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杜威教育哲学视域中的我国精英教育发展问题

    时间:2020-08-22 07:53: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美国精英教育的再认识,结合杜威教育哲学理论,系统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对精英教育的内涵和困境进行重新理解和深刻分析,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中精英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杜威教育哲学 精英教育 美国

    生活是人的行动和实践,而哲学是人对生活的思想。教育哲学最关心的是人的生活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与方式是通过思想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塑造灵魂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

    而谈到教育哲学问题,不得不提到杜威,杜威的教育哲学批评和传承、扬弃和超越西方传统教育哲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都获得了大的成功。研究杜威的教育哲学理论,从而知晓杜威教育哲学的四个维度是实践哲学的理念、进步和民主的信念、现实主义的观点和实验主义的方法。杜威教育哲学的宗旨是通过改造教育方式改造生活世界,杜威倾注全部的智慧,透视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和危险,强调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其中一些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有启发意义。

    一、精英教育的内涵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教育家,他在《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理论①,他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程度并划分其历史发展阶段的量化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

    精英教育的优势当然是不可否认的,至少可以让学生在某种方式上学会思考,还可以建立一些日后开创事业所需要的人际关系,获得让世人羡慕的富裕生活或其他报答。精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精英教育正成为时下热点的词汇之一。

    我国高校精英教育的发展如何呢?清华大学在维持招生规模的同时,专注打造自己的精英班,唯一获得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图灵奖”的美籍华人、中科院外籍院士姚期智在清华大学开设“姚班”②。他的学生不少已经得到“微软”、“Facebook”的工作机会。“姚班”这种针对大学本科尖子生的小班化精英教育,近年来在国内大学非常流行,比如山东大学的泰山学堂,北京大学的元培學院等,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于2009年推出“蓝墨水精英计划”旨在针对职业的精英人群③,提供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拥有更强烈的自我学习与充电的愿望。也就是说,我国在高校精英教育特殊化培训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与发展,但还存在不足与问题。

    二、我国精英教育的现状

    精英教育越来越多地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多数一流大学规模急剧扩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我国精英教育的发展和有效实行呢?

    1.精英人才评价的误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对精英的界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1)高分和高学历就是精英。(2)名牌大学培养的都是精英。杜威指出,一个人有可能成长为熟练的强盗、恶棍和腐化的政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教育的观点看,问题在于这种生长的方向是促进还是阻碍生长?这种生长的形式是创造更多的生长的条件,还是制造各种障碍,使按照某一特殊方向生长的人失去在新方向继续生长的时机、刺激和机会呢?某个特殊方向的生长,对于那些唯一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开辟途径的态度和习惯有什么影响呢④?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只有当按照特殊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继续生长时,才符合教育即生长的标准。但精英教育并不意味着只是分数高或者学校好就能培养出精英,社会通过指引学生活动方向的过程来决定他们的未来同时也决定着社会的未来,因为一定时代的学生将会在今后某个时间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社会组成部分,所以这个时代社会的性质主要取决于上一个时代给予学生活动的方向,这种面向未来结果的积累行动就是成长的含义⑤,而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并未找到真正的精英教育之路恐怕是由于上一个时代给予学生生长和活动的方向本身就是偏离的。

    2.精英教育体制的困惑。培养精英人才,推进精英化教育,首先要有培养精英人才的意识和环境。一个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机构和非教育机构,把懵懂无知的。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改造成有用的社会资源,使其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理想的社会管理者,在此意义上,教育就是抚养、培育和教导。一般来说,对如何形成共同志趣的回答会是:通过环境的刺激引起相应的反应,个人的生活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在其身上形成特定的系统的行为和行为倾向⑥,精英的产生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历练。成为精英的路是崎岖的,准精英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如果精英教育只局限于展示精英优越的生活,无疑只学到了皮毛,更危险的是,这种教育传递给受教者一个错误的信息。受教者会被精英奢华的生活所迷惑,而他们忽略的是精英产生背后那残酷的百分比和淘汰率。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完成精英教育。事实上,不止美国,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欧洲及亚洲一些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中都有精英教育的理念,如英国的寄宿制中学培养学生的绅士精神,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欧洲的德国、法国、荷兰的世界名校授课制课程,日本的大学院等教育阶段,都是精英教育理念的体现,旨在培养有修养、有能力的高级人才。而在中国,我们不仅对推进精英教育和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缺少培养精英人才的环境。

