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的持久魅力

    时间:2021-01-21 07:59: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大的理论。现实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政治哲学根基。在洞彻了人类政治生活本质的基础上,现实主义理论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做出了深刻解释。以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理论不仅最彻底地构建了科学哲学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对新自由主义与温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主义理论为各国参与国际互动,制定合理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

    关键词:现实主义理论;科学性;解释力;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1502(2009)03-0019-07

    什么样的理论是一个好理论?这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评价理论的标准有很多,譬如我们常说的实践检验法,但是对科学界来说,要评价理论必须要用到科学哲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为了评价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本文将之视为一个研究传统(Re-search Tradition),其中包括古典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理论分支。

    现实主义研究传统源远流长,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雅典时期的波罗奔尼撒战争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长久以来,因其简约、明确的表述抓住了国际政治长久不变的本质而受到国际关系学界众多学者的好评,被称为迄今为止“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有解释力的理论”。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史就是一部批判史,对于长期处于“领导”地位的现实主义理论更是如此。冷战结束之后,其他流派对现实主义的批评更加全面。更加猛烈。但事实却是,至今尚未出现一种替代性的理论,能够在解释范围和解释能力方面取代现实主义。批评者将矛头对准现实主义,恰恰反衬出这一理论的重要性。现实主义依然是理解国际政治最为重要的理论流派Ⅲ。本文通过历史和政治哲学底蕴、理论的解释力、理论的科学化和理论的应用四个方面来评价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

    一、深厚的历史和政治哲学底蕴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人类思想宝库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历代圣贤的学术成就为现代现实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理论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7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是最著名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对政治现实的深切关注,使得现实主义理论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深刻而富有洞见的政治哲学为现实主义理论提供了永恒的发展动力。

    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两句堪称经典的叙述——“强者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而弱者则接受自己必须接受的事情”,“雅典权力的增长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这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精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核心——权力政治与均势。

    马基雅维里对政治哲学的思考,成为了后世现实主义政治学家的思想指南。他在《君主论》中总结和发展了一套政治斗争的理论。马基雅维里的理论中包含了三条基本原则,它们构成了现实主义哲学的基石。第一,历史是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历程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加以分析和理解;第二,理论不能创造实践,但实践可以创造理论;第三,政治不是由伦理决定的,而伦理则是由政治所决定的,权力产生道德。

    霍布斯著作《利维坦》中的“自然状态”成为了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无政府状态的基础。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是一种普遍和持续不断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主权国家间的无政府状态实质上就是一种冷战加热战的自然状态,即战争状态。霍布斯认为,权力与安全息息相关,人们以及国家都在寻求权力并组织权力工具,因为他们害怕其他人可能控制他们。

    曾有学者将上述三位思想家的现实主义思想的共同特征总结如下:第一,人类的国际生存环境是一种不安全的和冲突的状态;第二,人类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政治知识或智慧;第三,不存在最终摆脱这种人类状态的可能性,它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特征,虽然人类具有政治智慧,但不存在对国际政治问题的永恒的或最终的解决办法。

    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深厚的政治思想也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知识源泉。韦伯对政治生活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洞见,指出:“政治中的罪恶是不可避免的。充其量只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它。这也正是政治的本质所在。”他认为权力是研究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生活中的权力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尤其明显㈣。他特别批评了绝对道德观,提出了“责任道德观”,道德要求人们——不管是政治家还是作为行为者的个人——在他们面前敞开的各条道路中选择一条在当时的环境下有可能是造成最小价值损害的道路,或者从正面来说,选择一条指向价值最大化的道路。这就要求领导人在一个并不完美的世界中,需要按照政治道德行事,有必要使用暴力或者其他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更加美好的目的。

    这些圣哲先贤对世界的认识虽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他们对国际政治现实的认识却是深邃的,因而不难理解他们的思想在不同程度上为后世的现实主义者所承继,为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吉尔平曾说过:“政治现实主义必须被视为有关世界的哲学理念和一套假定”。现实主义政治哲学对人类的道德进步和未来发展的前景持悲观态度,谨慎(pmdence)—对不同的政治行动的后果进行权衡——是政治中至高无上的品德。

