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如果当年杨雪霏选择了手风琴

    时间:2021-02-25 07:58: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她,是中国第一个进入音乐学院主修古典吉他的学生,在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学校甚至还没有古典吉他专业;她,是中国第一个以全额奖学金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录取的古典吉他学生,并获得了学院每年仅授予一人的“院长奖”;她,曾经在西班牙传奇作曲家罗德里戈的面前演奏过,大师说“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年轻人的演奏”。她,就是杨雪霏,古典吉他的“中国传播大使”。

    杨雪霏比我想象的更为热情洋溢,一坐下就忙不迭地说开了,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咖啡厅里。聊到心爱的音乐,她的眼中会放出一种光,绽开灿烂的笑容。她发自内心地喜欢吉他,在家里会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连度假时都不忘带着琴,“我觉得吉他特别适合自娱自乐,哈哈”。她说,其实小时候,她父母差点儿让她学手风琴,“因为那是当时最流行的乐器嘛”。如果当年雪霏选择了手风琴……世上没有如果,事实就是,她选择了吉他。或者,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吉他选择了她。

    杨雪霏的“个人私藏歌单”

    2015年6月,杨雪霏在环球音乐发行了自己的全新独奏专辑《心弦》(Heartstrings)。这张唱片中收录的全部是她最钟爱的乐曲,堪称是一张雪霏个人的“私藏歌单”。

    吉他来自西班牙,专辑中自然少不了西班牙作品,第一首便是法雅的《西班牙舞曲》。在雪霏看来,法雅是最能代表西班牙音乐的作曲家,“那种西班牙的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阿尔贝尼兹的很多钢琴作品中都有西班牙吉他的影子,雪霏改编的这首《红塔》(Torre Bermeja)以阿尔罕布拉宫附近的一座朱砂塔为题,生动地描绘了西班牙的色彩和风情。

    我们还可以在《心弦》中找到浓浓的英伦风。《爱的致意》是埃尔加献给未婚妻的礼物,雪霏曾经亲临埃尔加的故乡、美丽的英格兰马尔文乡间,体会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创作的启发,受到那感人旋律的召唤,她改编了这个吉他独奏版本。苏格兰的自然风景、动人民歌和与之搭配的民间故事一直深深吸引着雪霏,她第一次听到这首描绘苏格兰最大湖泊的《洛蒙德湖》,是在一次葬礼中,那曲调让她当场落泪,并在她心头挥之不去。

    《心弦》中的音乐来自世界各地,跨越了古典、流行和民谣等多种风格。日本作曲家武满彻为吉他改编了两首作品——《密恋》(Secret Love)来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部西方电影《患难珍妮》(Calamity Jane),《恩友歌》(What a Friend)是一首教堂赞美诗,在日本婚礼中尤其流行;美国吉他演奏家安德鲁·约克(Andrew York)不仅古典吉他弹得好,也在爵士组合中弹电吉他,他的这首《艳阳》(Sunburst)借用了电吉他的演奏技法,充满了新鲜感和现代感;迪恩斯是出生在突尼斯的法国作曲家,在他众多充满个性的作品中,这首《皮革探戈》(Tango en Ska?)尤其流行,让人联想到阿根廷穿皮衣的牛仔;《最后的颤音》是巴拉圭吉他演奏家在世时谱写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他最为动听的乐曲之一,已走到人生尽头的巴里奥斯把心中全部的温暖和爱都融进了这音乐中……

    专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雪霏根据经典古筝曲《渔舟唱晚》改编的吉他独奏。“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雪霏花了很多心思,在吉他上作了特殊的技巧处理。“你们知道,古筝有十三根弦,我最害怕的就是它最后那个扫弦,在古筝上很容易拨,在吉他上就变得很难很难。”经过几个月的琢磨,她终于在六根弦上演绎出了这幅写意美景。细听之下,经由雪霏的指尖流淌出来的《渔舟唱晚》,和一般的古典吉他音色有点不同,少了些南欧的热烈,却多了份中国的韵味,原来用吉他演奏中国古曲也是如此美妙。

    虽然曾经成功地改编过很多经典之作,但雪霏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改编成吉他。“我喜欢贝多芬,但贝多芬的曲子不适合吉他来弹,你硬是要改,会把这件乐器给毁了,对人家的曲子也不公平。”因此,选择曲目时一定要相当谨慎。比如《西班牙舞曲》,“法雅一开始在写的时候,心里想的就是吉他的声音”,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号随想曲》,“虽然技术要求相当高,但很多技法都带有吉他的影子”,这些都很适合改编。“不过阿尔贝尼兹最有名的那首《伊比利亚》就肯定不行了,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也不行,我可以弹那个主题,然后有些变奏可以弹,但不是全部的变奏,我觉得没有意义。”那么,应该如何判断一首乐曲是否适合改编到吉他上呢?雪霏说,这可以从调性与和声织体上来看,只要没有特别复杂的和声与转调,旋律与伴奏部分清晰可辨,就可以尝试改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贝多芬协奏曲肯定不行,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想都不用想”。

