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西北农村贫穷的根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0-10-28 07:51: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笔者在对民和县中川乡民主村的访谈中,注意到该村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而贫穷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民主村贫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收手段的不合理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关键词]贫穷原因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19-02

    一、民主村村民落后的生活现实

    民主村村民内部的家庭收入不平等,以致于日用品消费呈现出较大的村内差异。家庭收入高的家庭日用品消费能达到每年7000元,而收入一般的家庭日用品消费每年大概在2000元左右,贫穷家庭的日用品消费每年只有320元左右(据统计2012年青海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日用品消费为每年1624元)。民主村大部分村民家用的粮食都是自家耕种,而日常的消费开支主要用于肉类、烟酒类、油类的购买,村民用于饮食消费开支的差别也很大,多的家庭每月620元左右,少的家庭每月只有150元左右。我们通过对15户村民的调查得出每个家庭平均每月消费300元左右,再加上粮食的消费,民主村的人均每月饮食消费为104元左右(2012年青海省城镇居民的人均饮食消费为423元)。家庭设备用品主要以电视、手机、冰箱为主,家里有小汽车的农户为42户,有货车的2户,有小型拖拉机20户,使用沼气的为2户,没有宽带接入,拥有家庭电脑的为0。民主村虽然人人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但看病花费依然占有家庭收入的较大比例,大约在30%左右。民主村村民养老主要是依靠老人自己的积蓄和子女照顾。民主村现有24户低保户,人口达到100人,他们分别享受450元、850元、1200元不等的低保金。

    二、民主村贫穷原因

    (一)民主村极低的农业收入

    1.民主村农业现状。民主村土地面积为2190亩,其中林地面积为1092亩,耕地面积为1000亩,在全村212户人家中承包林地的家庭很少,承包林地的农户来自于林地的收入更是微乎其微。100%的家庭承包了耕地,承包耕地的家庭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土豆、胡麻为主,2012年是一个好年头,玉米的亩产在10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在1.6元;小麦的亩产在8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是1元;土豆的亩产2000斤左右,每斤的价格大概是1元;胡麻的种植面积较小,主要是用于自家食用。民主村由于缺水,渔业无从发展。民主村山地多,适合畜牧业的发展,调查的15户人家有14户养羊,平均每户有4.5只羊,每只羊能卖700元左右,2012年每家平均能卖2.5只羊。养猪的人家不多,主要是自家食用。村里有一个核桃树经济林,是2011年争取的项目,每亩地大概有20棵,预计亩产15斤,收入3000元,但2012年未见成效。2012年在村支书牵头下成立了玉米经济合作小组,入组村民为5户,据村支书介绍成立前和成立后变化不大。

    2.农业收入偏低的自然环境原因。民主村在印象中是“老少边穷”地区,具体说来地方资源少、交通闭塞、经济条件落后。客观上讲,民主村地处高原且以山地为主,很难形成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大机械也很难使用;空气稀薄,村里水资源缺乏,年降水量在310毫升左右,村里唯一的一条小河2012年断流9个多月且水量极其有限;民主村土壤贫瘠主要以砂石地为主,大部分的农作物很难在这里种植,即使能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也不高;土地常年处在冰冻期,种植物的生长周期长;这些客观上的不足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

    3.农业收入偏低的主观原因。民主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居于此,靠种地为生,土地就是他们的命,而天气就是他们命运的决定者。淳朴而保守的性格就像民主村本身给外界的印象一样,村民们最大的理想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他们不善于接受先进的生产技术,趋向于小农生产方式,在2012年调研的15户家庭中有7户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他们也很难接受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全村仅有一个核桃树苗栽培项目且投入运营也几经波折。家族观强烈,家庭和家庭之间很难有经济合作的可能,村里有一个玉米经济合作组织,而加入的家庭仅为5户。

    (二)民主村村民有限的打工收入

    1.民主村外出务工情况。全村现有劳动力为630人,外出务工人员为90人,占到全村人口的9%,占劳动力人口的14%,从事技术行业的人数为12人,占务工人员的13%,调研的15户人家中人均打工纯收入为2570元,而青海省人均劳务收入达到了5000元。民主村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为零。

    2.打工收入不高的原因。民主村村民在外地打工的人数为90人,均为青海省内。90个打工人数大概有12人是从事技术工作,仅为打工人数的13%,其他都为纯体力劳动者,故他们干着最重的活却拿着最低的工资。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全村中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为30人,没有在技术学校经过专业的培训,而政府缺少专门针对农民的培训项目也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劳动力的相对过剩,雇主为了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不愿意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收入。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打工潮,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者,没有鲜明的劳动群体特点,更没有形成劳动群体关系网,打工人员呈分散状,信息渠道短缺,力量单薄。

