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时间:2020-05-11 08:04: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从钻研地质,到开展地下核试验的艰苦工作,到与月球结缘,再到走向深空,正是拥有一个又一个梦想,欧阳自远院士的人生总是充实而精彩……

    静谧的夜空,群星闪烁。2013年12月2日凌晨,中国西昌,承载着国人千年追月梦的嫦娥三号,开始了“她”的奔月和落月之旅。这将是中国航天器的首次登月,意味着我们离月球又近了一步。国人为此而振奋。在北京北四环外的国家天文台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无疑是数亿国人中最为此刻骄傲的人之一。欧阳院士连续七年担任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现任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被尊称为“嫦娥之父”。从钻研地质,到开展地下核试验的艰苦工作,到与月球结缘,再到走向深空,正是拥有一个又一个梦想,他的人生总是充实而精彩……

    砥砺成才,悠悠报国心

    欧阳自远1935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安市。父亲欧阳志云是吉安市一家药房的店员,也做郎中。母亲张冬英也是学医的,她会接生。“自远”,这个名字很特别。原来,母亲生他时,出现了难产症状,两天两夜之后,婴儿终于降临人间。当洪亮的啼哭声闯入正在隔壁屋里读书的舅舅耳朵时,舅舅正念道“有朋自远方来”,他脱口而出,说道:“这么艰难才生产出来,这个孩子一定是来自远方吧!就叫他自远吧……”也许,这个名字注定与他的事业有缘,因为他后来研究的陨石、宇宙尘、月球岩石均来自遥远的“太空”。

    童年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度过的孩子,往往会成长为坚强、勇敢、善良的人。欧阳自远也不例外。

    4岁起,欧阳自远便和家人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抗战时期,我父亲辞掉了药房的工作。那时跟随父母经常去逃难。记得有一次逃难已经是第7天了,我们搭上了一辆闷罐车,车内又热又颠簸,行进中还要躲避日机的轰炸,等我们赶到舅舅家时,我的头上身上已长满了痱子。后来父亲创建了自己的九州大药房,卖中药,也卖西药。药房创建之初非常艰难,为了最大化节省成本,母亲也得去药房上班,把我送到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给予了我万般的呵护和关爱,我从来没感到过孤独。我叔叔欧阳景云是我启蒙老师,他深受庐陵文化的熏陶,许多典章名篇烂熟于心,尤其能写得一手好字。他对我要求很严,每天规定我在20个纸片上练字,睡觉前还得背千字文,叔叔也教我数学计算等。入学前,叔叔为我铺垫的知识基础以及我对知识的渴望与刻苦吸取,使我的成绩一直很好。上学那年,我4岁的妹妹患天花走了,我很伤心,也曾发誓长大后去学医。读高一时,永新县解放了。我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永新中学(后改为任弼时中学)。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住校,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记得我们那时没有电灯,晚自习靠点菜油灯照明读书,为了节省一点菜油,大家总是将火苗调到最小。教我地理的袁家瑞老师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世界地图描绘出来,而每一座山、每一条河的故事总能脱口而出,令我惊讶不已。老师启发我:‘当你不只是学习,而是热爱时,你便可以距离完美更近,热爱是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够培养起热爱的兴趣呢?老师说,我们中国‘地大物博’,有悠久的文明,当你怀着强盛国家的心去学习的时候,你的学习就会悄然转向热爱……”这次谈话,使原本就异常刻苦的欧阳自远,对学习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来的读书改变命运,转化为学习报效祖国。明白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大道理。“如今老师已90多岁高龄了,但当年老师对我说的话至今铭刻于心。”“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戚继光的这句话,就成了此后欧阳自远的人生座右铭。

    “17岁那年,我高中毕业,正赶上大学入学考试的全国第一次统考。像一名古代书生,我挑着行李走了几十公里的路赶到市里去参加考试,考试发挥得特别好,交了两次头卷。北京地质学院是我的第一志愿,就被录取了。当时国家号召年轻人报考地质找矿产专业,‘唤醒沉睡的高山,为祖国献出宝藏’,我觉得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去学什么。我离开家乡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到了北京。当时我们大学的宿舍是借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7号北京大学工学院的校区。我学的是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专业,这为我后来研究陨石、宇宙尘、月岩和小天体撞击地球,打好了地球科学的基础。”欧阳院士谈起大学期间的生活,心情非常愉快。

    “你觉得自己最为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我问。欧阳院士想了想说:“当年我们有一门课叫测量学,学习测绘地形图。学这门课时要用到一个工具——计算尺,可能你们现在是见不到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计算尺只能够进行一般的运算,做测绘运算不够方便和实用,所以大二的时候我就编了一把更加简易便捷的用于测绘的计算尺。这应该算是我的第一次成功吧!”

