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水意象在中西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蕴涵

    时间:2021-02-23 07:52:2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古今中西文学作品中水意象遍布其间、异彩纷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表达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上,水意象独占鳌头。人类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永恒主题,如爱情、时间和人生境界等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蕴涵,都在中西文学作品中通过水的鲜活意象加以生动体现和完美阐释。

    关键词:水 意象 时间 爱情 人生意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翻开古今著名中外文学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大至山川河流、日月云霞,小至花草鸟虫、一沙一石,纷繁绚丽的自然意象遍布其中。在众多的自然意象中,水之意象最为突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表达文化内涵的多样性上,水意象独占鳌头。笔者对水情有独钟,在下文试图通过若干中西文学作品分析其独一无二的意象特征以及丰富深邃的文化蕴涵。

    二 水与爱情

    水被认为是至阴至柔之物,大自然怀抱里的水多呈现涓涓细流、悠悠绵长之态。正是因为水的柔软绵长的特点,它的形象在中外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被用来比喻男女间缠绵的爱情,于是男欢女爱的情爱描写多数发生在水边。翻开《诗经·国风》的开篇之首的《周南·关雌》,我们首先看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的第一、二两句描述道:“在水边的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雎鸠(水鸟)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欢叫;一位伫立在水边的美丽而贤淑的女子映入一位君子的眼帘,拨动他的心弦。那君子情不自禁地叹道:人世间要找到一个美丽而又贤淑的女子是多么的难啊!”我们看到这首诗的开始部分以河水直接起兴, 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接着,诗人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描写了君子思念淑女,期待与淑女相会然而求之不得的烦恼。“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诗人用在水中摇摆不定的“荇菜”来暗喻“淑女”那颗捉摸不透的心。

    水除了被文人用来表达异性间的思慕缠绵之情外,还常被用来象征男女追求爱情过程中情爱受阻的境遇。如《诗经》中《周南·汉广》曰: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兮,不可泳思。江水永兮,不可方思。”

    该诗写到汉水河面之宽不可让人泅渡,泱泱的河水使得分居在两岸的情人只能相思而无法见面。滔滔的江水作为男女间爱情阻隔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渴望、怅惘与失落,因而烘托出了一种无比感伤与凄美的意境。水之所以常常被用来象征男女追求爱情过程中的阻力,是因为水除了具有阻隔自然空间的特征外,还可以上升为古代社会对男女相互交往的道德约束。傅道彬指出:“首先,水限制了异性间的随意接触,在这一点上它服从于礼仪的需要和目的,于是它获得了与礼仪相同的象征和意味。”

    三 水与时光流逝

    时间是抽象无形的,时间是与人的生死密不可分的。当一个人度过了七八十年的岁月时光,他或她的生死也即将完结,人生的悲哀由此而生。当人们想要把这种普遍而无形的、难以言传的情感体验诉诸于文字时,就需要找到与此情感体验相契合、能涵盖对生死过程有认识的载体。有形的流水与无形的时间同样有不可逆性,这则恰好与这个载体的要求相契合,中华民族在集体无意识中积淀下来的这个载体便是泱泱流淌一去不回的流水意象。几千年前孔子在河流前的“逝者如斯夫”那句唱叹,至今让我们面对流水远去时屡起人生有限之思,盛唐诗歌中借助流水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情形比比皆是,例如: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岑参《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我们品味这些诗句,会再次印证流水意象和岁月流逝带给人的伤感之间的联系。这些诗句无一例外地都是用流水的日夜东流、一去不回、古今相续的特征来感叹时间流逝之速、功名未成之忧。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时间在这里是情感性的,“表达了人们对生的执着,对存在的领悟和对生成的感受。”正是因为人生苦短,才畏其易逝。诗人们面对流水产生的种种感慨、悲伤、叹息与忧愁,无不是源于他们那颗敏感的心灵对生命的热爱,对在有限的人生里建功立业的执着。

    不仅是中国诗人在用流水的意象感叹岁月的流逝,西方诗人也不例外,如二十世纪美国诗坛的巨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在《西流的小河》中写道:

    一切的河流,一切在流逝。

    有人说生存像是立在一点上旋转

    用脚尖立地旋转,永远立在原址,

    在原点上凝立与舞蹈,可是一切却在流逝;

    它严肃地,悲怆地,流逝不已,

    它空空地流进深深的渊薮之中。

    它融在这条小河中从我们身旁流过

    也从我们身上流过,在我们之间流过,

    把我们分开,让我们一时有些莫名的惊恐。

    这节诗句也是以小河流水的流逝抒发人们无法阻止岁月生命的一去不回之惊恐和悲伤的情感。但在有些文人的笔下,岁月生命的流逝轨迹被描写得不那么伤感,而是用达观安然替代了忧愁、悲叹。例如美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小说《海浪》的结尾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水天相接的场景:

    “我想我已让伯纳特跨出了最后一大步:现在他将笔直地向前走,然后站在门口,看到的是海浪连天的最后一个画面。”

    在这个画面里,伯纳特看到了生命的永恒轮回。

    “这就是永恒的复兴,不断的潮起潮落,潮落潮升……。”

