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从传统中寻求创新,在探索中寻求融合

    时间:2021-03-09 08:57: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琵琶三重奏《堡子梦》的主题构成,音乐结构和声部特征来分析其民族室内乐乐创作当中运用的一些手法。关键词:传统;琵琶;三重奏;主题;结构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77-02

    《堡子梦》是作曲家张大龙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部优秀室内乐作品,该作品荣获1989年第六届全国音乐比赛三等奖。

    这首作品是我国第一首为相同的民族乐器所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义。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部作品,力求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对相似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一、作品主题及主题变形

    (一)主题的形成

    《堡子梦》这部作品主题由 C.D.G三个音构成。

    例1:

    作为全曲主题在开头出现的动机,由琵琶Ⅰ在中音区先后采用二度、四度进行奏出。力度控制在mp和p之间,体现出悠远、平缓、倾诉般的效果,为整首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从主题的节奏来看,采用的是从短到长,从紧凑到舒缓的节奏型,给人以一种时断时续、张弛结合的感觉。

    主题虽然只有C.D.G三个音构成,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性。

    (二)主题的变形

    众所周知,音乐要向前发展就需要有变化,形成新的动力。这首作品的主题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了如下的变化。

    在第8小节,主题因素第二次出现的时候,节奏和C.D.G三个音没有改变,但却改变了原有的顺序,从C开始,到G,再到D,形成了连续的五度关系,打破了原来的二度、四度进行。

    例2:

    这一句与主题第一次出现相比,采用了连续的跳进,形成了更大的起伏。特别是在后半句出现了#A这个音,并反复强调了这个音。#A为C宫调式中的“闰”,作为五声音阶的偏音出现,更体现出西北音乐的特色。

    主题在第14小节出现又回到了第一次出现时的样子。

    例3:

    略有不同的是把主题移高了四度,并把最初的二度后上行四度变成了下行四度,并在后半句引入了主题第一次变形的材料,使音乐动力不断得到加强。

    主题乐思的第三次变化出现在第24小节,这一次的变化与前两次相比更加明显。

    例4:

    这一次主题的变化是从第二次变化中经过再次变化得来的。但是这一句在第二个4度中加入了一个新的音,把4度分割成一个3度和2度,使旋律的进行更加平缓一些,但节奏更加流动了。从调性的角度来看,这一句转到了G商调式,并加入了偏音清角(bB)。

    主题再一次变化出现是在41小节,作为连接材料使用。

    例5:

    这一次的主题的变形只保留了音程当中的五度,但完全保持了主题的节奏形。

    主题的再现在198小节,为原调完全再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这首作品主题变化的主要手法是模仿民间音乐中“加花”的手法。这种手法使得作品体现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音乐的结构特征

    纵观整首作品,笔者认为《堡子梦》是一首三部结构的作品。但是,这部作品的三部结构并非西方古典-浪漫时期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而是处处体现着中国音乐当中的“形散神不散”的作品。

    A 连接 B A’

    a 连接 b c a’ d 连接 c a” b’

    7+4 3 9+4+5 8 6 15+13 6 5 4 8 6

    虽然这首乐曲是三部结构,但是从每一段的“非方整性”和连接的运用,我们就能体会到作曲家别出心裁的创意。在A部分中,第一段a由两句构成,第一句的调性为G徵,第二句在后半部分出现了“闰”音,体现出陕西民间音乐特有的风格。连接部采用了三连音的节奏,仿佛是民间音乐结构中的“破”,打破音乐原有律动,但两小节后又马上停了下来。B段开始在C羽调,后面又转回G徵。到此,乐曲调性相对比较稳定,只是用了一些偏音来装饰。第三句同样是在中间加入了偏音,后前后调性保持一致。

    接下来的连接部分作曲家运用了两种材料。首先是引入了新材料,用泛音和极限音来模仿打击乐,在不同的拍子上出现同一种节奏型,力度速度逐渐增长。在连接部第二阶段采用了主题材料的变形。

