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对林黛玉的再认识

    时间:2020-08-15 07:52: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都是探不到底的。”

    初中教师在讲《葫芦僧判葫芦案》一课时说,《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高中老师在讲《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又说,《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我赞同。他厌读“四书五经”,厌取功名,敢摔在贾母这个封建社会家长制的最高权威者看来是命根子的“通灵宝玉”,敢于向封建社会家长制度发出挑战。而说林黛玉也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我却不敢苟同。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从小受到父母钟爱,养成娇气、任性的脾气。后因母亲早丧,寄居在舅舅家,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身,小心戒备”。在她还未进贾府时,就“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些话可看作是林黛玉在贾府一切行动的指导思想,而且林黛玉在以后的行动中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思想。

    在见到“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王熙凤时,“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可见林黛玉对王熙凤这个实权派的尊重。当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过晚饭去时,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何,望舅母容谅。”这表明了林黛玉顾全大局礼节,说明林黛玉在待人接物上的处处留心,时时在意。

    林黛玉的这种思想也表现在她对坐座位的态度上。“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次位,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上坐了。”“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反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在王夫人房中,林黛玉不肯接受王夫人让她东坐,因料定那是贾政之位,是绝不应坐的。这些细节足以表明林黛玉是绝不轻易从事的,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更不用说对谁叛逆了。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为座位之事,林黛玉更是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她才肯入座,从这更可以看出林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

    而且,为了适应贾府的生活,林黛玉更是不惜伤害自己本已禁不住伤害的身体,一改以前的生活习惯:“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这一细节也反映了林黛玉的不愿得罪别人,喜欢迎合别人的思想。

    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发展史。从以上林黛玉的所作所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林黛玉身上是不可能孕育出叛逆的种子。

    言为心声,从林黛玉说的话中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不具有叛逆性格。“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为了迎合贾宝玉等人,当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从林黛玉实际读的书来看,刚读了《四书》,说明林黛玉已受到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不敢叛逆;从林黛玉前后的不同回答来看,说明林黛玉言行过于谨慎小心。我认为,小心谨慎到如此地步的人是绝不会对正统社会叛逆的。

    但林黛玉绝对是个纯情少女,也绝不同流合污。只不过是为了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还经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揭露周围自己看不惯的现象,或者跟自己的小心眼过不去的人物,即使是自己心爱的贾宝玉也不能例外。

    那么,怎样跟林黛玉这一典型形象定位呢?我们先来分析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典型环境。资本主义在明代中叶已有萌芽,虽屡遭封建社会扼杀,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层一直没有得到机会发展,但也始终没有泯灭。曹雪芹生活在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似乎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但他又似乎很清楚地看到,在中国独立的资产阶级是没有的,它只能从封建社会中分化出来,而这就注定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恩格斯说:“所谓现实主义,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就是由于它塑造了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林黛玉—一个任性的、多愁善感的、向往自由、热爱自由式恋爱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说得好,一部作品“并不是独立自在的对每个时代每一位读者都提供同样图景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独立式地宣告其超时代性质的纪念碑,而是更像一本管弦乐谱,不断地在它的读者中激起新的回响。”以上对林黛玉这一著名形象的新认识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在笔者心中激起的新的回响。这种回响虽然有些不合调,但毕竟是一种原生态的回响。

    ★作者单位:江西临川第二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 再认 林黛玉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