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吴兴沈氏:南朝皇室忌惮的武力豪宗

    时间:2021-02-19 07:56:1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沈姓位列中国第三十七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上海、安徽、河南、广东、湖北、贵州、山东,这七省市又集中了37%。

    沈姓来源众多,但多以姬姓寻根。据《新唐书》、《元和姓纂》等记载,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登基,周公旦摄政,三监(故商畿地区的三位贵族)不服而叛乱,周文王第十子姬季载在平叛中立下大功,被封于沈地(今河南平舆一带),建沈国。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季载的后裔子孙逃奔楚国,为纪念故国改姓氏为沈,尊季载为得姓始祖。

    此外沈姓亦有出自少昊裔孙嬴姓,以及颛顼帝后裔芈姓。其中芈姓有两支,其一出自楚庄王芈旅的儿子公子贞,他受封于楚国的沈邑,故其后裔称沈氏。其二出自楚庄王曾孙熊戍,因出任过沈县(今安徽临泉)的令尹,又称沈尹戍。沈尹戍后来当上了楚国的左司马,深受楚国百姓敬重。当时的佞臣费无极设计杀害贤臣郄宛,在沈尹戍的严正告诫下,主政的令尹子常才诛杀费无极,使国人的怨愤平息。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之后,吴军进入郢都,沈尹戍伤重不能再战,不愿被俘受辱,便让部下把自己的头割下来用布包起来带走。为纪念沈尹戍,后裔子孙便有以先祖任官之地或官职为姓氏者,称沈氏。

    两晋南朝江左武力豪宗吴兴沈氏

    沈姓原本活跃于河南、安徽,东汉初年,济阳太守沈戎因说降强贼尹良,被光武帝加封为海暋侯。沈戎坚辞不受,徙居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西晋之初划入吴兴郡武康县),成为吴兴沈氏始祖。

    沈戎有三子:鄷、浒、景。鄷、浒功名不显,沈景在汉顺帝时出任河间相,他前往晋见河间王刘政时,刘政衣冠不整、两腿叉开地坐在大殿上。沈景见状并不行礼,而是问河间王在哪里。卫士说:“那不就是大王吗?”沈景说:“大王没有穿戴好衣冠,与常人有何区别?今日我以辅相的身份拜见大王,不是来见无礼之徒!”刘政满面羞惭,赶紧去换了礼服,沈景则以“端鲠清直”载入史册。

    晋祚东渡后,吴兴沈氏以勇猛晓兵扬名,成为江左数一数二的武力豪宗。沈景五世孙沈充,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大将军王敦叛乱,为了得到沈氏的助力,也和沈充“遂相朋构”。沈充有句有名的豪言壮语,就是助王敦叛乱临出发时对妻子所说:“男儿当竖豹尾(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终不还也。”

    沈充的玄孙沈庆之,曾被名将檀道济赞为“忠谨晓兵”,刘宋初年被封为建武将军,多次率兵平定边地叛乱。当时沈庆之患有头风,喜欢狐皮帽,因此得到了“苍头公”的外号。南方蛮人对其畏惧不已,看到沈庆之的军队都恐惧地说:“不好了,苍头公杀回来了!”然后四散奔逃。

    公元450年,宋文帝刘义隆想要举兵北伐,沈庆之极力劝阻,文帝便找了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说:“治理国家就要像治家一样,讨论种田的事情就要去问每天种田的农民,问织布的事情就要去问织布的女工。现在皇上准备出兵北伐,却找两个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怎么能够打赢仗呢?”宋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终北伐失败。“白面书生”后来成了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只知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经验的读书人。

    南朝文学家沈约出自沈戎另一个儿子沈浒一系。祖父沈林子十八岁便和哥哥沈田子一起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威声远闻,三辅震动,关中豪右,望风请附”。沈约的父亲沈璞也有勇有谋,公元450年王玄谟北伐,大败而归,魏兵追至江畔, 沿途刘宋的郡县守城将士都闻风而逃,沈璞时任盱眙太守,与辅国将军臧质一起固城死守一个多月,直到魏兵因伤亡过重自行退去,沈氏家族的兴盛因此达到顶点。

