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内蒙古文学艺术大事记》编撰始末

    时间:2020-11-21 07:56: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内蒙古文联成立60周年来临之际,回首《内蒙古文学艺术大事记》(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编撰的艰辛与无奈,感慨万分。它依然是至今内蒙古文艺界唯一的一部年代久远、门类繁多、史料翔实,具有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内蒙古自治区文艺界工具书。这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凝聚了诸多老文艺工作者、各文艺协会负责人以及几名工作人员的艰辛与操劳。还有许多拘于当时历史与情状留下许多遗憾。鉴于此,我作为这部書的实际负责人,在自治区文联成立60周年之际,把《大事记》编撰的过程记录下来,以慰藉为编撰此书和提供资料的文艺家们和几位工作人员。

    上个世纪1989年的七八月,时任内蒙古艺术档案馆负责人的巴音孟和同志找到我,说他们曾想编撰一部内蒙古文艺大事记,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在开过两次征求意见会议后,好多当事人、特别是文艺界的老同志,意见较多,有的史实出入很大,当时,所有文艺界的文艺家还沉浸在刚刚度过的内蒙古成立40周年庆典的喜庆气氛中,也因此对编撰这样一部反映内蒙古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及对自治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总结和整理的资料,给予热心地鼓励和期待。为了使史料更加准确,又鉴于当时的亲历者现都在文联和所属各协会任职的实际,他希望这件事由自治区文联牵头,再加上老文艺工作者较多的内蒙古歌舞团,三家联合把这件好事办好。

    我听了后,觉得这类事因诸多因素难度很大,但文联责无旁贷。1988年底的内蒙古第四次文代会虽出现主席空缺,但我是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理应代表主席团把这件好事办好。于是,我们约了艺术档案馆巴音孟和、歌舞团的宝音巴图商议几次《大事记》的编撰原则、领导机构、审定程序等,并分头向单位党组汇报后,聘请了布赫为总顾问,聘请乌云其木格、云照光、周戈、刘佩新、陈清漳、敖德斯尔为顾问;组成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广电厅、军区政治部、出版社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参加的编委会;并确定焦雪岱、哈斯乌拉、包明德、李德隆、斯琴、巴音孟和、哈达奇·刚为执行副主编,下设编辑小组。由于编辑小组设在文联,实际工作由我和时任文联副秘书长的哈达奇·刚同志负责。

    收集资料的工作主要由副组长额尔敦扎布、周晓凤、安英、刘洁负责。并以自治区文联的名义向各盟、市和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以及有关厅局下发文件,组成了近100人的资料收集和撰稿人的队伍。

    额尔敦扎布同志是赤峰市群艺馆退休在家的老艺术工作者,两年前被艺术档案馆的巴音孟和聘来编撰内蒙古文艺大事记的,本书的前两稿主要是他带两个工作人员搞出来的。

    额老非常辛苦,届时已60多岁,每天爬楼采访,天天上下楼几十次,又住在亲属家。但每天乐此不疲,工作很有成效。

    周晓凤、安英、刘洁,按分工,每天到档案馆、资料室和报社查资料。我和哈达奇·刚定期审读额老师他们整理出来的资料。开始,《大事记》的下限他们定在1989年12月31日,因时间已经推移,我们便把收集资料的下限断到1991年12月31日。按原定的编撰细则一般条目不超过100字。有的当事人还要求再细一些,但我在审读时依然坚持这个细则,因为要保持各条目间的信息量均衡。

    经过连续三年的采访、整理和编撰,到1992年5月,共收集上自1946年1月下至1991年底的上千条资料和文艺界各单位、各协会、历次文代会的领导机构沿革、会员、代表的名册以及各艺术门类获奖作品名录。

    《大事记》的第一稿,完全是额老师他们的手抄本,第二稿是114页资料的油印稿。经过补充,现要将114页的油印稿再加几十页共292页的后续补充的手写稿和报剪整理成传阅稿和送审稿,这需要人力、经费和时间。但为了这本专业性、资料性和史实性极强的《大事记》能为内蒙古的文艺界提供一份翔实的历史资料,需认真、负责,我们便聘请了各文艺门类的审稿人为编委,请他们把关。他们是:

    扎拉嘎胡(文学)、思沁(美术)、娅茹(戏剧)、那穆吉勒(摄影)、斯琴塔日哈(舞蹈)、莫尔吉胡(音乐)、胡尔查(民间文学)、阿都沁夫(电影)、李德隆(电视)、玛希毕力格(曲艺)、马学武(杂技)、康庄(书法)、郝建军(部队)。并额尔敦扎布(资料)、张明照(统稿)。为使资料印制清晰,便于老同志审阅,我们找了几天,才找到广播电视厅机关印刷厂,两个月才打出铅印的第三稿。

    为了使《大事记》更具有权威性,我们请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乌云其木格和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志宏担任主编,经过几次联系,最终还是由赵志宏担任主编。

    1993年4月1日上午,我们召集了由各艺术门类审稿人参加的编委会成员,集体讨论、审定这部自治区成立以来的文艺界第一部资料书。大家在充分肯定这部较高社会价值图书的同时,对参加编撰的几位工作人员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和认识,提出对文艺整风、“文化大革命”期间涉及很多领导和文艺家的条目需要斟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但,有的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原文照录。会后,我和文化厅焦雪岱厅长、宣传部文艺处斯琴处长和广电厅文艺总监李德隆等将大家提到的部分条目认真整理出11条,并提出我们改写或删掉的意见报赵志宏主编。

    1993年4月19日,赵志宏副主席在我们的报告上批示:“历史上的事还是正面写好,宜粗不宜细,我原则同意这样改,但改动的条目文字可再斟酌一下。”这样,《大事记》的文字稿基本脱稿并付梓印刷。

    由于向自治区财政厅和党委宣传部申请的一万多元出书经费都相继无望,送交印刷厂的稿子拖到年底也没印出。文艺界很多老同志再三打听出书的消息,特别是为此书付出心血的额尔敦扎布同志几次三番来信来电话催问,并深感不解。他说:自治区第一部文艺界资料书、二三十名厅局领导参与、自治区副主席担任主编,更不要说上下100多名撰稿人,几十名老文艺工作者忆述的一部史料,竟没有出书的经费。但当时就是这样一种境况,我们几个都无能为力。说来好事多磨吧,为了出书,我只好和时任文联办公室主任的张书良同志商量,从文联可怜的办公经费中挤出3000元,不足部分等卖了书再付,直到1993年年底,谈妥欠资付印。快到1994年春节,由内蒙古政府主席布赫题写书名的《内蒙古文学艺术大事记》铅印版3000册资料书终于得以出版。

    书勉强印出来,事情远没有结束。拖欠的印刷费很难付清。为了答谢有关领导和单位送出一部分书外,参与编撰的艺术档案馆和歌舞团只好以书酬劳,每个单位送300本。单位可赠可卖。每册只有7,8元的书款很难让参与者得到满意的酬劳。特别是当时已届七十高龄的额尔敦扎布老人更是疑怨深深。多次打电话和捎信来催问报酬事宜。由于无法奉告,不解的老人便不住地相继给文化厅焦雪岱、高延青以及自治区政府赵志宏、宝音德力格尔副主席写信。此前,艺术档案馆的安英,按着领导的指示,1994年9月给远在赤峰的额老回信,“决定先从单位现有的一部分钱中拿出400元付给你,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稿费,另一部分稿费要等文联卖出书后才能付给。”

    1996年3月31日,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宝音德力格尔在额老给其的信上批示:“焦厅长:70多岁的老人做了这么多工作也不容易,两年多三五千元的劳务费什么的也不算太多,请与有关人事商量帮助解决。给本人回个信,以示安慰。”焦厅长把主席批示转给我,真让我百感交集,哭笑不得。我只好给额老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卖书的情况。后来,额老还给我来信,感谢我是在他百般无奈的情况下给他回信的第一个人。

    直到1997年夏天,我和哈达奇·刚商量,将卖书的钱补交印刷费外,给额老汇去500元。加上以前寄给额老的30本样书,这就是额老三年的辛苦费。

    从那以后,额老再也没有来信。近20年过去了,现在的境况早已今非昔比了。每当我从琳琅的书架上把《内蒙古文学艺术大事记》抽出来翻阅,看到她“褴褛”的模样,一种无奈、无助和些许慰藉的心绪隐隐地袭来。

    相关热词搜索: 编撰 内蒙古 始末 文学艺术 大事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