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沈厚平:从进城务工者到区人大代表

    时间:2021-01-21 08:02:3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口述:沈厚平

    采访整理:宋晓东

    采访时间:2008年2月27日

    采访前记

    沈厚平(1976-),江苏省高邮市人。1996年作为进城务工者来到上海市闸北区彭浦镇环卫管理所(2004年转制为闸环灵石环境卫生工程有限公司)学习汽车维修技术。他从开始对汽车维修技术一窍不通,到成长为修车能手、单位技术骨干。2006年1月,他作为上海市全市仅有的两名进城务工者代表之一,旁听了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①。2006年底又当选为闸北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7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初至上海,刻苦钻研专业技术

    1996年,我职校毕业,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在家闲了半年多,成了一名待业青年。正当我为工作事情发愁的时候,有个好朋友推荐我去彭浦镇环卫所应聘。我和许多进城务工青年一样,怀着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想法和对大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背着简易的行李,踏上了上海的土地,来到了彭浦镇环卫管理所。此时的彭浦镇环卫管理所也刚成立不久,急需各方面工种的人员。于是我幸运地在这里安下了家,当上了一名车辆机修工。这一干就是12年。

    刚来的时候,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在职校学的不是汽修,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工作,对汽修完全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重新学习。一开始我连维修常用的零配件名称也叫不出,看不出啥名堂,有劲使不上,只能干着急,真是困难重重。但是,我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我想,既然我离乡背井来到上海,就一定要站稳脚跟,一定要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在单位领导和师傅的鼓励帮助下,我立志一定要掌握过硬的汽车维修技术,做一名合格的修理工。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也是现实工作的迫切需要,我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一方面虚心向师傅求教,坚持多看多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读书培训,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购买汽车维修专业书籍进行自学。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天总是晚睡早起,当别人还未起床的时候,我已经在单位琢磨需要排除的故障;别人下班了,我仍然留在单位用笔记记下自己一天所做的工作,总结一天来的收获和需要掌握的技术要领。就是用这种笨方法,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渐渐攻克了这样那样的技术难题,掌握了各种环卫作业车辆的维修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修理工,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

    每日读书,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在环卫所工作了两年多后,我在业务技术方面已经轻车熟路了,但是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自己现在不光是要懂得维修技术,而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完全靠别人在工作实践中指导还不够,有很多其他的知识是工友们教不了的。于是我开始有计划地购买书籍和报纸,并且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读书看报2个小时。一开始确实很难坚持,但是越是困难我越是咬紧牙关要坚持下去。慢慢地,规定的计划变成了每日生活的习惯,现在如果每天不看书,反倒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没有中断过。

    不过,即使是坚持不懈地每天读书2小时,我还是认为自己读得太少。越读书,我就越发现自己懂得太少,需要知道的太多。于是在2007年,通过单位工会的帮助,我参加了“EMBA工商管理初级课程”的学习,目前已经读完了所有的课程,并取得了每门课80分以上的好成绩。现在,我又在攻读工商管理的大专课程。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我非常珍惜。同时,我也在学习中深深感受到知识给人带来的无穷力量。我觉得,不仅仅是我自己要学习,我还应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于是我就花了二百多元买了一些车辆维修技术方面的书籍,把这些书放在班组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现在每2周机修班都会自发组织学习讨论,针对大家遇到的维修问题和书本上新知识展开学习讨论。

    现在我不但继续着每天看报读书的习惯,不仅仅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还经常阅读人文、哲学等方面的书籍。在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变了,说我现在已不是只顾修理车辆的沈厚平,而变成了事事关心的沈厚平。因为我对读书的热爱和执著,2006年我获得了市第八届读书节“十大读书明星”的提名奖。这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是对我热爱读书的一种肯定。

    大胆革新,解决环卫技术难题

    从对汽车维修一窍不通,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修理工;从一名普通的青年农民,到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并在历次技术竞赛中屡获佳绩,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我深知成绩来之不易,因此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更要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单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很多最新的技术知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大胆进行技术革新。

    这些年来,由于环卫生活垃圾运输车辆防污滴漏装置老化、损坏,导致环境二次污染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人士和环卫行业的高度重视。我们灵石环卫工程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并和系统内兄弟单位通力合作。作为攻关小组的一员,我根据日常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提出借鉴消防水阀技术,运用高强度尼龙材料,将以前的开放式排污阀门改装成旋拧式。通过这样的改造,维修费用由以前的每个1000元,降低到几十元,使用寿命从1年延长到3年,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功效。这个研制项目获得了闸北区2004年合理化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目前闸北区市容局系统内71辆生活垃圾车全部实施了此类改装,有效根治了环卫垃圾车污水滴漏顽症,推进了闸北环境卫生面貌的改善。

