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鲁迅文集名称的意义及特色

    时间:2021-02-27 07:56: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鲁迅作品16卷,其中文学及主要杂文作品集22个,每个文集的名称,看似平常,实则意义深远,它们是鲁迅先生顺势拈来并精心锤炼的结晶,是鲁迅思想性格、写作意愿及艺术风格的写照。

    鲁迅的文学作品及主要杂文创作于1918-1936年,1923- 1937年间陆续出版,平均每年出版1-2本。主要是将其当年或前一段时期的作品归类结集而成,其名称也便根据当时的情势,时人关注的焦点以及作者的需要编著选定。如1936年出版的《且介亭杂文》集,收集杂文36篇,虽然作者在《且介亭杂文》序言中没有明确释题,但在序言的结尾处却写道:“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三十日,记于上海之且介亭。”作者在写这些杂文的时候,正住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间亭子间(上海旧式楼房中的小房间,位置在房子后部楼梯的中侧)。这地方是帝国主义越出租界范围用以修筑马路的区域,叫做“半租界”。作者是有意取“租”和“界”字的各一半,再取亭子间的“亭”字,合成“且介亭”这个名称的。其用意不仅在于点名了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地点,暗示出写作这些文章的社会环境,重要的是对时政的关注和讽喻。其名称嘲讽意味深长,此处无声却真的胜过有声了!

    童时不知鲁迅为何许人也,第一次费尽心思得到单行本《朝花夕拾》时,大概是出于对书名的青睐与好奇吧:“朝花夕拾”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早晨落的花,晚上才去拾,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大学时选修“鲁迅研究”课程,那确实是由于《朝花夕拾》等文集耐人寻味的缘故!“带露折花”不知可否,“旧事重提”,可专捡记忆颇深、有趣味、有价值的去叙写,引申,可谓在无意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对现实的敏锐感触。

    在鲁迅的22本文集中,包括文学作品集5个,分别是:小说集《呐喊》(1923年)、《彷徨》(1926年)、《故事新编》(1936年),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年);主要杂文集17个,分别是:《热风》(1925年)、《华盖集》(1926年)、《华盖集续编》(1927年)、《坟》(1927年)、《而已集》(1928年)、《三闲集》(1932年)、《二心集》(1932年)、《伪自由书》(1933年)、《南腔北调集》(1934年)、《拾零集》(1934年)、《准风月谈》(1934年)、《集外集》(1935年)、《花边文学》(1936年)、《且介亭杂文》(1936年)、《夜记》(1937年)、《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和《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

    综观22本文集的名称,可谓别具匠心,确有一番深意。或象征,或暗射;或呐喊,或彷徨;时而将边角余料埋成新“坟”,时而将时髦的论题装扮成“花边文学”。这些特色鲜明的集子,不仅在当时引人注目,时时成为文学争论的“靶子” ,即使在今天揣摩,同样回味无穷 ,意味深远,令人拍案叫绝。概括而言,鲁迅文集的名称,精练、形象,于平实中见深意;往往一语双关,表达作者爱恨情仇,表现出为大众、为社会、为民族文学健康发展的时代特征。

    简洁、凝练、通俗,一针见血,是鲁迅集名的外在特征,体现了作者干练,直抒胸臆的风格。22本文集的名称,最简单的只用1个汉字——“坟”,却恰切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最多的也仅用7个汉字——“且介亭杂文二集”,且除掉表明体裁及序号的文字,实则也仅3个汉字——“且介亭”。其余以2-4个汉字命名者居多——“野草”、“彷徨”、“华盖集”、“三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等。寥寥几个字,平平的几个词,在彼时彼地却凝聚了鲁迅先生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精神,饱含了作者用意的辛苦和为时而作的意图。与其具体文章的取名有时恰恰相反,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等文章,鲁迅故意用长句为题目,以达到锐意嘲讽的目的与诙谐幽默的效果,而文集的命名则力求简短明快,切中要义。

    鲁迅善于选用通俗的,有时甚至是贬义的,被时人所不齿或嘲讽的事物作为集名。那唯一的,代表作者博大精深思想境界的散文诗集《野草》是最具特色的一本。“野草”,名词,植物名称,多用于贬义;不只平常,实则无人理睬,或被公子王孙踏上几脚。鲁迅选其为散文诗的集名,在1927年,影射了反动当局对“野草”一样的革命者生命的践踏,表明了鲁迅愿其作品及自身像野草一样默默装点大地的心声。正如《野草》题词中写道:“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是,正因为是“野草”,才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鲁迅杂文集名往往顺手拈来,却别具匠心,在通俗简洁中达到反讽揭露的目的。其中杂文集《伪自由书》的命名便可见一斑了。“自由书”再通俗不过了,尤其在当时文化阵营中言论不自由已家喻户晓。鲁迅以“伪自由书”命名,恰切表达了迫切需要自由,而言行偏偏不自由的黑暗现实。《伪自由书》于1933年7月编定,收录1933年1月至5月创作的杂文43篇。集子中的杂文均发表于《申报》副刊《自由谈》。鲁迅曾尖锐地指出:“《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是一句反话。以鲁迅的文章而论,凡针砭时事,揭露黑暗的,要么被删节,要么被禁止。名集为《伪自由书》,意思是并无言论的自由,这正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的有力揭露。多么平常简洁的一个集名,体现了鲁迅干练的风格,也代表了鲁迅直面人生、直面敌人的人生态度和战斗风格。

