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从“一国两制”到“六点意见”

    时间:2021-03-25 07:56:5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实践,标志着大陆对台政策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和平解放政策到和平统一政策的转变,两岸从此进入和平统一的新阶段。30年来,我党的对台政策不断向前发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奠定了新时期我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的提出,不断完善了我党对台的政策原则;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之际,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旨在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主张——“六点意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创造了新契机,进而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对台政策;一国两制;八项主张;六点意见

    中图分类号:D6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196-02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明确了我党和平统一政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指明了新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目标。30年来,我党的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两岸人员密切往来、经贸文化频繁交流、政治接触日益增多,这一切都极大地消除了两岸交流和沟通的心理障碍,使两岸关系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一、“一国两制”奠定了新时期我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基石

    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在向美国国会解释我国政府对台政策时强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标志着我党对台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从此不再提“解放”二字了,完成了从和平解放到和平统一的政策转变。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的《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即“叶九条”),对“一国两制”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说明。后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把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概括为“一国两制”。1982年“一国两制”被正式写入宪法,成为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国策。1983年6月,邓小平又一次就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六点设想(“邓六点”),构成了我党新时期对台工作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了台湾、香港、澳门的现实状况,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经过《告台湾同胞书》、“叶九条”、“邓六条”等一系列阐述,特别是香港、澳门顺利回归,进一步地把这一理论付诸于实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了既有具体政策又有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我党进一步做好对台工作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八项主张”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崭新局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运用和发展了这一战略思想,提出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主张,进一步探索两岸关系将如何更好的发展。

    1995年1月30日,在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坚决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造福整个中华民族;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两岸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1]。这八项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同时,这八项主张,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进一步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系统化、更富有操作性。

    三、“四个决不”从战略和法理的高度为两岸关系发展定下新基调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针对对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张,做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不失时机地把握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

    2005年3月,胡锦涛根据当时的形式明确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已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即“新形势下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四点意见”的提出,是继“邓六条”、“江八点”后我党对台政策的重要宣示,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定下了新的基调。在这“四点意见”的指导下,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把新时期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原则和方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反分裂国家法》的施行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四点意见”的发表以及《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和实施,推动和主导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从战略和法理的高度为两岸关系发展定下新基调。

    四、“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一国两制”政策的丰富与创新。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报告指出:“13亿大陆同胞和2 300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3]。“命运共同体”这一表述与“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对“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准确注解。由于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希望用最积极、最合理、最能被双方所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而 “一国两制”的方式恰恰是可以被两岸同胞接受的并在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获得巨大成功的最合理的方式。“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我们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最大善意和诚意。

    “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既包含同根、同宗、同一血脉的休戚相关,又包含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命运与共。这是我党今后制定和执行台湾政策的核心价值理念。“命运共同体”这个提法的基本的精神就是:“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凝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精神。

    五、“六点意见”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方针

    2008年岁末,为了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回顾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六点意见”。

    “六点意见”,以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为基石,指明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方向和有效途径:及时地提出了“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的新方向、新目标。第一次郑重表示,“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分裂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第一次向民进党发出正式呼吁,希望民进党认清时势,停止分裂活动,不要牺牲全民族的共同利益;第一次明确提出“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这些主张体现了大陆方面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巨大诚意,是我党对台政策更加解放思想和不断开拓进取的又一大突破。“六点意见”充分表明: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不仅完全融入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而且完全把台湾同胞的命运和利益与13亿大陆同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看成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党的对台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共对台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发展性, 反映了我党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广阔胸怀和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当然,解决台湾问题归根到底必须靠实力, 正如邓小平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想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立足于大陆自身的发展和全面进步,鉴于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向心力的提升,两岸最终必将走向政治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 六点 一国 意见 两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