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大众哲学观

    时间:2020-08-23 07:55: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文明交往的日益高涨以及大众文化的勃兴,如何从理论上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大众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大众哲学观的培养和塑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貌的培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构建的不断增强,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基础最大化的实现。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政党建设;大众哲学;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017-02

    哲学,一个艰深晦涩而又魅力非凡的词语,一个备受瞩目引领社会前进的时代精华。有些哲人从中发现了人性的光辉,有些哲人从中找到了孜孜追求的梦想,有些哲人在不断反思人的本质,还有一些哲人将哲学指向人类的终极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当前,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如何丰富和发展哲学中国化成为社会急剧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长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实现哲学的大众化。只有从群众层面上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无往而不胜。

    一、群众史观与大众哲学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大众哲学从未占有主导地位,用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雷德斐尔德的话语讲就是“小传统”。“小传统”是与“大传统”(精英文化)相对的大众文化,它历来为统治阶级所不耻和忽视。同“大传统”不同,“小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正是这种多样性才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在马克思以前,传统的哲学都是精英阶层专属的领地,从来没有属于劳动人民的哲学。精英阶层关注的是虚无缥缈的知识,从来没有关心过人民的生活,没有深入实践层面。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广大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泰勒士思考万物的本原从哪里来,他认为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是“火”,毕达哥拉斯认为是“数”。中世纪哲学的上帝观以及一些繁琐的概念被文艺复兴哲学所批判,因为那是歪曲的人性,不是现实生活的人。德国古典哲学则继续着大陆唯理论和英国经验论的老路子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兜圈子。

    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学术界往往关注精英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日益展开的今天,劳苦大众的利益和愿望集中反映了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和诉求。马克思重新对哲学研究的问题、方法进行科学的总结,提出实践的观点,这在哲学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关注社会生活本身。结合哲学的研究,在对资本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进而提出了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因此,实现哲学从“天上”到“地上”的革命正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典范,在面对更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面前,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而且也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后继者不断弘扬和发展的哲学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表现的中国化,首先只有实现大众化才有意义。哲学理论只有为群众掌握才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长期以来就坚持如此看法。

    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通过大众层面窥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力求通过对有关数据的详细、完整、系统的分析,揭示大众哲学的层次、状态,大众哲学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大众哲学与民族、民俗问题的纠缠与交割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它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问题,从而对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现实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农村非物质文化建设等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也就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大众化属于中国化的一个层面,又在某些层面上深化着哲学中国化,哲学大众化从一个更加宽广的领域和层面揭示着中国化的内容。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不断高涨的今天,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成为新的问题。

    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哲学大众化与唯物史观相一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史观上认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理所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广大群众是哲学的主角,在哲学理论创造和哲学学习以及弘扬哲学中起着主体作用。大众哲学不同于上层知识分子的哲学,大众哲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与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

    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赖以存在的基础。哲学大众化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广大的群众基础,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大实现。哲学的大众化是从阶层意志上反映了哲学的存在形态,反映了哲学存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基层上反映了哲学化进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完成了大众化就基本上决定了哲学化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大众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哲学的大众化反映了大众哲学的特点。大众哲学因为有其自身的特色,如毛泽东时期艾思奇的哲学就是一种大众哲学。在哲学的宣传方式上,大众哲学的实现要求采用喜闻乐见等通俗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又不失哲学的基本内涵,需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等方式来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特点。

    哲学大众化的实现是终极目标。实现哲学的大众化面临很多现实和历史问题,实现哲学大众化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继续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长期以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党的法宝之一。正是源于人民的支持,我党才无往而不胜。今天,在民生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趋势下,更应该坚持发扬党的群众路线,表现在哲学上就是要使哲学大众化,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经群众所掌握的哲学,只有这样,哲学才能扎根、发芽。哲学大众化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和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制胜的法宝之一。这不仅仅是政治路线,同样也是哲学上必须坚持的问题之一。哲学大众化不仅具有哲学意义,同样也具有政治意义。

    四、大众哲学与和谐社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典范,面对更多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大众的信仰从一个层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和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现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大众哲学具有宽广而深刻的意义,可以说,理清大众哲学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实现,有助于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貌的建设和培养,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构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大众哲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理论上高度总结和归纳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面临的一系列宗教问题,并为哲学的大众化提供了一定的方法。现阶段,在特殊的国情下,大众的哲学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切切实实地成为影响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关注现实情形下对大众哲学进行一番梳理和深入研究。

    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提升大众哲学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重要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参与到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去。哲学的大众化绝不是时髦的字眼,而是我党实现统治基础,落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之一。在大众化不断增强的今天,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内容,这一点任重而道远。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传统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从实践出发关注和思考现实问题,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自身的生命力,从而在社会主义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虚无缥缈的纯粹的理论,而是扎根于现实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研究进一步引入大众中,成为为群众掌握的武器,是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路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樊瑞科.试谈《大众哲学》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1).

    [2]罗凤琳,李军民.《大众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功范例[J].理论导刊,2010,(12).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历史唯物主义 大众 哲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