    一语双关,别有新意,是鲁迅文集名称的普遍特征,体现了作者幽默讽刺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杂文如“匕首”和“投枪”,专刺对方的要害,其中幽默和讽刺是其特色与生命。鲁迅文集的名字,平凡的几个字,却无处不彰显其创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杂文集《热风》、《三闲集》和《二心集》,都是借用当时时局状况或文化阵营“敌对”势力的批判而取名,鲁迅或反戈一击,或顺势而行,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又体现了作者高超敏锐机智的艺术风格。《热风》题记写道:“但如果凡我所写,的确都是冷的呢?则它的生命原来就没有,更谈不到中国的病证究竟如何。然而,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这里鲁迅用了反讽的手法命名,文字平常,但效果倍增。而《三闲集》与《二心集》2本,同时出版于1934年,宛如两个同胞兄弟,并驾齐驱,并肩作战,其中“三闲”与“ 二心”的名字,是针对当时文化革命内部文学论争中鲁迅被指责为“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和“贰臣”而顺势命名。表面屈服,实则运用反语直面讽刺,效果尤佳。《二心集》序言写道:“至于‘贰臣’”之说,却是很有些意思的,我试一反省,觉得对于时事,即使未尝动笔,有时也不免于腹诽,‘臣罪当诛兮天皇圣明’,腹诽就决不是忠臣的行径。但御用文学家的给了我这个徽号,也可见他们的“文坛”上是有皇帝的了。”鲁迅用“二心”为文集命名,一语双关,是对反动统治者怀有“二心”,对无产者则“一心”一意;反之则反其意用之,实在妙不可言,新颖别致。同样意义和效果的还有南腔北调集和准风月谈等杂文的集名,鲁迅采用的都是诙谐幽默的笔法,通过给集子命名表达无形的反抗和巧妙的攻击。集名与作品的内容相得益彰,构成鲁迅总体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自然而富有新意。

    理智、深刻、锐利,蕴藉丰富是鲁迅文集名称的本质特征,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邃与针砭时弊的尖锐。鲁迅文集的整理耗费了作者很多时日,尤其是其文集结集时,多在夜深人静时,环境凄清,人也冷静。相对而言,文章的取名,趋于随意,与内容相关而已,如《范爱农》、《小杂感》、《谈皇帝》和《一件小事》等 ,而其文集命名则煞费苦心,多在深夜的苦思冥想中,在时局暗淡的社会环境之下,将心中愤懑、苦痛、抗争与战斗的思考融于简单而蕴藉深厚的文集名称之中。而已集,看似不合其意的集名,却透露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处境。“而已”,助词,无实意,似乎文集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了,但观其题词便可见一斑。“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无可奈何的心境,无可奈何的社会环境和文学文化氛围,鲁迅只有发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感慨!感慨而已,尚需继续战斗。

    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要数《呐喊》和《彷徨》了,2本小说集名及其作品,代表了鲁迅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和心情,该前进时不遗余力的“呐喊”助威,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看不清方向时也只能“彷徨”思考,寻找新的希望。作品、集名和心情,统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正如毛泽东同志的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集名的意义及深刻之处也在于此。正如《〈呐喊〉自序》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灰,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吗?”“呐喊”,动词,形象而生动,富有特殊的生存意义,鲁迅以“呐喊”为小说集的名称,既表明了小说集中的作品创作的目的、意义,同时表明了作者为人民而作,为民众而呼的心愿。不像名字而用其为小说集的名称,可谓于平凡之中见真情,于平凡之中显深意了。同样,“彷徨”则是一种心境或心态,同样的动词,却又与“呐喊”不同,一语言一心理,一动一静,却殊途同归,同样代表了作者的心态和写作目的。

    鲁迅的文集,代表了其思想发展的历程,融入了其战斗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发展的道路。鲁迅文集的名称看似平常,实则煞费苦心,饱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熔铸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艺术精华。鲁迅文集的名称,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鲁迅文学价值的缩影,是读者理解和领悟作品内容和风格的钥匙。文如其人,文集的名称是作品的精华,读鲁迅的作品意味深长,品鲁迅的集名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馆编,随感录—鲁迅代表作 (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2]张承良.试论鲁迅序体文,咸宁学院学报,2004,(04).

    [3]吴中杰.鲁迅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4]中国现代文学馆 编,汪晖 陈燕谷 编选,《鲁迅代表作》(上),华夏出版社,2008年.

    [5]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5月.

    [6]胡高明.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J].文学教育(下), 2010, (03).

    朱宝春(1968—),女,中文专业,硕士,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赵冰冰(1963—),女,中文专业,学士,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鲁迅 意义 文集 名称 特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