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从文学启蒙教育看《千家诗》

    时间:2021-02-23 08:02: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蒙学教材,《千家诗》以其自然诗教特色发挥了文学启蒙教育的作用。本文从文学知识启蒙、情感熏陶、审美价值培养三个方面论述《千家诗》的诗教特色。并将结合儿童教育等理论阐述《千家诗》在选诗和编排体例上的科学性,人文性。

    关键词:千家诗 文学启蒙 自然诗教 审美取向

    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中,诗教传统源远流长。《千家诗》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启蒙读物之一,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千”,是明、清乃至民国时儿童必读之书。时至今日,《千家诗》中依然有许多篇目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目前最通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入选的《千家诗》达17首之多,新课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0篇中《千家诗》达15篇。由此可见,《千家诗》在文学启蒙教育上仍具有深远意义。其丰富性、人文性,自然诗教特色,使儿童在学习、诵读过程中,可以奠定文学基础,可以了解大千世界品味千情百态,可以陶冶性情开启理智,更可以提高审美品味深发人文情怀,因此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教育大有裨益。

    一.文化启蒙功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化教育是文学启蒙的基础,语言文字的积累是文化启蒙的重点。《千家诗》以其简明易懂,易于成诵、内容丰富而广为流传,在文化启蒙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数量适中,体例编排得当,循序渐进

    对照我们今天的启蒙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数量上,与《千家诗》所选诗目基本持平,这说明了其作为启蒙教材在内容上的合理性。而且所选的有关春夏秋冬诗篇的数目适中,共223首,如果按四季平均分配授课的话,每个季节正好学50多首诗,对于初学诗的儿童分配合理,数量适中,易于消化。“儿童文学有这样三种作用:1.顺应满足儿童的本能的兴趣与趣味;2.培养并指导这些趣味;3.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千家诗》每卷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顺序来编排,情趣盎然,易于激发儿童兴趣,春天读春,夏天读夏,秋天读秋,冬天读冬,所读即所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易于理解,可以学以致用。同时循序渐进,《千家诗》四卷本分别是七绝、七律、五绝、五律,短小精悍的绝句放在律诗之前,充分考虑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

    (二)名句云集通俗易懂易于成诵

    清人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的原序中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千家诗》只选五七言近体诗,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儿童容易理解;音韵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就使得诗歌本身具有音乐美,诗教乐教合一,不仅容易记忆,而且更凸显出诗歌的美感。语文课程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把握整体的能力。新课标中有明确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千家诗》可谓名句云集,广为传颂,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句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三)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

    《论语·阳货》载孔子语:“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千家诗》继承我国传统的蒙学诗教,既提倡传统儒家的“兴、观、群、怨、讽、诵、言、语”,也让孩童知道诗能“识鸟兽草木之名”,所选诗歌题材非常丰富,囊括了自然景物描写、咏物言志、赠友送别、吊古咏史、应制颂德、民俗风情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儿童在学习《千家诗》的同时,也对大千世界、人情世事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诗歌作者来看,《千家诗》选诗在注重大家、名家的同时,也不排斥无名之辈。除了像杜甫、李白、苏轼这样的名家外,还有牧童、无名氏、僧人甚至女性诗人(如朱淑真的《落花》)等。通过接触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作家的诗作,儿童对于摇曳多姿的古代诗歌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二.文学情感启蒙——“自然诗教春风化雨”

    情感是文学的灵魂所在,《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而《文心雕龙》中亦有“情者文之经”的议论。传统的儒家诗教“厚人伦美教化”,而疏于对人文情怀,个体生命体验,自然人性等内在情感特质的关注,但这恰恰是文学的生命所在。《千家诗》注重从自然万物中孕育儿童的人文情怀,表现自然美和人情人性美,超越了单纯的政治教化,于“润物细无声”中起到了文学情感启蒙的作用。

    与《唐诗三百首》的正统诗教相比,《千家诗》的特色在于自然诗教。从编选体例来看,每卷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来编排,分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林、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14类。这些自然诗歌,有的是纯粹自然景物的描写,有的是在诗中说理,更多的是寄情于景的,极少将社会政治公用加诸于诗歌。《千家诗》中入选诗歌最多的诗人是杜甫,达25首。杜甫被称为“诗圣”,于颠沛流离中心系家国万民,满腔爱国赤诚,一颗仁者之心,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代表,代表着纯正之音。然而《千家诗》中入选的杜诗绝大多数并不是表现其纯正之音的诗歌,而是描写自然万物,个体生命体验、人性人情的那些诗。如《绝句》写明丽欢快的春景图,《曲江(其一)》、《曲江(其二)》写个体的伤春情怀,《玉台观》、《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也是不直写国计民生的抒情之作。相反,杜甫特别为士大夫所推崇的《春望》《蜀相》《登高》《江南逢李龟年》等忧国伤时的律诗绝句并没有入选。而《唐诗三百首》中录入了大量的此类诗歌,如《兵车行》《哀江南》《哀王孙》《咏怀古迹(五首)》等等。