    雪霏认为,改编那些名曲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因为经典的著作已经深入人心,在改编中既要抓住原作的精髓,又要发挥出自己乐器的特点,真的得特别成功才行。每一次用心改编,雪霏都期待能带给大家一点不同于原作的感觉。“你们知道吗?在录制《心弦》之前,我基本上要放弃《爱的致意》了。”首先,是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原作是小提琴和钢琴,改编成吉他独奏版,“我既要弹旋律,又要弹伴奏,等于是一个人弹两个人的东西,特别不容易”。其次,是因为这首曲子本身太完美了,她担心自己改编的版本与原作相比没有新意,“你要是听上去让人家说,哦,这没有小提琴好,我还不如不改呢”。于是,她试着弹给几个英国朋友听了一下,他们的反馈是“跟印象中的不太一样”,她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这样,我们才能在专辑中听到这首作品,与小提琴的甜美温暖不同,吉他独奏版的《爱的致意》更具有一份细腻的亲密感,仿佛埃尔加本来就是为吉他而作似的。

    雪霏经常会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曲目,选择不同的吉他,这次的《心弦》专辑,她就一共使用了四把吉他来录制。“一般来说,吉他分红松和白松。红松琴的共鸣比较好,适合现场演出。白松琴虽然没有那么大的共鸣,但声音更为干净、集中,适合录音。”所以,专辑中的大部分曲目,她用的都是那把叫作Fisher的英国白松琴,“它的音色很有特点,像丝绸一样漂亮,最后加一点混响,正合适”。而《渔舟唱晚》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她选择了红松的Smallman吉他,这是她现场演出时最常用的一把琴,“你们知道,古筝的音量是很大的,Smallman的音量在吉他里面应该算是最大的了,这样在音色上能更为接近原作。而德彪西因为原来是钢琴曲嘛,我希望它能多一些共鸣”。

    摄影:谷知霖

    雪霏还有一把叫“拉明列斯”的古典吉他,听起来有一点弗拉明戈的感觉,“它的声音很脆,出来的反应也快”,她用它来录制了《瓜希拉舞曲》。瓜希拉起源自古巴的乡间音乐,被带到西班牙后演变成一种弗拉明戈形式,普霍尔正是用弗拉明戈的形式创作了这首活泼而富有吉他特质的乐曲。“弗拉明戈吉他和古典吉他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弹起来会有噼里啪啦的声音,不过对弗拉明戈来说,音色不是很重要,节奏才是最重要的。”最后一把是泰国的白松琴,“它的声音非常透亮,特别适合弹那首《艳阳》,展现一道道阳光冲破黎明前的天空,带来璀璨耀眼的新一天的感觉”。这把琴的制作者是雪霏的一个朋友,她现在用的琴盒也是他做的,她还给它们取了名字,“黄色的叫柠檬,红色的叫车厘子”,她俏皮地笑道。

    在雪霏的眼里,吉他不仅有动听的声音,也能被心感受到,“因为当你演奏吉他时,你需要用肢体去拥抱它,用身体的一部分去拨动琴弦”。《心弦》中的每一首乐曲,雪霏都用心去演奏,它们都曾经拨动过她的心弦,不知道是否也能拨动你的心弦呢?

    爱吉他就要接受它的一切

    别看现在的雪霏一脸的幸福、阳光,其实她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甚至还有点儿“怪癖”。因为在学习古典吉他的道路上,她走得并不轻松。七岁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雪霏加入了所在中心小学的吉他兴趣班,从此与吉他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个时候吉他在中国很不流行,甚至一度被称为“流氓乐器”,她父母的朋友们都很不理解,“怎么让雪霏学吉他呀?”小学升初中时,成绩优异的雪霏被保送到北京市的重点中学,但由于对吉他的热爱,她决定放弃保送的机会,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读,这遭到了她父母的强烈反对。“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觉得学音乐是‘偏行’,以后生活没有保障。他们希望我像我哥哥那样,念北大、出国留学,做一份稳定的工作”。

    尽管最终父母还是尊重了小雪霏的选择,但进入附中后,原本憧憬的丰满却远远不敌现实的骨感。当时音乐学院根本没有吉他专业,“所以我在附中不是正式生,而是‘特别生’,说白了就是自费生,不但学费非常昂贵,毕业以后还没有文凭的保障”。一方面,是父母的不支持,“我每年教学费,他们都很不乐意”;另一方面,是同学的不理解,“没有人了解我的乐器”。于是,腹背受敌的雪霏常常感到彷徨,渐渐地就变得“怪癖”了起来,甚至会因为不想参加集体活动,而把自己藏在宿舍的衣橱里。