    整个B部分是乐曲的中部,该部分是作品的对比段落,出现了新的对比材料。在琵琶Ⅲ中采用了固定音乐动机不断的循环,而琵琶Ⅱ采用“加花”的手法不断扩展音乐。从81小节开始整首作品的华彩部分,琵琶Ⅰ运用轮指从一个音开始逐层叠加到四音和弦,再减回双音,其间一直持续不断,力度呈现出波浪形变化,迂廻上升和下落,体现出一种辉宏的气势,为整首曲子的高潮。

    结尾部分是A部分的缩减再现,再现了主题因素和第一段中连接部的材料。在这一部分中每一次都是由琵琶Ⅰ同另一把琵琶演奏,并没有三把琴同时弹,并且采用了泛音的奏法,给人一种逐渐远去,逐渐消失的感觉。

    三、作品纵向声部间特征

    作为国内第一部采用同种乐器创作的三重奏,《堡子梦》的纵向声部处理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首先是定弦,三把琵琶除Ⅰ采用传统的A、E、D、A的定弦外,其余的都作了改变。琵琶Ⅱ用G、D、C、G,比Ⅰ低了一个大二度,而琵琶Ⅲ采用了比Ⅰ低四度的定弦。纵观定弦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它实际上与主题的构成是相一致的,都是二度、四度的关系。由于定弦的不同,使琴弦张力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其结果就是三把琴的音色产生出了一些差异,使音色构成对比。

    整首作品以自由对位的写作方法为主,但作者在声部间二度关系的处理上并没用完全按照传统对位原则去处理,而是比较有自己的想法。

    例6:

    由琵琶Ⅲ奏出主题变形,而Ⅰ、Ⅱ之间构成一个二度长音,但这个长音并没有解决,而是以平行二度的方式继续进行。

    在声部间不谐和音的运用作者还采用了一些手法,例如。

    例7:

    Ⅰ是来源于主题的变形,保留了纯四度的音程关系。而Ⅱ和Ⅲ似乎是要模仿Ⅰ来进行,但作者却把纯四度的关系变成了增四度,使声部之间的关系也变为小二度。众所周知,三全音和小二度在所有音程关系中是音响很尖锐的,在这里起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如果是原样模仿,可能是大多数人所能预料的,但通过一个小的变化,产了是声部间的“摩擦”,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乐曲在一些地方还采用了多声部和弦,如从第24小节开始,在琵琶Ⅱ和Ⅲ上分别采用五度、六度的双音。在26、27小节由Ⅱ和Ⅲ共同构成和弦“#D-6G-B”等音转换为”B-#D-#F”到“bB-D-F-A”两个和弦,并且还停在了后一个七和弦上,打破了由七和弦到三和弦七音解决的规律。

    整个华彩乐段可以看作是四音和弦和固定音型动机的结合。这个四音和弦由相差二度的两个四度叠加而成。这当中既有谐和音程(四度)又有不谐和音程(二度),并连续不断地级进移位,同时还通过九度的控制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

    四、结语

    《堡子梦》作为一部优秀的琵琶三重奏多次在舞台上演,并且被收入民乐重奏的教材中。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简单分析,不仅从技术的角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从意识上有所感悟。

    琵琶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出现在秦朝,可以认为这种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当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而“室内乐”来源于西方,同样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西方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通过作曲家的精心创作,把中国具有传统特色的乐器,通过西方的演奏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显得突兀或不自然,反而充分发挥了二者的本质和特色,不得不说《堡子梦》从主题创作、结构安排、和声特色以及乐器间音色对比和变化等方面做得十分精妙,体现出了“融合”中的典范。

    在音乐领域,无论作为创作者还是演奏者所要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求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创新”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和失去传统。从传统中寻求突破能够与现代所融合,体现出自身特有的风格才是我们应当寻求的路线。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更有利于作曲工作者立足于传统,创作出更好的经典作品。

    相关热词搜索: 寻求 融合 探索 传统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