来看,开幕式五个章节都以中国为文化传播主体,缺少其他亚洲国家的主体展示。在这样的传播结构中,东亚各国作为真正的文化主体,其文化形象存在缺失,这不仅有悖于国际奥林匹克文化的宗旨,而且和丰富多元的亚洲文化的格局不相称。特别是现代国际大型体育赛会开幕式,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国家的烙印,成为国家(城市)、民族用来加强国家(城市)、民族、人们的向心力,提升国家(城市)、民族优越性和自豪感的重要手段。[1]从这个层面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对于促进各国运动员的文化认同和对主办国的文化认同具有同样的意义。而作为参与国,文化的不平衡传播带来的是文化认同受阻,也会加深其他参与国对体育赛事的排斥。

    更为重要的是:在东亚运动会上,中国凸显自身作为文化主体,而忽略了其他东亚国家,不利于文化多元性的彰显。按照阿尔都塞表现因果论的逻辑分析看,社会生活或社会结构中的隐蔽的宏大叙事,都是通过符码植入、转换和阐释才能有效得以实现。一系列历史事件或文本或人造制品根据更为深刻的、基本的和更加基本的叙事而得到重写,隐蔽的宏大叙事,即是第一个序列的经验材料的语言手段或形象内容。[2]因此,这次东亚运动会的直播,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缺血”状态。这种状态的根源在于赛事组委会的体育文化建构视点本身问题。

    1.1 从东亚运动会电视直播的内容结构看,单一化的文化视点存在问题

    此外,本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的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以舞蹈为主,传播内容结构较为平行。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向,但艺术表现形式不够多样化。此外,开幕式表演中多次出现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图案”符号。这种跨文化的传递实际上是一种视觉文化的传达形式。正如美国文化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提出:“视觉文化是仍处于创建期的构想,而不是一个已经存在着的界定清晰的领域。同时,视觉文化中的“文化”应该是变动不居的跨文化动态结构。”[3]而“五环”标志是“奥林匹克识别形象,是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核心。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展现各自国家文化的绝好舞台,也正因为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了演出形式和内容的差异性。[4]作为国际性的综合运动会,东亚运动会依托电视媒介,需要传播的是东亚运动会本身的文化内涵。

    从体育文化视觉传播的角度看,这次体育赛事直播,反映出文化内涵单一化。作为亚洲体育赛事的文化展示单元,开幕式直播本应表现出国际化的视野,体现出文化平衡的传播理念,遗憾的是此届运动会基本成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展示会。

    1.2 从公共空间的价值传递和文化阐释看,东亚运动会存在明显的文化“缺血”状态

    从文化内涵上来看,文化是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文化的一种,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体育活动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书中提出:体育文化与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等许多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以一种利用身体活动以改善人类身体素质、追求精神自由的实践活动。[2]

    由表2可知,开幕式表演内容上的设计,确实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那为什么观众的认同程度却并不高呢?

    如果采用文化批判学派的公共文化空间及公共文化价值理论来审视这次东亚运动会的直播内容,就会发现:开幕式本身对东亚运动会应有的体育文化内涵认知不清,对在公共空间表现运动参与主体的体育价值观和参与国的文化背景没有表现能力,反映出赛事组委会对体育文化的媒介景观建设缺乏文化视角的植入能力。在文化认同层面,赛事直播实质上是在进行文化表述的大众化,它赋予了参与国对文化多样性价值观的认同。

    公共空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概念,它由私人领域延伸而来, 主要关注公共事务, 探讨公共话题。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本质上是一个平等主体间对话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体育赛事直播,通过媒介传播实现了体育竞技向社会开放的最大化,这样公众交流的议题和文化内涵就演化为媒介化的行动。体育赛事作为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其表演内容体现体育文化的核心,进而对公众产生影响。

    从公共文化空间理论来看,公共文化空间强调空间的文化性与公共性。东亚运动会作为公共文化表达的空间,是一个平等主体间进行交流的空间,承担多元文化展示的职责。因此,作为以亚洲为主体的运动会,各国的民族文化应该在此平台得到展示;在其开幕式表演中,每个参赛国家作为文化表现主体,其多元文化也应得到呈现。

    从公共空间的价值构建看,广泛的媒介认同是文化传播的基础。在全媒体时代,电视体育赛事直播在传播结构中具有议题设定传播优势。然而,如果其传播的议题是单一化的,传播内容本身又为受众所熟悉,新闻议题难以再被其他媒介所拓展,运动会的推广效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1.3 从文化民族性角度看,东亚运动会赛事直播存在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表现力较弱的问题

    国际性体育赛会的开幕式表演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大众传媒不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更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国际性体育赛会开幕式多元化文化内涵的传递,更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在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方面,体育赛事是体育文化集中体现的单元,它的民族性、国际性应该达到平衡。在东亚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中国古代的吉祥鸟凤凰、富有东方神韵的荷花舞、代表中国特色的太极拳、与体育舞蹈结合的京剧等文化符号都展现了中国的文化风采,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然而,开幕式表演虽具有一定的民族色彩, 但采用的表演形式大多缺乏新意, 如:集体舞、群众表演等,无法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因此,国际性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内容不仅要考虑民族文化特色,更要挖掘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创新点,为体育文化的传播注入活力。

    由表2可知,代表不同民族和地域传统服装、花车以及通过舞蹈展现的奥运五环的标志成为开幕式展现不同文化的符号。然而,这种简单的象征性的仪式表演并不能真正呈现出多元文化的融合,不利于实现体育赛事的文化价值。

    在国际性体育赛会中,主办城市一般会通过运用现代技术将其悠久的文化以艺术的载体展现在舞台上,使文化的时代性得以诠释。从文化的时代性角度看,在此届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中的表演内容中,只有“杨柳青春”和“踏歌起舞”这两个篇目在表演内容中很好地平衡了文化的古代与现代属性,但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未得到很好的诠释。

    2 结语

    作为一个公众体育文化事件,东亚运动会在开幕式表演内容设计上需要把握文化的平衡性与多样性。在体育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平等性和仪式传播的文化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主办国和参与国的文化形象得到充分表现,有关的运动会和体育组织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

    东亚运动会的开幕式并非只是一场单纯的文艺表演,而是传播亚洲主要国家文化内涵的公共平台。因此,文体表演的内容,应当在以主办国文化为核心的前提上,运用创新的表现形式,使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得以呈现,从而发挥体育赛事对多元体育文化的建设效能。

    此外,体育赛事的直播媒介和赛事组委会的合作不仅仅是契约合作,也应该建立文化视点的认知框架,对赛事直播的内涵进行全方位的设定,满足赛事本身的媒介景观建设的需要,提高媒介的公信力,惟其如此,受众才能对大赛组委会及其赛事运行和管理给予更高的评价,其分享赛事的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马桂霞.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型体育赛会开幕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40.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著.政治无意识[M].王逢振,陈永国,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

    [3](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32.

    [4]汤筠冰.视觉在场:伦敦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觉传播比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4(10):86-88.

    [5]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2.

    [6]许婕,张燕英.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1):20-22.

    相关热词搜索: 缺血 电视直播 体育赛事 状况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