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开拓创新 师生共同协调启动

    时间:2021-02-10 07:51: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只有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中,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突破、更大的飞跃!

    ——魏平

    最真切的感受是自主,自己选题、聘请导师、制订计划、选择采访专家、联系并制订采访提纲、整理资料、完成上万字的结题报告。自己……这么多的自己,真实的自主发展。

    ——胡冬妍

    这就是北师大二附中学生在独立自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之后发自内心的体验与感受。

    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是国际高中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更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新高一到高三每周3课时的必修课。它给了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发展的广阔空间,其基本特征是真正把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权、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在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中必须从课改科研的高度,坚持开拓、创新、实践、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一、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1.学生学习目标

    (1)丰富自身的学习方式,在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并运用已学知识,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了解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艰辛和快乐。

    (3)培养自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2.教师培训目标

    (1)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拓展学科知识,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在参与、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研究,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学校管理目标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

    (2)在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组织、实施中,探索、重新组合并完善示范高中的课程体系。

    (3)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科研。

    因此,我们确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目标——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受教育、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

    (3)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为切入点,开展课改教学科研。

    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我校建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自2002年5月,课题组依据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结合学校学生的状况,开发、自编了校本教材试用本,内容包括走进研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的案例、研究性学习评价等,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至今已进行两次修订,逐渐趋于完善。

    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对研学指导作用的实效性,我们为参与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教师配备了《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一书,人手一本,以方便按研究性学习的进程与阶段,组织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对课题的指导。

    二、建立课程实施的两级管理、指导和协调系统

    为了在高一全年级更加切实有效而又严格规范地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成立了由1名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和高一57位任课教师组成的研究性学习教研室,同时还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学生处主任、总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学习”教研室主任构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委员会,与主管校长共同领导、负责课程的管理、组织和实施。

    (一)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管理指导系统(见图1)

    (二)建立教研室、学生处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协调系统(见图2)

    学校在高一各班设置了研究性学习课代表,他将与班主任、指导教师一起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协调工作。教研室、学生处直接领导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坚持每周开一次工作交流协调会议。通过课代表及时发放与回收各类活动情况资料,实现了对整体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调控。

    这样,各班课代表在组织本班课题初报、师生磨合正式申报、开题评审、成果展示交流等以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中担任组织协调及主持人,这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现在,他们已成为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得力助手。同时,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课题组长、学生的职责和要求。

    1.学生课题组长的职责和要求

    (1)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虚心听取指导教师和各方面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对小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管理负有责任。

    (2)在教师指导下,带领全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报告和小组总结,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开题评审、成果展示、交流评审等活动。

    (3)负责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有效地进行分工,明确本组成员各自的责任,督促大家认真履行,积极、主动、热情地开展学习活动。

    (4)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反映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听取导师的意见,认真按时填写活动情况表,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组成员的考勤工作。

    (5)组织实验探究、到校外调查、采访活动要获得指导教师批准,注意活动中的安全。

    2.学生的职责和要求

    (1)要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发挥个性特长,完成各个阶段规定的学习任务。

    (2)服从课题组长的领导和管理,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既分工合作又及时互通信息,在合作学习中主动提出创意,敢于坚持原则,学会理解、宽容和欣赏他人。

    (3)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取各种讲座,作好笔记,活动中虚心向老师、专家和同学请教,努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时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4)处理好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5)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要认真做好总结,及时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和表现。

    三、构建“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以2005届为例)

    1.选题、开题阶段

    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或项目)的确定过程至关重要,它的科学性、可行性和社会意义直接决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也是学生诸多能力,尤其是观察、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重要过程。因此,我们开始构建“师生共同协调启动”的实施模式。具体包括“培训—初报—宣讲—中报—指导—开题评审”六个步骤。

    (1)培训:开学后从9月10日开始,每周二由研究性学习教研室和年级组共同组织学生结合校本教材,通过五次专题讲座和系列科技报告进行互动式培训。

    (2)初报:各课代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方向的初报,同学们自愿结组并确定拟聘的指导教师。教研室分类汇总后及时反馈给各教研室任课教师。

    (3)宣讲:集中进行宣讲,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用各种形式介绍所能指导的课题研究方向、目的意义、主要的内容与分支。宣讲后经分类,按人文、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科技、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等专栏,在教室走廊公示教师的课题意向。

    (4)申报:学生根据自己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参考教师提供的研究方向,按活动计划,自愿结组、推选课题(或项目)组长,正式聘请指导教师。总计聘请了54位校内教师和11位校外人士作143个课题(或项目)的指导教师,经反复磨合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申报表。

    (5)指导:各课题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资料查询、前期准备,从研究背景(问题提出)、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分支、任务分工、活动计划、研究方法、所需支持、预期成果等八个方面完成本课题(或项目)的开题报告。

    (6)开题评审: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高一学生的143项研究课题(或项目)分批分类或分班通过46场多种形式的开题评审会进行正式立项。

    2.课题研究与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在这两个关键阶段,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创新,还应该成为学生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成果展示、交流、评审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因此,学校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就转入以学科备课组、指导教师和学生课题组长双主体的管理、组织、协调系统。这样,高一年级的700多名学生在65位指导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充分运用校内外广泛的教育资源,积极热情而又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研究与实践活动。

    教研室通过指导教师和课题组长发放并及时回收下列资料:“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研究性学习寒假活动计划与实施情况”、“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情况汇报表”、“研究性学习个人活动情况汇报表”,实施对全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的及时反馈与调控。同时,教研室通过深入班级、课题组了解进程,并且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重点指导优秀课题。

    四、建立自主、开放、多向、过程化的评价体系——过程档案评价

    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和特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在其具体评价操作中,不只以活动的成果为重点,而是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我信息反馈,发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并促进课题组与个人树立信心。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

    评价活动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班级、某类课题方向的全体成员)公开,在指导教师、校内外专家参与评价时,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答辩、评价,允许保留并尊重个人(课题组)意见。

    (3)以过程评价为主,穿插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①开题评价:关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的创意和可行性,积极鼓励进入研究和探索。

    ②中期评价:关注方案的实施、成员的参与程度;信息搜集、实验、调查、数据采集与处理运用情况;遇到困难与需要帮助时,激励树立信心、改进方法。

    ③结题评价:关注研究成果、展示与表达方式;学生、指导教师、专家及其他参评者对研究全过程的认定;个人及课题组所得到的收获、体验与感悟。

    2.评价模式——过程档案评价

    从课题中报开始,我们就为各课题小组、各班建立了评价档案和相应的管理平台。从申报、开题、研究过程、中期成果汇报到结题成果展示的全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评审,并且及时记档。评审组通常由各相关课题组长(或成员)、相关指导教师、外请专家组成。依据评审标准实施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还有他评,我们还征集课题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意见、建议与要求。这种自主、开放、多向的等级过程档案评价突破了长期以来学科课程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详情见“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果评审表”。

    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我们正在积极地推行并落实研究性学习的管理章程,进一步明确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指导教师、课题组长和学生的职责与要求,使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更有可行性、时效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自2005年我们又开启了研究性学习专用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互动的网上交流、指导和全程监控、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开拓创新 师生 协调 启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