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古汉语复辅音研究综述

    时间:2020-10-08 07:52: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古代汉语复辅音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拟对上古汉语复辅音的研究情况做概括性的介绍。关键词:复辅音;上古声母;谐声系统中图分类号:H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0-0000-02 一、前言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有复辅音,如藏语和彝语。邵荣芬也说“和汉语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比如苗语、壮语、藏语等等都有复辅音声母,有的还十分丰富。因此推想古代汉语也有复辅音,就未必是不近情理的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有上古汉语复辅音的著述进行简要概括。(文中国际音标均未加“[]”)二、复辅音研究分期讨论(一)1874—1929年复辅音研究1874年艾约瑟(Joseph Edkins)首次提出来上古汉语有复辅音的论断。他发现古汉语的来纽字与其他纽字有谐音交替的现象,并在《汉字研究导论》中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释,其中一种是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假设。1915-1926年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方言与古音的奠基之作。作者先根据《广韵》的反切和等韵,考订古音的音类,再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构拟古音的声母韵母的音值。其中第二卷《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第六章《定性语音学》之《辅音》部份以及第三卷《历史上的研究》第七到十六章讨论了复辅音的若干问题。根据方言资料、历史文献以及谐音等构拟出了((、((、((‘、((、((等复辅音。1923年高本汉《中日汉字分析字典》序言中根据艾约瑟的假设,提出了“各”、“络”互谐是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遗迹的著名论断。赵元任1927年将其一部份以为汉语《高本汉的谐声说》。1924年林语堂发表了《古有复辅音说》,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明确提出古汉语有复辅音的观点。文章提出研究古有复辅音的四条途径:从俗语或书中所保留的复辅音的遗迹寻求;从汉字的读音或借用上推测;从字的谐声现象研究;从印度支那系中的语言做比较研究。并构拟了kl、pl、tl等复声母。(二)1930—1949年复辅音研究1932年吴其昌在《来纽明纽复辅音通转考》中,列出典籍中384条词例证明来明二纽古为一音“此二纽在古时为复辅音。”同年刘辉藜在《马首农言·序》中指出“巷谓之合朗,棒谓之不朗,疾雷谓之忽雷,是古时言简而言重所发见之复辅音今日尚在口中者”。1933年高本汉World Family in Chinese出版,1937年张世禄译《汉语词类》。书中作者再次提出“各”、“洛”互谐的理论,并作了补充,提出了著名的带l复辅音构拟的A、B、C三式:A:各kl->K-:洛l->l-;B:各k->K-:洛kl(gl)->l-;C:各kl->K-:洛gl->l-。至今三式都有人赞成。1935年魏建功《古音系研究》“来纽可视为复声母之遗迹”。1937年陈独秀发表《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陈氏用方言俗语中的联绵词,汉字中的形声字,古代典籍中的又音异读,同语系语言比较以及当时方言等数据,较为全面地考证并构拟了上古汉语的复辅音gl、dl、bl、mbl、nd、md、dh(群定并送气音)、mh(明母送气音)、nh(泥母送气音)、mn等。1937年唐兰《论古无复声母,凡来母古读如泥母》发表。文章认为近代中国语没有复辅音。1940年高本汉古汉语工具书《汉文典》出版。书中共拟订了复辅音十九种,如“史” sl-(P434)、“监”kl-(p263)“兰”gl-(P92)、“变”pl-(P89)、“蛮”ml-(P89)等复辅音。这些复辅音主要是根据谐声字推出的。1944年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对高本汉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和修正,赞成A式。1947年陆志伟《古音说略》第14章《上古声母的几个特殊问题》,以《广韵》中“鼻音能转同部位或邻近部位的破裂音跟破裂摩擦音,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为证据,构拟了上古明母mp-、mb-,泥母nt-、nd-,疑母k-、ɡ-。“mp,mb>m,p,b。nt,nd在介音i之前腭成(((>((,就是切韵的日母,正像ti>((i”。在某种方言,(((可以作n。中古汉语还有((跟((的方言的分别。nt,nd在其他元音之前>n,t,d。据反切,mp,mb的证据最为薄弱,而k,ɡ的例子最多。”同章①还以“《切韵》‘力卢’二类跟其他49类的十之八九相通转”为依据,肯定了C式的可能性”,并说“我主张凡是l通k,( ɡ的‘声’的上古音全得含混的作kl。l通p,p‘,b的全作pl。l通t,t‘,d,(,(‘,(的不能作tl,只能作t‘l,因为表面上显而易见的,l跟送气音通转,同时也跟摩擦音s,通转”。