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阅读鉴赏有共性,能力迁移学轻松

    时间:2021-03-11 07:51: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的方式层出不穷,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没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深究其因,学生学习缺乏知识融通性,基于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共性,总结规律,轻松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发现共性;总结规律;融会贯通;激发兴趣;迁移能力;轻松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242-01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但有一个问题还是很突出:教师天天都在辛苦教,天天都在主动教,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依旧,效果不甚明显。教师高耗,学生低效。许多学生甚至对语文产生逆反心理。其实,知识之间有融通性,知识与知识实现着互约。一个概念,可以纳入不同的知识范畴;知识可以迁移,以不同的知识阅读既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用相同的知识阅读,不同的学生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既然如此,我们在教学中何不让知识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共性,总结规律,轻松学习。

    一、鉴赏题型有共性

    高考考查文学类文本或诗词时,“语言”“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等,是常规考查点。其考题设置、解题方法等早已有成熟的解答角度及应对策略。然而,我们的学生只知其“形”,不知其“神”。只能举一,不能反三。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灌输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遵路识真。比如,诗词中的“意象”是作者运思而成,蕴意深刻的形象。作者借此能传达思想或情感态度。而这个意象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散文中的素材、小说中的形象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生自然在学习中会发现诗词鉴赏要关注意象自身的特点,还要关注前面的修饰语,作者情感流露的词语,如果有注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也要结合起来理解,如此才能准确解读作品中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这一认知过程我们是否也可以迁移到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中。散文鉴赏中,理解材料自身的特点,作者议论抒情性的词语或语句,有时结合时代背景,方能准确解读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小说也如此,分析形象,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人物性格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诗歌、散文、小说鉴赏题型在整体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态度上有共性。

    二、分析题型得规律

    依据这一共性,教师在讲授时就要有意识强化这一特点。在教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有如下问题请学生分析,“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城营,就有犯人介绍牢城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学生一答,“突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学生二答,“说明人们对林冲的同情”。学生的答案明显脱离了文本分析,这与学生分析语言,理解诗歌鉴赏中的意境,散文文段内容的作用时,脱离语境何其相似。这时,需要老师循循善诱,用学生熟知的概念,把知识融会贯通。于是我就想到了,散文鉴赏里面品味重要句子、理解语段的作用:应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弄清文章段意、层义,认真读懂全文主要内容进行答题。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后,自然也能明白此题的答案。(1)概括介绍牢营城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鉴于此,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一般来说,题型有共性,都可能既写事,又刻画人物,我们就可以找出这类作品的共同题型,在教授、讲解时,发现它们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规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如小说语言分为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我们不妨仿照小说语言的分类,把文学类文本中作者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的语言统称为“作品语句”,把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对话或心理独白称为“人物语句”,如此,分析“语句含义”时,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该“语句”是属于整体的“作品语句”,还是具体的“人物语句”。如果是“作品语句”,我们就侧重联系作品上下文进行分析;若是“人物语句”,我们就联系该人物在作品里的前后经历、情感变化等进行分析。二者有共性:都要注意分析句子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

    三、结语

    总之,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篇的层面上,不能只停留在听说读写的层面上,也不能只停留在方法与经验的积累上,而是需要有一种思悟古今,仰观宇宙的大视野大境界。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温”“习”反思中,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触觉从适合自己潜能与倾向的领域迁移到相类似的知识领域。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境界提升了,也许我们陷入困境的教学会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关热词搜索: 共性 迁移 鉴赏 能力 轻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