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喜福会》中的人物语言分析

    时间:2020-08-17 07:55: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喜福会》小说的基本内容,并借鉴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理论,从作者与小说人物对话语言、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等几个角度对《喜福会》中的人物语言展开分析,提出了《喜福会》通过人物对话语言叙述方式将中西文化价值观冲突以及小说的思想情感等充分地表现出来。

    关键词:《喜福会》人物语言文化价值观

    一《喜福会》内容概述

    长篇小说《喜福会》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成名作,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和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四大畅销书之一。

    《喜福会》主要描述了在解放前夕大量中国人移居到美国的时代背景下,四位中国女性到美国后所经历的生活挫折和困难。故事以四位中国母亲与她们在美国出生并成长的孩子两代人的感情冲突、心理隔阂以及各种矛盾等出发展开描述,二者之间的叙述得到非常融洽的呼应,既可以分别独立成文阅读,也可以合二为一细读欣赏。

    无论是想象站在作者——当事人的角度,还是以读者——旁观人的身份细细品读和感悟这部小说,我们都能从各个主体和不同背景之下更为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那个时代的美籍华人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观念,并体验到血浓于水、亘古不变的骨肉亲情。同时,也因为我国翻译者始终在保持美国式幽默语气和诙谐写作方式的背景之下,实现了对该小说原文同等的语用效果,从而给不同国籍不同语言背景的读者以原汁原味的情感感受。

    《喜福会》充分利用人物对话叙述的方式进行情感的灌输和文化的交错,深刻揭露了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冲突性矛盾,这是一种生活实践的表现和人物对话语言的本质揭示,因此得到了广大读者感同身受的认可和好评。与传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文章不同,《喜福会》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来揭示小说所要表现的主体思想,本文将运用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理论,对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

    二《喜福会》中的人物语言分析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将两个个体(主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一部小说从某个角度可以被看作是多个人物对话语言的结构,从而构成了该小说的大型对话模式。这种大型对话主要包括了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语言以及源自于情节结构的对话语言等,其中人物对话语言并非指的是小说中人物实际的对话语言,而是指基于小说外部所存在的对话语言,代表着小说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交锋,并贯穿了小说的每一个角落。

    《喜福会》的叙述方式非常奇特,它主要运用了四个母亲与四个女儿之间的相互轮流性对话来展开叙述,并由此构建了十六个可以独立成篇、存在一定内在关系的小故事体系,从而更好地展现了人物对话语言中的叙述表现魅力。这部小说中不仅仅包含了表面的多重冲突矛盾,而且还包含了各种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交流。因此,基于巴赫金对话理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对《喜福会》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进行分析:

    1作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分析

    巴赫金在《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一文中,基于语言对话理论的指导将作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如下三种:第一种是小说主人翁控制着作者,第二种是作者控制着小说主人翁,第三种便是作者本身就是小说主人翁。巴赫金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作者控制着小说主人翁”的写作模式,实现了一个小小的“哥白尼式的颠覆”小说写作格局;陀思妥耶夫斯基指出在这个小故事中将作者、小说主人翁、作者观点以及小说主人翁思想情感的刻画等,均在小说主人翁的意识之下得到体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小说中的各类人物就可以非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小说主人翁与小说作者之间的真切的人物语言对话,并真正实现人物对话语言的表现效果。

    每一部小说均需要实现小说作者和小说中人物的真实对话,这就要求小说中的人物不能受到小说作者的意识统领控制,同时小说中的人物也不能跨越界限干预小说作者的思想情感领域。《喜福会》则充分利用了独特的人物对话语言让小说的每一个人物都能相对独立地实现自我意识、自我身份的有效表现。《喜福会》中的女儿和母亲都是相对独立的小说叙述主体人物,并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展现自我视野范围内的故事,这种小说叙述方式可以让每一个人物都能有效掌控自己的话语权,而非在作者的统领之下进行无意的语言对话。因此从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理论出发,作者在小说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形象或者一种代表性思想而已,同时也以同样的身份、机会、思想形象参与到小说的人物语言对话中。《喜福会》中的吴晶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她以同等的身份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进行对话,从而实现小说人物对话的同等性和真切性。

    2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分析

    大多数研究者对《喜福会》这部小说的分析往往会从文中所体现的母女矛盾冲突以及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两个角度出发。从母亲的角度来看,她们经历了骨肉分离的战乱,见证了旧中国“后宫生活”的妻妾争斗,受够了封建社会礼教和童养媳等各种传统文化的束缚。因为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与文化背景和对美国生活抱着无限的希望,所以在多重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她们来到了美国寻求实现美好的生活。尽管在美国生活多年,但是她们内心深处始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蚀,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彻了她们的实践生活以及思想,这些母亲们也试图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经验来影响女儿的生活和思想。

