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巴学园,孩子成长的伊甸园

    时间:2020-05-09 07:55: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的朋友湘子的女儿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去参加家长会,听完老师对同学的评价和要求之后,觉得老师对学生太过严苛,过于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他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买了《窗边的小豆豆》送给老师。另外有一次,我在一个座谈会上听到当当网少儿频道的总监王悦说,她在送儿子进入学校读书的时候,自己掏钱买了一百册《窗边的小豆豆》送到学校,因为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也曾读过一个小学老师的读书笔记,她说老师们中间流传一句话:没有读过《窗边的小豆豆》,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窗边的小豆豆》并不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而是日本影视明星、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1981年出版的一本儿童小说,在这本小说中,彻子记录了自己童年时代在“巴学园”的学习生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巴学园,一个亲切的小林校长和一个活泼可爱、纯真善良的小姑娘冬冬。但事实上,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

    冬冬因为太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世界太好奇,刚上学没多久就被原来的学校开除了。妈妈四处奔走,为她找到了一所新的学校。小说开篇,就是冬冬第一天去巴学园的情景,这个学校的校门是两棵树,教室是六辆退休的电车改建的,上学第一天,缺了门牙、脑袋光光的校长小林先生耐心地听冬冬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时候,然后用温暖的大手抚摸着冬冬的头说:“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于是,冬冬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碰上了真正可亲的人,因为她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而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连一个呵欠也没打,丝毫没有厌倦的表示。小林校长就像同一个大人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地听冬冬把话讲完。于是,冬冬喜欢上了这所学校,希望永远跟这样的老师呆在一起。

    这件事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我的三岁的小侄儿最近上幼儿园了。他一直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幼儿园的时候非常积极。他之前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长的,但因为之前对幼儿园充满期待,第一天和第二天他一点也不陌生,非常高兴地呆在幼儿园里,甚至妈妈接他也不肯回家。然而从第三天开始,我的侄儿就不肯上幼儿园了。他最喜欢的小姨住在上海,他本来对将来长大了去上海工作是很向往的,当他不肯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妈妈就跟他说:“你要是现在不上幼儿园学本领,将来就不能去上海工作了。”他回答说:“我不去上海工作。”“如果不工作就没有饭吃呀!”他回答:“我也不吃饭。”我已经说过了,我的侄儿刚开始对去幼儿园是很期待的,他是从第三天起开始反感幼儿园的,其反感的程度到了不惜放弃自己将来的理想(去上海工作)和吃饭——只要能不上幼儿园,他宁肯不去上海工作,不吃饭。他一定是发现幼儿园跟他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了,他在这儿没有找到“希望能永远呆在一起的老师”。

    有关教育的理论书籍虽然很多,但真正仔细地读一读,你便会发现,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理论,也不是成套的方法和大道理,而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心灵的沟通。正因为如此,《窗边的小豆豆》虽然是一本儿童小说,却可以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教育学经典来读。

    巴学园里的小林校长确有其人。他出生于1893年,自幼喜欢音乐,在东京音乐学校师范科毕业以后当过小学音乐老师。在当小学老师期间,他尝试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人数最多不能超过三十人,主张彻底实行自由教育与彻底尊重孩子个性的教育方针,学生上午学习和做功课,下午散步、采集植物、写生、听老师讲故事或者唱歌。他的教育方法卓有成效,后来在三菱财阀的资助下前往欧洲留学,并多次出国考察学校教育,回国后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创办了巴学园。昭和十九年,即1944年,在美军对东京的大轰炸中,巴学园被烧为灰烬。

    小林校长认为,“任何类型的孩子生来都具有良好的素质。而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素质往往会被周围和各种环境或大人们的种种影响所惯坏。所以应及早发现这种‘良好素质’并使其成长和成熟,从而把孩子造就成具有个性的人才。”小说的主人公“冬冬”本来被其他学校开除,身上贴着“坏孩子”的标签,但小林校长常常对她说:“冬冬真是个好孩子呀!”正是这句话给了“冬冬”莫大的鼓励,让“冬冬”一直努力做一个好孩子。小林校长还主张把孩子们解放到大自然中去,他总是告诫巴学园的老师们:“不要用老师的计划去束缚孩子。要把孩子解放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美妙理想比老师的计划要大得多。”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里所实施的教育,不是着眼于每个孩子的眼前,而是着眼于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的发展。事实上从真实的巴学园里走出来的那一群孩子,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建树。主人公“冬冬”成了著名的影视演员和电视节目主持人,阿泰同学成了物理学家,大荣同学成了植物学家,天寺同学成了医生,坂本敏子同学成了著名的美发师……

    小林校长在巴学园里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五点:

    第一,尊重孩子的人格。小林校长总是亲切、和蔼、礼貌地对待孩子们,与孩子们平起平坐,说话的时候弯下腰来与孩子们脸对脸地保持平等的姿势。正是这种尊重,孩子们把小林校长当作最知心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他说。

    第二,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教育,因势利导。小林校长善于抓住孩子们的个性及其表现出来的长处,使其在保持基本个性的条件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其弱点、缺点和错误则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使孩子们在自然、自觉之中予以改正。

    第三,以鼓励为主,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们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小林校长正是根据儿童心理的这个特点,始终采取正面表扬的方式,绝对避免挫伤孩子的心灵的言行。他每次见到冬冬的时候都要说:“冬冬是个好孩子呀!”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第四,小林校长特别注意保护那些生理有缺陷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他们产生自卑心理。比如为了让个子最短、腿最短的高桥同学也能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获奖,小林校长特意设计了别出心裁的竞赛项目,结果在这个项目的比赛中,全体同学的目标就是要“战胜高桥同学”,结果还是输给了高桥同学,高桥同学“浑身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情绪”。

    第五,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黑柳彻子在相隔三十多年后回顾真实的巴学园的时候说:“如果巴学园,至今还存在的话,恐怕不会有一个孩子拒绝到该学校去吧。因为在巴学园里,即使下课放学了,大家还是不想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这样一所学校。”为什么由一片空地、几辆废弃的旧电车组成的学校对孩子们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因为孩子们在这儿得到了尊重与鼓励,找到了快乐和自信,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巴学园就是孩子们成长的伊甸园。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学园 伊甸园 成长 孩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