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策略选择

    时间:2021-02-05 07:54: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工会思想理论,奠基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传播、吸收、创新与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工运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2005年3月31日,王兆国同志在全国总工会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报告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命题。随后不久,他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完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2005年7月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进行了阐述。2012年1月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六届六次执委会议作出了《关于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成为普遍的认同和共同意志。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相关论述中,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工会工作大政方针的科学阐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对中国工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如何更好的丰富和发展工会理论内涵,履行工会基本职责,揭示工会工作的规律特征,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提升工会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自觉性的概括和总结,是党对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经验规律的探索与沉淀,是中国道路在工会领域的具体化样态,是对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动新时代中国工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方向指引和战略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一个庞大、复杂、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指导思想、领导力量、本质特征、政治保证、历史任务、组织职能、对外交往、组织架构、内生动力等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科学内涵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为指导,这是其基础,体现了理论属性。工会始终做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的宣传者和传播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在中国创新与发展;接受党对工会的领导,这是其前提,体现了领导属性。工会始终做密切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联系的联系者与沟通者,构建党和工会组织共同发展格局,保证工会党制定的目标和路线前进;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其根本,体现了意识形态属性。工会始终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不背信弃义,不改旗易帜,始终跟党休戚与共;凸显工人阶级先进性,这是其保障,体现了本质属性。工会始终做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和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人民团体,实现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增强工人阶级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这是其法宝,体现了法制属性。工会始终做组织职工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筑牢职工群众全面发展的法律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是其主线,体现了社会属性。工会始终做发展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社会力量,促进企业与职工群众协商共事、利益共享、价值共赢;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其关键,体现了人民主体属性。工会始终做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捍卫者和维护者,建立表达和维护职工诉求的机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综合考虑各方的意见分歧和利益诉求,及时化解内部矛盾;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这是其职责,体现了国际属性。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始终做推动形成新秩序的倡导者;坚持以改革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这是其关键,体现了中国工会的创新属性,工会始终推进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策略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关系到能否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可选择如下策略,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为指导

    工会各项事业只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为指导,才能避免无效率的盲从和蛮干,提高行动的实效性。“科学的工会理论,应当是对各民族工会组织和国际工会组织的性质及其活动规律的总结或概括。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在工会理论研究中,从来就既注重本国工会的研究,又重视它国和国际工会的研究。”[1]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会思想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成功应对国内外的各种困境,工会组织才能沉着应对新时代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工会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工会各项工作才能够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

    (二)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工会实现和坚持团结统一的领导核心。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成为领导力量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党对工会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即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和通过工会内的党组建设和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主张变成工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工人队伍的团结。”[2]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科学引领和有力支持,中国工会组织才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中国工人运动才走上了正确发展道路,工会各项工作才能够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目标明确,不走偏路和歪路,才能紧紧围绕党的奋斗目标,推动工会组织在队伍建设、关系调整、权益维护等方面工作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工会必须要保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提高工会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党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诉求意愿相统一,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主张和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实效相结合,把广大职工群眾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在职工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坚定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会的性质与工人阶级政党、国家性质、社会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中国工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天然属性。中国工会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工会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高度的政治性的统一,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醒和清醒头脑,围绕发展大计,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自觉地将把工会各项工作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局中去定位、去部署、去把握、去创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把个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发展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融合在一起,把党和国家努力实现的目标化为自己前进的方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组织智慧和磅礴力量。

    (四)凸显工人阶级先进性,实现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

    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工业生产方式而生,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思想觉悟高,富有远见,革命性彻底,组织性和纪律性最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前进发展方向紧密相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要始终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在伟大的实践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根本上是同工人阶级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伟大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之上的。”[3]只有发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激发工人阶级的创造性,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坚持工会组织的统一,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组织严、作风硬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职工队伍。只有工人阶级整体力量提升,组织内部团结,才能展示中国工会的优势和特点,才能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工人阶级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五)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密切联系群众,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工会要推动劳动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和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从制度和源头上规范企业合法经营,把劳动关系的构建、运行、监督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保障职工群众理性合法的利益表达、价值诉求和权益维护,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法治化水平,实现各自利益均衡状态下的最大化,使社会主义劳动法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还要求工会立足国情和工会工作实践,牢记党的使命与重托、不忘工会宗旨与职责、心系职工群众的冷暖安危,坚持以职工群众为中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利益出发,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友爱、融洽的和谐合作关系,运用有效的机制和灵活的方式手段,化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分歧、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和谐统一。

    (六)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会对外交往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剧烈的变化,“和平、发展、工人权益”依然是世界需共同应对的时代命题。面对新的国际局势和时代环境,为了维护世界各国职工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会运动的蓬勃发展,努力构建公正合理、民主和谐的国际工运新秩序,需要高擎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的旗帜,秉承“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外交工作方针,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基础上加强同各国工会、区域工会、国际工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工会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工会运动事务、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与世界各国工会和工人的友谊,谋求共同和平发展。

    (七)以改革與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推进工会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创新是工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是工会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助推工会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的时代语境下,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客观上要求工会工作进一步创新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一方面,职工群众要求工会参与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职工群众利益要求日益多样化,使得工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任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艰巨。”[4]面对问题与挑战,原先的工会理论与制度都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提高,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步伐,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体展开,激发工会组织的活力,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工会从自身组织的性质特点出发,在党的领导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转型,利益再分配、再调整过程中工会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新的概括,深化对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工会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加强对劳动关系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新时代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探索和总结,通过工会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基金项目:2017年度扬州大学工会工作调研课题“演进·意涵·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研究”(项目编号:ghkt201712)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生林.理想之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206.

    [2]颜辉,王永玺.中国工会纵横谈[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97.

    [3]中华全国总工会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读本[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49.

    [4]张冀平.2008最新高校工会主席创新管理与领导艺术实务全书(中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10.

    作  者: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 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