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邓小平侨务思想与广东侨乡社会的现代化

    时间:2021-02-10 08:01: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邓小平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高度充分研究了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和一整套系统的侨务理论,将启动侨乡优势和发展“海外关系”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机遇”。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侨乡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侨乡模式成为广东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彰显了侨动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意义。邓小平侨务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继续推进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和当前广东侨务工作的启示方面。

    【关键词】 邓小平;侨务思想;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

    邓小平的侨务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高度充分研究了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他大胆地设计利用世界现代化机遇和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逻辑思路;果断地提出把启动侨乡优势和发展“海外关系”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机遇”;旗帜鲜明地将引资、引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方针;迅速地把广东、福建两个侨乡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历史性变革。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始于广东,近代革命策源于广东,相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广东侨乡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华侨人数最多,分布地域也最广。因此,邓小平高瞻远瞩,牢牢把握住广东侨乡社会拥有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点名广东侨乡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试验田,以侨力启动对外开放,以侨资撬动经济起飞。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侨乡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侨乡模式成为广东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

    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科学内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将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同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华侨华人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他将许多有关侨务工作重要思想和论述与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以及祖国统一等重要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侨务理论,大大地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首先,邓小平力推侨乡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针对“文革”中错误的华侨政策,对“海外关系”进行拨乱反正,指出“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把“海外关系”转化为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启动力。“文化大革命”结束,百业待举,正本清源和把被颠倒了的东西正过来成为当时急需要做的大事。“海外关系”敏感论,实质上是一种封闭的、极“左”的、反科学的论调,必须还历史以真实面目。1977年,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严肃地指出:“说什么‘海外关系’复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关系(海外关系)太多,而是太少,这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四人帮’胡说‘地、富、反、坏、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起来。这种错误政策一定要纠正过来,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政策教育,全国执行。”①这就是邓小平有名的“海外关系论”。1984年8月1日,邓小平又作出了“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重要指示,并身体力行地亲自做“宁波帮”的工作。基于对“海外关系”的本质把握,邓小平深刻地认识到,华人华侨是中国现代化的宝贵资源,因此他在设计对外开放的蓝图时,首先选择了华人华侨资源丰富的广东、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的省份。1991年1月,邓小平在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时说:“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①从这番话可以看出邓小平在确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时,是充分考虑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的作用的。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后,华人华侨踊跃回国投资,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次,邓小平独特地揭示了华人华侨所具有的优势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把华侨华人看成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为广大侨乡大打“侨牌”实现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1990年,针对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和所谓制裁,邓小平再次高度肯定了华侨发挥巨大作用,他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等人时说:“中国人要振作起来。大陆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们还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少管别人的事,也不怕制裁。”②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再次强调:“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③邓小平提出的“独特机遇论”的侨务思想体现了邓小平作为战略家的世界眼光和政治智慧,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核心内容。在这一思想的推动下,沿海侨乡社会呈现了蓬勃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再次,邓小平把侨务工作提到了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战略方针上来,客观地分析了华人华侨在经济领域所能发挥的特殊作用,率先鲜明地提出要利用华人华侨资金和智力、技术优势。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在接见荣毅仁、胡厥文、胡子昂等工商界领导人时提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④邓小平的讲话,大大鼓舞了海外华侨,中国大地由此掀起了海外华商投资的热潮。邓小平还把引进华人华侨智力作为加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比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邓小平曾经指出:“华裔专家是活的宝贝,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中国引进智力的重点”、“华人中有很多人才,如李政道、杨振宁,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就好了”。⑤他一直挂念着“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在邓小平亲自关心下,我国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和措施。在邓小平的视野里,利用海外侨务优势,获取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资金、智力和技术资源,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成自己的优势,才能加快中国发展速度,降低发展成本。

