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浅析儒家思想与书法的“中和之美”

    时间:2021-03-11 09:20: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被称为形象化的哲学。中国书法长期受到以中庸为主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中和之美”最终成为艺术的灵魂。

    关键词:书法艺术;儒家;中和;中庸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3-0173-01

    一、中和之美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古国,众多的哲学思想对书法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如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师法自然、佛家的禅宗佛理等。其中,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不容小觑。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的正统文化,它的精神追求、审美理念都已成为中国书法的精神来源。儒家以“中和”为美,“中和之美”是儒家的基本美学观念,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理想之一。历史上众多的文艺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都以中庸过犹不及为原则,这种思想对称作“居国粹第一当无让焉”的书法艺术渗透颇为深刻。

    从宏观来看,中国的书法是由黑色的线条和净白的纸面构成,黑白二色便形成了和谐的艺术形象,“中和”、“中庸”思想便在汉字书写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从微观来看,中国的书法从笔法到结体,从形式到风格,从技法到精神各方面都渗透着这种思想。“中庸”、“中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不仅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宇宙观、方法论,也是儒家伦理和审美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形成中国人普遍的思维和审美方式的思想根源之一,并对后世的文艺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和之美在书法技法中的体现

    “中和之美”的要求表现在书法技法上,是要求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等形式因素“变化而不杂乱,统一而不单调”,使书法作品整体更和谐统一。

    首先,“中和之美”在书法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表现有,要求笔笔中锋,要“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如王羲之的书法,他的字字形平稳,但又有欹侧之势;字构肥瘦适中,宽窄相宜,《兰亭序》、《十七贴》等都体现了端庄雅正的风格。

    其次,在章法上,以“中庸”为指导思想,字字之间“方圆平正……合乎规矩,唯变所适,无非法者。是以或左、或右、或伸、或缩,无不笔笔卓立,各不相乱;字字相错,各不相妨,行行不排比,而莫不自如,全神相宜。”王羲之的《丧乱帖》便是最好的表现,其内容抒写乱离社会中王羲之的祖坟遭殃却不能回家省视的沉痛心情。王羲之是恪守儒家“中和”原则的,他的情感宣泄回环曲折、温柔敦厚。在帖子中,字的笔画粗重,起止分明,笔势急促,结字疏密匀称。有些字笔画潦草,有些很是工整。可见,作者当时心情悲痛,但却在努力克制。章法上布白整饬,字体大小划一,冲淡了浓重的悲伤气氛。整篇作品显出王羲之哀而不伤、固中致和的审美理想。

    最后,在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层次中,也应遵循“固中致和”的法则。张绅《法书通释》说:“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至于用笔、用墨,亦是如意;浓淡枯瘦,皆要相称,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如织锦之法,天地之间,须得要耳。”这就是说,只有每一笔画、每一个字和整幅的章法布局达到相称,即“中”,这三个层次才能达到协调统一,即“和”。这样,整幅作品便可称为“中和美”。

    三、中和之美在书论中的体现

    此外,“中和之美”在书论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以王羲之为例,他对书法中各种对立面的关系比较重视,他的书论中涉及了很多相互对立的要素,如:大与小、平与直、高与低、疏与密、方与圆、筋与骨、欹与正等,为了协调书法中的矛盾,王羲之用了“折中”的方法。如他所言:

    夫学书之法······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笔势论》)

    分布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精研,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画银钩,方圆周正(同上)

    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如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塌死蛤蟆。(同上)

    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书论》)

    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将各种矛盾双方和对立因素进行协调统一,做到“中和之美”,从而创造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这种完美和谐的艺术佳作。

    纵观中国古代书家的书法理论和是实践,他们都把儒家的“中和之美”作为书法艺术的灵魂,大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写字应“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由此可见,“中和之美”——这种平和柔美的节奏和旋律,是中国书法境界中占具极高地位的美学标准。

    参考文献:

    [1]张为之.毛锥艺痕[M].北京:百家出版社,1997.

    [2]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欧阳中石.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室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之美 中和 书法 儒家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