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无法逃离的困境

    时间:2021-03-02 07:57: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阿拉比》和《伊芙琳》中,两位主人公面对生存困境,作出了不同的抉择,却得到了相同的结局——无法逃离的生存困境。两篇小说如同音乐艺术中的“对比复调”一般,相互呼应,彼此对照,将一个没有生气、保守、“瘫痪”的都柏林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关键词:复调;困境;瘫痪;逃离

    [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4--01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爱尔兰作家及诗人詹姆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的作品受到了历代文学评论家的足够重视。乔伊斯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爱尔兰为背景写就的他,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是以他早期在都柏林的生活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同时,乔伊斯也是现代主义作家中将人类共同面对的生存困境和爱尔兰当地乡土情节结合得最好的人。而他代表作之一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 1914)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之一。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描写了其故乡都柏林人民的生活。《都柏林人》由十五篇短篇小说构成,《阿拉比》和《伊芙林》是其中的第三和第四两个短篇。在这两个短篇小说中,两位主人公对待毫无生气的生活所采取的行动是完全相反的,可二人的结局却是同样悲剧的。在《阿拉比》中,年少的男孩想带心仪的姑娘离开熟悉的社区,去看心目中梦幻奇特的“阿拉比”东方市场。而在《伊芙林》中,伊芙林准备同男友弗兰克私奔,告别痛苦的家乡生活去过梦想中自由自在的日子。然而少年和伊芙琳的美好理想最终都以失败而结束。

    这两篇短篇小说讲述的其实是同一个故事,就如同音乐中我们通常使用到的音乐表现手法“复调”。 “在乐曲中‘复调’的运用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而在这两篇小说中,两位性格各异的主人公面对的是同一个“瘫痪的家园”,而二者各自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阿拉比》中的男孩选择冲破阻碍追逐梦想,但最终梦想的破灭反映出了乔伊斯对都柏林人的失望甚至绝望;伊芙琳面对崭新的人生,却在关键的抉择时选择留下,陈旧的传统几乎磨灭了年轻人的追求,“瘫痪”而保守的生活将任何一丝试图改变的想法悄无声息地淹没。两位主人公不同的抉择,却走不出相同的悲剧结局。

    在音乐艺术中,有一种极为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法“复调”,即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而这两篇短篇小说就如同“不同旋律同时结合”的对比复调。在整个小说集中,两篇故事一前一后,运用复调手法,前后呼应,加强了读者对于“瘫痪的都柏林”,“冷漠的现代人”的认识。

    《阿拉比》中,故事一开头,作者就提到“北理齐蒙德街”是一条死胡同,暗示着男孩所处的现实状态:没有出路,无法逃脱。无论男孩为了到达阿拉比集市付出多大努力,最终都只会失望而归。故事的结尾处,“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受虚荣心驱使和嘲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的怒火。”预示着那无论如何挣扎也挣脱不了的悲剧。故事中的人们虚假而又虔诚地信奉着天主教,按时祷告,机械麻木地遵循着教义,他们小心谨慎,但又自我满足地过着死水一般的日子。当男孩向婶婶请求说要在星期六晚上去集市一趟时,“婶婶吃了一惊,说希望那不是什么共济会的玩意儿。”这里的居民以及他们所代表着的整个都柏林在精神上是瘫痪的。处于这样一个精神瘫痪的环境之中,虽然男孩敢于打破常规,经历重重坎坷,勇敢地到达了他梦想中的集市阿拉比,但他最终发现,他心目中的阿拉比不过是另一个让人无法逃离的瘫痪的都柏林。当男孩对阿拉比彻底失望之时,他对于新的美好世界的幻想也就破灭了。

    《伊芙琳》中,故事开篇就描写道,傍晚时分主人公伊芙琳独自坐在窗边,内心思绪万千,她徘徊在“去”与“留”的边缘。多年以来,她兢兢业业地照顾着破败的家庭,那多年不变、打扫不净的“灰尘”也正反映着都柏林人麻木的精神生活。伊芙琳单调、乏味又艰难的生活中闯入了一位水手,弗兰克,他就像一阵清新的海风,给伊芙琳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鲜气息。她决定与弗兰克一起私奔,伊芙琳内心厌恶都柏林的生活,她希望与男友弗兰克去到新的地方,开始崭新的生活。但她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付诸行动,实现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故事结尾,当她抵达码头,即将登船之际,她突然像中风一般不能动弹,唯一能做的只是“翕动嘴唇,默默地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她离家出走的决心,至此突然彻底崩溃。当弗兰克对她的大声呼唤“来!快来呀!”时,她感到他是那么的可怕。伊芙琳没有勇气冲出传统的网罗,她不敢大胆行动去开辟新的天地,导致她最终还是悲剧地收回了自己迈向新生活的步子。而造成这种悲剧的,便是都柏林这个没有生气的地方赋予她的与生俱来的保守与固步自封。

    两篇短篇小说先后讲述了两个故事,男孩的“作为”,女孩的“不作为”,得到的却是相同的结局——走不出的存在困境。如同对比复调一般,一前一后,前后呼应,将一个没有生气、保守、“瘫痪”的都柏林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参考文献:

    [1]王逢振译《都柏林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

    [2]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钱仁康,胡企平《音乐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逃离 困境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