    “现实主义理论的创始人”摩根索继承了西方现实主义政治哲学的思想传统,结合欧洲国家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确立了现实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大厦。摩根索对国际政治研究的影响基于他对哲学和政治的双重重视,他的理论被誉为“国际关系的哲学”。其著作《国家间政治》中提出的现实主义理论“纲领性宣言”——政治现实主义六原则,集中体现了政治现实主义哲学。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人性的悲观态度是理论的出发点,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的支配,为了改善社会,我们首先必须理解社会赖以存在的法则。第二,权力政治是政治现实主义哲学的基础,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摩根索经典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个概念使人们评价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领导人的行为成为可能,使差别悬殊的民族国家看似不同的对外政策具有了“惊人的连续性”。第三,“责任道德观”。采取成功的政治行为本身就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义原则;政治伦理在判断行动时,要看它的政治效果如何。正是源于政治哲学对现实世界的实然的认识,才使摩根索的理论能够洞彻国际政治的实质。纷繁复杂的世事一旦被透彻简洁的方式提高到哲学层次,它们便走出了粗俗和原始,便有了知识美感。摩根索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上,更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整个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实现了与法学和历史学的分离——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

    政治思想史纵贯几千年,横跨迥异的文化传统,积聚了人类最睿智的智慧,这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

    论来源的营养宝库。现实主义的理论家们透过先贤政治哲学中对人性和政治的悲观思考,看到了国际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国际政治是人类各个集团之间为获取安全、威望和权力而进行的一场持久的斗争。正因为抓住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所以现实主义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国际事务做出了一种简洁而深刻的解释。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解释力

    理论是人们认识外在世界的工具,科学理论试图发现隐藏在客观事物背后的规律。对这一规律按照因果法则做出合理的解释,并根据这一因果规律。对事物发展变化进行预测,以期趋利避害,提高人类自身的发展水平。解释是预测的前提,解释力是评判一个理论好与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一种理论的解释力是指它能够说明那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如果能够把一系列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令人困惑不解的各种行为揭示出来,那么,理论变得尤其具有价值;如果能够使看似杂乱无章、令人惊讶的事件变得易于理解,那么,理论将变得更具有价值。自古至今,现实主义在各种相互竞争的解释性理论中一再占据首要地位,被视为在无政府状态条件下最深刻的、最全面的解释性理论。只要这种状态继续存在,现实主义理论就能解释国际政治事件。

    无政府状态是现实主义理论的立论之基。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国家处于霍布斯“自然状态”(利维坦建立之前的状态)之中即处于无政府状态之中。在无政府状态中由于在各个国家之上并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机构垄断对武力的合法使用,并制止国家之间动用武力,这使得任何国家可以在任何时候用武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武力成为了国际政治中首选和常用的手段。由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战争爆发,因此始终存在着爆发武装冲突以至战争的可能。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自然状态”下,安全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只有在生存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国家才能安心地去追求诸如权力、财富与荣耀等其他目标。当一国的安全受到威胁时,由于没有哪个机构可以向它提供安全保障,所以国家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来求生存,而不是依赖于他国。自助是无政府秩序下国家必然的行为准则。在《利维坦》中有这样的叙述:自古至今,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安全,有哪个国家不是增加财富、累积军事实力、扩充同盟?又有哪个国家不是在边境设立碉堡、派边防部队并架设枪炮?还有哪个国家不曾派遣间谍到其他国家刺探情报?每个国家彼此间都摆出了“斗剑的姿态”。当今世界与几百年前的世界是多么的相似,而产生这相似状态的原因,即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在国际体系深层结构(无政府状态)压力下以生存为目标的国家会陷入“安全两难”。在无政府状态下,没有一个中央权威为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一国随时可能利用其军事优势损害甚至摧毁别国。因此,一国即使是出于防御目的而增加军事力量,都会使其他国家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了威胁。所以,为了自身安全,作为自助单元的国家不得不相应地增加军备以防不测,而这又会引起其他国家类似的反应,从而陷入了安全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个体增强自身实力以求自保的理性行为,却产生了与自己预料完全相反的结果——不仅本国更不安全,而且两国间的安全形势更加恶化。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是出于自身的安全和生存而不断更新和扩大战略核力量,结果是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进而使美苏两国具有了毁灭世界几十次的力量,不仅没有实现自身安全,反而使世界陷入了毁灭的恐慌之中。