    “大学期间,我是三好学生。大二时,暑假时陪同学校的6位苏联专家去南京地质考察,苏联专家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严谨的学风和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使我深受教育和敬佩。”

    “从大三开始,我们就开始实践找矿勘探:操作钻探机、在坑道里凿炮眼、填炸药-一毕业分配,大家都愿意到野外队去找矿,学校说根据你的情况,留下在学校做研究生。为了继续深造,后来分配我做苏联专家拉蒂斯的研究生,学习地球化学。我先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培训俄语。我学俄语时,竟学唱了一二百首俄语歌,会唱的俄语歌越多,单词量也越多,唱得越熟,用起来也越熟。记得有次上课回答老师问题,我用苏联歌曲中的歌词回答,引得老师同学乐呵。俄语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如今仍然是我的保留曲目。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的活动中,我的即兴演唱还获得了满堂彩……”

    谈起这个,欧阳院士还说起了自己学外语的好些趣事。因为工作关系,欧阳院士曾需要掌握好几种语言。后来他去德国马普核物理所做客座研究员,德语是个门槛。学德语,他完全是零起步,一个德语字母不认识,单位派他到歌德学院学了一段的基础发音,仍感力不从心。欧阳自远想到了一个方法:“德国人喜欢喝啤酒,我就买了几大箱啤酒,叫来一个喜欢喝啤酒的德国小伙,每天晚上免费请他喝啤酒。当然,前提是,边喝酒边陪我聊天。”三个月后,欧阳自远能用流利的德语和他的研究所同事讨论科学问题,甚至讨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如今,要和欧美的同行交流学习,查阅前沿课题资料,没有英语基础,同样寸步难行,好在欧阳自远从来不畏难,学语言也如此,学习起来怪招频出,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那时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搞地下原子弹爆炸和搞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半年后,我的苏联专家因事回国,学校说既然你的研究生导师走了,刚好国家第一次全国统一招考副博士研究生,你去报考研究生吧。我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被录取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长江中下游铜矿和铁矿的分布与成因研究。这期间,我也始终关注着卫星探测。1958年至1960年间我开始了陨石的收集与系统研究。那时,我总希望未来有一天,中国也有能力发射卫星,探测月球和行星……”

    何不“跳”出地球研究地球,去搞“天上”的地质学?欧阳院士把自己的想法跟时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侯德封先生说了,侯先生听完,高兴地说:“行,那很好呀。”侯德封先生由此将欧阳自远调到所里做自己的学术秘书。侯先生对欧阳自远说,你到中国科技大学去听核物理系的课,尽快学完。原来导师是想要他去搞核子地质。于是,欧阳自远用一年的时间,打好了核物理理论与实验技术的扎实基础。

    那段时间,最让欧阳院士难忘的是中国仅有的两次地下核试验,欧阳院士都参加了。“虽然好几个春节我们都在那里度过,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现在回想起来,感到非常欣慰。”他回忆说,1964年年初的一天,侯德封院士去国防科委开会回来,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一向严肃的侯德封院士看上去更加严肃了。侯先生对他说,国防科委找他谈过多次,要组织地下核试验场地的选择与论证,研究地下核试验场地的地质、岩体结构与性质、地下水的运动、污染防治和地下核试验的相关效应,地下核试验以后要对各项指标验证,以利再战。你有两个专业的基础,你来领导一个小组,承担起这个任务。长期的科学储备就是要为国家效力,国家的需要就是方向!就是命令!要全力以赴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任务。

    很快,欧阳自远就被通知到国防科委去接受新任务。中科院地质所的几个年轻人组成了一个代号为“219”的小组,欧阳自远任组长,专门为地下核试验选址。他们每天勘探测量,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满身满脸都是黄沙……

