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浅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时间:2021-03-20 08:08: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我国当前社会分配不公,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论述,是对“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发展。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

    [关键词] 收入分配制度 问题 对策

    基金来源: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 课题编号:2011B631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又是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与地位的基础。马克思在分析了生产过程后认为,分配关系或形式就是“新生产的总价值在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中间进行分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的方针和原则。所以为了实现人人平等劳动和人人得到自己劳动应得的分配,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没有剥削和压迫,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中国在1949年解放后,经过三年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建立了以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要经济模式的经济基础,基本上保证了全国人民,人人都有自己劳动的岗位和得到与自己劳动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分配。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完全新型的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交换是分配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而提高全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

    十七大报告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论述,是对“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发展。准确把握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10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2、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

    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10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3、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特别是人均GDP在3000美元至10000美元阶段,随着居民消费逐步由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公共服务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虽然经过近年持续加大投入,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仍然不足。我国医疗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在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印度的水平。我国政府教育支出总量尽管达到了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迫使居民用自身的收入来支付快速增长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支出,不仅挤压了居民的其他消费增长,而且强化了居民的谨慎预期,降低了居民消费倾向。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政府公共服务支出不足成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和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分配不公,分配差距过大,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

    首先,这一现象的产生是改革的结果,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市场化的结果;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观念和方式,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倡导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结果和体现,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两步走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同时,又不能忽视这一社会现象或称经济现象存在着“不公”和“差距过大”的趋势和问题。虽然称不上“两极分化”,但不认真对待,量变也会引起质变,“不公”、“差距过大”距离“两极分化”也是一步之遥。所以,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否定其积极性、进步性的一面;也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要使社会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以避免因差距不断拉大的分配不公问题制约、干扰经济的发展,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

    二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因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积极扩大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发展趋势看,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空间。其次,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要充分认识发展非国有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大量的竞争性领域和非命脉性行业让给非国有经济去发展。第三,加强职业培训,转变就业方式。加大在职和再就业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弹性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

    三要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道理很简单,财力、实力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基础,社会分配不公的形成,不少因素是来自地方财力、实力的过分悬殊。现在国家解决真正意义的转移支付的数额和力度实在微乎其微。只有国家用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才能有效地缓解不断加剧的分配不公。

    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中国社会具有“家庭单位”的特色,靠家庭成员的相互接济、赡养解决了部分社会保障问题,对社会和稳定起了不小的作用。而作为国家,可以在倡导“以德治国”的前提下发挥这一特色优势。

    五是推动民主和健全法制,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变一部分基层群众政治经济地位低下的状况。要让广大基层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把改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长期落到一部分人头上,特别要注意不能只落到主要从事物质生产的基层群众头上,避免贫困或利益受损问题过分集中于某些社会群体。要加强对贫困群体的直接救助和扶持力度,特别要重视为其子女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制。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大力度整顿不合理收入,特别要规范政府行为,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等取得的额外收入都是不合理收入,必须坚决制止。完善税法,调节过高收入,要提高个人收入的透明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资源税和财产占有税等新税种。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消除收入差距还要同改善党的作风、反腐倡廉、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公务员素质联系在一起。

    总之,解决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收入分配理论既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也要突出满足人民生活、改善人民生活的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第993页)

    [2]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n/GB/shizheng/1024/2145119.html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