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艺术风格刍议

    时间:2021-03-07 08:02: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外拍影像是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重头戏,节目中的一些讨论话题也都是据它展开。其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分析《非诚勿扰》艺术特色的佐证。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多样化的特技效果、开放式的影像话语权,影像透隐的情感性,既客观展现了被拍摄嘉宾,也形成了节目自身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非诚勿扰》;外拍影像;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131-01

    从2010年6月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对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和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三令五申,对相亲类节目中存在的情感泛滥、身份造假、话题低俗等现象着手整饬。江苏卫视制作的相亲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首当其冲,被责令整改;上述现象也表明《非诚勿扰》的传播效应和舆论影响之大。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定位为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意在与婚恋相亲类节目划开界限。不管整改后的节目性质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荧屏的收视热度以及透过节目衍生出的热门话题和文化现象所带动的舆论效应值得分析。

    对《非诚勿扰》节目研究分析的文章颇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文化现象做阐释,着重分析节目的娱乐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观趋向;二是从叙事话语角度分析,尤其针对主持人的话语权支配、会话合作原则方面;三是从传播学学科展开论述,兼论媒介传播及营销策略;四是从节目的制作、策划与运作方面;五是从美学角度,文本叙事的戏剧化方面;此外还有从心理学、受众接受、栏目的创新性、男性女性形象等层面对节目的解读。值得一提的是,鲜有文章对《非诚勿扰》的影像、尤其是外拍影像作分析研究。《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播放男嘉宾的外拍影像,并且对话也是围绕着外拍影像展开的。在某种程度上,风格鲜明的外拍影像助推了《非诚勿扰》节目的成功。

    一、与嘉宾身份、性格、话语气质相契合

    外拍影像是向女嘉宾和观众介绍男嘉宾的真实情况的,它的最基本的作用是说明男嘉宾的各项资料。《非诚勿扰》对男嘉宾外拍影像的宏观把握仅仅抓住“契合”;不管是政界精英型、商界大佬型、文人气质型,还是“高富帅”“土豪”和“凤凰男”,外拍影像的风格都紧密契合男嘉宾的气质。正如康奈尔在《男性气质》一文中对男性气质的分类:支配性男性气质、从属性男性气质、共谋性男性气质、边缘性男性气质。①《非诚勿扰》注重用不同的影像风格表现男嘉宾实实在在的身份、性格和话语气质。

    《非诚勿扰》往往把拍摄的花絮当做素材剪辑到外拍影像中,最自然状态下的记录往往是被拍摄者真实生活常态的反映。“从每位男士的自我表述中同样能看到背后的精心设计,有节节升高式,有层层跌落式,有欲扬先抑式,有跌宕起伏式”。②最大程度用相对真实的影像表现男嘉宾的本真状态,《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做到了与人物生活常态化的契合。

    二、镜头、色彩和光线等视听语言的风格化

    在《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中,总会出现大篇幅的特写镜头,甚至是一些大特写镜头。特写镜头的大量运用,成为其风格化的表现手段。影像中的特写镜头并非拘泥于规矩构图,且带有略微的晃动感、开放式地移动,让观众时刻感受到动态的风格化美感。运动镜头的交互剪辑衍生出超脱画面语言的丰富内容,开放式构图追求更大范围上的平衡之美。

    《非诚勿扰》外拍影像中的色彩和光线带有自身的风格特色。相比其它同类型节目中的外拍影像,《非诚勿扰》更注重利用色彩和光线,并且把某种色彩和光线作为统筹影像整体风格的主线。在拍摄中,外拍导演会刻意选择契合整体影像风格的色彩和光线,这样也保证了剪辑过程中因为色调不同、明暗对比强烈的镜头的插入而显得突兀。

    三、用视听特效营造形态各异的叙述情境

    《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不仅用风格化的视听语言表现多样的画面内涵,也频繁使用视听特效来铺设叙述情境。延迟拍摄是表现时间变化的重要手段,男嘉宾个人基本资料多是跨度几年或是更长的时间,《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利用被拍摄事物的运动、光线变化配合画外音来表现不同的生活时段。这种类似于慢镜头的视听效果为影像的叙述铺设了真实化语境。

    外拍影像中经常会出现快镜头、慢镜头交替使用,在大环境拍摄中甚至动用航拍手段。在拍摄男嘉宾自我表述时,对于其提出的某些观点,有时会采用动画涂鸦的形式来表现特殊效果。巧妙的特效设计既能凸显嘉宾个人的性格特征,也能对某些敏感话题用戏谑的方式作出相对的解读和规避。这也是考虑到节目中叙述情境的客观因素限制。

    四、不介入、开放式的视听话语权支配

    《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整体上都是用男嘉宾的旁白配合画面作叙述的,它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记录过程中创作者态度的中立性。在影像中,很少保留外拍导演引导式的话语;只是截取嘉宾个人的表述,这做到了不介入;此外,编导在筛选嘉宾话语的时候,并非是全部录入,而是选取信息量大且能引发议论的开放式话语,这就为节目提供了可资探讨的话题。

    《非诚勿扰》外拍影像必然有编导主观设计的成分,但保障被拍摄者始终带有话语支配权,这一点和纪录片的创作有些类似。从一个层面来说,在影像中尽量减少拍摄者的主观介入,这是倾向于让受众拥有话语评判的权利;从另一层面来说,外拍影像中的话题引发的争议越大,观众的反应越强烈,节目的受关注度就越高,收视率自然就好。保障不介入、开放式的话语权是《非诚勿扰》外拍影像的又一特色。

    五、影像透隐的情感性是维系交流的方式

    《非诚勿扰》针对婚恋交友,但属于情感类节目;编导在外拍影像的情感意识渲染上下足了工夫。尤其是一些男嘉宾专门为台上的某个女嘉宾而来的外拍影像,画面中浓烈的个人情感总会让女嘉宾动情,也让观众触动。情感不是纯粹渲染出来的,它基于真实,立足真诚。“受众离不开戏剧性的快感,同时要求平民嘉宾的可信度。嘉宾的可信度决定了节目的真实性,而可信度并不一定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只是嘉宾表现出来的真诚、真实、吸引力”。③默,或轻松亲切,或明褒实贬;亲情、友情、爱情各种情感交织,让观众在体会各种情感、对男嘉宾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引申出对某种社会现象和敏感话题的思考。“情感性越浓烈,越尖锐,越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越能带来深层次思考”。④《非诚勿扰》走的是“情感”路线,外拍影像在注重真实性的基础上,也靠男女嘉宾的生活经历或情感故事来取胜,这非但没有降低节目的娱乐效果,反而增加了节目的情感意蕴和人文内涵。

    六、结语

    《非诚勿扰》以江苏卫视“幸福”的频道宗旨和节目自身“真实情感”和“话语价值”的定位,使其播出六年而热度不减,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中国传统“红娘”文化的象征,其海外市场的收视效应也扩大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影响力。《非诚勿扰》的外拍影像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艺术风格化特征也正是节目自身特色的佐证。

    注释:

    ①R.W.康奈尔(美),柳莉(译).男性气质[M].北京:社会科学出社,2003:104-109.

    ②苗棣.制作为王:《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5):83-84.

    ③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④陈文耀.论影视作品中情感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2014(02):147.

    相关热词搜索: 刍议 勿扰 电视节目 外拍 艺术风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