    1964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一架苏制伊尔-14飞机从马兰基地飞往地下核试验场区。飞机上,核试验的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和其他十几位将军都神色庄重。飞机上还有一个人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唯一一个不穿军服的人,这个人就是欧阳自远。当飞机飞临选定的地下核试验场区的山体上空盘旋时,欧阳自远在飞机上向张爱萍上将汇报了小组通过已经完成的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的各项模拟试验,初步认定这个山体是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最佳位置。听取了欧阳自远的汇报后,张爱萍上将表示将来成功了,充分利用山体争取多做几次“地下核试验”。随后,飞机转向飞往罗布泊,从空中他们看到了沙漠中的一座铁塔。这是欧阳自远第一次看到的也是最后一次看到的这座铁塔,他却并不知道,这座铁塔上将安放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几天后,这座铁塔在巨响中熔化倒塌…那炫目的一刻,欧阳自远也亲历到了。

    “很多科学家都有很好的想法,但都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而夭折了。所以,我经常说,我很幸运,上帝特别关照我。”欧阳自远说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他说,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政策老在变化,一会儿以基础研究为主,一会儿强调应用研究,对很多科研人员无法适应。而他自己却既在做基础研究(天体化学、陨石学、月球科学),也在做应用研究(地下核试验)。“在那个时期,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地下原子弹爆炸,一个是搞天体的地球化学研究。”

    陨石。是欧阳自远院士触摸星外的“钥匙”

    欧阳自远第一次触摸陨石是在1958年。在大炼钢铁的洪流中,地质队员翻山越岭寻找着铁矿山。广西南丹修了很多小高炉,把山上的铁矿石堆在炉子里面熔掉变成铁水,奇怪的是那些铁矿石怎么烧都不熔化。这些不能熔化的铁矿石后来就送到了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他切开里面的结构、做细致的成分分析,断定是一种八面体的铁陨石,是在小天体的核部极缓慢冷却的特种合金钢。他非常兴奋,在他的眼里,这些天外落下的石头,就是从天而降的“礼物”,因为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科学信息。

    1976年3月8日下午3点左右,天空出现了三个大火球,随即从天而降下一阵陨石雨。陨石散落在吉林市北部500平方千米的面积内。这一堆陨石加起来竟有7吨多,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陨石坠落事件——吉林陨石雨。欧阳院士说,庆幸当地的老乡们的房子没被砸到,也没有伤着一个人。7月中旬,吉林省又降下了一场规模较小的陨石雨。

    “9月12日,天空中忽然出现几条非常巨大的火龙,从云南开始,经贵州,入四川,直到重庆一带才消失。同样是轰隆巨响,雷鸣闪电。我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组织了13支队伍赶赴现场,去追寻陨石,最后我们在贵州附近的清镇县找到了两块世界上极其稀有的顽火辉石球粒陨石。要知道,几十年来,地球化学所对这两块陨石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

    为此,欧阳自远等科学家提出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陨石形成与演化模式,开创了我国陨石学与天体化学研究的新阶段。而美国人送给中国的一粒黄豆大小的月球岩石标本,算是欧阳自远第一次和月球的“亲密接触”。

    “那是1978年,美国安全事务顾问代表美国总统卡特赠送给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华国锋主席两件礼物:一面中国国旗,曾由‘阿波罗号’带上过月球;另一件是看起来只有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本。阿波罗号飞船曾6次载人成功登月,取回岩石样本。美国方面没有说,这块作为礼物的石头采自哪次登月,在月球的哪一个具体位置采集的。无异,美国给中国出了个哑谜。事后,华国锋将月岩样品交给国务院办公厅。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的来历?中科院马上有人想到了我。当时我还在贵州……”他说。

    样品从有机玻璃中取出,只有1克重。欧阳自远把自己变身为抠门的“葛朗台”,样本一分为二,半克用来做研究,留下半克赠送给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参观。欧阳自远组织了全国相关研究所的三四十位研究人员,对这半克的样本做无情的盘剥压榨:岩石学、矿物学、微量元素组成和月岩的历史等等,凡是能做的研究都做了,不仅确定了采集地点,还确定样本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登月时采集70017-291号样品。美国人大为惊诧。尽管这次他实际接触到的只是月球上的1克岩石,但对于他来说,震动却非常大。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以及算是刚刚起步的中国空间探测与月球研究,必须走出去了。

    相关热词搜索: 嫦娥 之父 专访 本报 接受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