    第四,邓小平点出了华人华侨的爱国属性,强调要保护华侨、侨眷的正当合法权益。1984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有关人士时指出:“凡是中华儿女,不管穿什么服装,不管是什么立场,起码都有中华民族的自豪感。”⑥另外,邓小平在复出后,还多次强调要“重申和恢复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的侨务方针和政策”。在1979年至1980年,邓小平多次针对国内侨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或发表指导性意见。如针对侨房问题,他认为要承认华侨所有权,然后分期交还;针对华侨华裔来华探亲或者归侨、侨眷出国探亲、定居、继承遗产等要求,他倾向放宽、给予方便。在邓小平的努力下,199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五,邓小平十分注意通过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达到推进祖国统一步伐,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早在1979年2月,他在为《美洲华侨日报》题词中写道:“愿你们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他又说:“祖国迟早是要和平统一的,希望全国各族同胞,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促进这一天早日到来”。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杨力宇时,对“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作了全面阐述,并通过华人华侨把这一构想传向国际社会。不久《美洲华侨日报》、《北美日报》都撰文赞同“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著名华人学者翁绍袭指出,邓小平先生“一国两制”构想的真谛在于“和平统一”。针对海外华侨华人中有人并不赞成大陆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是他们希望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祖国统一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提出:“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他说:“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思想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赢得了海外华人华侨的普遍拥护。

    邓小平侨务思想的上述5个方面的内容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伟大开创性,又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科学内涵,体现了邓小平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邃思想。

    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导下的广东侨乡社会的现代化

    侨乡,是华侨的祖籍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籍贯是“血缘的空间投影”,两者难以截然分开。海外华侨与故乡、祖籍地保持牢固联系的,靠的也是地缘(籍贯)与血缘(亲属关系)两根纽带。根据国务院侨办的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有3000多万华侨华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地区,其中2/3原籍广东。广东主要侨乡有广州、江门、梅州、潮州、惠州、中山、佛山、茂名、汕头、揭阳、肇庆、珠海、东莞等。在广东近代化、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因为华侨的桥梁作用,侨乡社会表现出中西交融的独特环境,客观上形成了南粤大地上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以及经贸、投资往来交流的实践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广东省政府就积极吸引华侨投资,使之成为华侨投资的重地,当时主要的侨资企业有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华侨投资公司,这些企业为建国初期广东经济的恢复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文化大革命”时期,吸引侨资工作一度停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重申海外华侨的巨大作用,在设计中国现代化版图时,把海外华侨视为独特机遇,把侨乡作为突破口和先行点,由此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的新局面。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寻找探索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力吸引侨资、侨智,36年来,广东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连续25年来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海外华侨对广东的投资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而且大大促进了侨乡的城市化,改变了侨乡政府和侨乡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引发了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新文化观以及新生活观念在全社会的变革。侨乡模式大大加速了广东现代化的进程,珠三角成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

    首先,吸引的侨资、侨捐、侨汇是广东改革开放和侨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广东侨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华人的经济实力在当今世界经济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财富》杂志曾列出全世界100个拥有10亿美元的财团,华人就占了17个。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经济资源,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对于资金相对缺乏的广东来说,如能很好地利用这笔财富,则无疑将大大加快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后,华侨对广东的投资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海外侨胞对广东的投资主要以“三来一补”的形式为主,如1978年东莞开办的太平手袋厂和中山市在全国创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山温泉宾馆。此后“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南粤大地迅速发展。据统计,1984年珠三角“三来一补”的收入为1.47亿美元,比1980年增长了2.6倍。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海外华侨进一步坚定了对广东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1992年港澳台、东南亚(主要是华人资本)各国对粤投资金额为189.3亿美元,1993年增长为318.6亿美元,是1992年的2倍多。至1991年,广东共有侨资、港资企业16376家,300万名工人受雇于港商开设的工厂。②截止1998年8月止,台山市累计已办“三资”企业569家,“来料加工”企业154家。③至2007,广东累计吸引外资金额达到1770亿美元,累计实际吸收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直接投资1200亿美元,占全省外资企业六成。由此可见,华侨投资已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广东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侨汇、侨捐花开遍地、泽被故乡。至2014年5月,海外华侨向广东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超过500亿元,涉及教育、卫生、体育、基础设施等领域,占全国侨捐六成左右。拒不完全统计,海外华侨向广东捐建公益项目超过3.3万宗,其中新建、扩建学校超2万间,占全省中小学总数6%以上;新建、扩建医院超过2000家,占全省医疗机构总数的八分之一;捐建桥梁超过4000座,修筑公路超20000公里,敬老院、幼儿园超过2000间。接受侨捐是广东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至1988年,广东省新建了十余所高校,共获得海外乡亲的捐款捐物总额共计港币6.2亿元。其中汕头大学和五邑大学就是海外华侨捐资的典型。汕头大学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创办的,至2000年5月,李嘉诚给汕头大学捐赠累计已超过18亿元。