    由于我在工作中的努力,勤于学习、大胆革新、爱岗敬业,我先后多次在局、区、市各种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了中级工技术等级。2004年,我获得闸北区总工会举办的全区汽车维修大赛第二名,2005年又荣获上海市“环境杯”汽车高级维修工技能竞赛第三名,同年我还获得了闸北区市容局“优秀进城务工者”和闸北区学习成才标兵称号。2007年,我又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参政议政,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使得我成了单位里面的“明星”,也成为工友们中的佼佼者。因此,当2006年初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的时候,当市人代会第一次有外来务工者作为旁听代表的时候,我有幸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当时因为我是市市容环境行业工会的标兵,因此工会就推荐我去竞选旁听代表席位。一开始我知道自己已经被推荐上去了,但是当市总工会的旁听人代会的通知真的来到眼前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惊讶很兴奋。因为各行业工会都有人来参加竞争,所以能在众多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上海四百万外来务工人员中仅有的两名外来务工人员代表之一,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两位参加旁听的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员。去旁听会议之后,媒体对于我的报道也多起来。我实际上是从媒体上才得知我与另一位一起,是上海市第一次参加旁听人代会的外来务工人员,当时心里特别激动。

    第一天,也就是1月14日,召开的是预备会议。我还从来没去过展览中心,因此第一天我就先过去探探路,看看怎么走。第二天正式会议的时候就熟门熟路了。在旁听会议的时候,我深深感到市政府对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关心和重视。记得当时正好有代表提出进城务工兄弟过年回家买票难的问题,普陀区体育馆火车票大卖场门口外来务工者连夜排队到凌晨,在一天中最冷的时间还站在室外。韩正市长听了后非常关心,当场拍板要求火车票大卖场24小时开放,给夜里排队买票的农民工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湾。在此之前,我虽然在媒体上也看到关于人大代表提议关于农民工利益的问题,但是这次在现场亲自聆听到代表们的提案,切身感受到了这个社会上还是很多人在关心进成务工人员这个群体的。

    2006年底,我又光荣地当选为闸北区十四届人大代表,作为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新上海人,直接参与上海闸北人民的政治生活,这是上海闸北人民给予我莫大的信任和荣誉,也是赋予我神圣的职责和更高要求。当选闸北区人大代表之后,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压力很大。作为人大代表我拥有了权力,但更多的感到是一种责任。当工友知道我当选人大代表之后,都非常高兴,经常找我来反映问题。但是有些是需要反映的,有些是因为工友们不了解政策造成的。于是我一方面努力学习,及时向工友们介绍政策,另一方面也集中工友们的意见,以便在人代会上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责。我也经常主动去和工友接触,了解他们的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人大代表,我也有责任和义务把进城务工者这个群体的利益诉求反映上去。基于我对广大进成务工者的深刻了解和高度关注,在2007年2月召开的闸北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郑重地提交了《关于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费扩大功能的建议》,期望能为四百万进城务工人员办点实事。

    现在我身边的工友一有问题就会及时向我反映,我对他们的境况也比较了解。但是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几百万,覆盖着各个行业,能代表他们切身利益的人还是少之又少。以后我也要多走出去,去各个领域与进城务工兄弟接触,了解他们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代表他们说话。

    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了在进城务工者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进城务工者代表,这让我深深感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对于进城务工者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农民工阶层所能享有的社会权利和资源越来越多。有了大家对进城务工群体的关心,相信四百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在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来上海也已经13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亲身感受到了上海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与改革开放分不开的。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也不可能有机会来到上海,更不可能成为人大代表。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是上海这座城市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给予我们进城务工者一个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上海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和鼓励。作为一名进城务工者,我要努力做一名可爱的新上海人,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带动其他同事共同进步,和千千万万上海人一起共建和谐社会,为把上海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

    注释:

    ①2006年1月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人代会的历史上第一次迎来了两位外来务工人员旁听代表:沈厚平和徐汉祥。在闸北区灵石环卫有限公司承担机械维修工作的外来务工者沈厚平刚届而立之年,是江苏高邮人,在上海已经工作了13年。另一名代表徐汉祥今年42岁,来自江苏启东,在上海已经生活8年。现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所属的上海泽骅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担任分工会主席,平时也会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 责任编辑:王亚仑

    相关热词搜索: 进城 人大代表 务工者 沈厚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