    然而不久后,沈璞卷入刘宋王室内讧被杀,其后南朝皇室对江南土著豪宗的打压越来越严厉。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但在政治上一直无从建树,只好专心文史,为晋宋齐梁四朝修史,又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成为一代辞宗。沈约以文传家,儿子沈旋集注《尔雅》,孙沈众则被梁武帝誉为“文体翩翩,可谓无泰尔祖”,吴兴沈氏从此转为文化士族,总体上呈现出盛极而衰的趋向。中唐以降,诸多吴兴沈氏族人在进士及第之后,迁居异乡别立门户,其中钱塘沈家最为有名,出有沈遘、沈括、沈晦等北宋著名官僚,后世沈氏宗谱不少攀附于这三人。

    船政世家福州沈葆桢家族

    晚清名臣沈葆桢的祖上居于河南,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雍正年间继续南迁至福建侯官。沈葆桢的父亲只是个教书先生,但沈葆桢的舅舅林则徐却大名鼎鼎。沈葆桢年轻时目空一切,有一次月夜饮酒,写了两句咏月的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意思是说,弯弯的一钩残月已照亮了大地,何必要那银盘一样的满月呢?林则徐看过后,把“何必”的“必”改为“况”,意思由自满变成了壮志凌云。沈葆桢十分羞愧,从此变得谦虚好学。

    1867年,在左宗棠“三顾茅庐”亲自劝说下,在家丁忧的沈葆桢接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上任后沈葆桢开学堂、揽人才、扩建船厂,八年时间里造出了5艘商船和11艘兵舰,装备起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主持马尾船厂时,为了更好地操控工程,进士出身的他开始自学物理,在写给朝廷的奏折中,常常包含着详尽的技术细节。他还上书军机处求助相关书籍,军机处一下子给寄来了5套《格物入门》,沈葆桢逐一细读,认为“较之前人所辑奇器图说、近人所刊重学数等书,尤切实晓畅”,申请再下发5套,组织中国船政官员集体学习物理和高等数学,在当时的中国官场上蔚为一景。

    1869年6月,福州船政局造出了中国近代第一艘蒸汽式战舰“万年清”号。下水试航时,总工程师法国人达士博要求“洋人引港”,沈葆桢坚持“权操在我”,认为“引港是中囯政府的主权,这个权不能让给外国政府”。达士博对此表示拒绝合作,沈葆桢不惜违反雇佣合同将他开除,这艘排水量达1370吨的炮舰,最终完全由中国人自己领航和操作。

    沈葆桢过手的钱数以百万,但他为官清廉、大公无私,李鸿章建北洋水师时,他主动奏请将南洋海军3 年的经费600万两白银全部调拨给李鸿章。而沈葆桢1879年病逝时,据目击者回忆是“布被旧衣,一如寒素,宦囊萧索,不名一钱”。

    沈葆桢之后,其四子沈瑜庆曾在江南水师学堂供职;长孙沈翊清担任过船政大臣,著有《船政奏议》;孙沈颐清曾任福州船政局局长;曾孙沈觐宸曾任马尾海军学校第一任校长;另一些后裔也有多人均在马尾船政局供职过,是名副其实的船政世家。

    链接:本家亲戚

    沈攸之:(?-478年),南朝刘宋大将,曾受命前废帝刘子业亲手杀死自己的叔叔、名将沈庆之。宋明帝去世时身居顾命大臣之列,出镇荆州,坐拥雄兵,最后在与萧道成争天下的战斗中兵败身死。

    沈既济:(约750-800年),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的作者。《枕中记》在宋元以后演为戏曲多种,以明代汤显祖的《邯郸记》最为著名,“黄粱一梦”成为文人习用的典故。

    沈括:(1031-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所著《梦溪笔谈》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气象、地理、农学和医学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古代名著。

    沈周:(1427-1509年),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

    沈鲤:(1531-1615年),万历年间贤相,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被称为“三代帝王师”。沈鲤为人方鲠,在任翰林院掌院学士期间,首辅张居正病,满朝官员争先恐后为之设坛祈祷,沈鲤独不往。

    沈德符:(1578-1642年),明朝文学家,精通音律,熟谙掌故。所撰《万历野获编》上记朝章掌故,下及风土人情、琐事轶闻,并保存了一些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是资料十分丰富的明代笔记。

    沈钧儒:(1875-1963年),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领头人,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议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号召大家用笔和舌来争取民主,1954年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

    沈从文:(1902-1988年),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撰有《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代表作《边城》被译成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忌惮 南朝 皇室 吴兴 武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