    均势是现实主义理论中最重要概念。沃尔兹曾说过:“如果有任何独特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话,那就是均势理论”。均势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均匀的分布,还是一种不断“自动”导致力量均匀分布的过程或趋势。所有的国家都对其他国家的相对权力地位保持密切的关注,在权力竞争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系中的单元都会仿效成功国家的措施努力发展自己,不断追赶自己的对手;另一方面,当出现力量失衡时,各国要么竭力增加自己实力,要么联合其他国家结成同盟,制衡潜在的霸权国家。最终的结果就是重新趋向于均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在亚洲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破坏了亚洲的均势格局,严重威胁中国和美国的安全利益,中美两国抛弃了原有的意识形态束缚,进行深入的军事、政治合作,形成了准同盟性质的关系,重新实现了亚洲的实力均衡。

    现实主义对于国际合作持悲观态度,认为合作不易产生,更难维持。由于国家担心今天的朋友可能成为明天的敌人。担心今天合作中获益更多的朋友会成为未来更加危险的敌人,因此国家特别关注相对获益,即自身获益与合作伙伴获益之比。由于对相对获益的关注,即便在双方都能获得丰厚的绝对收益时,也往往不能实现国家进行合作。再就是出于对相互依赖所带来的脆弱性的考虑。一国担心由于合作的开展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变得依附于他国,使得自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因此,他们都尽量避免在关键的商品或服务上依赖别国。中国当前不断开辟新的石油来源以减轻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日本不断增强自卫军的军事实力以降低对美国的安全领域依附,都是现实主义对国际合作持悲观态度的明证。

    三、新现实主义的高度科学化和对其他理论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后,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政治学领域出现了一次革命一行为主义的革命,实现了由政治哲学向政治科学的转变;而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又经历了一次“革命”——后行为主义革命。经历过两次变革。政治学不仅从方法上,而且从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上都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理论是第一个实现了从政治哲学向政治科学的跨越,其中以肯尼斯·沃尔兹为主要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为现实主义理论的科学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高度的科学化

    科学化程度是行为主义革命后评价理论的重要标准。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总结出了评价科学理论的五个尺度:理论预测的准确度、前后一致性、视野的广度、简单性和理论发展的潜力。以下我们就根据以上尺度,对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做一简单的评价。

    1 理论建构的科学性

    沃尔兹在理论的构造过程中借鉴了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理论构建方法,严格按照科学哲学的要求,构筑了自己的理论大厦。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提出理论假设,以系统方法为基础结合了归纳法与演绎法,构造了简明有力、清晰而简练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理论只包括基本体系和基本体系单位的简单模式,即结构—单元模式。我们常说:“简洁即是美”,对于科学理论来说也是如此,简洁意味着解释和预测具有普遍性。科学界普遍承认简单性是优秀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同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不同解释规律,其中较为简单的那个通常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这是因为解释力是通过“远离事实”而非贴近现实而获得的,一个理论所使用的概念越抽象,其就可以对同一事物更深层次或者更广泛的现象做出解释,一个简洁精致

    的理论最富解释力。

    为了构造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同等程度的科学理论,沃尔兹采用了同样的标准定义理论。沃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开篇就指出:“国际政治学者随意使用‘理论’这一词汇,经常用其来指代任何并非纯粹描述性的成果,而很少只是用来指称那些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研究成果。”理论解释行为的规律性,使人们预期互动单元所产生的后果将发生在某一限定的范围之内”。在理论构造的过程中,沃尔兹首先从国内政治体系中得出了政治体系结构的三方面定义——排列原则、单元特性、能力分配,第二步利用系统方法的优势——相似的理论可以用于不同的领域,提出“如果两个不同的领域具有类似的结构,使用类比推理是允许的”,从而借助微观经济学的“公司—市场”理论进行类比,提出了国际政治结构的定义。

    为了使理论达到客观、精确、可测量和可检验这一标准,新现实主义以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概念取代了经典现实主义中的人性概念(不可测量的因素)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由于经典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概念包含着国民士气和民族性格等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因此设计出了综合实力这一概念。综合实力是通过对“人口、领土、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以及能力”进行综合评分而得到的。

    2 系统理论解释国际政治中长久不变现象

    系统理论解释了持久不变、反复出现的现象。只要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结构不发生变化,国家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譬如国家会不断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手段增强实力,制衡潜在的霸权国家,使均势得以重建。系统理论就是通过国家层次之上的结构来解释国际后果,即由外及内的方法来寻找原因。还原主义理论是指通过关注国家或个人层次的原因来解释国际后果,即由内及外的方法来寻找原因。国家的行为动机很少同行为结果相一致这一事实表明,国际政治现实不仅会受到单元属性及互动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体系层次变量的影响。因而还原主义理论无法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做出充分的解释,而只有系统理论才能使我们认清塑造国际政治现实的种种力量。