    第二,海外华侨的引进的行业、项目、先进技术促进了广东侨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合理化发展,华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国内企业起到了示范和激励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华侨在广东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旅游行业。广东的涉外宾馆在全国率先对外开放,开全国风气之先,霍英东投资的白天鹅宾馆,胡应湘投资的中国大酒店,利铭泽等合作兴建的花园酒店不仅给广州带来了高级酒店,而且为中国酒店业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大变革。汕头的蛇岛宾馆,是汕头市最早一家中泰合资的宾馆,实行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如打卡制等,在改革开放之初令人耳目一新。①以宾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突破口,广东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至199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3.4:42.1:34.5,开始出现符合现代化进程规律的结构变化。90年代以后,华侨资本开始扩大到房地产、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建筑、金融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电信等领域,呈现出规模多元化,大企业、集团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居主导地位。一批利用外资、侨资、港资的项目,填补了广东在某些方面的技术空白,缓解了当地能源交通紧张的状况,如沙角电厂B厂的建成、广深高速公路和广州珠江电厂的兴建。1983年马来西亚华商林建中与深圳华侨城合资建立华侨晒图纸厂,从美国引进先进设备,生产高级晒图纸,填补了中国该项技术的空白。

    第三,海外华侨对广东的投资不仅不仅缓解了侨乡劳动力的就业困难,而且增加了广东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出口创汇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和对国家的贡献。改革开放至今,广东国民生产总值又1/4是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的。2013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0915.7亿美元,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稳居全国首位。在出口商品总额中,华侨、港澳同胞投资企业产品出口占了相当的比重,其中香港在2013年广东进出口总值中占了近30%。海外华侨在海外的销售网络和关系对于开拓广东产品的国际市场起到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广东省政府经常在香港、新加坡、澳门以及其他境外举行商品展销会、贸易洽谈会,极大地拓展了海外市场。

    第四,海外华侨中的智力资源弥补了广东侨乡建设的人才不足,华人华侨在“科技兴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搞好建设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还在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人才,改革开放为中国引进外国智力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几千万华侨华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是中国引进人才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至1991年,广东省侨办先后邀请了124名华侨华人科技人才来广东进行讲学和交流,其中美籍华人王磊教授所捐赠的权威工具书《化学文摘》,被广东科技界誉为无价之宝。佛山市通过各种渠道邀请了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华人专家、学者到佛山讲学、技术指导服务和产品研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还架设了留学人员与政府沟通的桥梁,举办了“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各种交流会,为华侨和出留学归国人员创造有利的形势。2000年,广州、深圳、珠海入选“十大海归创业热点城市”。留美回来的世界闪存盘的首创者的邓国顺,于1999年创办了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他以“优盘”为商标的闪存盘填补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计算机存储领域的空白。

    第五,海外华侨对广东侨乡的投资,促进了侨乡城市化的进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侨乡,大量的侨汇转化为企业的启动性资金及生产性资金,使侨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据统计,1991年,广东有各类侨属企业4万多个,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引进的生产设备15000多台,从业人员50多万。侨属企业的创办使侨乡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欣欣向荣。在侨乡和华商投资比较集中的中小城市乃至某些乡镇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加快了乡村城市化进程。广东许多县撤县改市,在这些地方“城市群带”、“卫星城镇”拔地而起,其中就有侨资开发、建设起到了作用。据有关部门评价公布的“首批投资硬件环境40优城市”中,侨乡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湛江就位列其中;广东的众多侨乡县在撤县改区以前,曾多次进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如南海、顺德、潮阳、番禺、宝安、花都、新会、三水、开平等。②