    从女儿的角度来看,作为美国出生和长大的第二代移民,她们从小就接受了美国的教育和文化,不断形成了具备西方文化典型性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美国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女儿们的内心。对她们而言,东方文化表现在节俭消费观,恋爱和婚姻生活都会被品头论足,望女成凤等各个方面。女儿们有着自己独立反叛的个性思想和行为准则,并对母亲附加在自身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方案予以拒绝;有的女儿继承了某些传统思想,最后无法挽留婚姻的破灭,这是中西方两种文化难以和谐共处的关键性原因。

    中西两种文化价值体系没有孰对孰错、高低优劣之分,两种文化体系因差异性难以共融,因此都是在对峙中进行对话。《喜福会》中的吴晶妹在一定程度上对母亲的望女成凤心态有所抵触,她无法理解母亲对自己过度的要求,也无法理解母亲为她做出的某些努力,母亲与女儿两种文化价值观在长期的对峙中最终爆发,吴晶妹对母亲喊道:“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宁愿不要做你的女儿,我希望自己没有出生。”母亲被女儿的呐喊深深地击倒了,从此母女二人没有再触及这些话题,二人的矛盾在沉默中累积。最后,吴晶妹得知母亲在她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将钢琴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时,觉得这是一种骄傲,也是对母亲的理解和宽恕,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母亲所坚持的文化价值观的获胜。当母亲离世后,吴晶妹在整理遗物时又触及了钢琴这个话题,情不自禁地弹起钢琴,才发现那些陌生许久的音符竟然如此自然地跳跃在指尖,并开始意识到母亲强迫自己弹钢琴的良苦用心。如今,吴晶妹才真正地理解了母亲,两代人才真正冰释前嫌,实现了和谐的交融。

    但是,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始终没有终止,中西两种文化价值体系始终在对立、沟通、融合、矛盾再次出现中回环出现。作者始终以非常客观的身份来描述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喜福会》中罗丝带有中式温顺的文化价值观与美国丈夫之间的对话,最终导致了婚姻的失败。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喜福会》通过不同人物基于中西两类文化价值背景之下的语言对话,充分展现了小说的矛盾以及思想内涵。

    3人物之间的对话语言及思想表达分析

    June在自己母亲过世的时候很痛恨自己当初没有理解母亲,当她说出这个事实的时候,她的朋友们都表示非常震惊,June也逐渐开始明白:“And then it occurs to me,they are frightened……”,June这里的语言段落最开始用“And then it occurs to me”来替代“I think”,表达了此时June的心理状态变化,并以间接的方式让这种情感成为一种间接的思想,而June只是情感的承受者罢了,对于这种现象其他的朋友所表现出来的是“they are frightened”。从“I think”与“it occurs”两个用人物语言用词中可以看到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运用“it occurs”可以看出这种心理状态是一个施动者,而真正有这个心理现象的感觉者却成为了被动的对象,这个人物语言选词的使用可以表达出June对母亲去世的事情其实也会如其他亲朋好友般表现得坦然,但是对June内心的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一种血浓于水的真实体现。

    June在这里运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自由的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出现了多重的声音与思想情感表达。June作为人物语言的叙述者代表了第二代移民的文化价值观,与母亲的文化价值观相比,她的价值观是略微超前的,同时她与母亲之间想来有着难以调和的、由于文化价值观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对此,或许外人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在这段原文描述中,她运用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微妙的情感进入到母亲朋友的视野,并通过母亲朋友们的视野反衬女儿对母亲的价值评价,进而反映了母女之间在文化价值观方面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也存在着波折起伏的交叉融合、矛盾升级等文化碰撞的现象,这说到底都是人物语言对话所能承担的重要功能之一。

    综上所述,结合巴赫金所提出的对话理论对《喜福会》中的人物对话语言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小说里所包含的人物对话语言中包含着作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小说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并通过各类人物之间的对话体现中西两种文化价值体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从作者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每一部小说都需要用平等的姿态来进行对话,小说中不同的角色往往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对话模式来体现思想价值观,并通过彼此之间的语言对话中碰撞出矛盾的火花。《喜福会》正是通过人物对话语言恰到好处地实现了母女两代人群在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下的思想文化碰撞,体现了小说的核心主题。

    相关热词搜索: 语言 人物 分析 喜福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