    3.精英教育经费的约束。虽然精英教育不仅仅指在学校设施和管理上的投入,但精英教育势必比大众化教育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有着更严格的要求。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⑦而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占其中很大一部分,加上物价上涨,教育成本的提高等因素,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

    4.高校管理教育的局限性。在杜威看来,学校具有三个特殊的作用。(1)复杂的文明过于复杂,要把它分成许多部分,逐步、分层教授给学生。(2)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尽可能排除现有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免影响学生的心智习惯。学校有责任从一般环境中排除这些障碍物,从而竭尽全力地消解它们在日常社会环境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想方设法地强化学校的优势,随着社会开明程度的增强,学校认识到其责任不仅是要把社会现存的全部成就传承下去保存下来,而且要把有助于发展未来更美好社会的部分保存下来。(3)学校环境的职责就是使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平衡,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免受其所属社会群体的限制,并和更为广泛的环境建立生机盎然的联系⑧。每个这样的群体都在发挥着形成群体成员积极倾向的影响力。

    案例:创办于1701 年的美国耶鲁大学三百年来培养了大批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风云人物,甚至被誉为“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校长被问及应如何培养精英人物时,他并没有过多地谈及耶鲁的硬件设施在培养精英学生过程中的意义,而是谈到了学生社团。他指出,耶鲁的学生有自己组织的 250个社团,由于每年都有学生毕业,这250个社团中,每年都有一些要更换领导班子。耶鲁大学有1万多名学生。这样算来,20%的耶鲁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社团的主席,他觉得学生在自己的社团中会培养各种有用的能力。事实上,这些社团实际上就是培养领导才能的一个实验室,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说服动员能力等许多重要能力都是在这些社团活动中得以培养。

    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实行“宽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方面都与外国一流大学有着差距,团队合作的精神、组织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课堂与生活教育而获取,但这些恰恰是中国高校中所缺乏的。

    5.学生素质不足。学生缺乏成为精英的动力和精英意识,要成为精英分子,一定是有道德有责任感、讲诚信、有爱心、有创新精神并且可以掌握相关领域专业技能的优秀分子,但是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当前一些大学生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理想和激情似乎大不如前。杜威哲学认为,任何一个成人都会厌恶有人说他没有进一步成长的可能性,不进则退的学习教育理念应深入人心,所以成长并不是从外部加诸学生身上的东西,而是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自身的意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发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有把自己培养成为精英人才的渴望,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改变。从自身看,可能性存在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方面,一方面有了依赖性在主观意识上会感觉到自己的差距,迫使自己努力,另一方面习惯使我们控制环境,并且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利用环境,让我们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便适应新的情况。当然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精英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杜威在他的道德论中阐述,一切能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塑造一种性格,不但能从事社会所必需的特定的行为,而且对生长所必需的继续不断的重新适应感兴趣。对于从生活的一切接触中学习感兴趣,就是根本的道德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是精英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兴趣是一个人和他的对象融为一体,那么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对道德的崇尚融合起来,才能从本质上做好精英教育。

    三、如何发展我国的精英教育

    1.转变人才的价值取向。将一个人是否优秀,从考试、学历转向是否为社会做出实事上来,人才是一个社会概念,是相对于人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而言的。社会应该褒奖那些真正为社会贡献的人,不管这些人的学历如何,只要为社会创造了利益,都应该得到认可。近年流行的“间隔年”就是美国学生在高中毕业和上大学期间,打一年义工,从事社会服务。美国的孩子想进的大学没有进去,就相当于中国的孩子高考落榜。在中国高考落榜后,要复读,要继续背那几道题。而美国的孩子们,则会跑到贫困社区志愿服务,或者到国外旅行,开开眼界,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哈佛大学录取与奖学金部的院长菲兹西蒙斯承认,有时经过这一年,同样的学生就变成一个更理想的录取候选人。

    案例:卢聂斯本来就读于大名鼎鼎的精英寄宿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但因为吸毒被学校开除,2004年申请了9所大学全部落选。结果,他花了10个月的时间,到阿拉斯加为红十字会工作,证明自己成熟起来。结果,2005年再度申请时,原来拒绝他的芝加哥大学录取了他。不过他决定去Swarthmore College,一个第一年没有申请、但在本科教育上更有声望的学校。佩布莱斯则是个无可挑剔的高中毕业生,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但是她已经被紧张的学校生活弄得对读书没有胃口,于是决定推迟入学,先参加一年的海外课程:在法国的一个家庭学习法语,到墨西哥学习帆船驾驶,最后到秘鲁的学校和印度的孤儿院进行义工服务。

