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探究

    时间:2020-09-21 07:55: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而汽车产品又属于大件耐用消费品。为了满足人们在使用汽车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专业化服务,并让汽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技艺的汽车专业人员。这也就对汽车行业的职业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 汽车;专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 U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6-0086-02

    日前,在《中国汽车报》主办的“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汽车产业”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汽车是大多数国内居民消费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在他们的资产结构中占据关键地位。从整个国民经济层面看,汽车对于消费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9 210亿元,比2006年增长16.8%。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汽车销售量接近880万辆,国内16家行业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 176亿元,同比增长25.86%。汽车产销量增长带动的汽车用品、汽车服务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

    经济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2%,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汽车工业责无旁贷。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史其信教授说:“车市增长是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是汽车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汽车销售火爆的背后也对汽车后市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同样促生了跟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多的汽车行业相关的岗位。而职业教育正是为了满足汽车后市场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可以持续发展的相关人才。

    因为急速的扩张开店,人员是各个经销商老总最为头疼的事之一。好的员工不好找,特别职业的、能力很强的员工特别不好找。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除了众多车企产能紧张,不少车型供不应求,4S店纷纷闹库荒,另一方面,不少车企都调高了销量目标,加快渠道扩张步伐,更多的4S店拔地而起,这也让不少4S店闹起了“人才荒”。谈到人才缺口,不少经销商老总都分外焦急,因为目前的服务人员都很年轻,跟客户交流沟通没有太多经验,车型业务知识也不太扎实,这都需要长期持久的学习提高。而在国外的4S店,有四五十岁比较老的销售人员,非常和蔼可亲,推销产品很有信服力。没有优秀的人才怎么快速提升销量、怎么提高服务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如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4S店是汽车产业链的终端,也是各大品牌的前沿阵地,4S店的人员素质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其销售品牌的印象。不少4S店老总都表示,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是他们当前工作的重点。然而,仅仅依靠4S店自身培训员工只是杯水车薪,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汽车产业高速扩张背后的巨大人才缺口。

    在面对如此大的人才缺口时,社会把希望寄托在了高等院校。但我国在大学生培养体制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看到,高等学府培养的汽车专业毕业生,尽管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甚至具备较强的技术科研能力,能适用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但由于这部分毕业生数量较少,定位较高,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当前,高等汽车院校培养的“学院派”人才“供”远远落后于“需”,供需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大量快速发展中的汽车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另外,企业除了需要少量的高端“学院派”科研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汽车实用型人才。而在当前,汽车实用人才的培养已出现严重的“断层”。大部分学校培养的汽车应用人才,由于学校体制、师资力量老化、教学大纲落后、实验实习设备场地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广大学员所学难以致用,汽车技术理论知识只打了个基础,汽车实践知识也难以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学员自身定位不准,企业也不愿意接受,“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结果是“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还得从头培训。

    因此,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方式。根据国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今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更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今天,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校企合作,既是为了能够消除高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应用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更重要的是能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出校门的机会,建立一条让学生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自我培养的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的提案,指出汽车人才要和汽车产业相协调发展,由于汽车行业在中国发展历史比较短,因此,我们在汽车人才方面的储备及培养培训的方法、水平都还亟待提高。吉利集团近年来通过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与人才教育培养相适应的独特发展模式,先后建立了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育新路,这些职业学校源源不断地为吉利也为社会输送着符合需求的人才。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汽车行业人才缺口巨大,吉利集团这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值得探索,这或许是解决汽车产业人才困境的有效途径。

    2010年,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同时也伴随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虽然近年来“中国制造”的汽车已行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以低价格打市场,难以摆脱低品质、低技术和低安全性的品牌歧视。目前,在中国一汽的技术队伍中,高级技工比例约为13%,远高于全国平均5%的比例。 而这样的队伍中,以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主任李骏博士为首的技术力量,已代表中国一汽乃至中国汽车行业赢得了世界的认同:2009年,李骏博士当选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2012~2014年主席。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该协会主席。不仅意味着国际汽车行业对其研究成果的肯定,更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地位在国际舞台迅速上升、中国的汽车技术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事实。得益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得益于从技术工人到科技专家这样一支完整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体系建设,目前中国一汽已拥有汽车专利技术475项,位居行业第一。中国一汽为践行“品质、技术、创新”的承诺而不断攀登。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工业只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刻不容缓。而促使这一切有序进行的根本则是劳动者积极性、创造力的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全方位调动“人的因素”,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而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实现从5%~35%的跨越。

    不断加强汽车企业的服务技能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切实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开展了包括服务技能大赛在内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以上手段,构架出了一个完整的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量熟练、专业的汽车技术人员。如此完整、强大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说明了汽车企业对售后服务的重视,这也正是其“造车先育人”、诚信服务中"专业对车"的具体落实。

    相关热词搜索: 探究 汽车行业 人才需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