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0-03-26 08:06: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裕固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裕固族文化融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性实践,主要集中在裕固语教学试验和与民族文化传承有关的校本课程开发上,目前仍存在学校教育中“惟分数主义”倾向明显和民族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的校际差异明显等问题,应以转换视角、加强交流、制定政策、均衡发展为对策。裕固族地区与民族文化传承有关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但“实事求是地稳步推进”仍然是解决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思想指针。

    关键词:裕固族文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田野调查;教育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0)02-0006-07

    一、引 言

    裕固族是中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13719人,在中国各民族人口中排列第48位。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主要使用三种语言:西部裕固语、东部裕固语(这两种本民族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和汉语,现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裕固族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在中国各民族中位居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裕固族教育虽几经波折,但发展迅速。1994年,裕固族实现全民族“普初”目标,1997年,实现全民族“普九”目标,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这一重大成果成为1998年“中国十大民族新闻”之一。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每万人中拥有高中生654人,中专生528人,大学专科生362人,大学本科生104人,研究生6人。截至2009年12月,全民族共有5人获得博士学位。

    裕固族传统上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狩猎采集和定居农耕为辅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教育发展非常缓慢。1949年以前,裕固族是一个濒临灭族、文盲充斥的民族。从整体上看,20世纪40年代以前,裕固族教育仍然停留在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和观察模仿的发展水平上,“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从做中学”是裕固族教育的典型写照。裕固族现代学校教育,形成于1938年之后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在裕固族地区劝喻兴学,发展于1949年之后小规模学校教育和马背小学的兴起,兴旺于1978年之后学校教育的大规模发展。2009年,裕固族地区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基础教育全免费,在中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目前,裕固族的九年义务教育在甘肃省乃至全国56个民族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人口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之家”(一个家庭的子女全部或大多都受过大学教育),表现了裕固族人民积极进取接受文化教育,追求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先进性。

    就在学校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裕固族的传统文化却也在快速消亡,这种社会现实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人们不禁疑惑或深思: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像裕固族这样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历程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功能?面对未来,学校教育究竟应该以什么为目标、进行怎么的改革和怎样进行改革以促进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昌盛?带着对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研究小组一行两人(同行者是笔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郑丽洁同学)于2009年8,月20日至8月30日期间,深入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和皇城镇进行了实地调察。实地调查主要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和参与观察法,特别关注了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肃南二中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本调查研究报告致力于描述裕固族文化融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历程与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裕固族文化融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历程与现状

    截至2009年,裕固族学校教育已经有70年的发展历程,从学校教育的社会政治属性的角度出发,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限,划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阶段。兹就具体情况分述如下:

    1.解放前(1939年5月-1949年9月)

    自1939年始,在民族宗教领袖七世顾嘉堪布的极力倡导下,裕固族最初的4所民办公助性质的现代小学,即莲花寺小学、明海寺小学、红湾寺小学、慈云寺小学先后创立。当时在南京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河西调查组(1941年之前称驻酒泉调查组)的引导下,1)“各校课程,悉照部令所规定,教科书齐全(采用中华书局出版者)”(也有记载认为“采用生活书店战时读本”;2)课程设置有“国文、藏文、算术、习字、唱歌、体育”,“训育”是“根据部颁小学训育实施外,本期以童子军训练为中心”;3)“上课时教员以国语讲授,课外,诸生可以自由用本族语谈话”;4)1939年5月28日创立的第一所裕固族现代小学——莲花寺小学,“校中应捐之教学用品亦大,书籍一致,先用商务印书馆之教科书,后改用中华书局出版社”,而慈云寺小学则在“设备方面,较莲花寺小学,有数副防空防毒常识挂图及总理遗像、全国地图等”;5)最初,莲花寺小学设有藏文教员,由莲花寺僧官郭法台担任,和算术课一样,其教学方式是“口授”,红湾寺小学的藏文教员由红湾寺喇嘛安觉担任,慈云寺小学的藏文教员由七世顾嘉堪布亲自义务担任,而蒙藏委员会驻河西调查组对是否设立藏文教学的态度是“或设或否,听其自然”。

    举办学校和发展教育向来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机构的蒙藏委员会派出驻河西调查组,除进行“抗战宣传外,特注意教育与经济文化关系之解决,从自身利益上发挥教育之功用,以引起藏民之求进心理”,认为当时的祁连山北麓地区“语言风尚,有汉、蒙、回、藏四种,但以长时期之相互交织,以同化归于一俗。这里真是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一个陶冶炉,现在仍在陶冶着”,并“希望当局就这里的各种背景与条件来改善和利用,加速这陶冶过程”。就当时裕固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和举办边疆教育的目的,蒙藏委员会刊印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边疆人民,多以喇嘛寺院为其教育机关,以为充当喇嘛学习藏文经典,即受教育。蒙藏人民,大抵如此,黄番亦然。故黄番教育,仅有少数通藏文经典之喇嘛。在俗人之能通蒙藏回汉文字者,头目犹寥寥如晨星,普通人民,更无论矣。因此,彼等之民族观念薄弱,多不知为中华民族之一分子,可见边疆教育,应加紧推行,以提高其文化水准,使成为大中华民族之一环。”因此,概言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展包括裕固族地区在内的边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举办和发展现代学校教育,达到“文化同化以建构国族,稳定边疆以统一政治”的目的。

    2.解放后至今(1949年10月-2009年12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给裕固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保障。由于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强烈的民族认同,裕固族在建国初国家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中成为第一阶段就被认定的38个少数民族之一。1954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