    2.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中国以往的教育模式是,前十几年奋力读书,但是没有去思考学到的知识有什么意义,教育没有交给学生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会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而美国首先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机,在学习之前就走进生活,就像杜威所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学校应当呈现现在生活即对学生来说是真实而富有生机的生活,像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而言,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变得呆板而死气沉沉。所谓的发展,就是將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活动的技能、明确的兴趣和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环境,在环境的改造中引起许多新的刺激,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促进它们不断发展。精英教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受儒家文化和皇权统治限制的,学而优则仕,民间精英可以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入上层社会。憧憬着以后的飞黄腾达,准精英们不免对自己另眼相看。告诫自己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生活上要比普通人多享受一些,以免有朝一日跻身豪门的时候,因为不懂规矩,暴露出自己的真实出身。同时准精英也要与自己眼里的普通人“划清界限”,处处显示自己的特殊。而真正的精英家庭是如何教育他们的孩子呢?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将自己公司99%的股份都捐献出去的行为给了我们一些启发。与国内的情况相反,“富也不能富孩子”是许多精英家庭的教育理念。记得有一位教育学研究者曾经写道,在美国很多精英家庭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去,因为贵族学校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特权意识,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等相对贫困的地方当志愿人员,因为这些家长相信,真正的领导人才必须了解下层社会。而学生应该走进生活,清楚生活需要的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而要学习什么,从体制和观念上做出改变。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学除了培养学有所专、学有所成的人,还要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不能利用所学为社会服务,那只是挣钱机器不是社会精英。随着大学竞争的激烈,精英大学的申请者分数越来越高。由于美国大量学生SAT成绩都快到了满分,再看分数录取就已经意义不大了。高分只是进名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有其他的课外业绩。结果,美国的中学生们在学期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漫长的夏季则成了他们创造自己的课外成绩的季节。

    案例:克兰顿是一个科罗拉多州的高中生。她的SAT拿了1540分,几乎到顶。她上个学期通过了5个高级课程的考试,这等于提前修完一些大学课程,使她获得了上大学后免修这些课程的资格。她每个月在一个中学打两天的义工,并在一个饮料店工作,还是学校越野长跑队和网球队的队员。不过,当一个常青藤联盟学校的录取人员告诉她另一个申请者为竖琴作曲、并出售自己的光盘资助慈善事业时,她马上坐不住了。她用自己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跑到了秘鲁,帮助当地人油漆学校建筑、收割小麦、组织清理垃圾。结果,2005年她虽然没有进“常青藤”,却被几个精英名校录取。

    4.高等学校分类办学、分层定位。美国的高等教育层次分明,第一层次为社区学校,第二层次是四年制本科教育,第三层次是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美国通过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而普通大学和社区学校则负责大众化教育的重任,有效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在我国,研究型大学具有实施精英教育的重要条件,拥有高水平师资、先进的设备、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等优势。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分流,将有创新潜能的人才向研究型大学输送,因为研究型大学其主要任务是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精英人才。

    5.探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钱学森曾说:“现在的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下的深层危机,有些教材十几年都没有更新,如何去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再者是要加强教育的竞争性,我国教育淘汰机制是根据高考而制定的,但进入高校之后淘汰率很低,我国高校尤其是实施精英教育的高校应建立不同阶段的淘汰机制,严格质量把关。

    四、结语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成绩是公认的。美国19世纪末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以杜威的教育哲学理论为旗帜,表明杜威的思想切合时势之需。总之,建设精英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借鉴杜威教育哲学进步因素的同时,反思我国精英教育的得失,积极推动精英教育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精英人才。

    注释:

    ①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大学教育科学,2009(3):5-24.

    ②宋亮.大学再提精英教育[J].教育旬刊,2013(6):30.

    ③吕慈仙.高等学校按学科大类招生的现状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7(01):65-68.

    ④⑤⑥⑧[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3,42,11-12,20-21.

    ⑦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2015.

    參考文献:

    [1][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宋亮.大学再提精英教育[J].教育旬刊,2013(6).

    [4]王贺元.论精英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2(4).

    [5]刘海燕.大众化教育进程中精英教育的重新审视[J].复旦教育论坛,2003(4).

    [6]郑文.大众化背景下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2008(24).

    [7]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

    [8]杨守廉.李政道:培养精英就要“一对一”的精英教育[J].国际人才交流,2010(12).

    [9]威廉·德瑞斯维兹.精英教育的弊端[J].江苏高教,2009(4).

    相关热词搜索: 视域 哲学 我国 发展 精英教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