    第六,华人华侨与侨乡的交流促进了广东侨乡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给侨乡社会带来了商品意识、市场观念,新的文化、生活观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海外华侨是侨乡人民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随着华侨投资的企业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和示范效应,极大地改变了国人的思想观念,开阔了市场经济的视野。一时间,广东侨乡出现了家家户户办企业的新气象。经济特区和沿海侨乡,一批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壮大起来。另外,海外华侨在对广东积极投资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观念以及特有的华商文化,导入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市场规则,催生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康佳公司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办法,推行了诸如目标管理、集约式经营管理、ISO9000系列标准等十余种现代管理办法,形成了有序高效的康佳管理模式。华商在广州开办的白云出租汽车公司,以招手即停、计程收费、提供24小时无线电召服务项目,在广州引起震动。华侨的到来,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华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商品观念、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给侨乡人民以极大地心灵撞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变革图强、科学求实、勇于竞争成为侨乡社会的新风气,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市场意识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1978年之前,政府的职能主要抓政治,改革开放之后,广东侨乡的各级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了服务经济上。深圳市借鉴海外的一些经验,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行政府改革,在中国率先实行政府职能转变。1997年,深圳在全国开先河,先后两次对政府审批制度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弱化了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2001年完成第二批审批制度改革,再减少审批事项277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导下的广东侨乡现代化的启示

    邓小平侨务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继续推进广东侨乡社会的现代化和当前广东侨务工作的启示方面。广东必须继续领会邓小平侨务思想的精髓,充分利用华侨华人众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侨力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要适应当今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新变化,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坚持以侨为本、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让华人华侨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发现和抓住机遇。邓小平之所以能提出独特机遇观,就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机遇意识。邓小平常常对身边的同志说:“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会丢掉,时间一晃就过去了。”①广东侨乡社会30多年的迅速发展就是抓住了机遇。邓小平的侨务思想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破产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善于分析华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发现并抓住发展的各种机遇。

    第二,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促进广东侨乡从传统侨乡向现代侨乡转型。邓小平侨务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而发展的。传统侨乡被视为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机遇”,其价值已得到广泛验证。但是随着现代化实践的深入,传统侨乡的“人缘”优势也在弱化,以人力和资本聚集为目标的现代侨乡(上海、杭州、苏州、无锡、温州)的出现,对传统侨乡构成了威胁。现代侨乡分流了传统侨乡的侨力资源,数千万侨力资源根据市场配置原则在新老侨乡之间柔性流动。广东应该创造性地应用邓小平侨务思想,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侨乡区域力量的聚合改变发展模式,从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促使广东侨乡社会向现代转型,充分发挥拥有强大海外潮商、客商等海外粤商的力量。广东省政府2008年起每年在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市举办“粤东侨博会”就是侨乡社会向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信号。

    第三,要充分发挥海外侨务资源在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构建多元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侨务思想指出海外华人拥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技术、信息网络,他们时刻站在时代前列,能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众多帮助。海外侨胞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商业网络,熟悉住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获取投资环境信息、开展商业协作关系、维护企业权益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为广东企业走出去提供生存、发展的支持。

    第四,要让海外侨务资源成为广东构建全球技术供给体系的重要依托。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为华裔专家是“活的宝贝”,必须高度重视。当今,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推动力,而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兼具东西方文化背景,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报效祖国热情的高端华裔人才的支持。据统计,全美十二万一流科技人才中,华裔占1/4,华裔博士占全美博士的7%。②借脑生财远比借钱生财效益来的更大,因此,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中高端人才的交流、合作,对于广东构建全球技术供给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①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论侨务》,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①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6页、第60页。

    ②③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论侨务》,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第12页、第1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①马至融、姜清波等著:《海潮回流:海外华侨与广东改革开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0页。

    ②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编:《先行一步到先行先试——广东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647-648页。

    ③黄昆章、张应龙:《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的现代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①郑一省:《多重网络的渗透于扩张》,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页。

    ②王望波:《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② http://.cn/dzkw2010/hqyhr/201102/201205/t20120514_271699.htm

    相关热词搜索: 侨务 侨乡 广东 现代化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