1949年唐兰,《中国文字学》第七《中国原始语言的推测》一节,进一步发挥了他在1937年的古无复辅音的观点,对古有复辅音的观点进行了批评。理由是:“在现代中国方言里没有复辅音的痕迹,在《切韵》系统的反切上字里也看不出复辅音的现象……从反切的方法来说,绝不容许有复辅音的”。(三)1950—1969年复辅音研究1950年罗常培《语言与文化》第四章《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间接地表明上古汉语复辅音的存在。1957年与王均合着的《普通语言学纲要》第四章《语音的结合》第三节《复辅音》把汉藏语系各民族语言里的复辅音结合情况分为分为:闭塞音+边音武鸣僮语pla(鱼)、mlai(唾液)鼻音+塞音文水“母”mbu、太谷“我”(ɡ(鼻音+边塞音威宁苗语ntl(au(花色的)川南苗语mplu((叶子)喉塞音+浊辅音来宾僮语ba(肩)da(骂)擦音+另一个辅音贡山独龙语ul sd(p(拳头)skam(身) 奠定了上古汉语复辅音研究的理论基础。1954年包拟古(N.C.Bodman)发表A Linguistic study of the Shih Ming。其中第三章专门讨论《释名》中复辅音的存在形式,是全文的精华部份。具体讨论了:舌根音跟l构成的复辅音;l与非舌根声母的接触;含有(、n、m的复辅音。 1958年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不仅仅是复辅音的有无的问题,并且有古今音的问题。这一方面固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很宝贵的研究的数据,另一方面在汉语历史语言学没有很好地建立以前很难得到完满的解答②”。1959年朱星《古汉语概论》,1960年徐德庵《论汉语古有复辅音说的片面性》两文都对高本汉的谐声说进行了批判。1962年严学宭《上古汉语声母结构体系初探》一文,依据谐声系统和古联绵词,借助汉藏语系亲属语言存在复辅音的类型规律,希望全面地构拟古汉语复辅音体系。但不够严密,失之任意。 1962年E.G.Pulleyblank(蒲立本)的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刊载于Asia Major 9(19620:58-144;206-265。潘悟云、徐文堪于1999年将之译为汉语《上古汉语复辅音系统》)。概述第17部份讨论了“带((()的复辅音,第20部份“带-l-的复辅音,第25“复辅音((和(((”,第26“s+圆唇喉音的复辅音”,第27“s+舌齿音的复辅音”。1969年美国学者包拟古(Nicholas C.Bodman)《藏语sdud与汉语“卒”字的关系以及st声母的拟定》。该文认为藏语sdud(衣褶)与汉语“卒”有同源关系,卒“衣褶”的意义已经亡失“卒的已亡失的意义是‘衣褶’,字形中的那个附加的笔划就是代表‘褶’”。并以此推论出上古汉语有复辅音st、ts。

    1970年周法高《论上古音和切韵音》中《复辅音声母》部份讨论了五种有关复辅音的问题:“(a)来纽和其他声母结合的复辅音关于其他圣母和来纽的结合”(pl-,p‘l-,bl-,ml-,);“(b)心纽、审山纽和其他声母结合的复辅音”(sl-, sk-,sng-,sn-,st-,sd-,zd-,sr-);“(c)喻以和邪纽的上古音”(sr-,rj-,ri-,ri-);“(d)喉牙音和舌齿音谐声上的关系”(tk-,t‘k-,dg-,st‘k-);“(e)鼻音和非鼻音谐声上的关系”(xm-,tn-,t‘n-,st‘n-)。 (四)1970—1980年复辅音研究1970年杜其容《部份迭韵连绵词的形成与带l音声母之关系》一文,认为某些迭韵联绵词是由古代的复辅音演变的。1971年李方桂《上古音研究》是在高本汉著作之后的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上古二等韵都有r介音,所以二等字都是复声母的。如该书《上古韵部的个别讨论》前三部:“之”部二等“戒”kr->k-、“埋”mr->m-;“蒸”部二等“橙”dr->d-、“绷”pr->p;“幽”部“雹”br->b-、“学”gr->-。另外本书除了带l的复辅音外,还拟订了一些带s的复辅音,如该书《上古韵部的个别讨论》部份幽部“造”sk-、“修”st-、“羞”sn-等。1971年梅祖麟、罗杰瑞《试论几个闽北方言的来母S-声母》从闽北建阳、建瓯、邵武、永安几个方言的芦、露、篮、六、雷、螺、老、卵、狸、留、刘、笠、郎(女婿)、聋、李(李子)、两、鳞17个中古来母字白读为清擦音s-出发,认为s-来源于上古Cl-型复辅音。理由包括三点:(1)其它可能想到的假设都不足以解释此现象;(2)这些字大都可以找到明确的古有复辅音的证据;(3)越语台语藏语中也有类似的变化。1972年包拟古《汉藏语中带s-的复辅音声母在汉语中的某些反映形式》。1972年P.K.本尼迪克特(白保罗)的《汉藏语言概论》提供了700条藏缅词源形式,以及数百条藏缅语与汉语同源词的比较,成为现代汉藏、藏缅历史比较的重要文献。該书39-47节转对汉语进行了讨论,其中45为《汉语的复辅音》,“根据汉字声符的运用,能够构拟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塞音、鼻音或咝音+l这样的结果显然最多,也出现s"n"、(m-,也许还有t‘n-和sng-”。1976年,作者又发表了《再论汉藏语言》拟订了原始汉藏语的辅音系统。把上古复声母和词头进行了区分。 1975-1976年包拟古《原始汉语与汉藏语: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若干证据》一文也是关于关于复辅音的重要著作。这篇文章共有11小节,其中第4、5、6节对复辅音进行了讨论。1976年李方桂《几个上古声母的问题》对早先拟订的s-词头作了一些修改“有了以上三个理由,我们暂把跟舌根音谐声的照三、穿三、床三、审三、禅、日等母的字认为是从上古的*krj-,*khrj-,*grj-,*hrj-,*ngrj-来的③”。