    在学校里,雪霏所爱的乐器总是处于边缘地位,这让她觉得很孤独。“看看我的同学,学西乐的进交响乐团,学民乐的进民乐团,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而我,永远只是一个人。”有一次,一个同学问她是学什么专业的,她说吉他,对方很惊讶:“咱们学校有这个‘第二专业’学吉他的吗?”有些人会直截了当地质疑:“吉他这个乐器,有什么可弹的呀?能进音乐厅吗?”还有人则不明所以地羡慕道:“哎呀,你好幸运啊,学吉他,好容易弹。”每每这时,小雪霏也只能在心里苦笑了。

    不过,所有这些阻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变成了一种动力。“你们不了解我这个乐器对吧,我偏要弹好给你们看看。”雪霏的进步非常快,学琴短短三年后,就在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中一鸣惊人,西班牙大使特别赠送给她一把演奏会用的吉他。十二岁时,日本吉他联盟授予了雪霏“特别奖”,日本吉他制作泰斗河野贤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吉他送给了她。十四岁那年,她来到西班牙马德里,演奏了传奇作曲家罗德里戈创作的不朽名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高龄眼盲的大师说:“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年轻人的演奏”。1995年,当代古典吉他大师约翰·威廉姆斯访华时,听了雪霏的演奏后十分激动,当场把自己的Smallman吉他留给了她。

    当初看起来有点儿“冒险”的举动终于“苦尽甘来”了。在雪霏高中三年级的时候,中央音乐学院正式成立了古典吉他的专业,她由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以古典吉他专业进入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在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之后,她又以全额奖学金考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成为该校第一位古典吉他专业的中国学生,并在毕业时获得了学院每年仅授予一人的“院长奖”。如今,杨雪霏已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她被英国权威电台Classic FM列入全球“一百位最佳音乐家”,《留声机》杂志称她“不仅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将古典吉他这项乐器多姿多彩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听众”。

    ? Neil Muir

    杨雪霏发行过不少专辑,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爱的浪漫》在香港获得“金唱片”奖,《北纬40度》被广东电台评为“年度最佳器乐专辑”,与巴塞罗那交响乐团合作的罗德里戈《阿兰胡埃兹协奏曲》被《留声机》杂志评价她的演释“使人想起黄金时期的阿格里奇”。由于吉他乐器的特性,雪霏对录音的钟爱不亚于现场演出,因为演奏时的很多细节只有在录音中才能表现出来。“现场演出,尤其是在比较大的音乐厅,我要照顾到各个角落里的听众,可能会处理得比较夸张一些,让大家听起来够带劲儿。但在录音室里,我要是也照这么弹的话,听上去就会很爆,甚至会出现噪音。”而录音的优势是,虽然没有和听众的互动感了,但她可以强调出作品的每一个细节,“细节非常重要,吉他本身也是非常敏感的乐器,能够有很多不一样的细微之处。但在现场演出时,因为音量的问题,哪怕你用了扩音器,有些细节还是会损失掉了,这非常可惜”。

    雪霏说,即使是在国外的主流音乐圈,古典吉他仍然是一件边缘化的乐器,“绝大多数的吉他演奏家,都是在吉他圈内活动,真正能走到吉他圈外的很少”。但这不能成为你放弃吉他的理由,“我有时也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弹吉他?我不是为了像弹钢琴那样辉煌,我就是因为喜欢吉他音乐”。她觉得,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难处,不能盲目地去攀比,“照这么比的话,你拉出一个最有名的指挥家塞蒙·莱托,搁到大街上也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但如果是李冰冰、范冰冰,大家肯定都知道”。关键是要想清楚你做这些是为了什么,“既然选择了吉他,就要接受它本来的样子,你弹吉他不是为了要大街上每个人都认识你,对吧?”

    吉他是一件发展中乐器

    杨雪霏一直认为古典吉他还大有发展的空间。“如果说钢琴、小提琴是一件发达(Developed)乐器的话,那么古典吉他就是一件发展中(Developing)的乐器。”它现在的发展之所以远远比不上钢琴、小提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曲目问题。“钢琴、小提琴有太多太多的作曲家为它们谱写作品了,我们吉他完全没有。”不过,这不是因为那些作曲家不喜欢吉他,而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给吉他写曲子。“钢琴哪怕你不会弹也能写,因为它的和声、调性怎么来都行;其他乐器如小提琴、长笛之类的,也就是旋律性比较强。吉他是既有旋律又有和声,可它的和声不如钢琴那么丰富,旋律又不像小提琴那么具有歌唱性,有点儿介于两者之间,写起来难度很大,你不会弹,就不知道怎么给它写曲子才合适。”