    《千家诗》的这种自然倾向几乎随处可见,仅诗题中含“春夏秋冬”的就有40首,更囊括各类山光水色花鸟虫鱼。如赵师秀的《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信手拈来,便是自然之趣,自然之情,黄梅时节的雨,处处的蛙鸣,儿童读来如在眼前,极目所见即是诗情。再看今天仍传唱不止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篇真景实情,人说不到,高兴奇语……”景入人心,情更净心,诗人似乎打开了自然的情趣之门,将自然情怀揽入胸中,从而引领读者步入非胜景却远胜胜景,是春景却又远非春景的登峰造极之境。最早见于《千家诗》中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绝句是一首诗,但更像一支乡间童谣,清新自然,看似浅显却蕴含深情,雨中伤感油然而生。佳节行路之人,已是思绪万分,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这种于自然之中“育人眼力,养人性情”的佳作在其他诗歌选本中却并没有记载,体现了《千家诗》的自然诗教特色。《千家诗》的自然倾向无疑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提出自然的文学教育观,崇尚质朴的自然和真挚的情感。它不仅在人心中呼唤起重返大自然的强烈愿望,而且更激起了人们对真实情感的崇尚。儿童天性亲近自然,自由无拘,物与我的情景交融,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孕育了情感生命,知人情明哲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此虽为袁枚的创作理论,同样也适合读者,正是人情与自然的境会,达到了《千家诗》自然诗教的效果。

    三.文学审美启蒙——“童趣、情趣与理趣”

    文学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诗歌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表现,必然凝聚着人类思想感情的火花和理智的光辉,情趣与理趣成为审美的两大倾向。而作为蒙学教材的《千家诗》兼具童趣、情趣与理趣,寓教于乐,对儿童起到了文学审美启蒙的功效。

    何谓“趣”?“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也。”作为蒙学教材的《千家诗》将诗歌审美与儿童心理结构相结合,这个契合点即是“趣”。正如王阳明所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起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顺其性情,诱其生长,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达到精神宣扬心平气和,从而丰富情感,义理渐开。

    所谓“童趣”,即儿童的情趣,“物外之趣”。在《千家诗》中有不少充满童趣的诗,如杜甫的《漫兴》“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杨万里的《初夏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还有王驾的《春晴》,戴敏的《夏日》等等。以戴敏的《夏日》为例: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首诗虽为作者隐逸情怀的书写,但不乏童趣,此情此景更像一个在夏日里玩得烂醉如泥的孩童。具有典型的乡居生活方式和生活乐趣,朴素自然而童心不减。梅子熟了,乳鸭戏水,饮酒贪欢,“枇杷一树金”,倒装之后,既兼顾了押韵,又突出了“金”字,让人头脑中浮现出枇杷树上果实累累、金光灿灿的画面,是多么诱人啊!“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即本性,本性与自然的人性相一致,诗歌的自然之真、自然之情与自然之趣在《千家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童趣表现出对人文色彩和自然真情的审美追求。

    儿童需要童趣,同时也需要培养文学的情趣与理趣。《千家诗》在选编上宗唐本宋,情理兼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谓情趣,即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来感染人、作用于人情感领域的审美功能,并且富于趣味;“格物致知,只是穷理”,所谓理趣,是指将情感升华到理性,富于哲理,循理得趣。唐诗多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有些也兼具情趣与理趣。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既是惜春之情,也是自然万物包括人的生长之理。这里的理与诗人的情感、诗歌的形象融合在一起,毫无枯燥、索寞之感,因而具有一种既蕴含哲理而又从形象上激发人想象的艺术趣味。此外,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王勃《送杜少陵之任蜀州》,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都兼具情趣与理趣。即便写同一事物,也有情趣与理趣之不同审美风格。以韩愈的《初春小雨》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为例: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柳绿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同写早春的烟柳,韩愈抓住了第一抹草色揭示了春天最隐蔽的信息;杨巨源抓住了第一批嫩芽,描写出貌似丑陋的美。审美方式在这里已经有了不同,而后两句尤为突出。韩愈在春雨中体验到润如乳酪、腻似凝脂的美感,草色若有若无的妙境,发出了“最是一年春好处”的由衷赞叹!将我们引向了美好春光的恋慕中,是一种情趣。而后者重于思考,诗人持有不同于一般看花人的洞察力,揭示出一种人性的规律,将我们引向哲理境界。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一些“国学班”“国学课”相继热起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开始,诗歌数度繁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传诗教开始认同和重视。《千家诗》作为一个经典的诗歌选本,不偏于一种诗学主张,不偏于一种诗歌风格,注重自然诗教,于描写天地万物中孕育人文情怀,兼具情趣与理趣,故能“流传不废”,因而其文学启蒙教育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参考文献:

    [1]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中华书局,2009年.

    [2]赵心宪主编:《文学启蒙的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

    [3]张宏云:《经典文学启蒙与幼儿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

    肖华风,卢立敏,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08级学生。

    相关热词搜索: 启蒙教育 文学 千家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