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1-03-18 08:11: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2-0000-01

    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大事来抓,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我们的政府现在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增加国民的收入,让国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从而拉动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让国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的本质

    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它的性质和形式由社会生产方式,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民收入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并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分配。国民收入的这种分配,把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以及劳动者长远利益和目前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反映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原因及途径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还要进行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的分配。

    (一)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1.用于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2.加强重点工程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3.设立保障基金

    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1.国家财政预算。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基本环节是国家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国家以预算的形式,把各个部门、各企业上缴的税金和利润集中起来,然后再以预算支出的形式,有计划的将国民收入再分配到各部门、各地区和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作为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它有两个方面:一是存贷款的本身。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情况下,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二是差别利率。信贷机构通过差别利息率获得利润,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支付各种费用、支付职工工资等。同时,存贷款的利息率,可以调节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这就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再分配。

    3.劳务费用的支付。享受服务行业各种劳务的人们,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取得劳务费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利润。因而,通过劳务费用支付,使这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4.价格体系。国家利用价格体系,通过价格的调节,影响到交易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居民之间的再分配。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因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个人的劳动还是主要的谋生手段,这就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生产收益进行分配,即按照各个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来分配报酬。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有客观必然性的,其原因是:

    (一)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充分发挥一切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它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

    (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出现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按劳分配只是公有制体系内的分配形式,在混合制所有制经济结构中,要按照谁出资谁收益的原则进行分配。在各种经济联合体中要根据各方所提供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参与收益的分配。

    (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日益受到尊重,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同,技术参股已成为普遍的投资形式。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无论是单位或个人将其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都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

    (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资本市场得到了发展和扩大,居民个人收入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传统的消费和适当的储蓄外,收入中也有一部分进入投资领域,转化为股票、债券等形式。国家依法保护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个人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和取得相应收益报酬。

    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则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中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一)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决定分配形式。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包括体力和智力在内的劳动力,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取决于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者应当取得劳动成果的主要部分。我国多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就劳动报酬与非劳动报酬来说,劳动报酬始终占第一位。

    六、效率与公平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两者关系时,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社会公平,才能保证长远的效率。而只有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只讲公平不讲效率,只能实现低水平的平均分配;只讲效率不讲公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失去效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才能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保证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杨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J].理论纵横,2009,10.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