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高职少数民族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体系构建

    时间:2020-10-08 07:50: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与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教学质量。笔者从研究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和基础入手,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及原因,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情境、师资团队和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构建。

    关键词:课程体系;学习情境;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但由于历史、自然、基础、文化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民族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能否解决好少数民族的教育与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社会稳定。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出台了多项重大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教育倾斜政策,少数民族的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但由于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目前的教育上仍然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1]

    目前,在全国众多高职院校中,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普遍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是以上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很多工科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班级中也普遍开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 教学现状

    由于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征,又具有低级语言的特征,是各工科院校及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设计程序,为后续的应用性课程和软件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该课程是通常是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第一门课,且内容丰富,语法繁杂,算法抽象,使用灵活,不容易掌握。对于汉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更难。

    笔者通过教学团队对所授过课的六个少数民族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影响C语言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水平较低,除了经济发展等客观因素,主观上还存在着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高,教育产业化尚不具备条件,加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发展不景气等现实问题,造成部分学生家长产生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继而强化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得教育面临急剧滑坡,学生、家长主动接受教育的意愿受到很大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效果。

    (2)汉语、英语掌握程度不高

    首先,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生长环境中使用本民族语言,较少使用汉语。多数学生虽然从小学开始学习了汉语课程,但主要课程的学习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少数学生从初中才开始接触汉语课程,平时只有在与汉族同胞交往时才使用汉语,只对少数常见的生活用汉语掌握熟练,汉语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遇到稍专业的汉语词汇就感觉难以理解。

    其次,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仅在高中时才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有的甚至完全没学过英语,到高职阶段才开始从头学英语,而C语言的表现形式是英文,教师采用汉语授课,内容中包含大量英文词汇,这就使学生一看到C语言就产生畏难情绪。

    (3)基础教育薄弱

    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师资严重缺乏,正规出版物数量有限、质量不高,现代化教学设施短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受到很大限制。对于语言课程,大部分学校只开设汉语课,基本不开设英语课。对数学、物理等知识的学习也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很多学生在升入高职后还必须再下工夫弥补初等数学、英语等知识,这些课程对能否学好C语言影响很大[2]。

    (4)教学内容不易理解

    C语言是大部分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及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从人的语言到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对汉族学生尚有相当难度,对那些汉语、英语都还没掌握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更难。课程中的算法、语法、关键字、函数、指针等内容对民族学生都显得非常抽象。

    3 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和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特色,经过反复调研和专家论证,本着“目标不降低、体系可重构”的基本原则,我们对课程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尝试。

    (1)培养目标上明确体现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英语的使用要求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是: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程序调试的常用方法、排错技能,具备阅读、分析、编写简单C语言程序和部分复杂程序的能力,为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使学生具备高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计算机编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通过学习该课程,还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课程总培养目标又分成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和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方法能力培养目标与汉族学生相同,在社会能力培养目标中,明确规定学生通过学习应“①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②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③具备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⑤具备较熟练的汉语表达、书写和简单的专业英语表达、书写能力。”这就从目标要求上体现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和英语使用的最低要求,同时,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还熟练掌握着本民族语言,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但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其多语种的优势也逐渐凸显。

    (2)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掌握能力有限,汉语授课效果受到影响,双语教学虽然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对“双语”的掌握有限。通过调整理论、实践教学学时比例,加大学生的课堂技能训练学时,引入真实的小案例、小项目,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专业技能水平逐渐提升,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训练,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树立起来。在72学时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再安排一周30学时的教学实习,引入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们通过分组实施、分工配合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角色不同、任务不同,但总体目标一致。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文档撰写,学生们不但提高了程序编写、排除故障、自我学习等专业能力,还锻炼了汉语表达、汉语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强化了专业英语的使用能力,提高了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兴趣。表1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学时安排。

    (3)学习情境的设计上突出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上突出对教学方法的建议,强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辅以生动形象的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课件,以课堂上的任务单及课堂之外的课业文本的方式开展教学,考核方式上将过程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并重,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汉语表达,将与学习情境有关的专业英语词汇纳入过程性考核,对使用本民族语言熟练解决专业问题的学生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励少数民族学生发挥语言方面的优势[3]。表2是“一维数组及其应用技术”学习情境计划表。

    (4)师资团队结构上要求配备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

    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达到师生间互相认同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师资团队中需要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师,这样既便于开展双语教学,又便于师生之间互动、教师之间交流学习[4]。同时,主讲教师还应该熟知班级中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做到互相尊重、默契配合。

    (5)教学资源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民语言教学资源

    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面临着汉语和英语学习的双重压力,同时,他们也渴望把自己的母语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提供、制作教学资源时,应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民语言教学资源,便于学生的多方向发展[5]。

    4 结语

    我院民族班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自2011年开始尝试进行改革以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师资队伍的教学评价连续3年达到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多次获奖。我们在后续的班级教学实践中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体系,反复论证,即使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了畏难情绪,使该课程成为了一门学生会学、爱学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08).

    [2] 黎路,薛先贵.民族地区《C语言》教学方法探索[J].福建电脑,2010,(10):203-204.

    [3] 王云,郭华丽.李伯飞.情境教学模式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5):64-66.

    [4] 熊春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0,(5):119-121.

    [5] 张环,杨晓波.民族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汉英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藏教育,2012,(11):47-49.

    作者简介:

    孙延靖(1972-)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软件设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