    在雪霏看来,吉他的曲目存在着严重的“断层”,两头多,中间少。在巴洛克时期,由于琉特琴是当时的主流乐器,许多作品都很容易改编成古典吉他。但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团盛行,吉他因为音量不够,曲目锐减。二十世纪之后,由于吉他大师塞戈维亚、朱利安·布里姆、约翰·威廉姆斯等人的努力,吉他曲目又有所回暖。然而,吉他协奏曲的数量还是太少了,那么多年来,有名的似乎只有一首《阿兰胡埃斯》,就连合作的指挥家们,也多半局限于西班牙语国家。说到这个,雪霏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也希望协奏曲的曲目有所创新,不要老是《阿兰胡埃斯》。”

    正因为此,雪霏一直不遗余力地开拓着古典吉他的曲目,包括亲自改编经典之作、挖掘不为人知的好作品、委约当代作曲家创作等等。身为西方古典吉他舞台上为数不多的东方面孔,她致力于推广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常常把《梁祝》或《茉莉花》改编成古典吉他版本带到国外的舞台上。“我是中国人,中国音乐对我来说就像是母语,长期在国外演出让我尤其想演释来自自己文化背景的音乐。”雪霏曾经在澳大利亚演奏了谭盾写给吉他的作品《吉他与乐队协奏曲:易2》,“他把琵琶和弗拉明戈吉他结合在一起,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因为这两件乐器在技法和力度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轮指、扫弦等”。华裔作曲家陈怡为雪霏量身定做了一部吉他独奏作品《说唱》,“将中国民间的击鼓说唱之风融入古典吉他之中,别有一番风味”。2015年10月底,雪霏刚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与英国男中音歌唱家伊安·波斯特里奇(Ian Bostrige)合作了一场音乐会,其中有一首英国作曲家斯蒂芬·戈斯(Stephen Goss)为他们俩特别创作的《诗经》。原来,雪霏的名字便是来源于《诗经·采薇》中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除此之外,雪霏还编写了一套古典吉他曲集《跟杨雪霏学吉他》,包括预备级、入门级、初中级、中高级共四册,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与加拿大杜宾岩(Doberman)出版社合作,全球同步发行。做这本书,雪霏费了很多心思,不但精心挑选了曲目,还为每首乐曲撰写了演奏建议。“出版社给了我一个曲目库,里面起码有一万多首作品,我这人办事儿特别认真,真的是一首一首都看了,把我喜欢的勾出来,结果一圈下来,还是有很多,只好再次筛选。”写曲目建议也花了她很多时间,“每一首作品,我必须把主要的点都说到,又不能说得特别长,有字数限制,每首还得不一样,太不容易了”。

    细心的雪霏发现,国内吉他爱好者弹的曲目,似乎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一些,参加比赛,你弹这个,我也弹这个。“那些经典的曲目,当然是要弹的,因为它确实是好的作品。但你不能老主流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需要往前进步,要有创新。”她很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推介一些新的作品。“而且虽然说我们弹的是古典吉他,但这个‘古典’只是指演奏技巧方面的,曲目其实可以弹很多不同类型的。”所以在这套书中,雪霏尽可能涵盖了更多的音乐风格,比如《文艺咖啡厅》《傍晚的探戈》《爵士练习曲》《墨西哥华尔兹》《哈瓦那漫步》等,甚至还有几首她个人很喜欢的黑人灵歌,让吉他学习者们接触到多样化的音乐。

    雪霏告诉我们,一开始,这套书只有后面三册。她考虑到中国有很多琴童,但适合小孩子弹的曲目却很匮乏,因此又特别加了一本“预备级”,来提高孩子们练习吉他的积极性。“对儿童来说,兴趣特别重要,如果你给他弹成人的曲目,他觉得没意思,就不愿意学了。”这本“预备级”中汇集了数十首儿歌与童谣,包括《马戏团》《旋转木马》《灰姑娘与王子》等简单又好听的小曲,堪称是“最童趣的古典吉他”。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还收入了不少《娃哈哈》《小毛驴》《凤阳花鼓》《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中国风格的作品,这打破了以往完全使用西方作品进行古典吉他启蒙的现状,让吉他学习者们在最初接触吉他时,就能演奏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而英文版的同步发行也向世界展示了色彩绚丽的中国音乐,让更多的外国乐迷了解中国文化。

    如果不是雪霏接下去还要去电台录节目的话,我们的聊天还可以这样无止境地持续下去。雪霏的生活丰富多彩,并没有完全被音乐所占据,戏剧、诗歌、文学、体育都是她的所爱,外出巡演时,她还对当地的人文有着浓厚的兴趣。很显然,从“吉他演奏家”到“音乐家”,雪霏的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文化传播者”……

    相关热词搜索: 手风琴 选择了 当年 杨雪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