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德国古典哲学并未“终结”

    时间:2020-08-23 07:53: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基本关系的深刻描述。然而,德国古典哲学是否正如书名所言,以最终走向了“终结”?其含义到底是什么? 在学习这本巨著的最初和最终,都需要对此进行科学理解,否则非但不能全部理解著作的哲学意蕴,更难以解释该著作最基本的几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此“终结”之义并非德国古典哲学理论时间层面的“终点”,乃是表示全部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理论上的失败”,是“知识总汇”哲学模式的“结束”。事实上,整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未终结。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终结”;科学理解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8-0036-02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首先应当对其核心概念的内涵认知清楚,否则就丧失了作为一名合格学习者的品格。而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对该书“终结”一词理解欠准确的问题。学习本文需要理清脉络,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以便准确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下面就“终结”一词进行深入分析。

    一、对“终结”内涵的误读

    在人类语言学领域,“终结”一词主要有四种含义,一是时间上的终止,二是空间上的终点,三是逻辑过程的结束或者完成,四是内容上的消失、灭亡。

    基于“终结”一词的四种解释,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读者很容易有以下几种误读:第一,部分读者误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终结”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从此不再正确,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仅仅作为历史遗产而存在;德国古典哲学与以后的哲学都无关系,以后的哲学对其没有借鉴或继承。第二,一些读者误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现后,就不能再继续发展了,唯有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第三,一些读者误认为恩格斯所称的“终结”是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的高度肯定,误认为在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出现之后,德国古典哲学几乎就完成了其使命。诸如此类的误读确实存在,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视角加以厘清。

    事实上,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著作中的“终结”应当按照恩格斯本人的视角和他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评价辩证地去理解。一方面,“终”,可理解为“终止”,暗指哲学的终极目标业已实现。在恩格斯看来,德国古典哲学从世界观角度已由唯心主义发展到了唯物主义,实现了世界观认知的终极目标;从方法论角度则由机械哲学发展到了思辨哲学,实现了方法论层面的质的飞跃。恩格斯认为,德国古典哲学实现了从“形而上学”演变为“科学之科学”的最高理想,并使曾统治西方哲学界长达2000多年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得以“终止”。另一方面,“结”,可理解为“完结”。在恩格斯看来,黑格尔试图以自己的“精神哲学”解释一切问题,这种理想主义色彩的哲学目标是绝无实现可能的,不止黑格尔哲学不能实现,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哲学都做到这一点[1]。

    事实上,在《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既肯定了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杰出地位,也毫不讳言地指出了两种哲学理论和路径的不足与缺陷,并在深刻而颇具理性意义的批判基础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划时代意义。无产阶级将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革新力量,会继承并发展这一体系。最终,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最强理论武器。

    二、对“终结”内涵的科学解读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终结”一词是指德国古典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仍然在工人阶级等群体中变革发展,不断实现着否定与自我否定的质变,既没有消亡,也没有终止,而是以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在人类历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1.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自我“终结”,也即是黑格尔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众所周知,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体系化,还以其独特的理论模式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之科学”,这从理论上彻底“终结”了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与此相应,在辩证法领域,黑格尔也实现了巨大突破,系统化地论证了辩证法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终结”了古典机械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内核。恩格斯在文中分析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时,阐明了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的“合理内核”。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2]尽管费尔巴哈是“青年黑格尔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他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革新上,贡献更大。他的唯物主义观,弥补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核心缺陷,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世界观的“合理内核”;他承认“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3]。他的唯物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确实有了一种巨大的“终结”性意义,因为当时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客观化、理性化,唯心主义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费尔巴哈加速了唯物主义的进程,也即是加速了古典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终结”进程。费尔巴哈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尖锐地指出,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只不过是以理念、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上帝,是唯心主义哲学的逻辑。费尔巴哈的这些论证直接给唯心主义哲学以重创。然而,这种自我的终结并不彻底,因为德国古典哲学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是通过孤立的线索去批判、重构的,而非整体的科学批判和重构。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部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终结”。相对于“自我终结”,最为深刻的“终结”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部旧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彻底终结。首先,对全部旧唯物主义方面。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彻底实现了摆脱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窠臼的目标,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并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权威地位。在恩格斯看来,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全面有机地融合。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否定了黑格尔的理论基础,更加无情地揭露了费尔巴哈的历史局限性,完全意义上实现了这一层面的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彻底地揭示出人类历史的科学发展规律,对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类发展历史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彻底批判。在德国古典哲学领域,唯心主义历史观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史观,二者主张决定世界发展变化的不是具体可感的客观世界,乃是人的意志或者是“绝对精神”等主观要素。恩格斯鲜明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哲学中这种唯心主义的错误,认为自从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开始,包括康德等众多哲学家都未能脱离唯心主义的路径,尤其是在人类历史领域。黑格尔更成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批判继承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创建了规模宏大而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这种唯心主义哲学的研究路径被破除,即便在人类历史领域,也构建起唯物主义的权威,使唯物主义成为人类哲学史上的唯一合理世界观标准。

    3.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知识总汇”哲学形态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伦理学、美学、物理学、逻辑学等,都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哲学实质上成为包罗万象的“知识的总汇”,黑格尔直接将哲学作为一切科学的统称——“科学的科学”。这种“知识的总汇”,将具体科学和哲学的混淆,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因此,确定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也成为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动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进行了颠覆性的终结,将哲学界定为有别于具体学科的科学,是“爱智慧”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历史观的角度来谈“哲学一般”的变革:“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4]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则更为鲜明地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5]恩格斯实质上提出了旧哲学形态(“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以往的全部哲学”)解体、终结的必然性,即“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从旧哲学形态中分离的必然趋势[6]。为了更充分论证这种终结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批判黑格尔把建构无所不包的、最终完成的“绝对真理”体系作为自己哲学的任务的努力时,明确提出:“一旦我们认识到,这样给哲学提出的任务,无非就是要求一个哲学家完成那只有全人类在其前进的发展中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以往那种意义上的全部哲学也就完结了。”[7]

    三、结语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要准确把握著作本真的含义,唯有如此,学识、见解方能有所精进,方能窥见伟大哲学家的深邃思想之一斑,方能更为深刻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方能更为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终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

    参考文献:

    〔1〕罗连祥.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文教资料,2011,(4):110.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7.

    〔3〕刘雯君.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J].华章.2011,(20):3.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4.

    〔6〕刘怀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构成的二重性解读[J].理论探讨,2011.(20):8.

    〔7〕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相关热词搜索: 德国 并未 终结 哲学 古典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