    弗吉尼亚·伍尔夫用大海的潮起潮落来喻示人类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存发展轨迹,显示了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岁月生命流逝的达观认识。而我国诗人陶渊明对岁月生命流逝的认识更为豁达、洒脱,完全摆脱了以往诗歌中水意象所代表的时间观所引发的生命悲歌模式。他在组诗《形影神》及序言中,其超然的生死观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中《神释》有曰: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四 水与清净空明的人生境界

    水在未被污染的大自然中,无论是瀑布小河还是涧溪湖潭,都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特征。许多文人的笔下以水为媒介勾画出人们渴望中的宁静纯洁的理想境界,沈从文便是其中的一位写水高手,他在《边城》中写道: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在这里沈从文勾画的是一幅清澈灵动的山水写意画,我们看到了一个远离工业污染的透明溪水世界,由此感觉到精神上的世外桃源般的洁净清灵。

    不仅是中国的文人借水抒情,西方的作家也以水喻意。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赋予水以生命,那一潭湖水象征着梭罗的平和安然的哲学智慧和纯洁宁静的精神意境。梭罗这样深情描绘他的心爱之湖:

    瓦尔登是森林的一面十全十美的明镜,它四面用石子镶边,我看它们是珍贵而稀世的。再没有什么像这一个躺卧在大地表面的湖沼这样美,这样纯洁……这一面明镜,石子敲不碎它,它的水银永远擦不掉,它的外表的装饰,大自然经常地在那里弥补;没有风暴,没有尘垢,能使它常新的表面黯淡无光。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眼里就是“人间天堂”。

    面对冬天的瓦尔登湖,梭罗曾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湖面这样小,而有这样的深度,真是令人惊奇……难道它不会在人类心灵上反映出来吗?我感激的是这一个湖,深而纯洁,可以作为一个象征……。”

    这时的梭罗已同大自然溶为一体,从大自然中获取人生的启迪和智慧。在梭罗看来瓦尔登湖是灵性与美的大自然的化身,它会给人们启示,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在大自然中找到永恒。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一章里他这样写道:

    八月里,在轻柔的斜风细雨暂停的时候,这小小的湖做我的邻居,最为珍贵,那时水和空气都完全平静了,天空中却密布着乌云,下午才过了一半却已具备了一切黄昏的肃穆,而画眉在四周唱歌,隔岸相闻。这样的湖,再没有比这时候更平静的了;湖上的明净的空气自然很稀薄,而且给乌云映得很黯淡了,湖水却充满了光明和倒影,成为一个下界的天空,更加值得珍视了……它(湖)比起我们的生命来,不知美了多少,比起我们的性格来,不知透明了多少!我们从不知道它有什么瑕疵。

    梭罗是为了远离工业时代人类物欲不断膨胀所造成的都市喧嚣,而陶醉于瓦尔登湖畔的宁静和纯洁,守护着人类几近丧失的精神家园。他的这种回归自然、隐居湖畔从而拥有宁静淡泊的人生智慧的生活模式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人,如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他们以水喻心的诗句比比皆是,如: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孟浩然《耶溪泛舟》)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王维《青澳》)

    无论是王维的青溪垂钓还是孟浩然的耶溪泛舟,他们都以澄明的溪水表达了自己纵情山水宁静偷悦的心情,天人合一的佛性智慧。

    纵观中外文学作品,文人以水意象喻清净空明的人生境界的原因并不偶然。中外文人无论古今不乏理想浪漫之士,他们清净无为的人生观往往与所处的庸俗喧嚣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屡遭失意后,大多数文人会选择归隐山林、静养生息作为平抚伤痛的途径。大自然的山清水秀净化和抚慰了他们躁动烦恼的心灵,尤其是悠悠碧水,可以息烦静虑、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他们把返归自然、归隐山林看作是自己人格自由、傲世独立的表现,在山水中寻求“天人合一”的纯美之境。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具有投射心理。当人处于某种情绪或心理状态时,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情绪以及心理状态转移、投射到其它事物上。当文人在追求或已经获得一种宁静空明的心境时,再看山水河川,这些自然物象便超越了它本身物质意义上的存在而成为自然观照和心物契合的载体。在这种心理背景下,用清澈透明的水象征清净空明的人生境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五 结语

    东晋玄学家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说: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水意象的意蕴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是应随情迁物感而不断变换的。但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些最重要的主题如爱情、时间和人生境界是永恒不变的,而且这些永恒主题的精神价值从古至今在中西文学作品中往往通过水的鲜活意象加以生动体现和完美阐释——水之涓涓绵长象征着爱情的相思缠绵,水之日夜东流象征着时光流逝生命一去不回,水之清澈透明象征着宁静空明淡泊的人生心境。

    参考文献:

    [1] 弗吉尼亚·伍尔夫,曹元勇译:《海浪》,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2] 弗莱·诺斯罗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马库斯·坎利夫,方杰译:《美国的文学》,(马尼拉)菲中文化出版社,1975年版。

    [4] 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散文》,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6]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 赵浩如:《诗经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8] 褚斌杰:《诗经全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9] Garvin,John William,ed.Canadian Poets.Toronto,Canada:McClelland,Goodchild & Stewart,Publishers,1916.

    作者简介:陈红琳,女,1966—,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意象 蕴涵 文学作品 中西 文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