    (三)医疗的花费较大

    1.民主村医疗现状。民主村参加医疗保险的为211户,参加人数为1058人,其中除了99名低保户和3名五保户免除保险费外,956人每人每年40元。报销的比例为省级医院60%,市级为70%,县级为80%,乡级为90%。但凡有大病的村民都相应的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民主村在村委会旁边有一家诊所,有一名乡村医生,这里设备简陋,只有两张桌子,两个药柜,没有病床。民主村距离民和县有90公里且没有班车,村民要看大病得到20公里外的官亭镇坐车,当天基本不能回来,看一次大病最少得花去两天时间。

    2.医疗花费较大的原因。医疗花去了村民很大一笔收入,也成为了民主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保的金额有限且在医疗报销的时候有如下条件要求:(1)必须是住院治疗的病人。(2)必须是在国家指定的医院。(3)必须拿着指定医院的收费单。由于民主村交通不便且医疗设施不健全,部分村民有小病不能及时治疗,而养成大病,花去了本可以避免的费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里老龄人口有115人,占到全村人口的10.5%,他们身体素质较差,抵抗能力较弱,而针对老龄人的社会保障措施又不健全,直接导致老龄人花去大量的医疗费用。

    (四)养老花费较大

    1.民主村养老现状。民主村的现有老龄人口为11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0.5%,80周岁以上的老人为10人。在民主村实行强制养老保险和自愿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原则,即60岁及以上的老人必须参加农村新型养老保险,16—60周岁的居民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民主村115位老人都免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根据政策60周岁以上的居民即可享受养老金的发放,发放的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115位老人均已发放。民主村对村里10位8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补贴的标准为每人每月85元。在民主村,养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靠自己的积蓄或自我劳动;另一种是靠子女。在115位老人中有70多位还在从事劳动,剩下的40多位主要是依靠子女。

    2.养老花费较大的原因。在民主村,65%的老人都能自食其力,养老费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对15户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养老费主要用于老龄人的看病上了。民主村的老龄人都是在家种点农作物,没有太多的经济收入。由于老龄人的生理机能退化,大病、小病不断,用于老龄人的医疗费用占到整个家庭医疗费用的大部分。基本上受访农户的家庭养老支出都花到老龄人看病上了,故我们也可以将医疗和养老花费较大描述为医疗费用花费太大。当然,在民主村还有40多位不能或没有从事农业劳动者,他们的养老费用除了医疗开支外,还有饮食费和日用品的支出。老龄人看病和日常生活的开销也是导致民主村贫困的重要原因。

    三、改善民主村贫穷面貌的建议

    (一)着力增加经济收入

    1.有条件地引进经济作物。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政策引进经济作物。首先,不能引起村民的排斥,鼓励村民。在给村民介绍项目的同时,尊重村民的意思,自愿加入,通过试点经营后,再扩大经营的规模。其次,应该保证引进项目的科学性,在确定适合民主村后,应当对该产业的前景进行评估;在项目引进来后,应保证有技术的跟进,最好是有关部门的全程指导。第三,干部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贯穿政府、市场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应在经济作物发展的同时,加强项目商业保险的投入,以解决项目运行的后顾之忧。

    2.劳动力有质量的输出。我们应该注重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我们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培训,政府和劳动者按比例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职业技能专项基金,专款专用。民主村由于是一个贫困村,村民普遍贫困,故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的信贷机构应该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无息贷款,并且对劳动职业技能培训贷款给予优惠,例如延长还款的期限、更新还款的方式(分期还款或和劳动部门签订协议每个月从工资里扣除等)。根据村里570个劳动力的自身情况,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组,对不同的组定期培训,也可以根据村民的情况,制定长短不同的培训期。另一方面,我们的劳动就业部门应保障村民的充分就业,在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上、和外省劳动部门的合作上都应较以往有所突破。我们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应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制定,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保障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农村保障有法可依,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各级政府明确自己的社会保障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人民在有关社会保障维权方面有法可依,同时还能为司法机关进行司法活动提供依据。

    2.城乡保障一体化,我国在社会保障这一块实行城乡差别待遇是和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注意到了城市的普遍问题,如失业、贫困、卫生安全等,而农村作为被遗忘的领域是在城市经济发展以后,在追求“全民小康”的过程中提上日程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和农村社会的差别待遇,但随着农村问题的进一步突出,差别待遇已成为不公平的一部分,实行城乡保障一体化势在必行。

    3.加大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在当前情形下我国走“中福利中负担”的社会保障道路是准确的,但我们不能回避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在公共救助部分依据的是必要原则,由政府承担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责任;在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政府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对于享受社会救助的农民或生活困难的农民应当免除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4.引入民间保险手段,我们认为单靠政府和农民自己是很难解决农村的社会保障的,我们应引入市场机制,允许商业保险的介入,政府加强对商业保险企业的监督;我们还应该发动群众投入到社会保障的过程中,政府做好保障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责任编辑:张丽

    相关热词搜索: 根源 贫穷 农村 对策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