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1-01-19 07:54: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分析了解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及导致现状的原因,对产生原因的各种因素逐一提出建议和对策,找到解决方法,使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能健康有序的开展,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和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

    关键词: 课余;体育训练;分析;对策

    一、前言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热爱竞技运动项目,运动素质好,又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小学业余训练成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正逐步退化,学校体育训练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对中学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研究,力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分析

    1.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业余运动训练, 但又十分重视运动成绩,大部分学校都在上级有关部门要举行运动会前夕组建运动队并且运用行政手段创造条件进行突击训练, 确保短期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 为校争光, 为年终总结贴金, 这是目前学校业余训练突出表现。

    (2)教师对课余体育训练缺乏正确认识,受升学考试的影响较重, 只注重文化课学习和升学率, 没有正确处理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对那些有运动天赋、学习成绩又突出的学生往往百般阻挠, 不让其参与体育业余训练。而参加体育训练的同学,则被归于学习差且升学无望的一类。

    (3)部分学校不计运动训练课时量,或给的报酬相当少, 使广大教师不愿进行业余运动训练。并且很多教师在学校学习的是体育教育专业而不是体育训练,不能运用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效果当然不太理想。

    2. 学生和家长的顾虑

    (1)学生:社会的片面理解,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一度是体育训练的代名词,不仅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体育成绩好的也退避观望。

    (2)家长:由于受运动训练的特点限制,使学生与文化学习脱钩,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保证课堂45分钟或40分钟的学习质量。再加上课余时间的运动训练任务,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自然会出现文化学习下降的现象,影响学生后续升学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偏见,直至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3.运动伤病的问题

    运动训练在各种措施手段都到位的情况下,还是要面对意外伤害和伤病等情况,运动员的伤病保障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训练非比赛期间的伤病医疗相对是一个空白,这样就会导致家长和学生对参加运动训练心存顾虑。

    4.体育场地,器材,经费的现状

    中学场地设施与教学规模极度的不平衡,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齐全而且相对安全的训练功能区。这种状况与国家教育部对各级各类不同学校应具备体育场地,器材的要求相差很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对体育训练更是相差甚远。因此,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这些地区的体育经费投入,并且明令禁止这些地区的体育经费挪为它用,这样才能保证体育经费的正常运转,使体育训练顺利进行。

    三、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从校方领导、老师,到家长都应认识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支持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 业余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 应重视培养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 充分理解业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给予业余运动训练应有位置, 使学校运动训练能健康地发展。

    2.正确处理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关系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家长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等十一个方面。目前存在的现代社会人才标准与运动员知识、技能结构单一的矛盾、长远效益与短期行为的矛盾、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多元化与课余训练项目开设较少的矛盾、学生文化学习与课余训练的矛盾、科学训练与教练员水平不高的矛盾以及经费保障与学校对体育投入不多的矛盾,致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境地。因此,建议在目标定位、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政策法规制度、教练员的质量、观念认识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建立升学绿色通道

    做好升学以及后续教育的衔接,免去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能全力、放心地支持体育训练工作。通过医疗保险和学校医疗室等方面的保障,提供学生放心、优质的训练保障,最大程度地消灭运动训练所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4.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并进行科学训练

    应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设施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加强特别是体育经费投入,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学校也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千方百计把课外体育训练搞好。教练员要多学习与动训练学有关的书籍,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动作技能的形成特点,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

    四、结束语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课余运动训练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都有赖于学校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切实开展,是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荆甫等.浅析中小学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M].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2] 易东燕.学生课余训练体制的探讨[J].天中学刊,1999(2)44-48

    [3]杨文轩等.体育原理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体育运动学校《学校体育学》教材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00-219

    相关热词搜索: 课余 对策 现状分析 训练 中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