1976年张琨、张谢蓓蒂《汉语*S-鼻音声母》(原题为Chinese *s-Nasal Initials)一文“对出现在同一谐声系列中的鼻音和口音声母提出六条基本假设”。 1978年柯蔚南《说文读若声母考》统计了《说文解字》中820个读若资料,拟出的复辅音声母主要是带l(r)和带s两类。更为可贵的是柯蔚南没有像前人一样笼统的描写语音系统,而第一次对复辅音作了断代的描述。1978年丁邦新《论上古音带l的复声母》一文共五部份。第一部份概述旧说。第二部份说“从谐声看拟测带l复声母的原则”,“用简单的话来说,以上拟音的原则是先以声符(主谐字)来分类,再以谐声的行为加以限制,配合A、C两式的可能,完全以谐声字为依据”。第三部份“与拟音原则相关的问题”从四个方面加以讨论。第四部份“拟测上古各韵部带l-复声母的字”列出了字音表。第五部份“结语”以说文“读若”,闽北方言,古傣语资料为旁证,列出带l-复声母的演化情况。1979年包拟古《上古汉语中具有l和r介音的证据及相关诸问题》对他1975-1976年《原始汉语与汉藏语:建立两者之间关系的若干证据》的成果做了修改,认为“到上古汉语后期,*kr-已经变作kl-。kl-之类的少数字跟原来带kr-之类的字合流。某些台语的kl-类复辅音,我现在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上古汉语kr-变作kl-以后的借词”。(因版面限制,后文待续)注解① 见陆志伟.古音说略[M].燕京学报专刊之二十,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社,1947,P305-309。② 见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P186。③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91.参考文献:[1] 高本汉. 中国音韵学研究[M].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 赵元任.高本汉的谐声说[A].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09-239.[3] 林语堂.古有复辅音说[J].晨报六周年纪念增刊,1924.[4] 祁寯藻.马首农言注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14-122.[5] 高本汉.汉语词类[M]. 张世禄译.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6] 陈独秀.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J].东方杂志第34卷,第20、21号,1937.[7] 唐兰.论古无复声母,凡来母古读如泥母[J].清华学报,1924,12(2).[8] 高本汉.汉文典[M]. 潘悟云 杨剑桥 陈重业 张洪明编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9]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73-84.[10] 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M].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5.[11] 陆志伟.古音说略[M].燕京学报专刊之二十,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社,1947,270-313.[12] 唐兰.古文字学[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20-37.[13]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21-61.[14]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1-117.[15] 包拟古.释名复声母研究[J]. 竺家宁译.中国学术年刊,1997,(3).[16] 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79-195.[17] 朱星.古汉语概论[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179-195.[18] 徐德庵.论汉语古有复辅音说的片面性[J].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60,(2).[19] 严学宭.上古汉语声母结构体系初探[J]. 江汉学报,1962,(6).[20] 蒲立本着.上古汉语复辅音系统[M]. 潘悟云 徐文堪译. 北京:中华书局,1999.[21] 周法高.论上古音和切韵音[J].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80,3(2).[22] 杜其容.部份迭韵连绵词的形成与带l音声母之关系[J]. 香港联合书院学报,1970,(7).[23] 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4] 张琨、张谢蓓蒂.汉语*S-鼻音声母[J]. 刘宝俊译.音韵学研究通讯,1985,(7).[25] 柯蔚南.《说文》读若声母考[J]. 中国语言学报(美国),1978,1(6).[26] 丁邦新.论上古音带l的复声母[A].中国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08,43-59.

    相关热词搜索: 复辅音 综述 古汉语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