    3 理论检验的科学性

    如果能够对理论进行严格的、试验性的检验,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理论的科学化。在理论检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不是如何设计检验,而是以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从理论中推导出的理论假设,要通过比照历史事实以对其加以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注意,一是要对干扰变量进行控制,二是使用该理论中的术语进行定义。如果理论不能通过检验,我们要么选择放弃理论。要么对理论进行修正,缩小解释范围。

    (二)对其他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沃尔兹不仅发展了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对其他理论流派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自由制度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深受沃尔兹的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

    新自由制度主义接受了新现实主义的核心理论假定,并对其加以修改。引入了体系进程——体系单位之间互动的模式与类型——这一变量,构造了自己的理论。沃尔兹说道:“自由制度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基欧汉和奈强调的制度主义以结构现实主义为其理论核心,他们只不过试图将这一核心加以扩展而已。”基欧汉自己也承认:“结构现实主义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政治,将世界政治理解为体系现象的一部分;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逻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这个理论建立了国家行动的环境。”

    温特建构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基本分析单元是国家。温特试图在理性主义与反思主义两大阵营间架设一座桥梁,走一条中间道路(A Middle Way)。他选择了与结构现实主义相同的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在方法上采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温特的理论是通过对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的社会学改造而建成的。温特在理论构建时大量地借用、吸收了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本身和构建方法。他曾说道:“通过使用沃尔兹的结构理论作为反例,我首先指出,力量分配的意义和解释能力是通过体系中利益分配而实现的”。

    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一样都是结构理论。利用系统层次的分析来构造理论,可以使理论简洁清晰、逻辑一致。这样不仅实现了理论的科学化,而且也非常简洁、抽象,进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问题很强的解释力。

    四、现实主义理论的应用

    一般说来,理论的应用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用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二是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即研究者以理论为指导,根据特定形势下的具体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在本文中。我们将理论的应用视为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理论的应用同样也是评价理论的重要标准。范·埃弗拉曾指出:“如果一种理论的指导性更加丰富,也就是说,如果它提出了有用的建议,那么,这种理论将是更有用的”。按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有关观点,我们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的理论,使社会实践符合客观运动规律,促进了历史的进步;而错误的理论,使社会实践严重违背了实际法则,造成了人间的悲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风行学术界和政界的理想主义外交思潮错误地指导了英法等国的外交实践,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自由制度主义强调国际机制,制度本质上是国家实力的分配反映,是大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而创立的一种工具。有人说:“国际制度是权力结构的女仆。”以“主体间共有观念”为核心的建构主义理论更像是政治科学家们头脑中的智力游戏,沃尔兹曾说过:“建构主义在那些置身于安全环境的人们当中才能得以流行。”虽然在温特看来人类社会最终会建成一个世界政府,但是也是很遥远的事,对当前还是“霍布斯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际社会中,如何变为“洛克文化”,他并没有提出任何解决办法。

    好的理论解释重要现象。现实主义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事情,但是它却对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战争与和平,特别是在核时代的战争问题提供了丰富而深邃的洞见。同时。它也为我们在国际社会生存提供了行动指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客观法则,国际关系千年以来恒久不变的基本规律,就是在无政府状态下行为者之间为争夺财富和权力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是国际政治的铁律,现实主义理论从这一现实出发,为外交家提出了标准的和实用的行为指南。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摩根索的外交九原则和基辛格外交思想。总的来说,现实主义要求决策者。一是要遵循所谓“明智的国家利益”(en-lightened national interest),二是要按照国家实力分配国际利益。“明智的国家利益”,意思是指谨慎地获取与本国实力相称的国家利益,在维护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同时也承认和尊重别国的正当利益和安全考虑。按实力分配利益是指,当国家之间因利益而发生冲突时。应当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寻求解决方案。这些规则使得一个国家既捍卫了国家利益,又可以将因利益冲突而爆发国际危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程度。

    五、结论

    现实主义以其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为我们认识国际政治提供了最为有效的工具。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现实主义通过权力这一关键变量,构筑起庞大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一套分析研究国际现象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不仅涉及了国际政治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也为国家重要事务的决策与管理提供了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实主义理论会对国际政治实践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而现实主义理论本身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日久弥新。

    相关热词搜索: 国际关系 持久 主义理论 现实 魅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